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烈锦,1963年出生于江西省遂川县,工程热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9年郭烈锦考入西安交通大学锅炉专业,1989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后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多相流与传热研究室任教,历任助教、讲师、教授。1992年进入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历任分室副主任、副主任、主任。2003年担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2003年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10年筹备成立了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2012年担任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主要研究内容为高效洁净能源-动力系统及热-功转换过程内部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规律;油气开采及混输过程中多相流热物理理论与关键技术;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高效优质转化与氢能规模制备与利用。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烈锦
国籍:中国
籍贯:江西遂川
出生日期:1963年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1983年7月,郭烈锦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9年7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多相流与传热研究室任教,历任助教(1989.07-1989.12)、讲师(1990.01-1992.12)、教授。
1990年9月,在美国圣迭戈柯达公司高速动态分析系统研究部担任访问工程师(-1990年10月)。
1992年12月,晋升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并担任硕导、分室副主任(-1995年11月);博导、分室主任(1996年5月-1997年10月);副主任(1997年11月-2002年7月)
1995年12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工程系多相流与传热任访问教授、荣誉研究员(-1996年4月)。
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界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9年3月,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学科特聘教授;同年入选中组部、国家人事部百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专家。
2002年7月,晋升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在他的领导下实验室在全国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工程组排名第一(2003年),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集体(2004年),工程领域5个优秀类实验室之一(2008年),被评为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2013年)。2002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首批专家
200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2009年9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评估名列全国第一。
2003年,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利用太阳能规模制氢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2004年12月,被科技部授予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并获金牛奖。
2005年12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能源高效节约和可再生转化利用的多相流理论基础”创新群体带头人(连续三期)。
2006年9月,担任国家外专局、教育部“111引智计划”“能源高效节约与可再生转化利用的热物理基础”引智基地团队负责人(2011年获得第二期滚动资助)。
2008年,担任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高效低成本直接太阳能化学及生物转化与利用的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2010年10月,成立“西安交通大学国际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担任中心主任。
2012年11月,担任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2013年,领导的实验室“新能源与能源利用新技术国际合作基地”入选2013年度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同年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4年5月,在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5年4月)。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6年,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超临界水气化制氢和H2O/CO2混合工质热力发电多联产基础研究”负责人。
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隶属技术科学部。
主要成就
郭烈锦科研成就
研究综述
郭烈锦是中国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石油工程多相流和新能源高效可再生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与高效安全关键工艺及装备系列技术、超临界水蒸煤气化制氢新原理、太阳能规模制氢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原创研究成果。建立了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动及传热的系统理论和超临界水热化学气化反应流规律,提出了螺旋管锅炉反应器、蒸发器等设计准则和方法,发明了油气水多相流在线测控技术与混输新工艺,并获工程应用。创建了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多相流能质传输集储与转化理论和方法,研制出首套太阳能聚光催化连续制氢装置并中试成功。为中国工业和国防建设应用并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承担&科研奖励
截止到2016年,郭烈锦作为主持人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多项,其中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清洁煤领域国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石油重大专项子项及海洋863项目等。已经获国家/省部级奖励多项,其中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3年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等。
时间 | 名称 | 获奖者 | 奖项 |
---|---|---|---|
1991 | 螺旋管内沸腾流体两相流与传热规律研究 | 陈学俊,郭烈锦,等 | 西交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1991 | 螺旋管内沸腾流体两相流与传热规律研究 | 陈学俊,郭烈锦,等 | 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7 | 闭式循环热动力推进新型鱼雷锅炉反应 器汽液两相流与传热及设计方法研究 | 郭烈锦,陈学俊,等 | 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1997 | 螺旋管油气水砂旋流除砂工艺技术 | 郭烈锦,李广军,等 | 环保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3 | 油气水多相流动规律与螺旋管流除沙理论及技术 | 郭烈锦,白博峰,等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03 | 双螺旋管多喷嘴锅炉反应器稳定燃烧与传热控制技术研究 | 郭烈锦,白博峰,等 | 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06 | 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动及传热基本规律研究 | 郭烈锦,赵亮,等 | 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2007 | 油气水多相流在线监测与输送工艺和装备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郭烈锦,白博峰,等 | 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2007 | 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动及传热研究 | 郭烈锦,陈学俊,等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9 | 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和安全高效关键工艺及装备 | 郭烈锦,白博峰,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14 | 太阳能聚焦供热的热化学分解超临界水和生物 质制氢基础研究 | 郭烈锦,吕友军,等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6 | 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光催化规模制氢的理论与系统研究 | 郭烈锦,敬登伟,等 |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学术论著
论文著作发表&专利授权综述
截止到2017年8月,郭烈锦已发表Nature子刊等期刊论文700余篇,SCI核心收录401篇,有23篇论文选后入选ESI高引论文。论文被WebofScience引用12274次(单篇最高引用3027次)、其中他引10745次、篇均引用30.46次、h指数49,EI收录580余篇。
截止到2017年8月,郭烈锦获得发明专利48项,撰写主要专著/章节8部,主持起草国家标准2部,出版论文集6部、作为Guesteditor出版国际杂志专辑6期。应邀作国际会议大会报告/特邀报告/邀请报告等60余次。
科技著作
发表论文
作者 | 名称 | 期刊 |
---|---|---|
师进文,郭烈锦 | Cr或V掺杂的HMS在甲酸溶液中的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 化学学报,2007,65(4):323 |
陈震宇,郭烈锦 | Ni掺杂ZnS-ZnO复合光催化剂及光解水产氢性能 | 太阳能学报,2007,28(3):314 |
马利静,郭烈锦 | 不同原料合成的TiO2的变温拉曼光谱分析 | 化学学报,2006,64(9):863 |
裴爱霞,郭烈锦,金辉 | 超临界水中花生壳气化制氢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11):1263 |
顾正萌,郭烈锦,张西民 | 新型主动式竖直集沙仪研制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9):1088 |
闫秋会,郭烈锦,梁兴 | 煤及生物质共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中的协同效应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40(5):506 |
顾汉洋郭烈锦 | 水平管段塞流气弹区液膜特性研究 | 化学工程,2006,34(11):25 |
尚德华,张广升,郭烈锦 | 反应气体流量对PEM燃料电池内部电流分布的影响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28:601 |
王鑫,郭烈锦 | 集输管路上升管系统严重段塞流实验和理论模拟 |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27(4):611 |
郭烈锦人才培养
郭烈锦主讲能源动力类本科生一级学科大类课程《能源科学技术概论》;主讲能源动力类硕士研究生核心课程《多相流动力学》、《新能源》;主讲能源动力类博士生核心课程《多相流热物理学》、《新能源转化的原理与技术》。
截止到2016年,郭烈锦指导博士后5人、博士研究生82人、硕士研究生61人,其中杰青2名,优青2名,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名、提名奖1名,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7名。
郭烈锦荣誉表彰
时间 | 奖项名称 | 颁奖单位 | 参考资料 |
---|---|---|---|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
1995年 | 霍英东高校青年教授奖(研究类)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 |
1998年 | 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 |
2002年 | 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陕西省 | |
2004年12月 |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并获金牛奖 | 科技部 | |
2009年 | 昆士兰大学名誉教授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 |
2014年 | 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 ||
2014年 | 爱思唯尔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科学家 | ||
2014年 | 汤森路透全球最有影响力科学思想名录 | ||
2014年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Top1%高被引科学家 | 英国皇家化学 | |
2015年 | 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 ||
2015年 | 爱思唯尔能源领域中国高被引科学家 | ||
2016年 | 爱思唯尔“全球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高被引学者” | ||
2017年 |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等 | |
2017年 |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中国科学院 |
社会任职
学术组织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2014.05-至今 | 国家基金委第一届国际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14-至今 | 中国氢能学会(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副主任 |
2014-至今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2011-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
2010-至今 | 国际氢能学会国际7人奖励委员会 |
2010-至今 | 国际多相流联合通信理事会成员ICeM |
2006-至今 | 国际传热传质联合会科学理事会成员ICHMT |
2006-至今 | 美NSF、以色列ISF等基金会国际评委理事 |
2006-2012 |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一五”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
2006-2011 | 国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5-至今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主任 |
2003-至今 | 英EPSRC基金会国际评委理事 |
2003-2014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两届) |
2003-2009 | 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工程一学部委员兼副主任 |
2000-200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成员 |
国际会议任职
Chairof5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ultiphaseFlow,HeatMassTransferandEnergyConversion.,Xi’an,China.(Jul.03-06,2005)
ConferenceChairofNSFC-NRCT“1stSino-ThaiWorkshoponRenewableEnergy”.Bangkok,Thailand.(Jan.26-312008)
Chairof,6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ultiphaseFlow,HeatMassTransferandEnergyConversion.Xi’an,China.(Jul.11-15,2009)
Co-chairSymposiumF:RenewableFuelsandNanotechnology,2011MRSspringMeeting&Exhibit.SanFrancisco,US.(Apr.26-292011)
Co-organizerandCo-chairofXXIInternationalMaterialsResearchCongress.SponsoredbyMRS.Cancun,Mexico.(Aug.12-17,2012)
ChairofSino-GermanWorkshoponEnergyResearch,Xi'an,China.(Sept.5-8,2012)
Chairof7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ultiphaseFlow,HeatMassTransferandEnergyConversion.Xi’an,China.(Oct.27-30,2012)
Chairof12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eanEnergy.Xi’an,China.(Oct.27-30,2012)
ChairorCo–Chairofaserie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sonRenewableEnergy(China–Germany,China–Australia).etc.(2012)
ChairofNanotechnology,RenewableEnergy&Sustainability.Xi’an,China.Sept.25,2013.
Co-Chairof13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eanEnergy(ICCE2014).IstanbulTurkey.(June8-12,2014)
Chairof2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Nanotechnology,RenewableEnergy&Sustainability.Xi’an,China.(Sept.19,2014)
Co-chairofJointconferenceofthe5thUK-Chinaand13thUKParticleTechnologyForum.Sunday,UK.(Jul.15,2015.)
Chairof3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Nanotechnology,RenewableEnergy&Sustainability.Xi’an,China.(Sept.28,2015)
ChairofSolarPACESWorkshop“RoadmaptoSolarFuels”.Xi’an,China.(Dec.9-11,2015)
Co-chairof1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eanEnergy.Saskatoon,SK,Canada.(Sept27thtoOct1st2015)
Chairof4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Nanotechnology,RenewableEnergy&Sustainability.Xi’an,China.(Sept.19,2016)
Chairof8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ultiphaseFlow,HeatMassTransferandEnergyConversion.Chengdu,China.(Dec.16-19,2016)
ConferenceChairofTh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ydrogenProduction(ICH2P).Brisbane,Australia.(Nov.30,2017)
ChairofUK-ChinaInternationalParticleTechnologyForum,Yangzhou,China.(Sept.,2016))
会议专辑主编
任职时间 | 名称 |
---|---|
2015 | GuestEditorofPowderTechnology |
2015 | GuestEditorof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 |
2013 | GuestEditorof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 |
2009 | GuestEditorofHeatTransferEngineering |
2009 | GuestEditorof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 |
学术期刊任职
人物评价
郭烈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多年来一直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热物理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学术上的创新,带动所在学科开拓发展新的研究方向,使该学科既保持了在传统领域内的优势,又使新能源转化及高技术领域中的多相流研究等走上国际舞台。(西安交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