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亦元(1928年11月17日-2020年2月24日),男,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农业机械化专家、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于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同年10月到东北农学院任教,历任东北农业大学农机系(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1959年,在苏联师从荣誉院士列多希聂夫教授进修;1982年-1983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访问深造;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院士一生致力于农业装备研究,长期在科研教学第一线。2020年2月24日16时18分,蒋亦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2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蒋亦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省常州市
出生日期:1928年11月17日
逝世日期:2020年2月2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28年11月17日,蒋亦元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儿时在觅小就读,后入正衡中学学习。
1950年,蒋亦元毕业于金陵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同年10月到东北农学院(今东北农业大学)任教,历任东北农业大学农机系(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蒋亦元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1959年,蒋亦元在苏联师从荣誉院士列多希聂夫教授进修
1982年-1983年,蒋亦元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访问深造。
1997年,蒋亦元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2月24日16时18分,蒋亦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2岁。
主要成就
蒋亦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蒋亦元创造性地进行谷物割前脱粒收获机的研究,并率先取得成功,推动了中国谷物收获机的创新和发展。在机械设计相似理论与模型实验方法方面,对传统理论作了重大修改,使相似准则的应用更易推广。对农业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作了大量工作,潜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
蒋亦元突破了国际公认难题,创造出割前脱粒水稻收获机器系统,取得国际首创国际先进的成果;创制摘脱同时切割搂集秸秆成条铺的快速水稻(小麦)联收机,解决了国内外不能在脱粒同时收秸秆和落粒损失大的难题,并研制出气吸式割前摘脱禾本科牧草籽联合收获机;指出了相似理论中G.Murphy的π关系式合成理论中的重大缺点组分方程必须具有相同形式,蒋首次提出并证明可以具有不同型式使预测精度显著提高。
学术论著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蒋亦元先后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4本(合作)。
授予专利
公开时间 | 专利名称 | 专利类型 |
2015.10.28 | 稻秆收割打捆圆捆机 | 发明专利 |
2015.10.28 | 一种完整鲜稻秆青贮收获工艺 | 发明专利 |
2012.12.26 | 辊盘式圆捆捡拾打捆机卷捆机构 | 发明专利 |
科技奖励
蒋亦元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
据2020年3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蒋亦元先后培养博士生6名,博士后3名,硕士14名。
优秀教师奖
1999年,蒋亦元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
蒋亦元荣誉表彰
时间 | 所获荣誉 | 授予单位 |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 ||
黑龙江省科学大会项目奖 | ||
黑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 ||
哈尔滨市劳动模范 | ||
1980年 | 黑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 | |
1997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中国工程院 |
2001年 | 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2017年9月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终身成就奖 |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
国家级农业机械化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 |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蒋亦元院士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事业!他一生勤奋不辍、学风严谨、锐意创新、务实求真!他一生淡泊名利、学高为范、爱生如子、桃李丰盈,立德树人数十载,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农业杰出人才和科技工作者。(东北农业大学评)
蒋亦元对农业工程教育体系的改革做了大量工作,潜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农业机械专门人才。(人民网评)
蒋亦元在国际农业工程界具有较大影响,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
蒋亦元院士的科教人生诠释着“永开先河、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逆境不馁、守之弥坚的顽强意志,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勤耕不辍、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为中国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为中国农机科技的发展和中国农业工程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