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儒新

李儒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3/12/21 22:34:34

儒新,男,1969年10月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中共党员,博士生导师,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儒新于199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光电子技术专业学士学位;199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8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做博士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李儒新主要从事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与强场激光物理研究。

基本资料

名:李儒新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建瓯市

出生日期:1969年10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69年10月,李儒新出生于福建省建瓯市,籍贯福建建瓯。

1990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电子技术专业。

1990年9月-1995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得研究生学历。

1996年4月-1997年7月,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versitet)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

1997年7月-1998年7月,到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

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1998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期间曾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光机所所长。

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

2017年7月,入选为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4月-2019年6月,当选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2019年3月,当选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2019年6月,当选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院长。

2019年12月,当选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所长。

2021年11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2014年5月

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物理学会光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中科院上海分院中青年科学家联谊会副理事长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与课题负责人

国家863计划课题负责人

激光科学国际委员会委员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2022年6月

入选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2022年

中共二十大代表

2022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2022年12月

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李儒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李儒新长期从事超高峰值功率激光和强场激光物理的研究,在拍瓦激光装置、激光加速高能电子和质子、阿秒X光光源和电子源、强场太赫兹辐射等方面取得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在超高峰值功率超短脉冲激光方面,与合作者一道解决了大口径高增益宽带激光放大器的寄生振荡抑制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建成了拍瓦激光实验装置并取得重要应用成果。在强场激光物理方面,与合作者一道在激光尾波场的级联加速和高性能高能电子束产生、基于亚周期时间尺度相干控制的强场高次谐波与阿秒光源产生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李儒新的研究成果得到中国国内外同行的重点引用与高度评价。负责建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2018年《科学》杂志文章[Science359,382(2018)]将SULF列举为国际上自1960年第一台激光器发明以来在激光脉冲功率提升方面取得的五个里程碑式进展之一;实现了2017年国际最高峰值功率(5.3拍瓦),当年被中科院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科院取得的20项标志性重大成果之一。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Mourou评论该成果指出“中国科学家利用上海的一个装置打破了最高峰值功率激光脉冲的世界纪录”。

科研项目

李儒新作为负责人承担了973项目课题、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等十项科研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经费指标卡号

总经费(万元)

起止日期

超强激光与聚变物理前沿研究

中国科学院先导B专项XDB16000000

25000

2016年6月-2021年5月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949503.41

2018年4月-2025年4月

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50527

2016年7月-2020年

参考资料

获得专利

截至2017年3月,李儒新获批准和被受理发明专利20项。

应用、鉴定成果、专利(专利号)

类型、等级

本人排名

公开时间

对向压缩啁啾脉冲放大激光系统,ZL201410738650.6

授权发明专利

1

2019年06月18日

双注入OPCPA相干组束超高功率激光系统,ZL201410829187.6

授权发明专利

1

2019年06月18日

参考资料

学术交流

截至2017年3月,李儒新已十余次应邀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如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上发表大会特邀报告。

主要论著

截至2017年3月,李儒新已发表论文100余篇。

1、Jiang,Jiaming;Zhong,Yue;*Zheng,Yinghui;Zeng,Zhinan;Ge,Xiaochun;Li,Ruxin,Broadeningofwhite-lightcontinuumbyfilamentationinBK7glassatitszero-dispersionpoint,PhysicsLettersA,379(34-35),pp1929-1933,2015/9/18.

2、XiaoyanLiang;YuxiChu;ZebiaoGan;LianghongYu;LuXu;ChengWang;XiaomingLu;YuxinLeng;RuxinLi;ZhizhanXu,RecentProgressandResearchStatusofPetawattFemtosecondLasersinSIOM,11thConferenceonLasersandElectro-OpticsPacificRim(CLEO-PR),2015/8/24-2015/8/28,2015/8/26,特邀报告.

3、RuxinLi,5PWHighGainLargeApertureTi:sapphireCPAAmplifier,The11thConferenceonLasersandElectro-opticspacificRim(CLEO-PR2015),2015/8/24-2015/8/28,2015/8/25,特邀报告.

4、XLiang;LYu;YChu;LXu;ZGan;CWang;XLu;YLeng;RLi;ZXu,RecentResearchandProgressofMulti-PetawattFemtosecondLaserinSIOM,24thAnnualInternationalLaserPhysicsWorkshop(LPHYS’15),2015/8/21-2015/8/25,2015/8/22,特邀报告.

5、RuxinLi,HighgainlargeapertureTi:sapphireamplifierfora5PWlasersystem,Ultrafastoptics2015,2015/8/16-2015/8/21,2015/8/17,特邀报告.

6、LianghongYu;*XiaoyanLiang;LuXu;WenqiLi;ChunPeng;ZhangguiHu;...;*YuxinLeng;*RuxinLi;*ZhizhanXu,Optimizationforhigh-energyandhigh-efficiencybroadbandopticalparametricchirped-pulseamplificationinLBOnear800nm,OpticsLetters,40(14),pp3412-3415,2015/7/15.

7、YuxiChu;*XiaoyanLiang;ZebiaoGan;LianghongYu;LuXu;*RuxinLi;*ZhizhanXu,SuppressionoftransverseparasiticlasingandamplifiedspontaneousemissioninTi:sapphireamplifierbypolarization-selectionpump,AppliedOptics,54(20),pp6291-6296,2015/7/10.

8、PengfeiWei;XiaolongYuan;CandongLiu;ZhinanZeng;*YinghuiZheng;JiamingJiang;XiaochunGe;RuxinLi,Enhancedhigh-orderharmonicgenerationfromspatiallypreparedfilamentationinargon,OpticsExpress,23(13),pp17229-172361,2015/6/29.

9、张宗昕;雨欣;成;赵全忠;王关德;程欣;李儒新,基于溶胶射流靶的LPP-EUV光源系统,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10270184.8.

10、*Xu,Rongjie;Bai,Ya;Song,Liwei;Li,Na;Peng,Peng;Tang,Jie;Miao,Tianshi;Liu,Peng;Wang,Zhanshan;Li,Ruxin,Self-focusingoffew-cyclelaserpulsesat1800nminair,JournalofPhysicsB:Atomic,MolecularandOpticalPhysics,48(9),2015/5/14.

11、Jiang,Jiaming;*Wei,Pengfei;Zeng,Zhinan;Yuan,Xiaolong;Zheng,Yinghui;Ge,Xiaochun;Li,Ruxin;Xu,Zhizhan,Selectionofoddorevenharmonicsbyamulti-colorlaserfieldwithmacroscopicphase-matching,ChineseOpticsLetters,13(5),p050202,2015/5/10.

12、*Wang,Peng;Liu,Jun;Li,Fangjia;Shen,Xiong;Li,Ruxin,Filamentationassistedgenerationoftunablemulticoloredfemtosecondsidebandsbasedoncascadedfour-wavemixing,LaserPhysics,25(5),p055401,2015/5.

13、R.Li;X.Liang;Y.Leng;Z.Xu,UltraintenseLaserFacility:Demonstrationof5PWHighGainLargeApertureTi:SapphireAmplifier,The4th,2015/4/22-2015/4/24,2015/4/23,特邀报告.

14、Liu,Candong;Zeng,Zhinan;*Li,Ruxin;Xu,Zhizhan;*Nisoli,Mauro,Mappingthespectralphaseofisolatedattosecondpulsesbyextreme-ultravioletemissionspectrum,OpticsExpress,23(8),pp9858-9869,2015/4/20.

15、李朝阳;冷雨欣;李儒新,四阶色散补偿啁啾脉冲放大激光装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510176947.2.

16、至展;李儒新,我国超强激光光源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2015年香山会议,2015/4/9-2015/4/10,2015/4/9,特邀报告.

17、李帅;李朝阳;王乘;李妍妍;许毅;陈运;冷雨欣;李儒新,通用水平转台绝对角度和旋转角度的测量方法,2015/5/20,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201510054221.1.

18、王铁军;魏迎霞;李儒新;刘建胜;鞠晶晶;刘香,温度气压可控的激光诱导高压放电模拟系统,2015/5/20,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201510054206.7.

19、H.Zhang;*B.F.Shen;W.P.Wang;Y.Xu;Y.Q.Liu;X.Y.Liang;Y.X.Leng;*R.X.Li;X.Q.Yan;J.E.Chen;Z.Z.Xu,Collisionlessshocksdrivenby800nmlaserpulsesgeneratehigh-energycarbonions,PhysicsofPlasmas,22(1),p013113,2015/1/30.

20、李朝阳;冷雨欣;李儒新;王乘;李帅;郭晓杨;李妍妍;王丁,超宽带相干合成啁啾脉冲放大激光系统,2015/4/29,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201510031289.8.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奖项

1999年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1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4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0年

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2年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

第九届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

2014年

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参考资料

李儒新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3月,李儒新培养博士研究生27名,硕士研究生7名。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1999年

第四届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2004年

上海市优秀回国人才

2005年

第十二届“上海十大杰出青年”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

2009年

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7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院长奖学金

中科院大恒光学奖学金特别奖

人物评价

李儒新院士一直致力于强激光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有关战略需求,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陆家嘴金融网评)

李儒新在X射线相干辐射源及其应用等研究中孜孜以求,顽强拼搏,成绩斐然。作为基层科研单位的管理者,兢兢业业,在研究所和实验室的科研创新平台与能力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评)

标签: 李儒新

更多文章

  • 李惕碚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惕碚

    李惕碚,1939年6月出生于重庆北碚,籍贯湖南攸县,高能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天体物理中心主任。李惕碚于1963年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1964年任研究实习员,1978年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任副研

  • 励建书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励建书

    励建书,1959年11月出生于浙江杭州,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1981年励建书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3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之后教于马里兰大学;1994

  • 林海青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林海青

    林海青,1958年7月出生于福建福州,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林海青于198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赴美留学;1983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担任美国布鲁克海

  • 林群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林群

    林群,1935年7月出生于福建连江,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林群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9年被评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

  • 刘仓理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仓理

    刘仓理,男,汉族,1961年12月出生于陕西岐山,实验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副部长级)。刘仓理于1982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1993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15年起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副部长级);2021年当选为中国

  • 陆夕云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陆夕云

    陆夕云,1963年4月生于江苏泰州,流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教授。陆夕云198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1992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2019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

  • 罗民兴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罗民兴

    罗民兴,1963年6月生于浙江湖州,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物理系教授。罗民兴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0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90年—199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任教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199

  • 吕敏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敏

    吕敏,1931年4月出生于江苏丹阳,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研究员。吕敏于1952年从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1959年赴前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1962年回国后被调到国防科委,在新疆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工作,先后担任过

  • 马余刚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余刚

    马余刚,1968年3月出生于浙江余姚,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现任复旦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马余刚于1989年从杭州大学物理学系毕业;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留所工作;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

  • 马余强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马余强

    马余强,1964年11月出生于浙江余姚,籍贯浙江宁海,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物质科学前沿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余强于1984年从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从苏州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考取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1993年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