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高鸿钧

高鸿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51 更新时间:2023/12/25 3:59:03

高鸿钧,1963年8月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凝聚态物理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1年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硕士学位;1994年获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主任;2001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研究员、实验室主任;200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2014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2015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2018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2020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21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高鸿钧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实验研究。

基本资料

名:高鸿钧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怀远县

出生日期:1963年8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8月,高鸿钧出生于安徽省怀远县。

1987年,毕业于安徽教育学院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得硕士学位。

1991年9月至1994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电子离子与真空物理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4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副研究员。

1995年10月至2001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员。

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任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RidgeNationalLaboratory)客座研究员和学术顾问。

2001年6月至2009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研究员、实验室主任。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

2007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12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院长。

2014年2月,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2015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

2018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2020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2021年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23年3月,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成就

高鸿钧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高鸿钧从事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和结构与物性调控的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提出一种提高STM分辨率的新方法,增强了STM观察表面电子结构的能力。首次在Au(111)表面上构造了具有固定偏心轴的单个分子转子,实现了大面积有序阵列的组装并对其转动行为进行了有效的调控。发现了单个磁性FePc分子在Au(111)表面上的Kondo效应,提出了利用分子在不同吸附位置构型不同的原理对单分子自旋态进行调控的途径。首次在单个分子水平上实现电导转变,显示了未来用作信息存储的可能性。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5月,高鸿钧已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50篇,其中包括PhysicalReviewLetter、JournalofAmericanChemicalSociety、AdvancedMaterials和Nature系列刊物52篇,引用1万余次。

代表性论文

Q.Liu,Y.Y.Zhang,N.Jiang,H.G.Zhang,L.Gao,S.X.Du,andH.-J.Gao,"IdentifyingMultipleConfigurationsofComplexMoleculesinDynamicalProcesses:TimeResolvedTunnelingSpectroscopyandDensityFunctionalTheoryCalculation",PhysicalReviewLetters104,166101(2010).

N.Jiang,Y.Y.Zhang,Q.Liu,Z.H.Cheng,Z.T.Deng,S.X.Du,H.-J.Gao,M.J.BeckandS.T.Pantelides,"DiffusivityControlinMolecule-on-MetalSystemsUsingElectricFields",NanoLetters10.1184-1188(2010).

M.Gao,Y.Pan,C.D.Zhang,H.Hu,R.Yang,H.L.Lu,J.M.Cai,S.X.Du,F.LiuandH.-J.Gao,"Tunableinterfacialpropertiesofepitaxialgrapheneonmetalsubstrates",Appl.Phys.Lett.96,053109(3)(2010).

H.-J.Gao,L.Gao,"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yoffunctionalnanostructuresonsolidsurfaces:Manipulation,self-assembly,andapplications",ProgressinSurfaceScience(ReviewJournal)85,28-91(2010).

J.H.Mao,H.G.Zhang,Y.H.Jiang,Y.Pan,M.Gao,W.D.Xiao,H.-J.Gao,"TunabilityofSupramolecularKagomeLatticesofMagneticPhthalocyaninesUsingGraphene-BasedMoire′PatternsasTemplates",J.Am.Chem.Soc.131(40),14136–14137(2009).

Y.Pan,H.G.Zhang,D.X.Shi,J.T.Sun,S.X.Du,F.Liu,H.-J.Gao,"HighlyOrdered,Millimeter-Scale,Continuous,Single-CrystallineGrapheneMonolayerFormedonRu(0001)",Adv.Mater.21,2777-2780(2009).

L.Gao,Q.Liu,Y.Y.Zhang,N.Jiang,H.G.Zhang,Z.H.Cheng,W.F.Qiu,S.X.Du,Y.Q.Liu,W.A.Hofer,andH.-J.Gao,"ConstructinganArrayofAnchoredSingle-MoleculeRotorsonGoldSurfaces",Phys.Rev.Lett.101(19),197209(2008).

HaoHu,H.-J.Gao,andFengLiu,"TheoryofDirectedNucleationofStrainedIslandsonPatternedSubstrates",Phys.Rev.Lett.101(21),216102(2008).

L.Gao,W.Ji,Y.B.Hu,Z.H.Cheng,Z.T.Deng,Q.Liu,N.Jiang,X.Lin,W.Guo,S.X.Du,W.A.Hofer,X.C.Xie,andH.-J.Gao,"Site-SpecificKondoEffectatAmbientTemperaturesinIron-BasedMolecules",Phys.Rev.Lett.99(10),106402(2007).

D.Shi,W.Ji,X.Lin,X.He,J.Lian,L.Gao,J.Cai,H.Lin,S.Du,F.Lin,C.Seidel,L.Chi,W.Hofer,H.Fuchs,andH.-J.Gao,"Roleoflateralalkylchainsinmodulationofmolecularstructuresonmetalsurfaces",Phys.Rev.Lett.96(22),226101(2006).

Z.T.Deng,H.Lin,W.Ji,L.Gao,X.Lin,Z.H.Cheng,X.B.He,J.L.Lu,D.X.Shi,W.A.Hofer,andH.-J.Gao,"Selectiveanalysisofmolecularstatesbyfunctionalized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ytips",Phys.Rev.Lett.96(15),156102(2006).

S.X.Du,H.-J.Gao,C.Seidel,L.Tsetseris,W.Ji,H.Kopf,L.F.Chi,H.Fuchs,S.J.Pennycook,andS.T.Pantelides,"Selectivenontemplatedadsorptionoforganicmoleculesonnanofacetsandtheroleofbondingpatterns",Phys.Rev.Lett.97(15),156105(2006).

W.Ji,Z.Y.Lu,andH.-J.Gao,"Electroncore-holeinteractionanditsinducedionicstructuralrelaxationinmolecularsystemsunderx-rayirradiation",Phys.Rev.Lett.97(24),246101(2006).

J.Weissenrieder,S.Kaya,J.L.Lu,H.-J.Gao,S.Shaikhutdinov,H.J.Freund,M.Sierka,T.K.Todorova,andJ.Sauer,"AtomicstructureofathinsilicafilmonaMo(112)substrate:Atwo-dimensionalnetworkofSiO4tetrahedra",Phys.Rev.Lett.95(7),076103(2005).

Y.L.Wang,H.-J.Gao,H.M.Guo,S.Wang,andS.T.Pantelides,"BondingconfigurationsandcollectivepatternsofGeatomsadsorbedonSi(111)-(7x7)",Phys.Rev.Lett.94(10),106101(2005).

Y.B.Hu,Y.Zhu,H.-J.Gao,andH.Guo,"Conductanceofanensembleofmolecularwires:Astatisticalanalysis",Phys.Rev.Lett.95(15),156803(2005).

M.Feng,X.F.Guo,X.Lin,X.B.He,W.Ji,S.X.Du,D.Q.Zhang,D.B.Zhu,andH.-J.Gao,"Stable,reproduciblenanorecordingonrotaxanethinfilms",J.Am.Chem.Soc.127(44),15338-15339(2005).

Y.L.Wang,H.-J.Gao,H.M.Guo,H.W.Liu,I.G.Batyrev,W.E.McMahon,andS.B.Zhang,"TipsizeeffectontheappearanceofaSTMimageforcomplexsurfaces:TheoryversusexperimentforSi(111)-(7x7)",Phys.Rev.B70(7),073312(2004).

H.-J.Gao,K.Sohlberg,Z.Q.Xue,H.Y.Chen,S.M.Hou,L.P.Ma,X.W,Fang,S.J.Pang,andS.J.Pennycook,"Reversiblenanometer-scaleconductancetransitionsinanorganiccomplex",Phys.Rev.Lett.84,1780-1783(2000).

承担项目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重大项目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研究期限

有机复合功能薄膜在超高密度信息存储中的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

超高密度信息存储薄膜与技术的研究

重大项目

1998年4月至2002年3月

电子离子物理、材料与器件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

用于超高密度信息存储的有机分子材料及其薄膜特性

重大研究计划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

纳米电子器件的材料、构造与物性研究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

功能纳米结构可控生长和纳米单元器件的基础研究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纳米电子器件的材料、构造与物性研究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新型硼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和结构特性研究

联合基金项目

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

功能分子和Graphene纳米结构的组装及其物性研究

重点项目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

纳米电子器件的材料、构造与物性研究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水科学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水科学先进实验技术研究

基于Graphene的功能纳米材料的可控生长及其物性研究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低维信息器件

科学中心项目

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

科研成果奖励

高鸿钧的研究成果曾入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00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和“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8年

原子分子操纵、组装及其特性的STM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8年

原子尺度上“小分子机器”在固体表面的构筑与物性调控

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高鸿钧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据2020年1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N04组官网显示,高鸿钧已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80余名,其中有4名在美国和新加坡的大学担任教授,10余名在中国研究机构或高校担任学术带头人。

2014年,高鸿钧指导的学生林飞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讲座报告

2012年12月27日,高鸿钧为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及物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作了题为《单个分子水平纳米量子系统的构造、组装与物理属性控制》的专题讲座。

2013年11月22日至24日,高鸿钧访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访问期间作了题为《纳米量子结构的构筑及其物性调控》的学术报告。

2017年2月23日,高鸿钧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作了题为《“单分子机器”的构造、组装与物性》的交叉学科科学讲座。

高鸿钧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1年

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凝聚态物理奖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佳”称号

1996年

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

2001年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3年

中国真空学会成就奖

2008年

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

2009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物理奖

2010年

德国洪堡研究奖(HumboldtResearchAward)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

2012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英国物理学会会士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9年至2014年

中国真空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0年

国际真空科学、技术与应用联合会(IUVSTA)纳米科学委员会主席

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3年11月

蚌埠学院荣誉教授

2014年至2019年

中国真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1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23年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2019年11月

中国真空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

2021年5月30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国家973计划咨询专家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AppliedPhysicsLetters杂志副主编

NewJournalofPhysics杂志编委

人物评价

高鸿钧在纳米量子结构与物性调控及其潜在应用做出了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工作,其中部分工作起引领作用。(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评)

高鸿钧院士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权威专家,学术造诣精深、研究成果丰硕。(蚌埠学院评)

标签: 高鸿钧

更多文章

  • 甘子钊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甘子钊

    甘子钊,1938年4月出生于广东信宜,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副主任,国家超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54年甘子钊考上北京大学物理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副教授

  • 封东来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封东来

    封东来,1972年10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主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物理学院“严济慈”讲席教授。1994年,封东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获硕士

  • 方忠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方忠

    方忠,1970年7月出生于湖北武汉,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方忠于1987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博士学位,1996年博士毕业之后访问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筑波)、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在中国科学院物理

  • 方复全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方复全

    方复全,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数学家,几何拓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8年),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特聘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数学系讲席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几何分析”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方复全于1986年3

  • 方成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方成

    方成,1938年8月10日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江苏江阴,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方成从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1982年在法国巴黎天文台做访问学者;1981年晋升为副教授;1986年晋升为教授,被评为博

  • 杜江峰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杜江峰

    杜江峰(DuJiangfeng),男,汉族,1969年生于江苏无锡,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杜江峰1985年至199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和近代物理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和2000年

  • 邓小刚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邓小刚

    邓小刚,1960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军事科学院党委常委。1987年邓小刚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9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19

  • 崔向群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崔向群

    崔向群,女,1951年12月生于重庆市万州,籍贯山东博兴,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总工程师。1975年崔向群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光学仪器专业;1982年,获得中

  • 陈志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志明

    陈志明,1965年7月出生于江苏苏州,计算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6年陈志明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2年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博士毕业后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回国后进入中国

  • 陈永川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永川

    陈永川,1964年3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核心数学与组合数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大学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陈永川于1984年从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本科毕业;1987年获得四川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硕士学位;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