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阎立本

阎立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79 更新时间:2023/12/5 2:32:42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年),出任将作大匠,迁工部尚书。总章元年(668年),检校右丞相,册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凭借战功擢任左丞相,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举荐名臣狄仁杰,累迁中书令。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去世,追赠司空。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基本资料

本名:阎立本

所处时代:唐代

出生地:雍州万年(今西安市临潼区)

出生日期:隋仁寿元年(601年)

逝世日期:唐咸亨四年(673年)11月14日

主要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

主要成就:设计和营造大明宫

人物生平

出身贵胄

阎立本出身河南阎氏,《元和姓纂》云河南一支为“代人,本居云阳”。此处直言阎氏家族出自鲜卑一族,原先居于云阳。该家族源汉化也很早,到了阎立本一代,已是诗书传家的中原大族。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阎立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其外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其母是清都公主,其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

步入政途

唐高祖武德年间,阎立本即在秦王李世民府任库直。库直是随侍帝王左右的亲信,必须由名门的亲贵子弟担任,而且必须是“才堪者”。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

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建立大唐帝国的武功,命阎立本绘制其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图样,然后雕刻于石,立于昭陵。即著名的“昭陵六骏”。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唐王朝开国勋臣,于京都长安太极殿凌烟阁绘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魏徵等24名功臣像,亲撰赞词,命阎立本绘像,褚遂良书赞词。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闰十月,松赞干布遣使来长安请婚,迎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命阎立本作传世名画《步辇图》,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尚文成公主,使禄东赞来长安觐见太宗的画面。

翠微寺在唐长安城南终南山中,原来为唐武德八年(625年)所建的大和宫,于唐贞观十年(636年)废。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因厌禁内烦热,命将作大匠阎立本将翠微寺再次葺修为翠微宫。

任贤用能

唐高宗永徽年间(649年—655年),阎立本以河南道黜陟使身份,担任对官吏考核任务时,在汴州遇到了其寻求良久的治世之才。阎立本对其说:“我是一个画家,在我心中自有想画之人与不想画之人,想画的人物中,见其第一眼便有冲动下笔的人更是少之少,而你就是极少数之人,非画不可之人。”

而这位阎立本认为非画不可的人就是狄仁杰,当时的狄仁杰仍然是一个任职参军的小官,身份低微,但从他的眼神中搜寻不到一丝畏惧之色,极为沉着冷静,阎立本正是为其胆量所折服,阎立本事后对其近臣坦言道:“被我凝视而毫无动容之色的人,实在从未见过。”狄仁杰被擢升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此后满身抱负得以施展,成为一代名臣。

驰誉丹青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的玄奘法师,为了安置从印度带回的经像,在高宗的资助下,在大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佛塔大雁塔。唐高宗命阎立本绘大慈恩寺图式和佛像,石刻于雁塔底层的四面门楣下。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阎立德逝后,阎立本继任为将作大匠。同年由将作大匠迁升为工部尚书。

显庆年间(656年—661年),阎立本绘画技艺也不断精进。梁人张僧繇的《醉僧图》,画得惟妙惟肖,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僧众们感到羞辱,于是大家凑了几十万钱,请阎立本画《醉道士图》,这两幅画同时流传下来。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阎立本被擢升为右相,封博陵县男。当时姜恪以战功擢任左相,因而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说。

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阎立本迁中书令,咸亨四年十月壬午(初一)日(673年11月14日)卒。

艺术特点

阎立本的人物画形象逼真传神,时人誉之为“丹青神话”,写实性注重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大业。阎立本的线描画部刚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用朱砂、石绿,有时还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材料。

传为阎立本的作品保留到至今的有《历代帝王图卷》,就是古代画家企图表现性格特点的重要作品。画卷共包含了十三个帝王的肖像:西汉昭文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主刘备、吴主孙权、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蒨、陈宣帝顼、陈废帝伯宗、陈后主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阎立本成功地刻画了这些帝王们的个人性格,画中不仅表现了对他们的了解,并且表现了对于他们的评价。

据史书记载,魏文帝曹丕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晋武帝司马炎深沉、有度量;北周武帝宇文邕粗野强梁,但很有策略能力。隋文帝杨坚表面平和,城府极深、多猜忌。隋炀帝杨广美姿容,很聪明,但又浮夸好享受。陈文帝陈衍也是美姿容,有学识才干,很干练,这一切都和阎立本的绘画相符合。

阎立本从拥护统一,赞美稳固的政权的立场出发描写这些帝王,这一立场符合初唐时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要求。阎立本对于曹丕、司马炎、字文邕、杨坚等统一了天下,或促成了统一的趋势的帝王,除了表现出他们的个人特点外,也表现了他们共有的一种庄严气概;而陈叔宝是所谓亡国之君,阎立本则处理成以油掩口的委琐之态以表示对他的蔑视。偏安江南的其他陈朝的帝王们均缺少英雄气概,但陈蒨是一个建立基业的帝王,陈顼是一个纵容政治败坏而无办法的帝王,在阎立本的绘画中,两人有显著的不同。

历史上的帝王们个人的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体现着历史发展,其所实现的统一与分裂、偏安等不同的政治情势对于人民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阎立本对他们的描绘密切联系着其政治作为,也就是通过了个人的性格刻划而概括广阔社会生活,这样的创作是从人物肖像画的最高水平的体现。

阎立本力求描绘出带有特征性的细节以表现一定性格和一定精神状态,例如曹丕的锐敏的挑衅式的目光,显出十分精悍,有咄咄逼人的神气。陈叔宝两眼无神,软弱松弛。杨坚头部微颔,眼光向上平视,具有一种深沉有计谋的神情。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异。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文雅,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几乎能够令人感觉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其他,如侍从有男有女,服饰器物中有的挎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风格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侍从占较小的比例,姿态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说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即使在主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描绘的生硬感觉也还是存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勒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使用不同的线纹,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的。

人物成就

政治成就

《新唐书》本传讥讽阎立本“既辅政,但以应务俗材,无宰相器。时姜恪以战功擢左相,故时人有‘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之嘲”。因为阎立本没有什么战功,只是凭借当时被目为“应务俗材”的工程设计、丹青绘画获得高位,不能和以赫赫军功取得左相的姜恪相提并论,从而引起当时官场的讥讽。

艺术成就

阎立本善画道释、人物、山水、鞍马,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曾在长安大慈恩寺两廊画壁,颇受称誉,《宣和画谱》所载宋代内府收藏阎氏作品,道释题材占半数以上。他又工写真,下少肖像画是为了表彰功臣勋业而创作的。武德九年所绘《秦府十八学士图》系表现秦王李世民属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18位文人谋士的肖像,都是按人写真,图其形貌,画卷中对每个人的身材、相貌、服饰、年龄及神情等特征都有生动而具体的刻画。贞观十七年又奉诏画长孙无忌、李孝恭、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24功臣像于凌烟阁,成为继汉代麒麟阁、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

阎立本的不少创作活动与初唐政治事件有密切关系。据记载,他画过《职贡图》《西域图》《外国图》《异园斗宝图》,都是通过对边远各民族及国家人物形象的描绘,反映唐王朝与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从而歌颂政权的强大。

他曾画《魏徵进谏图》则是表现太宗时名臣魏徵敢于直谏,歌颂唐太宗善于听取臣下意见的美德,他曾画《永徽朝臣图》,系表现高宗时的大臣肖像,又画《昭陵列像图》,则是树立在太宗陵墓两侧的各族首领石雕像的设计图,可惜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没有能够流传下来。

阎立本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认真切磋加以吸收和发展。从传为他的作品所显示的刚劲的铁线描,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沉着而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着细致的刻画,都超过了南北朝和隋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化”而为“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

总评

阎立本继承家学,又师法张僧繇、郑法士等,把魏晋南北朝以来“细密精致而臻丽”的绘画,逐渐推进为“焕烂而求备”的唐代绘画。其绘画道释、人物、山水无所不能,最擅长历史人物画,善于通过绘画刻划人物性格,被誉为“六法皆备”。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

名人评价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①有应务之才,兼能书画,朝廷号为丹青神化。②阎(立本)则六法该备,万象不失。

《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七》: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立本唯善于图画,非宰辅之器。

李嗣真:①《续画品录》:至若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位序。折旋矩度,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尽该毫未,倍得人情。②像人之妙,号为中兴。

家族成员

阎毗(563年—613年):石保县公、隋殿内少监

清都公主:北周武帝之女

阎立德(?—656年):阎毗与北周清都公主之长子,唐将作大匠、工部尚书

轶事典故

视画

有一次,阎立本到荆州看张僧繇的画,觉得张僧繇不过是“虚得其名”。可是,第二天他继续去看时,发现张僧繇毕竟是“近代佳手”。到了第三天,他又仔细去看,他才确实领悟到张僧繇作品的真正妙处,并感慨地说:“名下定无虚士。”于是他在那里继续停留了十多天,朝夕揣摩,“坐卧观之”,不忍离去。

悔以书画

唐太宗有一次同侍臣们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赏景,看到池中有奇异的怪鸟在水面上随波浮游。唐太宗手拍船栏杆叫好多次,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们当场赋诗赞咏,又命令随侍的宫人宣召阎立本前来将怪鸟画下来。宫人们当即向岸上传呼道:“召画师阎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见皇上!”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而且,满面羞愧不堪。

事后,阎立本告戒他的儿子说:“我小时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蠢材。我都是有感而发才写文章。在同行中,我的文章写得还是比较不错的。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绘画。可是,它却使我像奴仆一样地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你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

丹青神话

唐太宗在位时,阎立本官至重位,与哥哥阎立德齐名,曾经奉太宗召令,亲自为唐太宗画像。一次,南山出现一只凶猛的野兽伤害人,太宗皇帝派遣勇猛的勇士去捕获它,没有捕到。虢地的王元凤自报奋勇为民除害,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太宗皇帝非常喜爱他的豪壮,让阎立本将他射杀猛兽的场面画下来,鞍马仆从,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看过这幅画的人,无不惊叹和佩服他技艺之高超。李嗣真说:“阎立本的画,师承郑法士,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郑法士。在阎立本之后,还有王知慎,师范的画也很见功夫。阎立本的画是最精妙的艺术品。”

后世纪念

昭陵墓

《西安府志·卷第六十五·古迹志·下·陵墓·唐》载,阎立本逝后,陪葬唐太宗昭陵,为丞郎三品已下十二墓之一。其兄阎立德逝后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先于阎立本陪葬昭陵。

江西墓

江西省玉山县阎立本墓,位于城南武安山东北面山坡上,普宁寺东侧数十米处。坐西南朝东北,背靠武安山,三面青山环抱,周围林木茂密。

墓地存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立的墓碑一块,高2米,宽1.02米,厚0.11米,园顶,中央刻着“大唐相国本寺檀越立本阎公之墓”,左刻小字“清乾隆十五年冬月吉旦,住普宁寺沙门心田同本寺大众重立石”。1984年,江西省文化厅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整个墓地长30米余米,宽20余米,占地面积700平方米。1987年12月列入江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阎立本

更多文章

  • 夏圭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夏圭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绘画大师。“南宋四家”之一,早年画人物,后来以山水著称。他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宁宗时任画院待诏,受到皇帝赐金带的荣誉。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下笔较重

  • 孙曼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曼霁

    孙曼霁(1931年8月3日—2023年2月22日),出生于河南开封,生化药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4年孙曼霁从第五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军事医学科学院工作,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3年至1975年在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

  • 石钟慈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石钟慈

    石钟慈(1933年12月5日—2023年2月13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数学家,中国计算数学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万里学院名誉校长。1955年石钟慈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到中国

  • 翟中和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翟中和

    翟中和(1930年8月18日-2023年2月10日),出生于江苏溧阳,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0年翟中和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学系;1951年被派往前苏联留学;1956年从列宁格勒大学毕业,之后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生物学系任教,历任北京大学生物

  • 王圩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圩

    王圩(1937年12月25日-2023年1月26日),出生于河北文安,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圩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工作。王圩1960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工作;1987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研

  • 钱逸泰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钱逸泰

    钱逸泰(1941年1月3日-2023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无机材料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2年钱逸泰毕业于山东大学;1986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97年当

  • 陆熙炎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陆熙炎

    陆熙炎(1928年8月29日—2023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陆熙炎于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

  • 杨福愉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福愉

    杨福愉(1927年10月30日-2023年1月5日),男,浙江宁波人,生物化学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杨福愉于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0年获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

  • 赵其国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其国

    赵其国(1930年2月25日-2023年1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土壤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其国于1953年从华中农学院农学系毕业;1953年至1963年参加云南、贵州华南橡胶及热带作物宜林地考察队任队长;1964年至1968年在古巴科学院从事

  • 江龙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龙

    江龙(1933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出生于上海,籍贯福建建瓯,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江龙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获得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1960年—1975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