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郁铭芳

郁铭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3193 更新时间:2023/12/25 1:46:40

郁铭芳(1927年10月3日-2020年4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化学纤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郁铭芳自上海私立东吴大学化工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化验室练习工作;1949年调至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下属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化验室,先后担任助理技术员、技术员、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工程师等职;1956年调至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1957年奉调到新成立的化纤筹建处工作;1961年担任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副总工程师;1964年担任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之后相继担任所长兼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顾问、高级工程师;1990年借调到上海纺织涤纶总厂,担任总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调任东华大学,受聘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1年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终身成就奖。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郁铭芳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制,主要有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碳纤维、涤纶高速纺丝、高强涤纶等。

基本资料

名:郁铭芳

外文名:YuMingfa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27年10月3日

逝世日期:2020年4月12日

毕业院校: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祖籍: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

人物生平

1927年10月3日,郁铭芳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商业者的家庭,祖籍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父亲毕业于上海华童公学,经指导郁铭芳的学业,使他自幼就萌发了进军科学技术的志,中学时喜欢做化学实验。

1944年9月,以东吴附中总分第三名的成绩直接入读上海私立东吴大学化工系。1948年夏,毕业后通过上海纺织建设总公司的招考被录用,担任化验室练习助理技术员。

1949年1月,调至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下属的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化验室,负责浆料原料分析工作,先后担任助理技术员、技术员、生产技术科副科长、工程师等职。

1952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聆听了周恩来总理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产生了“技术归队”重返化工的想法。1956年,向组织提出技术归队的申请报告,希望调到化学纤维领域去工作。1956年5月,调至国营上海第二印染厂。

1957年11月,上海纺织工业局贯彻纺织工业部的发展方针,决定发展化学纤维,郁铭芳奉调到新成立的化纤筹建办公室工作,成为上海第一批参加化纤工业建设的11名技术人才之一。

1961年,担任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副总工程师。1964年10月,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改组为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后担任副所长兼副总工程师(1964年10月-1980年11月),之后相继担任所长兼总工程师(1980年11月-1987年11月)、总工程师(1987年01月-1990年04月)、顾问、高级工程师。

1983年,赴西德、瑞士考察变形丝和高速纺丝的设备及工艺。1983年,赴意大利考察非织造布技术。1984年,赴美考察碳纤维技术和设备引进。1986年,赴意大利考察喷粘无纺布技术。1990年,赴美考察聚酯生产技术和设备情况。

1990年1月,借调到上海纺织涤纶总厂(现上海联吉合成纤维有限公司),担任总工程师(1990年4月-1994年06月),负责筹建年产7万吨聚酯工程。7月,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12月,调任东华大学,受聘担任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获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0年,参加东方科技论坛第150次学术研讨会,并与季国标院士共同担任执行主席。

2011年,在江苏太仓成立“荣文合纤企业院士工作站”。2011年,获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终身成就奖”荣誉。

2020年4月12日1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郁铭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57年,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设计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当时合成纤维在国内还是空白,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没有设备,经过共同努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

1962年,在他参加领导下,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建设的年产六百吨锦纶生产装置投入了生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批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解决了中国军用降落伞丝依靠前苏联提供的问题,为中国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4年,组织领导芳香族聚酰胺(芳纶1313)纤维的研究。1973年,组织领导“芳纶1414纤维”研究。

1990年,投身于上海市重大工程项目"年产7万吨聚酯切片"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于根本改变上海纺织化纤原料依靠外来供应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992年,参加涤纶7万吨聚酯切片项目考察组,赴德国、西班牙、奥地利等国考察。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1978年,组织领导纺织工业部重点科研项目“涤纶长丝高速纺丝工艺与设备”研究。1981年,组织领导的“高强I型聚丙烯腈原丝和碳纤维小试”通过纺织部验收。1982年,在反复论证、多方准备的前提下,率先提出关于喷丝成布(即纺粘法非织造布)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建议。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2年

丙纶喷丝直接成布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年

涤纶长丝高速工艺与设备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年

高强I型碳纤维及原丝中试

纺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

芳纶II型纤维研制及应用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8年

聚酰亚胺纤维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8年

碳纤维腈纶原丝

国家级

中强碳纤维的研制

纺织部二等奖

论文著作&专利发明

1984年,郁铭芳参与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1991年,以第一作者撰写的论文获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评选的第二届陈维稷优秀论文二等奖。

出版著作

时间

图书名称

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纺织卷》(参与编撰)

2002年

《纺织新境界——纺织新原料与纺织品应用领域新发展》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期刊论文

郁铭芳.对“七五”期间中国发展涤纶的几点看法.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86(2):2-9

郁铭芳.聚丙烯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的研究.陈维稷优秀论文汇编,1992:14-19

郁铭芳.21世纪的化纤和化纤工业.针织工业,1998(6):38-42

郁铭芳.高性能纤维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纺织导报,1998(5):2-4

“廿一世纪的化纤和化纤工业”,针织工业,1998

ClosetiesleadtogrowthinChina’smanmadefiberandNonwovenindustries,InternationalFiberJournal,1998

China’smanmadefiberindustrystruggleswithAsianflu,butrecovery’sinsight”,InternationalFiberJournal,1999

郁铭芳.化学纤维的发展前景.合成纤维,2000(1):3-5

化学纤维的发展前景,合成纤维,2000

郁铭芳人才培养

2001年年郁铭芳怀着培养化纤人才的愿望,进入东华大学任教,为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开设了《材料导论》、《材料方法学》等课程。为激励学生崇德向善,2013年,郁铭芳为钱宝钧教育基金增资24万元,奖励品德优良的学生。

郁铭芳经常教育学生要树立良好学风,他的开门弟子钟继鸣毕业论文共列了参考文献200多篇,其中引用了60篇。郁铭芳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把参考文献全部校阅一遍。截至2009年,郁铭芳培养了2名博士,3名硕士,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郁铭芳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时间

题目

作者

类型

2009

碳纤维用丙烯腈聚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聚合反应研究

玲玲

硕士

2008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纺丝成形

刘崴崴

博士

2007

高性能碳泡沫的制备与研究

新营

博士

2007

咪唑基离子液体水溶液的物化性质及相行为的研究

赵天瑜

硕士

2006

中间相沥青的调制和碳泡沫的制备

钟继鸣

硕士

郁铭芳荣誉表彰

2021年

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

时间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1988年

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

1992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

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

2002年

第四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

2003年

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称号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纺织学报》编委

《合成纤维》编委主任

中国纺织出版社编委会副主任

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顾问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顾问

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顾问

1994年06月-2001年12月

上海联吉合纤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2002年01月-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2004年01月-

上海纺织工程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人物评价

郁铭芳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学纤维,是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评)

郁铭芳在国内率先采用合成纤维螺杆挤压纺丝先进技术,促进了合成纤维纺丝技术的更新换代,对合成纤维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新闻晚报评)

推动中国实现从“化纤大国”到“化纤强国”的跨越,一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郁铭芳孜孜以求的梦想。60多年来,他致力于化学纤维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率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用一项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百姓为大飞机“织衣”,为国家为人民奉献毕生。(东华大学评)

标签: 郁铭芳

更多文章

  • 卢世璧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卢世璧

    卢世璧(1930年7月8日-2020年3月28日),男,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卢世璧于1948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医予组;19

  • 蒋亦元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蒋亦元

    蒋亦元(1928年11月17日-2020年2月24日),男,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农业机械化专家、农业工程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蒋亦元于195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同年10月到东北农学院任教,历任东北农业大学农机系(工程学院)助教、讲师、副教

  • 沙庆林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沙庆林

    沙庆林(1930年5月7日—2020年2月23日),江苏宜兴人,公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庆林于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7年获得莫斯科公路学院副博士学位;1957年至2000年任职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68年至1978年先后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

  • 段正澄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段正澄

    段正澄(1934年6月15日-2020年2月15日),男,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957年段正澄从华中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机械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

  • 池志强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池志强

    池志强(1924年11月16日-2020年1月7日),浙江省黄岩县(今台州市黄岩区)人,药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池志强于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拉儿科医学院副博士学位;毕业初期曾担任浙江大学药学系助教;1978年,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副所长

  • 蒋洪德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蒋洪德

    蒋洪德(1942年7月4日—2020年1月4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原籍湖南省长沙市,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生前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蒋洪德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获学士学位;1968年3月至1978年9月,在青岛汽轮机厂工作;1981年,毕业于中

  • 林宗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林宗虎

    林宗虎(1933年5月13日-2019年12月21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蒸汽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双聘院士,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院长,同济大学外聘院士。1951年林宗虎考入交通大学蒸汽动力机械制造专业。1955年大学毕业后继续在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

  • 孟执中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执中

    孟执中(1934年12月16日—2019年12月14日),出生于浙江诸暨,气象卫星专家,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1956年孟执中从华南工学院电讯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科学院自动学及远动学研究所进修两年;1978年至

  • 胡亚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亚美

    胡亚美(1924年4月27日—2019年10月3日),女,北京市人,儿科医学教育家、中国儿科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儿童血液肿瘤学开创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儿童医院名誉院长、教授。胡亚美于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1981年担任北

  • 韩其为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其为

    韩其为(1933年11月2日—2019年10月1日),出生于湖北松滋,泥沙与河床演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韩其为1950年至1961年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游工程局工作;1961年至1965年脱产至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武汉大学数学系进修深造;1965年至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