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继善

何继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60 更新时间:2023/12/29 7:22:46

继善,1934年9月1日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应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何继善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毕业。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及观测系统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何继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34年9月1日

毕业院校:长春地质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地:湖南省浏阳县

代表作品:《双频激电法研究》等

原籍:湖南省湘乡县

人物经历

1934年9月11日,何继善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原籍湖南省湘乡县。6岁时,他刚读完小学二年级,便因日本的侵略随父母亲四处流浪。

1950年,他在长沙云麓中学上了一个学期,终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被迫中途辍学。两年后,他到湘东钨矿从事矿砂检验工作,为后来从事勘测探矿带来机缘。

195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鼓舞下,何继善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金属物理勘探专业。

1960年,何继善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系任教。

1975年,他针对在中国影响很大的由前苏联学者提出的“电阻率法地形改正方法”发表了自己第一篇论文《电阻率法地形改正》。随后,他提出“双频激电理论”,开始研制双频激电仪。

1978年,他从事的“电阻率法消除干扰异研究”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直流电法推断解释若干问题研究”获原冶金部成果奖。

1981年,何继善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将自己一生的奋斗与党国家事业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直至1991年,先后由助教到讲师、副教授、教授,再到系实验室主任、电法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主任。

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何继善向来自世界各国专家们介绍了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将他潜心研究20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

1991年,何继善走上领导岗位,担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校长。

1993年,何继善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定为“有杰出成就的人”,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世界名人,并被吸收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的外籍会员。

1994年,何继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9月,何继善应伊朗矿山金属部多次邀请,前往矿山用他发明的“双频激电仪”进行对比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伊朗一位名叫“依拉兹”的科研人员专程来到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6年,何继善卸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此后,他致力于把研制的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1997年,由何继善指导的科研组和湖南省湘西金矿合作,开展了“湘西金矿深边部地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成功探明矿区深部金矿可供开采34年、锑矿可开采43年、钨矿也可开采20年以上,极大地缓解了该矿山的资源危机。次年,他和几位院士发起成立了在湘院士联谊会,为湖南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1998年底,何继善和助手们,携带自己设计的“CT”地质仪器,远赴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用20多天时间,在该国指定的总统、总理和爱茵市市长的农庄等四个地方很快打出了4口涌出清泉的上好水井,每口井昼夜出水量达20万吨以上。在阿联酋引起轰动,并得到该国总统高度重视。

1999年初,何继善提出“流场法”,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该年度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成果项目之一。

2000年春,何继善完成的“流场法探测堤坝渗漏及汛期管涌研究”科研项目,为抗洪救灾作出重大贡献。同年,在国家科技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下,他创办的继善物理探测高科技公司在湘成立。

2002年12月,何继善基金会成立。基金会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奖励在教学、科研和高新技术开发等工作中作出贡献的教师、学生和员工;资助有益于国家建设的科研项目及社会公益活动。每年有20名同学获得该项奖学金3000元现金奖励。此外,何继善还捐出1万元设立了“双频激电”奖学金,用于激励学生为繁荣和发展地质科学作贡献。

2006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何继善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部主任,并荣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次年6月,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晚年的何继善继续为家乡贡献余热。从2011年起,何继善开始构思《绿色能源在湖南的开发和利用》,为开发新能源奔走疾呼。2012—2013年,何继善率研究团队对洞庭湖盆地生物气进行了采样化验,重点关注湖南省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出“气化湖南”战略思路,赢得了“湖南页岩气之父”的称号。

2016年3月,受聘为桂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地球科学学院名誉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长期致力于地球物理理论、方法与观测仪器系统的研究,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法”、“伪随机信号电法”、“广域电磁法”和“拟合流场法”为核心的地电场理论和仪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成功应用。何继善教授注重我国能源研究,较早开展和推动页岩气研究,被誉为湖南页岩气之父。何继善教授长期重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对我国工程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公开出版了专著和一批有影响的文章。参与推动成立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积极组织工程管理论坛和推动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招生、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学术论著

个人专著

《双频激电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防灾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瓦斯突出地球物理研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电法勘探中的电化学研究译文集》(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1987)

《金属矿电法勘探》(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双频道数字激电仪》(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

《双频激电法研究》(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0)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

《电磁波伪脉冲成像及波动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期刊论文

《一种提高时域参数识别精度的新方法》(2007年29卷6期机械强度)

《频率域电法的新进展》(2007年22卷04期地球物理学进展)

《我国今后工程师分类框架设计》(2007年9卷08期中国工程科学)

《全血尿酸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2007年35卷04期分析化学)

《线阵CCD图像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及其电路设计》(2007年30卷02期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引导磁场下磁性药物靶向治疗的理论分析》(2006年55卷08期物理学报)

《基于小波包的数值积分误差分析及消除方法》(2006年25卷04期动与冲击)

《直接消除电磁耦合的斩波去耦方法》(2006年49卷06期地球物理学报)

《电磁波的阻抗变换作用对地质雷达探测效果的影响》(2006年21卷01期地球物理学进展)

《探地雷达GPR正演模拟的时域有限差分实现》(2006年21卷02期地球物理学进展)

《MAX471在限流稳压电源中的应用》(2006年26卷04期桂林工学院学报)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质保护管理体制问题探讨》(2006年8卷08期中国工程科学)

《引导磁场下磁性药物靶向治疗的理论分析》(2006年55卷08期物理学报)

《探地雷达的正演模拟及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偏移处理》(2006年37卷02期中南大学学报)

《利用小波变换确定电磁测深曲线拐点的应用研》(2005年27卷03期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复杂地电模型的探地雷达时域有限差分正演》(2005年27卷04期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求取道路结构型地层瑞利波频散曲线的方法》(2005年29卷05期物探与化探)

《论工程管理》(2005年7卷10期中国工程科学)

《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南为例》(2005年23卷09期系统工程)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2005年01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研获奖&成果

成果

何继善主持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主要有:

获奖

何继善先后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主要包括:

2006年6月荣获第六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4年2月荣获201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2022年11月,中国工程院授予“中国工程管理特别贡献奖”。

人才培养

何继善执教近20门课程。他主编出版教材7本,其中《现代科技写作》、《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等科普丛书深受师生欢迎;《金属矿电法勘探》1987年被评为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材二等奖;《电法勘探教程》1988年获原地质矿产部教材一

等奖。

他累计为各省、市的大专院校和中学做各种科普报告200多场,听众达20多万人次;先后培养出30多名博士生、40多名硕士生、以及及大批的本科生,经他指导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大多成为科研和教学上的骨干;在已完成的50余项科研项目中,获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有3项。

1993年,何继善获地质教育最高荣誉奖——第三届“四光教师奖”。

荣誉表彰

1986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有色金属劳动模范,2000年获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4年获湖南省杰出贡献奖。

2019年11月18日,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揭晓,何继善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1年6月7日,入选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公示名单。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度“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2021年9月,获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

外界评价

官方评价

何继善几十年始终不渝,艰苦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研制、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地球物理勘探仪器设备,应用于生产,获得巨大成功。

他的一系列开拓性的研究成果,使中国在频率域电磁法领域独树一帜,远居世界领先地位。

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地电场与观测系统为特色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创立并发展了以“双频激电理论”为核心的“伪随机”多频地电场理论,发明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地电场观测仪器和设备,为中国资源勘探和工程勘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与科技小组成员研制的“堤坝管涌渗漏探测仪”,准确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为地方及时准确地排除重大险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他的这项成果为中国国内外防汛救灾提供了利器。

国际评价

何继善成功研发了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术交流上,何继善的学术演讲震惊了各国专家。

早在1950年就发表使用“变频法”找矿、被人称为“变频法之父”的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认为:“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跑在了世界的前面”。

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柯马罗夫则称赞何是一位“激电人”,认为“只有他在应用地球物理学界敢于向西方国家挑战。”

美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评价何继善说:“他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

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说,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一个。

标签: 何继善

更多文章

  • 蒋士成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蒋士成

    蒋士成,1934年9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化纤工程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中国聚酯工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顾问。1953年蒋士成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入华东化工学院;1957年毕业后进入化工部有机化工设计院实习,并先后在化工部第四设计院、化工

  • 刘人怀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人怀

    刘人怀,1940年7月20日出生于四川成都,工程力学专家、管理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人怀于1963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飞行器结构力学教研室工作,先后担任室副主任、系副主任、校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委

  • 陆佑楣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陆佑楣

    陆佑楣,男,汉族,1934年1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江苏太仓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陆佑楣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河川结构与水力发电专业;1956年—1970年,参与黄河刘家峡水电站建设,担任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技术科科长;1970年—197

  • 龚新高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龚新高

    龚新高,1962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计算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龚新高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并考取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

  • 龚昌德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龚昌德

    龚昌德,1932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龚昌德于1953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华东水利学院担任助教;1955年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6年至199

  • 葛墨林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葛墨林

    葛墨林,男,1938年12月生于北京,籍贯河北乐亭,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1961年,葛墨林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1965年兰州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1965年至1986年,任兰州大学物理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为

  • 高原宁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原宁

    高原宁,1963年4月出生于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籍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原宁于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

  • 高鸿钧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高鸿钧

    高鸿钧,1963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凝聚态物理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

  • 甘子钊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甘子钊

    甘子钊,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信宜,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54年甘子钊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副教授

  • 封东来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封东来

    封东来,1972年10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物理学院“严济慈”讲席教授。1994年,封东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