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林祥棣

林祥棣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01 更新时间:2023/12/13 6:58:23

林祥棣(1934年2月8日—2018年7月29日),江苏南通人,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首任校长。1952年林祥棣从南通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195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系统工程总体组组长;1973年到四川省大邑县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担任科技负责人、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出任西南科技大学校长(任期至2004年);2005年被聘为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聘为四川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2018年7月29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逝世,享年84岁。林祥棣长期从事光学光电跟踪测量技术的系统研究。

基本资料

名:林祥棣

外文名:Xiang-diLin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南通

出生日期:1934年02月08日

逝世日期:2018年07月29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生平

1934年2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友谊桥下西堂子巷31号。

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全家迁居上海。

1940年,就读于上海坤范女子中学附属小学。

1943年,随全家迁返南通,就读于南通城北小学。

1946年,就读于南通中学,先后就读于南通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

1952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读机械系光学仪器专业。

1956年,本科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先后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主任(1956年3月至)、研究所系统工程总体组组长。

1973年,奉上级命令到四川省大邑县深山山沟,参与组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任光电技术研究所科技负责人、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199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

1993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2000年1月,出任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至2004年),是西南科技大学成立后的首任校长。

2005年4月,被聘为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11月1日,又被聘为四川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院长。

2018年7月29日凌晨2时15分,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林祥棣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祥棣领导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广电工程的研制。研究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方法和建立了其数学模型;提出光电扫描交会测量时不同步误差的实时校正法和交会测量多目标的相关判别法;用空间目标的亮度变化判别其性质法;指导低温光学系统研究,在100K低温环境下保持其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20世纪90年代提出和组织开展微光学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1985年林祥棣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此外还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和三等奖6次,和光华科技二等奖一次。

林祥棣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2005年林祥棣任职四川大学以来,积极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指导学校物理、电子信息、光学工程等学科发展规划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集成整合学校科研力量,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亲自谋划并参与多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申请,建议并组织申报了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升了四川大学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竞争力。

指导学生

1988年林祥棣指导的研究生雷泽宽以论文《微弱视频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硕士学位。

林祥棣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6年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0年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中国科学院“七五计划”先进工作者

863高科技计划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

社会任职

林祥棣担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中国宇航学会测控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务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光学学会理事长,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2000年1月开始林祥棣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委员会(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政协科技委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顾问团副主任。

人物评价

林祥棣是中国第一代光学跟踪测量系统“150-1”工程核心成员,中国光学和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工程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光学技术与仪器工程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一生着眼国家需要,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党的科技和教育事业,他爱党爱国、勤恳敬业、治学严谨、诲人不倦,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多项殊荣,为国防和科教战线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四川大学评)

标签: 林祥棣

更多文章

  • 刘彤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彤华

    刘彤华(1929年11月13日—2018年7月8日),女,江苏无锡人,病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教授。刘彤华于1953年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第六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1954年在第七军医大学病理系工作;1957年在中国协和医学院病

  • 刘伯里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伯里

    刘伯里(1931年3月17日—2018年7月02日),江苏常州人,放射化学和放射性药物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刘伯里于1953年从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来北京师范大学工作,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副主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担任北京

  • 李载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载平

    李载平(1925年8月17日—2018年5月3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载平于1947年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之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组工作;1958年担任放射生物学研究室副室主任和课题组长;196

  • 吴德昌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吴德昌

    吴德昌(1927年10月22日—2018年5月10日),江苏武进人,放射毒理学与辐射防护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德昌于194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

  • 艾兴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艾兴

    艾兴(1924年8月24日—2018年4月7日),江西东乡人,切削加工和刀具材料专家、教育家,中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48年艾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厦门大学机械系助教、讲师;1953年进入山东工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

  • 戴复东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戴复东

    戴复东(1928.4.25-2018.2.25),汉族,出生于广州市,安徽省无为市人,抗日名将戴安澜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52年7月,戴复东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52年,分配到同济大学任教;201

  • 何友声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何友声

    何友声(1931年7月28日—2018年1月17日),浙江省宁波市人,水动力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原党委书记。何友声于1952年从同济大学流体力学专业毕业,之后进入大连工学院造船系工作,担任秘书、助教;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进入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

  • 管德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管德

    管德(1932年7月12日—2018年1月9日),男,汉族,北京人,飞机气动弹性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1949—1952年,管德在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1952—1956年,在第二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办公室调研科负责局刊《通报》编辑;1956—19

  • 童志鹏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童志鹏

    童志鹏(1924年8月12日—2017年12月19日),男,浙江慈溪人,电子信息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6年,童志鹏毕业于交通大学;1950年,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1957年,担任国家电信工业局总工程师;1957年—1976年,担任十院第十研究所副所长;1976年—198

  • 高伯龙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高伯龙

    高伯龙(1928年6月29日—2017年12月6日),激光陀螺专家,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形激光器研究室主任。1951年高伯龙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工作;1954年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调到该校物理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