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万惠霖

万惠霖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424 更新时间:2023/12/16 7:17:24

万惠霖,1938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北汉口,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万惠霖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1982年至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进行研修;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万惠霖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催化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和乙烷、丙烷氧化脱氢(ODE,ODP)的研究方面,他的课题组创新研制出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含氟稀土(碱土)氧化物催化剂体系,证实了氟化物对OCM催化剂的显著促进作用。

基本资料

名:万惠霖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汉口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20日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北汉阳

人物经历

1938年11月20日,万惠霖出生于湖北汉口,他的父亲当时在武汉一家布店做管事,家境小康。他初中毕业后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1958年,万惠霖高中毕业后考上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冶金系。

1959年,由于大学科系调整,万惠霖被转到厦门大学化学系。

1962年,万惠霖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毕业后考取该系物理化学(催化理论方)研究生,师从分子催化学科的奠基人蔡瑞教授。

1966年,万惠霖从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

1980年,万惠霖与蔡启瑞教授合作撰写了《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络合催化作用》一文,在北京中一日一美第一届有机金属学术讨论会上作大会报告。

1982年,万惠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进行研修(至1983年)。

1987年,万惠霖晋升为教授后,之后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7年,万惠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3月4日,万惠霖课题组与江苏德峰药业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如皋市签署“共建院士工作站”协议。

主要成就

万惠霖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万惠霖先后参加了络合催化理论、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及催化作用的量子化学等基础研究工作,均取得成果。在轻烷临氧定向转化研究方面,创新研制出一系列性能优良的含氟稀土-碱土氧化物催化剂,阐明了氟化物助催作用的本质,并采用原位光谱方法,在几种催化剂上首次获得超氧物种具有甲烷氧化偶联活性的直接证据探明了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机理差异的本质发现并论证了氧存在下氧化镧等表面过氧物种的激光诱导生成对甲烷、丙烷的临氧活化和转化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模拟。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8月,万惠霖在中国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400篇,出版专著1本。

成果奖励

截至2014年12月,万惠霖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两项(排名第2和第3);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一项排名第1)和二等奖四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奖励名称

时间

项目名称

1986年

固氮酶作用下和铁催化剂作用下固氮成氨的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1987年

固氮酶作用下和铁催化剂作用下固氮成氨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三)

1995年

对氨合成铁催化剂三个低密勒指数晶面催化性能差异研究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

1995年

合成气制乙醇铑系催化剂中助催剂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万惠霖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万惠霖认为,做学问搞科研有一种难于言表的归宿感和幸福感。他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他说:“催化这个学科近几年世界上发展很快,我们不能步人后尘,要勇于创新,不仅基础理论研究要有所突破,连研究方法也要创新”。

讲授课程

万惠霖长期从事催化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多门课程。

团队建设

万惠霖重视并身体力行抓好厦门大学化学群体的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连续两次评估中均被评为A级,1997年被原国家科委遴选为8个试点单位之一,在1999年的评估中取得了在29个化学化工类重点实验室排名第一的成绩。2001年又被评为国家基金委化学学科两个创新研究群体侯选单位之一。

教育成果奖励

2000年万惠霖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万惠霖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2年

厦门市劳动模范

1985年

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专家

1988年

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3年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199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年

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

2010年

中国催化成就奖(冠名大煜奖)

社会任职

万惠霖先后担任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分子催化》副主编,《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催化学报》编委,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和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和化学部主任,教育部化学教学分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咨委会委员,厦门大学理工学科、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化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973计划第四届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Chemistry-AnAsianJournal》国际顾问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分子催化》副主编等,如皋市经济社会发展高级顾问。

人物评价

万惠霖这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他的科研工作处在国际有关学科领域的前沿,并取得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万惠霖献身祖国科教事业,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广受好评,他在催化化学教学科研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做出的贡献也得到党和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评)

人物影响

庆祝万惠霖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

2018年11月17日-18日,由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催化学科与工程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8催化前沿论坛暨庆祝万惠霖教授从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化学报告厅举行。该论坛以催化前沿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各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院士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知名专家及业界人士出席,参会人数逾150人。

标签: 万惠霖

更多文章

  • 万立骏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万立骏

    万立骏,男,1957年7月出生于辽宁大连,日本归侨,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十届主席、党组书记。1982年万立骏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

  • 汪尔康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汪尔康

    汪尔康,1933年5月4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汪尔康于1952年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55年被选派到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极谱研究所学习;1959年获得捷克斯洛伐

  • 王方定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方定

    王方定,1928年12月21日出生于辽宁沈阳,籍贯四川自贡,核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3年王方定从四川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开始从事核武器研制中的放射化学工作,研制了用于引发原子弹链式核反应的中子源材料;

  • 王夔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夔

    王夔,1928年5月7日出生于天津,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夔1949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先后为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52年分配到北京大学医预科任教;1953年进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医学

  • 王梅祥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梅祥

    王梅祥,1960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有机化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梅祥于1983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1986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理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1992年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

  • 吴骊珠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骊珠

    吴骊珠,女,1968年出生于甘肃天水,有机光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超分子光化学实验室主任。1990年吴骊珠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95年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

  • 吴奇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奇

    吴奇,男,1955年3月17日生于安徽芜湖,籍贯安徽桐城,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物理名誉教授及理工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化学和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吴奇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随后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

  • 吴新涛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新涛

    吴新涛,1939年4月6日生于福建省石狮市,农工党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新涛于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学历;1966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学系化工系,研究生学历;1973年5月—1986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

  • 吴养洁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养洁

    吴养洁,男,1928年1月1日出生于山东济南,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1951年吴养洁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被选送到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1957年留苏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8年

  • 吴云东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云东

    吴云东,1957年5月出生于江苏溧阳,理论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课题组长。吴云东于1981年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198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在德国埃朗根大学有机化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