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华东

郭华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24 更新时间:2024/1/18 10:36:21

郭华东,1950年10月6日出生于江苏丰县,地球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理事会会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于1977年从南京大学毕业;1981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工作;1984年至1985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1985年至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室副主任;1988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务副所长;1994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第一、二届主任;1995年至2002年担任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主任;1997年至200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1997年至2000年担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届主任;2007年至201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7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人院外籍院士。郭华东主要从事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华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州市丰县

出生日期:1950年10月6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当选为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50年10月6日,郭华东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1964年—1969年,就读于丰县中学。

1969年—1973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02部队237部队。

1973年—1977年,就读于南京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7年2月—197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中国科学院电子所工作。

1978年9月—1981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1年11月—1985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工作。

1984年—1985年,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

1985年7月—1988年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室副主任。

1988年9月—1997年3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

1991年11月—2007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4年12月—2002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第一、二届主任。

1995年4月—2002年10月,担任国家遥感中心研究发展部主任。

1997年4月—2000年4月,担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届主任。

1997年4月—2002年10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

2001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文物局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主任。

2007年10月—2012年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

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9月—2015年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

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2016年10月,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7年12月,当选为芬兰科学与人文院数学物理学部外籍院士。

2021年11月7日,在第三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等共同发布了“2021年度人类社会发展十大科学问题”。

2022年12月5日,当选国际科学理事会会士(ISC会士)。

主要成就

郭华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郭华东从20世纪70年代从事遥感信息科学特别是雷达对地观测领域研究。他系统揭示雷达电磁波与典型地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无植被沙丘雷达散射几模型,揭示了熔岩的去极化机理与植被的多极化响应现象,证实了长波段雷达对干沙的穿透性;建立了多源遥感找矿理论方法与模式,建立了重大地震灾情全天时全天候和主被动遥感观测体系,提出全球变化科学卫星及月基观测概念;组织建设了新型对地观测系统,建成神舟飞船陆地遥感应用系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数字地球原型系统。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10月,郭华东先后发表论文600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担任职务

1996年—2000年

航天遥感在昆仑-尔金找矿中的应用

科技部

负责人

2000年—2002年

新型成像雷达对地观测机理及地物识别技术

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

项目负责人

2000年—2002年

数字地球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

首席科学家

2001年—2005年

多模式全极化干涉雷达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科技部

课题负责人

2002年—2005年

奥运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科技部

项目负责人

2004年—2006年

新型雷达数据处理研究

国防科工委

课题负责人

2005年—2009年

自然灾害减灾项目

国际科学院组织(IAP)

项目负责人

2008年

全球环境变化遥感对比研究(ABCC)计划

国际科学计划

主席

2009年—2013年

空间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机理与方法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首席科学家

2009年—2013年

航空遥感系统

国家大科学工程

首席科学家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0年12月,郭华东先后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3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5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0年

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1991年

遥感技术在新疆地质找矿中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1994年

成像雷达遥感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1996年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1996年

遥感技术在寻找大-超大型矿床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7年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应用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1997年

我国金矿成矿模式及找矿技术方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排名第八)

1998年

金矿找矿中几个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2001年

遥感信息传输及成像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三)

2004年

神舟飞船陆地遥感应用系统

载人航天工程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4年

新型成像雷达对地观测机理和地物识别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基础类)一等奖(排名第一)

2008年

数字地球原型系统(DEPS/CAS)及其应用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排名第一)

郭华东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20年12月,郭华东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中国国外进修生26名。

郭华东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2年

中国科学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00年

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

2009年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2009年

恩德兰巴里亚(BoonIndrambarya)金质奖

亚洲遥感协会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12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

2015年8月

普热瓦尔斯基金质奖章(N.M.Przewalski)

俄罗斯地理学会

2016年5月

俄罗斯宇航联合会荣誉勋章

俄罗斯宇航联合会

2016年10月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

2017年12月

芬兰科学与人文院数学物理学部外籍院士

芬兰科学与人文院

2020年5月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

2020年8月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地球科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

2021年10月

首届国际科学理事会科学奖

国际科学理事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2年—2000年

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及第四、五届专家组组长

2004年5月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2018年3月—202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8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

2019年10月

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2021年9月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刊》副主编

《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创始主编

《遥感学报》常务副主编

人物评价

郭华东在遥感信息科学、雷达对地观测、数字地球研究领域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评)

郭华东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对遥感方法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以及对建立数字地球模型、推动数字地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俄罗斯地理学会评)

标签: 郭华东

更多文章

  • 郭正堂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郭正堂

    郭正堂,1964年4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应县,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士。郭正堂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中文

  • 郝芳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郝芳

    郝芳,男,汉族,1964年5月生,内蒙古赤峰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副书记、校长。郝芳于1986年从武汉地质学院毕业;1989年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

  • 侯增谦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侯增谦

    侯增谦,1961年6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矿床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侯增谦于1982年从河北地质学院(现河北地质大学)地质系毕业;1985年获得武汉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硕士学位;1988

  • 胡敦欣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胡敦欣

    胡敦欣,1936年10月20日出生于山东即墨,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通量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敦欣于1961年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1966年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79年至1982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等做访

  • 胡瑞忠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胡瑞忠

    胡瑞忠,汉族,1958年12月出生于湖南永州,矿床学和矿床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胡瑞忠1978年—1988年就读于成都地质学院,先后获得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7月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

  • 黄荣辉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黄荣辉

    黄荣辉,1942年8月17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市,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黄荣辉于1965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68年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9年赴日

  • 贾承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贾承造

    贾承造,1948年3月10日出生于甘肃兰州,原籍河北蔚县,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承造于1975年从新疆工学院地质系毕业;1987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担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副总地质师、总地质师、副指挥;1998年兼任中

  • 焦念志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焦念志

    焦念志,1962年12月出生于山东潍坊,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1983年焦念志从山东海洋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85年考取青岛海洋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博士毕业后,进入

  • 金振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金振民

    金振民,1941年9月21日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教育部、人事部);2007年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金振民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地质力

  • 金之钧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金之钧

    金之钧,1957年9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胶南,石油地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金之钧于1982年从山东矿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得俄罗斯莫斯科石油与天然气大学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