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1935年7月出生于福建连江,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林群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9年被评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至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4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当选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同年获得第十二届华罗庚数学奖;2017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林群主要从事计算数学、有限元分析研究,是提出积分方程超收敛的作者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群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
出生日期:1935年7月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微积分快餐》《微分方程数值解法基础教程》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7月,林群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
1952年,林群从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厦门大学。
1956年,林群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1989年,林群晋升为研究员、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1年,林群担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至1994年)。
1993年,林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林群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5年,林群当选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群的代表性成果有:对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寻找高性能的有限元算法,包括寻找有限元误差的符号、大小以及后验判断,削减误差的方法(如外推、超收敛)等,最终使得简单元、粗网格也能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其成果可用于广泛类型的方程,包括一阶、二阶、四阶的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以及本征值问题等,并进行数值实验。部分成果被应用于核反应堆物理计算和核燃料管理。
林群将有限元分析建立在积分恒等式、最优剖分以及“超收敛形函数”的基础之上,使各种方程各类算法的分析走向统一化、精确化和表格化。建立了包括超收敛、校正和外推在内的高精度算法的系统理论,改变了过去以复杂算法换取高精度的技术路线,给出了以最优剖分获取高精度的技术路线。
学术论著
科研成果奖励
1989年林群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林群认为:“性格将最终战胜智力,主观努力是成功关键”,他所说的性格是对学术的热爱,对学术的忠诚度,以及坚决的态度和毅力。除此之外,在他看来,除了天才的大脑外,其实每个人的智力都差不多。所以,他始终坚信:“不管你做什么,学习也好,研究也好,一定要有刨根问底的决心”。
科普工作
林群受数学家华罗庚面向生产一线推广优选法、统筹法的影响,他也把很多精力花在科普上,一直致力于把难学、难懂的数学理论简化再简化,直至低年级大学生甚至中学生都能读懂为止。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林群是中国在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研究领域内著名的数学家、学科带头人。1970年以后他在对微分方程求解的加速理论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形成了系统理论,被中国国内外同行公认为“开创性的工作”,并被列为“当今最有希望的三种加速理论之一”。(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