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丁国瑜

丁国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64 更新时间:2024/1/17 16:02:05

丁国瑜,1931年9月18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丁国瑜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52年—1955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1959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59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任职于国家地震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198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丁国瑜长期从事新构造、地震构造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

基本资料

名:丁国瑜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1年9月18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河北高阳

人物经历

1931年9月18日,丁国瑜出生于河北高阳。

1937年起,先后入读于北京附学胡同实验小学、汇文中学、北京市第四中学。

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1952年—1955年,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

1955年—1959年,在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学习深造,毕业后获得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

1959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62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十研究室(第四纪地质室)副主任。

1969年—1970年,赴非洲参加中国援建的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沿线地震烈度的考察研究工作。

1971年,任职于国家地震局。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198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

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丁国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丁国瑜在建立中国地震监测、分析预报系统方面作了开创性工作;提出了中国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与地震活动关系的模型,编制了首幅中国活断层滑动速率图和现代板内运动图,主编了中国活断层图集;在活动构造、古地震、活断层习性、活断层分段的研究及其在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2月,丁国瑜在《中国地震》《第四纪研究》《地震地质》等期刊上共发文31篇,其代表论著有《我国地震活动与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中国的活断层》《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1979年

国际地震预报大会

法国

1979年

中国第一次活断层、古地震学术讨论会

1979年

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

大连

2006年8月

长白山火山研讨会

白山

承担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1963年

黄淮海平原综合研究

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

1995年—1998年

青藏、华北和华南三大块体接合区第四纪构造变动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995年—1998年

青藏高原东北隅弧束区新构造运动的阶段划分与演化过程的精细定量研究

地震基金重点项目

1998年—2001年

新疆伽师强震群成因及帕米尔东北侧强震预测研究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87年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以及《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

国家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88年

富蕴地震断裂带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1年

《中国活断层图集》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中国活断层图集(IGCP第206项目—全球主要活断层特性的对比)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3年

《中国活断层图集》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富蕴地震断裂带》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富蕴地震断裂带》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

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

中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一等奖

丁国瑜人才培养

开设课程

丁国瑜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解析构造与地震》《新构造学专题》等课程。

培养成果

丁国瑜培养的学生有中国地震局研究员赵国泽、陈杰、若柏等。

丁国瑜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4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85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0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99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9年6月

全国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贡献者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77年8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1984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1982年—1987年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副主编

1982年—1987年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概论》主编

1982年9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83年—2006年

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83年11月

国家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主任

1988年—1996年

国际岩石圈计划全球活断层图专题组成员

1988年—1996年

国际岩石圈计划全新世古地震专题组成员

1991年1月

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

1993年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1998年—2000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2000年—2004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五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2000年6月—2004年6月

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二届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

2002年6月

中国地震局新构造年代学开放实验室主任

2004年—2006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六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2006年—2010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2006年—2010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2010年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科学》编委

《中国科学》编委

《科学通报》编委

《地质学报》编委

《地震学报》编委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丁国瑜的妻子雅蓉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任地质矿产部高级工程师。

人物评价

“丁国瑜为中国地震科技和地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地震局评)

“他(丁国瑜)是科学的大师,道德的典范,是科学之泰斗,后辈之楷模。”(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评)

标签: 丁国瑜

更多文章

  • 丁林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丁林

    丁林,1965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主任。丁林于1988年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毕业;1991年和1999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至20

  • 丁仲礼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丁仲礼

    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民盟盟员,1988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中文名:丁仲礼国籍:中国民族:汉族籍贯:浙江嵊州出生日期

  • 窦贤康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窦贤康

    窦贤康,1966年1月23日出生于安徽泗县,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科技部党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83年窦贤康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获得法国巴黎第

  • 冯士筰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冯士筰

    冯士筰,1937年3月8日出生于天津,物理海洋和环境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浙江海洋大学名誉校长。冯士筰于1962年清华大学毕业后从分配到山东海洋学院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长、海洋环境学院院长、副校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符淙斌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符淙斌

    符淙斌,1939年10月14日出生于上海市,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院长。符淙斌于1962年从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1967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之后调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1981

  • 傅伯杰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傅伯杰

    傅伯杰,男,1958年1月4日出生于陕西咸阳,自然地理学家、景观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洪堡奖章”得主。1978年傅伯杰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

  • 高俊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俊

    高俊,男,汉族,1933年10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博士生导师。高俊于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0年赴荷兰国际空间与地球科学学院进修;1984年,担任郑州测绘学院副院长;1988

  • 龚健雅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龚健雅

    龚健雅,1957年4月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龚健雅于1982年从华东地质学院测量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得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首批长江

  • 郭华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华东

    郭华东,1950年10月6日出生于江苏丰县,地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于1977年从南京大学毕业;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之后

  • 郭正堂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正堂

    郭正堂,1964年4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应县,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士。郭正堂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