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国桢

杨国桢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1/20 12:08:29

国桢,1938年3月出生于湖南湘潭,籍江苏无锡,光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杨国桢于1962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65年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5年至199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1985年特批为光学博士生导师;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院长。杨国桢主要学科研究领域是光物理,他在这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开创性的成就。同时还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的若干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基本资料

名:杨国桢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湘潭

出生日期:1938年3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8年3月,杨国桢出生于湖南湘潭,籍贯江苏无锡。

1962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65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生毕业。

1965年9月—1966年12月,在北京大学参加层子模型理论工作。

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3年7月—12月,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1984年1月—1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做访问副教授。

1985年5月—1999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

1985年,特批为光学博士生导师。

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院长。

主要成就

杨国桢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国桢率先在中国国内开展光计算研究,提出利用单个全息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实现多种给定变换的理论并在实验上成功地实现了一些典型例证。发展了光学系统位相恢复的理论,提出一种处理有损耗系统的相位恢复的新算法。研究光脉冲在非线性介质中传播的理论,解释了光脉冲谱线的超加宽现象超加宽的非对称性。在领导开展表面、界面、量子阱等的非线性光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主持开展激光法制备氧化物薄膜和研制激光分子束外延设备,在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4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杨国桢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9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3年

求解光学逆问题的一种新方法及其在衍射光学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杨国桢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杨国桢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本科阶段应当培养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研究生阶段则应在此基础上着重偏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对科学进行一种创造性地探索,在事实的基础上敢于怀疑,真正做到大胆猜测、小心求证。

讲座报告

2015年10月30日,杨国桢应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邀请来校作了题为《光学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学术报告。

2019年9月10日,杨国桢应邀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党员院士讲党课”系列报告会上,以《独立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题,分享了他在科研工作中的经历感悟以及对提高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意见建议。

科普工作

杨国桢作为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在青少年科普方面不遗力。他懂得多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追求的种子,中国的科技根基才能不断夯实。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4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网站显示,杨国桢共培养了三十余名博士研究生,其中金奎娟和志远两位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的奖励。

教育成果奖励

杨国桢获得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杰出贡献教师”称号的奖励。

杨国桢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88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1999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

2004年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物理学奖)

何梁何利基金会

2022年11月

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中国物理学会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1年

中国物理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长

1992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4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理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5年4月

中山大学超快光谱学国家重点实验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第二首席专家兼国家超导中心主任

攀登计划高温超导项目首席专家

北京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委会主任

量子电子学国际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北京物质科学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生活

杨国桢的父亲杨荫浏是中国音乐史家。他的名字中“桢”是指古时筑墙所立的柱子。国桢,国家栋梁之意。

人物评价

杨国桢对光学信息处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作过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中国科学院评)

杨国桢在光学一般性变换、光学系统相位恢复问题、超短脉冲激光谱线超加宽理论、表面和界面的非线性光学研究、激光分子束外延和氧化物薄膜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评)

标签: 杨国桢

更多文章

  • 杨应昌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应昌

    杨应昌,1934年5月17日出生于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凝聚态物理博士生导师。杨应昌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77年—1984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杨应昌主要从事物

  • 杨振宁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振宁

    杨振宁,男,1922年10月1日(护照上为9月22日)生于安徽合肥,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学院荣誉院士、俄罗斯

  • 叶叔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叶叔华

    叶叔华,女,汉族,广东顺德人,1927年6月21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原所长。1949年叶叔华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1951年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1958年受命负责建立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197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

  • 叶向东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向东

    叶向东,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动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向东于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前往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和力学系学习;1991年获得前苏联副博士学位,之后在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19

  • 于渌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于渌

    于渌,1937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镇江,理论物理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渌于1961年从前苏联国立哈尔科夫大学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86年受聘于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任凝聚态理论部主任;2002年全时回国工作,任中

  • 袁亚湘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袁亚湘

    袁亚湘,男,1960年出生于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会会士、美国数学学会首届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副主席。袁亚湘1982年本

  • 詹文龙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詹文龙

    詹文龙,1955年10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原子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第28届IUPAP执行委员会副主席。詹文龙于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所长,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

  • 张恭庆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恭庆

    张恭庆,1936年5月29日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研究与高等人才培养中心主任。张恭庆于1954年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进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1959年至1978年,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助理教授;1978年至19

  • 张焕乔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焕乔

    张焕乔,1933年12月13日出生于四川省巴县,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焕乔于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1956年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至1960年在前苏联科学院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实习;1960年至1982年

  • 张继平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继平

    张继平,1958年7月出生于山西曲沃,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俄数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继平于1981年从山东大学数学系毕业,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被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89年应邀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