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司勋

彭司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350 更新时间:2023/12/16 10:57:59

彭司勋(1919年7月28日—2018年12月9日),土家族,湖南保靖人,药物化学专家,药学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物化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彭司勋于1942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毕业,进入中央卫生实验院担任化学药物组技术员、药师;1948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去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5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后回国;1951年进入南京药学院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药物化学教研室、研究室主任、教务长和副院长;1952年至1954年担任华东药学院药学专修科主任;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4年至1966年兼任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所长;1956年担任南京药学院教务长、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1974年至1978年担任南京药学院化学制药专业教学办公室副主任;1979年至1983年担任南京药学院教授、副院长,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兼任南京药物研究所所长;1984年担任南京药学院顾问,南京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1986年担任中国药科大学顾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12月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彭司勋长期从事药物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本资料

名:彭司勋

国籍:中国

民族:土家族

出生地:湖南省保靖县

出生日期:1919年7月28日

逝世日期:2018年12月9日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药物化学》、《中国药学年鉴》、《药物化学进展》

主要成就: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19年7月28日,彭司勋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的一个土家族知识分子家庭。小学毕业后,进入150公里外的沅陵县朝阳初级中学学习。

1931年,入学不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国破家亡的惨状,在彭司勋的心灵上留下了创伤,他积极参加抗日游行和抵制日货运动。

1937年,从长沙兑泽中学高中毕业,此时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来到重庆,当时大部分高校已招生完毕,只报考了四川大学外文系、齐鲁大学医学院和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同时被录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又想学专业技术,他放弃了四川大学和学制7年的齐鲁医学院,选择了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1942年,从国立药学专科学校(四年制)毕业,经考核进入中央卫生实验院(现中国医学科学院)担任化学药物组技术员、药师。

1948年,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奖学金去美国马里兰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950年6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药学硕士学位,可以申请继续读博士,但是他冲破重重阻挠,于1950年10月回国。

1951年初,回到母校南京药学院(现中国药科大学)任教,历任南京药学院副教授、教授、药物化学教研室、研究室主任、教务长和副院长,兼任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所长。

1952年—1954年,担任华东药学院药学专修科主任。

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

1954年—1966年,兼任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所长。

1956年,担任南京药学院教务长、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74年—1978年,担任南京药学院化学制药专业教学办公室副主任。

1979年—1983年,担任南京药学院教授、副院长,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兼任南京药物研究所所长。

1984年,担任南京药学院顾问,南京药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6年,担任中国药科大学顾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1985年,担任国家高等药学教育研究协作组组长,主持了多次药学教育研究学术会议,并创办《药学教育》。

1993年,创办《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8年12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0岁。

主要成就

彭司勋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彭司勋倡导利用中草药有效成份为先导物,结合定量构效关系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设计合成新化合物的思路。主要研究方是心脑血管药物,重点为作用于钙、饵离子通道的化合物。领导的研究小组对异唾琳类化合物的合成和心血管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多种具有开发前景的心血管活性物质,其中化合物86017具有心律失常作用己完成临床前研究,并申请中国国内外专利。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5月,彭司勋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专著5部。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1959.10

《药物化学供药学专业用》

彭司勋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2.02

《药物化学第2版》

彭司勋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5.12

《中国药学年鉴1983-1984》

:彭司勋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06

《药物化学》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9.08

《药物化学》

彭司勋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01

《药物化学进展第1卷》

彭司勋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1.09

《药物化学进展第1卷》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药物化学进展第2卷》

彭司勋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08

《中国药学年鉴2000》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08

《中国药学年鉴2001》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1

《药物化学回顾与发展》

彭司勋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01

《药物化学进展2》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1

《中国药学年鉴2002-2003》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4.01

《药物化学进展3》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2

《中国药学年鉴2004》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05

《药物化学进展4》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12

《中国药学年鉴2005》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12

《中国药学年鉴2006》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07

《药物化学进展5》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12

《中国药学年鉴2007》

彭司勋编著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01

《中国药学年鉴2008》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9.08

《药物化学进展6》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03

《中国药学年鉴2009》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0.12

《中国医学年鉴2010》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01

《中国药学年鉴2011》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2.05

《药物化学进展8》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01

《中国药学年鉴2012》

彭司勋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4.04

《药物化学进展9》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06

《中国药学年鉴2013》

彭司勋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04

《药物化学进展10》

彭司勋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08

《中国药学年鉴2014第30卷》

彭司勋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6.01

《药物化学》

冬主编;彭司勋主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08

《中国药学年鉴2015第31卷》

彭司勋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09

《2016中国药学年鉴第32卷》

彭司勋主编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9.04

《中国药学年鉴2017第33卷》

彭司勋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学术交流

1979年,彭司勋参加“中国高等医学教育考察组”赴英国、荷兰、芬兰、挪威和丹麦等国访问;1980年,担任国家高等药学教育考察团团长去法国访问;1984年,赴日本岐阜药科大学讲学,并访问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和名城大学药学部和有关药厂。

彭司勋先后主持1979年全国首次药物设计及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讨会、198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1988年全国新药研究与开发讨论会、1993年第四届全国分子力学与药物分子设计学术会议、1999年亚洲药物化学学术会议、2001年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全球华人药物化学学术论坛等。

承担项目

彭司勋先后担任“七五”攻关“双苄基喹啉钙拮抗剂蝙蝠葛酚碱”、“八五”公关“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医药技术创新1035工程“氯苄律定临床前研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等课题组负责人。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93年

钙调素及其拮抗剂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95年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998年

异喹啉类和原小檗碱类化合物心血管活性研究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彭司勋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药学教材缺乏,彭司勋先后讲授药物化学、有机分析、药品鉴定、毒物分析等课程,又为研究生开设药物分子设计、药物化学选论等。

编著教材

1952年,彭司勋担任全国法医师资提高班的毒物分析教学任务时,他自编教材,指导实验。随着教学发展的需要,他深感要培养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必须更新教材,要编著适合中国高等医药教育的系统教材。他认为教材应根据培养目标,内容精,深、广度适宜,既要理论联系实际,又要能反映学科的发展。

1958年,受卫生部委托,彭司勋主编中国第一本药学专业的《药物化学》教材,后继续担任《药物化学》(1978年)的修订、统稿工作。1985年,又主编全国化学制药专业的《药物化学》教材(1988年),1988年版《药物化学》于199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奖。后又主审医药函授教材《合成药物化学》(1989年)。

教育考察

1987年,应邀去美国访问,主要考察药学研究生教育。回国后,他就对美国研究生教育比较灵活,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注重培养多种类型的研究生,研究内容多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可为新药研究或新剂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等特点作了报道。

1990年,出访土耳其,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的药学教育。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彭司勋提出中国高等药学教育除与临床医学密切配合外,有些专业应与医药工业协作,以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更好地为“四化”服务的建议和措施。

教学改革

1986年,彭司勋和其他药学界同志发起成立了“全国高等药学教育研究协作组”,得到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并被选为协作组组长。协作组成立后,创办了《药学教育》(季刊)。他主持召开了3次药学教育研究论文报告会,使各系统的药学教育工作者汇聚一堂,就如建立专业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合理、规模适宜、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药学教育体系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交流了各校的改革经验,为促进中国药学教育的宏观管理、改革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参谋作用。

1988年,彭司勋受卫生部委托,对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的结构及其变革趋势这一软科学课题进行专题的研究。

指导学生

1956年,彭司勋开始招收药物化学研究生,1981年,中国学位条例施行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他为首批药物化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彭司勋招收硕士生32名,已毕业获硕士学位26名。招收博士生5名,已毕业获博士学位2名。代招出国研究生6名,其中,1人已获博士学位回国。

团队建设

1995年,彭司勋带领的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被国家药监局授予“全国医药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教育成果奖励

1989年,彭司勋被评为江苏省教书育人优秀研究生导师。

彭司勋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0年

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荣誉证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1990年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6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何梁何利基金

1999年

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

2007年

中国药学会突出贡献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59年—1990年

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1963年

江苏省药学会副理事长

1963年

南京市药学会副理事长

1984年—1992年

九三学社江苏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86年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7年

《汉英医学大词典》编委

1987年

中国药学会江苏分会理事长

1987年

九三学社七届中央委员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

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8年

《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常务编委

1988年

《实用医学词典》顾问

1988年

《中国药典》(英文版)编委

1989年

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9年

卫生部第二届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

1991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副主席

1992年—1997年

九三学社江苏省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1997年—2007年

九三学社江苏省第五、六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一、二届成员,药学组召集人

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领导协调小组专家、顾问组成员

国家发明奖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

国家医药局新药基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委员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省新药审评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理事

江苏省药学会名誉理事长

九三学社第七、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

西安医科大学名誉教授

中南大学名誉教授

《中国药学年鉴》主编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主编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彭司勋的祖父是私塾老师,父亲兄弟四人。父亲毕业于北平中国大学,母亲读过私塾,知书达理。此外,他的四叔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二舅就读于北京大学,曾与大钊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人物评价

彭司勋德高望重、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桃李满园,精心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已成为药学界的骨干,用实际行动传承了“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阐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践行了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担当。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崇尚科学、立德树人,兴药为民、荣校报国,他的高尚品德和献身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荔枝网评)

彭司勋建国初期就投身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多党合作事业。在担任江苏省政协领导和九三学社江苏省委领导期间,他紧紧围绕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战略决策,发挥自己科研工作的特长与优势,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他积极为国家医药事业发展、为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彰显了九三学社社员的光辉形象。彭司勋对推动中国新药研究和药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评)

标签: 彭司勋

更多文章

  • 谢世楞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谢世楞

    谢世楞(1935年5月20日—2018年1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宁波慈溪,港口和海岸工程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1956年谢世楞从大连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交通部水运设计院工作;1958年调到天津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

  • 侯芙生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侯芙生

    侯芙生(1923年11月28日—2018年10月31日),江苏省无锡市人,炼油及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侯芙生于1947年从暨南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进入江苏无锡阳光中学工作;1950年前往吉林省工业厅工作,之后在吉林省东北石油十厂工作,担任科长

  • 李连达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连达

    李连达(1934年7月24日—2018年10月18日),辽宁沈阳人,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于1956年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毕业,之后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工作,先后担任西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

  • 徐德龙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徐德龙

    徐德龙(1952年8月3日—2018年9月21日),甘肃兰州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徐德龙于1976年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83年获得南京化工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得东北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

  • 王梦恕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梦恕

    王梦恕(1938年12月24日—2018年9月20日),中共党员,河南省温县人,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王梦恕考入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

  • 林祥棣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祥棣

    林祥棣(1934年2月8日—2018年7月29日),江苏南通人,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首任校长。1952年林祥棣从南通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195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

  • 刘彤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彤华

    刘彤华(1929年11月13日—2018年7月8日),女,江苏无锡人,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刘彤华于1953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第六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1954年在第七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1957年在中国协和医学院病

  • 刘伯里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伯里

    刘伯里(1931年3月17日—2018年7月02日),江苏常州人,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伯里于195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担任北京

  • 李载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载平

    李载平(1925年8月17日—2018年5月3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载平于1947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工作;1958年担任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课题组长;196

  • 吴德昌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德昌

    吴德昌(1927年10月22日—2018年5月10日),江苏武进人,放射毒理学与辐射防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德昌于194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