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礼和

张礼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248 更新时间:2024/1/22 4:04:30

张礼和,1937年9月8日出生于江苏扬州,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58年张礼和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64年考取了北京医学院研究生;1967年硕士毕业后随学校赴江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1981年进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1983年回国后进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工作;1987年担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1990年担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1999年获得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担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张礼和主要从事核酸化学及抗肿瘤、抗病毒药物方面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张礼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

出生日期:1937年9月8日

毕业院校:北京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发表论文数量:200多篇(截至2019年7月)

人物经历

1937年9月8日,张礼和出生于江苏扬州,童年在上海度过,先后就读于上海私立培蒙小学和上海私立复旦中学。

1950年,张礼和回到扬州,就读于扬州市新华中学。

1954年,张礼和从扬州市新华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1958年,张礼和从北京医学院本科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药物化学教研室和有机化学教研室任助教,在钧副教授指导下从事有机合成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1964年,张礼和考取了药物化学家序教授的研究生,从事硫代糖的合成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科研作风等诸方面都得到了严格的训练。

1967年,张礼和从北京医学院研究生毕业,此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他随学校赴江西“五七干校”劳动两年,一切科研教学都处于停滞。

1978年,张礼和逐步恢复正的科研教学工作。

1981年,张礼和通过国家教委出国人员的选拔考试,进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参加了S.Hecht.教授研究组的工作。

1983年,张礼和回国后进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在王序教授领导下的核酸化学研究室工作,并兼任药学系副主任,从事抗肿瘤、抗病毒药物研究,先后完成了环腺苷酸(CAMP)和阿糖腺苷酸的合成。

1985年,北京医学院改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系改名为药学院,张礼和担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1987年,张礼和担任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同年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他作为副主任协助王夔教授工作,以核酸为作用靶的药物研究成为该室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1990年,张礼和担任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5年,张礼和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学部)。

1998年,张礼和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在任职期间,他推动全国的化学生物学学科队伍建设和研究,并在基金委设立了重大研究计划。

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张礼和担任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

2008年10月20日,张礼和受聘为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

2018年2月27日,由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办的“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在京举办。张礼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病毒直接转化为活疫苗及治疗性药物”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并位居第二。

2022年5月,获得第一届中国化学会生命化学成就奖。

主要成就

张礼和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张礼和在1,2,4三嗪类的杂环合成中发现了一个不正常的对甲苯磺酰化反应,提出了引入取代基的新方法。1981-1983年在美国工作期间参与并完成了博莱霉素A2的全合成及其断裂DNA的机理研究。1984年以来在核酸化学及以核酸为靶的药物研究方面作出了成绩。

自1990年以来,张礼和系统研究了细胞内的信使分子cAMP和cADPR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作用于信号传导系统,能诱导分化肿瘤细胞的新抗癌剂,发展了结构稳定、模拟cADPR活性,并能穿透细胞膜的小分子,成为研究细胞内钙释放机制的有用工具;系统研究了人工修饰的寡核苷酸的合成、性质和对核酸的识别,提出了酶性核酸断裂RNA的新机理,发现异核苷掺入的寡核苷酸能与正常DNA或RNA序列识别同时对各种酶有很好的稳定性,寡聚异鸟嘌呤核苷酸有与正常核酸类似形成平行的四链结构的性质,发现信号肽与反义寡核苷酸缀合后可以引导反义寡核苷酸进入细胞并保持反义寡核苷酸的切断靶mRNA的活性,研究了异核苷掺入siRNA双链中去对基因沉默的影响,为发展基因药物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7月,张礼和共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中国专利3项,代表性论文如下:

ZhangL,MaL,ChengX,etal.THESYNTHESESOFDERIVATIVESOFCYCLICNUCLEOTIDE[J].ChemicalResearchinChineseUniversities,1986(1):36-43.

ZhangL,ZhangL,MinJ,etal.Studiesontheendogenouscompoundstargetingtonucleicacids[J].Chinese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2001,21(11):798-804.

ZhangL,LiY,SiL,etal.Developmentofbivalentoleanane-typetriterpenesaspotentHCVentryinhibitors[J].European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2014,77(2):258-268.

ZhangL,ChenZ,YangZ,etal.D-Isonucleotide(isoNA)incorporationaroundcleavagesiteofpassengerstrandpromotesthevibrationofAgo2-PAZdomainandenhancesinvitropotencyofsiRNA[J].Organic&BiomolecularChemistry,2015,13(44):10825-10833.

成就奖励

截至2018年11月,张礼和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0年

北京市科技成果奖

1996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

核酸化学及以核酸为靶的药物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

张礼和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张礼和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得准备一桶水”,“在高校里,(理工科)教师一定要亲自做实验”,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成长仅靠老师传授的课堂知识和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能在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积累新的知识。“要有坐板凳的准备,还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决心。”张礼和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的。张礼和还经常告诫学生,科学家最讲究信誉,必须把信誉放在第一位,不讲信誉的科学是“伪科学”。

主讲课程

张礼和长期为研究生开设《有机合成》、《高等有机化学》及《核酸化学》等课程,并且经常给学生讲授药学方面的新进展、前沿科学。

指导学生

2000年,张礼和指导博士生杨振军的毕业论文《异核苷及其杂寡核苷酸的合成,性质和生物活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指导博士生黄力军的毕业论文《环腺苷二磷酸核糖类似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张礼和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8年

日本大谷科研奖

1990年

日本星药科大学(HoshiUniversity)名誉博士学位

1990年

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工作者

1991年

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

1993年

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大学第十二届埃德加·斯诺教授称号(Edgar-SnowProfessorship)

1993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

国际药联Colorcon奖

1994年

第一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

1995年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1997年

北京医科大学级优秀党员

1999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0年

国际药联(FIP)MillenniumPharmaceuticalScientistsAward(SanFrancisco,USA)

2003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级优秀党员

2005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2008年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09年

北京市优秀教师

2011年

SciFinder有机化学发展促进奖

2012年

北京市人民教师

2022年

中国化学会生命化学成就奖

社会任职

IUPAC,Organic&BiomolecularChemistry委员会委员(TitularMember)

时间

担任职务

1997年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199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任

1998年—1999年

英国皇家化学会高级会员(FRSC)亚洲药化学会主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药学学科召集人

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主任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主任(第三、四、五届)

《中国药物化学》主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副主编

“Organic&BiomolecularChemistry”、“ChemMedChem”、

“MedicinalResearchReview”和“CurrentTopicsofMedicinalChemistry”编委

人物评价

张礼和在核酸化学及抗肿瘤抗病毒药物领域做了长期和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具有引领性的学术成果。(《北京大学学报》评)

人物影响

张礼和院士奖学金

2007年,张礼和教授从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出资设立了一项奖学金(奖金一共颁发五年),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北京大学药学院本科阶段的学生奋发上,刻苦学习,热爱药学专业,参加课外科研小组,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张礼和院士-浙江医药”奖学金

为了培养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严谨的科学作风,鼓励学生早日参与实验室工作,训练科研思维,提高实验技能和激发创新意识,同时也为鼓励北京大学药学院与制药企业的联合创新,由浙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将之前的“张礼和院士奖学金”加大奖励力度,并更名为“张礼和院士-浙江医药”奖学金,以资奖励品学兼优,热爱药学专业,实验室工作表现突出的优秀药学生。

标签: 张礼和

更多文章

  • 张锁江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锁江

    张锁江,男,汉族,196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河南大学校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张锁江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后;1995

  • 张希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希

    张希,1965年12月出生于辽宁本溪,籍贯湖南长沙,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副部长级)。张希于1982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作为吉

  • 张玉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玉奎

    张玉奎,1942年9月13日出生于河北保定,分析化学家,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张玉奎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实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学习半年

  • 赵东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东元

    赵东元,1963年6月出生于辽宁沈阳,河北卢龙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1984年赵东元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

  • 赵进才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进才

    赵进才,1960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丰镇市,环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能源与绿色化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82年赵进才获得内蒙古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得内蒙古大学化学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

  • 赵宇亮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宇亮

    赵宇亮,男,1963年2月出生于四川南充,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中科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主任。赵宇亮于1985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

  • 赵玉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玉芬

    赵玉芬,1948年12月出生于湖北汉口,籍贯河南淇县,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宁波大学新药技术研究院院长。1971年赵玉芬从台湾新竹清华大学毕业并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专业研究生;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该校和纽约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197

  • 郑兰荪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郑兰荪

    郑兰荪,1954年10月2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籍贯江苏吴江,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郑兰荪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取首批中美联合招收的化学类(CGP项目)研究生,就读于美国莱斯大学;1986年获得莱斯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进入厦门大学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

  • 支志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支志明

    支志明,1957年9月7日出生于香港,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合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支志明1978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获该校博士学位;1983年进入香港大

  • 周其凤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周其凤

    周其凤,1947年10月8日出生于湖南浏阳,高分子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原校长。1970年周其凤从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化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公派到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