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国藩

赵国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70 更新时间:2023/12/29 6:56:44

赵国藩(1924.12.29-2017.2.1),出生于山西汾阳,土木建筑结构工程学家。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国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混凝土断裂力学、结构可靠度理论、高强混凝土、碾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方面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赵国藩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西汾阳

出生日期:1924年12月29日

逝世日期:2017年2月1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工程结构可靠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赵国藩出生于山西汾阳,13岁小学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父亲从军,家乡沦陷。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赵国藩随母亲跋山涉水,辗转逃难,在西安市郊区的农村读完中学。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夏,赵国藩一个月间先后考取了5所大学,最后选择交通大学土木系。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赵国藩随校迁回上海。大学生活期间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赵国藩学习刻苦。当时上海交大好多著名教授为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授课。著名的力学专家芝纶教授讲授应用力学、材料力学、水力学、结构学一系列土木系主干课程,并亲自指导赵国藩将结构学听课心得写成论文,帮他逐字逐句修改,推荐刊登在当时的油印刊物《交大土木》上。这一切给赵国藩影响非常大。

1949年,赵国藩于交通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同年9月他到齐齐哈尔铁路局工作,不久调入兰州大学水利系任助教。

1950年8月,赵国藩调入大连工学院任助教,抗美援朝时,赵国藩被借调到吉林省公主岭810国防修建委员会任工程师,获吉林省一等模范干部奖章。

1952年,赵国藩担任大连工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的讲课任务。

1954年,赵国藩任讲师、教授(越级晋升)、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并作为访问教授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短期工作。

1981年3月-1981年9月,赵国藩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问。

1984年,赵国藩被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郑州大学、长安大学等30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顾问或名誉教授。

1996年,赵国藩回到母校,参加上海交通大学100周年校庆庆典。

1997年,赵国藩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7年2月1日4时30分,赵国藩在大连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国藩长期从事结构可靠性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为制定中国水利水电、港工、建筑、桥梁等专业的工程结构规范,解决四川二滩拱坝、贵州东风拱坝、贵州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广西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等国家“七·五”、“八·五”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对可靠度分析、大型全级配混凝土试件断裂参数以及多轴受力大体积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强度的测试与分析的某些成果,有开创性,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赵国藩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在中国国内系统介绍了极限状态设计理论,60年代在中国国内首次提出用一次二阶矩法计算安全系数。他在出版的专著《工程结构可靠度》一书中提出可靠度实用计算法及荷载、抗力统计模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发行1万多册,被其他学术刊物引用上百次,为中国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编制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90年代,赵国藩专题组进一步提出了考虑变量相关性的广义随机空间内的可靠度分析法和精度较高的二次二阶矩法、四阶矩法、体系可靠度分析法、以及模糊数学分析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可靠度等研究成果。

他运用断裂力学理论,用激光散斑法测定混凝土的裂缝特征,提出了混凝土断裂韧度的概率分布模型和混凝土构件裂缝失稳扩展计算方法。他在混凝土静、动力学研究、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研究、高强混凝土抗震设计研究等方面都有学术建树。

赵国藩专题组承担了“七五”攻关专题中的子题“平面应变状态下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及“八五”攻关专题中的三项子题:一、动荷载下混凝土强度变形特性及其试验方法;二、全级配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研究;三、混凝土复合型及动态断裂特性研究。在“七五”及“八五”近十年间,根据二滩拱坝大体积、大骨料(最大粒径150mm)、全级配(四级配)拱坝位于地震区须考虑动力荷载以及拱坝多轴受力等特点,研究了拱坝混凝土宏观多轴静力性能及动力性能,还应用断裂力学研究了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特性及地震作用下的动态断裂特性。这四项子题被国家电力部分别鉴定为“中国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和“部分成果国际领先水平”。

●主要论著

赵国藩出的专著《工程结构可靠度》,发行1万多册,被其他学术刊物引用上百次。赵国藩有译著9部,专著、合著著作19部,合编规范6本,论文400篇,涉及土木、水利、水电、港口、建筑、公路等领域。

1:赵国藩,关于桁架分析的通路法,工程建设,1952,(31)。

2:赵国藩,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及方法(上)、(下),工程建设,1953,(38)、(39)。

3:赵国藩,建筑结构按照极限状态计算原理及其系数的确定法,土木工程学报,1956,(2)。

4:赵国藩,混凝土圆柱体试件抗拉强度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1957,(5)。

5:赵国藩,中国某些地区的雪载及其超载系数,土木工程,1958,(2)。

6:赵国藩,钢筋混凝土梁在剪力作用下的抗裂性、强度和刚度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1959,(2)。

7: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按极限状态计算,建筑工业出版社,1959;1961年再版。

8: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照数理统计法计算的探讨,土木工程学报,1960,(4)。

9:赵国藩,筋混凝土计算,上海科技出版社,1961。

10:赵国藩,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性通用计算方法,土木工程学报,1964,(2)。

11:赵国藩(合著),钢筋混凝土结构及砖石结构(上、下册),中国工业出版社,1974。

12:赵国藩(合著),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册),水利电力出版社,1974。

13:赵国藩(合著),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14:赵国藩,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度和最大裂缝宽度的研究,大连工学院学报,1979,(2)。

15:赵国藩,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土木工程学报,1982,(4)。

16:赵国藩(主著),工程结构可靠度,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1988年再版。

17:赵国藩,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可靠度的概率分析,工业建筑,1984,(1)。

18:赵国藩,结构可靠度的实用分析法,建筑结构学报,1984,(3)。

19:赵国藩,混凝土结构裂缝原因和可靠度分析,大连工学院学报,1984,(3)。

20:赵国藩,钢筋混凝土构件抗裂度和最大裂缝宽度的试验和计算方法,建筑结构学报,1984,(4)。

21:赵国藩,结构可靠度分析的抗力统计模式,土木工程学报,1985,(1)。

22:ZhaoGuofan,APracticalFOSMMethodforStructuralReliabilityAnalysis,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tructuralSafetyandReliabilityKobe,JapanMay1985,27~29.

23:ZhaoGuofan,StudyandPracticeofFiniteElementAnalysisModelsinReinforcedConcrete,南京国际钢筋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基本理论学术会议论文集,1986。

24:ZhaoGuofan,TheUseofGangueinLightConcreteBuildings,ProceedingsofSymposiumonBuildingMaterialsforLowincomeHousing,Bangkok,Thailand,Jan.1986:20~26.

25:赵国藩,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截面应力计算的分区降阶逼近法,建筑结构学报,1987,(2)。

26:赵国藩,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的分区降阶逼近法,大连工学院学报,1987,(4)。

27:赵国藩,钢筋混凝土小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一)、(二),工业建筑,1987,(7~8)。

28:ZhaoGuofan,CalculationofCrackWidthandRigidityofPartiallyPrestressedand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alMembers,9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tructuralMechanicsinReactorTechnology,Laussanne,SwitzerlandAug.1987:17~21.

29:ZhaoGuofan,ControlofCrackWidthandDeflectionofPartiallyPrestressedandReinforcedConcreteMembers,IABSESymposium,Paris,Sep.1987:2~4.

30:赵国藩,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工业建筑,1989,(11)。

31:ZhaoGuofan,ApproximateProbabilityBasedDesignMethodsfor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alMembers,TheSecondEastAsia-PacificConferenceonStructuralEngineering&Construction,ChiangMai,Thailand,Jan.1989:11~13.

32:ZhaoGuofan,ReliabilityAnalysisofReinforcedConcreteStructuresforServiceabilityLimitStates,Proceedingsof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tructuralSafetyandReliability,SanFrancisco,USA,Aug.1989:7~11.

33:赵国藩(合著),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册),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4:ZhaoGuofan,ACriterionforEvaluatingthePerformanceoftheExistingBuildings,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SymposiumonPropertyMaintenance,Management&Modernisation,Singapore,Mar.1990:7~9.

35:ZhaoGuofan,ResearchonApplicationofFractureMechanicsofConcretetoDamEngineering,ProceedingsofWorkshoponApplicationofFractureMechanicstoDamEngineering,Locarno,Switzerland,Sept.1990:12~18.

36:赵国藩(主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海洋出版社,1991。

37:赵国藩(合著),混凝土断裂力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38:赵国藩(主著),纤维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39:赵国藩(合著),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有限单元法,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40:赵国藩,工程结构可靠性理论与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41:ZhaoGuofan,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HPCinTallBuildings(KenotePaper),Proceedingsofthe5thInt.Conf.onTallBuildings,Dec.1998:9~11,HongKong.

42:赵国藩,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现状及展望,现代土木工程的新发展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43:赵国藩(主著),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

44:赵国藩(主编合著),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5:赵国藩,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发展与抗震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9,(2)。

46:赵国藩(主编合著),结构可靠度理论,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7:赵国藩,混凝土及其增强材料的发展与应用(特约专稿),建筑材料学报,2000,(1)。

48:ZhaoGuofan,Evoluation&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inChina(KenotePaper),ProceedingsoftheIntSymonHighPerformanceConcrete-Workability,StrengthandDurability,Dec.2000:10~15,HongKong.

49:ZhaoGuofan,BehaviorandDesignofHpcColumnsunderCyclicLoading,ProceedingsoftheICCMC/IBST2001IntConfonAdvancedTechnologiesinDesign,ConstructionandMaintenaneeofConcreteStructures,March2001:28~29,Hanoi,Vietnam.

50:赵国藩等,混凝土缝病害的板梁结构安全性分析及补强加固,工业建筑,2001,(3)。

●科研获奖

赵国藩专题组参加的“八五”攻关课题“普定碾压混凝土拱坝”,在1989年截流时是世界已建的最高碾压混凝土拱坝,该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截至2010年底,赵国藩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3项,其中一等奖奖8项、二等奖15项;获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1项;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一等奖”1项。其中“混凝土静态及动态断裂特性研究”获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水电工程筑坝技术——高拱坝体型优化及结构设计的研究”获得1991年能源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高拱坝建设关键技术——高强度大体积混土材料特性研究”获得1998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人才培养

60年来,赵国藩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带领大连理工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成为中国首批硕士点,并于1984年创建博士点。他先后培养指导博士生72人,硕士生87人,博士后9人,访问学者3人。毕业研究生中有2人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奖,1人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8人为博士生导师,1人获中青年突出贡献奖学金,1人获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荣誉表彰

此外,他还获“规范工作一等奖”和1999年第8届“陈嘉庚技术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1999年10月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功勋教师。

2009年被水利部授予“长期奉献水利优秀人员”荣誉称号。

2011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

社会任职

赵国藩历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委员、全国混凝土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顾问、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等10多个中国国内学术职务和国际高耸结构协会(IFHS)理事会名誉理事等8个国际学术职务。

赵国藩曾任《土木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及《国际水泥制品与轻骨料混凝土学报》(伦敦及纽约)编委,现任《建筑结构学报》、《工程力学》、《港口工程》等7种中国国内刊物编委及国际刊物CementandConcreteComposites编委。

历任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名誉委员、辽宁省组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二十六所院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名誉教授。

人物评价

从工程中来,为工程服务,赵国藩领导的课题组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难度大,尤其在国家重大土木、水利水电、港口建设等投入大量资金的工程项目中,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问题的攻关研究,得到了众多工程设计、施工单位科技工作者的认同和赞誉。赵国藩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献身于祖国建设和高等教育。他的卓越贡献、严谨的教学风范以及高尚的道德风范,正激励着新一代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奋勇前进。(九三学社评)

赵国藩院士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高素质人才。他热爱祖国、尊重科学、勇于创新、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赵国藩院士的逝世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程院的重大损失。他的业绩和精神将永远铭刻于中国重大工程史册。(中国工程院评)

赵院士对我的影响:首先是品德,赵院士谦虚、和蔼、严谨是对他的心灵的升华;其次是功业与威望,赵院士德高望重,在科研、教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永远是学生们的榜样;第三是赵院士师学术思想的指导,这种指导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在校的时候,就是在学生离开学校走社会以后,依然受这种思想的指引与熏陶,在赵国藩院士的帮助下步步前行。(大连泛化集团董事长安玉杰评)

(赵国藩)长期从事结构可靠性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为制定我国水利水电、港工、建筑、桥梁等专业的工程结构规范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对可靠度分析、大型全级配混凝土试件断裂参数以及多轴受力大体积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强度的测试与分析的某些成果,具有开创性,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西安交通大学评)

赵国藩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从事结构可靠性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以勤奋求索的态度、严谨谦虚的作风、厚德载物的精神,在科研、教育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上海交通大学评)

标签: 赵国藩

更多文章

  • 崔国良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崔国良

    崔国良(1931年7月7日—2017年1月18日),出生于察哈尔省阳原县,固体火箭推进剂与发动机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科技委副主任。崔国良于1956年从华北大学工学院毕业;1961年获得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副博士学位;1961年回国后担任三机部第

  • 雷志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雷志栋

    雷志栋(1938年1月4日—2015年1月26日),湖南省澧县人,农田水利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雷志栋于196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1965年从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助教;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研组副主任;1985年担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水资源

  • 曾士迈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士迈

    曾士迈(1926年4月8日—2014年12月31日),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士迈于1948年从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至1966年被

  • 刘连元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连元

    刘连元(1941年9月2日—2014年11月17日),北京人,导弹弹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连元于1965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毕业,之后进入第七机械工业部一院第一设计部工作;1971年进入航天一院十四所工作;1

  • 沈德忠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沈德忠

    沈德忠(1940年6月13日—2014年4月5日),男,汉族,贵州省贵阳市人,人工晶体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沈德忠于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1986年至1987年在多伦多大学进修光波导;1993年至1994年在美国圣芭芭拉大学合作研究光折变效应;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

  • 周后元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周后元

    周后元(1932年12月22日-2013年10月29日),男,汉族,湖南省衡南县人,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后元于1956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 1957年3月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1986年1月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工作,担任副研究

  • 陈志恺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志恺

    陈志恺(1926年11月28日—2013年10月19日),上海市人,水利规划水文水资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原所长。陈志恺于1950年从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提前毕业,被分配到华东水利部从事沂沭河行水测验工作,任技术员、工程师;1953年调到北京中央水利部从事工程设计工

  • 张炳炎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炳炎

    张炳炎(1934年10月14日—2012年8月2日),山东省庆云县人,舰船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炳炎于1960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1961年7月到七院第七零八研究所一室工作;1971年2月到F18运河调查和三结合设计组工作,担

  • 沈荣显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沈荣显

    沈荣显(1923年1月12日—2012年6月30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荣显于1944年从奉天农学院兽医学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前大陆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病毒系从事牛瘟的研究;1953年带着新研制的疫苗,登上了青藏高

  • 李瑞麟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瑞麟

    李瑞麟(1928年9月4日—2012年4月12日),上海市人,化学合成及药物合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瑞麟于1950年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之后在中国科学院轻工部从事技术工作;1952年至1978年就职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甾体激素组组长;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