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林鹏

林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877 更新时间:2023/12/26 4:38:38

林鹏(1931年12月18日—2007年5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于195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196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198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1982年担任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1984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主任;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92年担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1998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5月12日逝世,享年76岁。林鹏长期从事河口海岸红树林陆地植被生态学研究。

基本资料

名:林鹏

外文名:LinPe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晋江市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2007年05月12日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红树林生态系》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福建省龙岩县

人物生平

1931年12月18日,林鹏出生于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由于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困难,17岁时曾辍学当学徒工。在亲友资助下,才得以念完高中。

1951年9月,考入厦门大学植物学专业。

1955年9月,从厦门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之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

1961年11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

1981年4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

1982年11月,担任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4年4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副主任。

1987年,带队开展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

1989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

1992年2月,担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所长。

1998年1月,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5月12日20时45分,因公车祸,经全力组织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享年76岁。

主要成就

林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林鹏率先对中国六省区(包括台湾)红树林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通过多年的定位研究,首次提出红树林的三高特性(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新观点,为河口海岸湿地水产养殖、选择鱼虾亲本苗和饵料基地奠定基础,为红树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首次成功跨5个纬度引种红树林优良种类,建立以树种、潮位、潮流、盐度、土壤等为宜林地选择技术指标,创造性地提出以拐点温度作为红树种类抗寒性的指标,对红树林北移造林选种和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学术论著

根据2022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林鹏的专著《中国红树林生态系》填补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学科的空白,为中国红树林的研究和生态恢复工程起到奠基作用。专著《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与经济利用》,系统地总结红树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保护与利用红树林起科学指导作用。参与编撰《中国植被》专著,主编《福建植被》和《福建南靖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等十部系列著作,为国家和地方自然保护、农林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学术交流

1980年,林鹏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应邀参加由美国西部自然科学家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红树林生物学和管理及热带浅水群落学术会议。在会上,他做了中国红树林研究的学术报告,纠正了国际上认为“中国已无红树林”的错误看法。

1985年5月,林鹏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海洋研究所举行的一个国际红树林会议,以详实的数据和独到的见解,大会介绍了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彻底纠正了“中国除台湾外没有红树林”的偏见,使国际学术界开始关注中国的红树林。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07年6月,林鹏领导或参与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集体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部(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共获奖17项。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87年

中国植被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7年

福建省简明综合农业区划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2年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5年

海南岛红树林生态系研究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996年

中国红树林的环境生态和利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1999年

植物群落学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林鹏人才培养

讲授课程

根据2022年4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显示,林鹏独立开设过的课程有《植物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森林学》《群落与生态系统》《海洋高等植物生态学》等10多门课。

教育思想

林鹏认为,必须培养自立自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才能适应当今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他对研究生的培养,不是采取“输血型”的教育,而是注重培养他们成为“造血型”人才。一有机会,他就争取让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中国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使学生一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扩大视野,增长独立工作的才干。

教学方式

林鹏的教学与众不同,并不满足于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方法,他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相切磋,做到教学多样化。为了适应生态学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一发现中国国内外新的议题和新的动态,马上摘录或翻译综合成文,印发补充讲义,使学生尽快接触新知识,及时掌握和了解中国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动态。

指导学生

根据2022年4月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显示,林鹏先后指导培养了博士后研究人员8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25名。

林鹏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7年

福建省丹萍科学技术奖

王丹萍科学技术奖理事会

2001年

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2002年

厦门市劳动模范

福建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

福建省政府

厦门大学“南强奖”、“光华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

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第一届主席

1995年1月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委会委员

国际红树林生态系统学会(ISME)理事会理事

国家教委高校理科环境科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态学会顾问

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

《植物生态学报》编委

人物评价

林鹏是中国红树林生物量、生产力、物流能流等生态系统研究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评)

林鹏被誉为中国当代红树林湿地研究的学术带头人。而更多的人称他为“中国红树林之父”。(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评)

林鹏恩师,生于鹏江,百折不挠,远大抱负。半个世纪,执教厦大,工程院士,卓有建树。和溪乐土,原始森林,倾注一生,终得保护。(林鹏的学生基为林鹏撰写的墓志铭)

林鹏为祖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献出了全部智慧和力量。他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胸怀坦荡、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

标签: 林鹏

更多文章

  • 张高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高勇

    张高勇(1942年4月13日—2007年3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轻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高勇于196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

  • 汤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汤德全

    汤德全(1915年12月14日—2006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镇海县,动力机械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汤德全于1942年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毕业,并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1942年至1946年担任瑞士卜郎

  • 徐端夫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端夫

    徐端夫(1934年4月10日—2006年4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端夫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1月担任

  • 夏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德全

    夏德全(1938年12月27日—2005年9月8日),上海市人,鱼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德全于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7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课题组长;1983年5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室主任;1

  • 童铠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童铠

    童铠(1931年9月12日—2005年8月10日),江苏省泰州市人,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部五院503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副主任,北斗一号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童铠于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

  • 朱之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之悌

    朱之悌(1929年10月1日—2005年1月2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林木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之悌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1961年获原苏联莫斯科林学院博士学位;1985年2月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1月22日逝世。

  • 马福邦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福邦

    马福邦(1934年7月26日—2004年5月30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核反应堆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马福邦1955年9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80年10月—1983年6月任二机部原子能所堆工部副主任;1984年7月—1986年6月任核工业部科技

  • 侯德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侯德原

    侯德原(1912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7日),江苏省泰州市人,邮电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高级工程师。侯德原于1935年从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信系毕业,之后考入交通部工作,先在上海国际电台从事无线电话工作,担任值机员;1937年调到武汉台,改作长话电话工作,筹建第一区

  • 王三一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三一

    王三一(1929年1月1日—2003年8月5日),浙江省桐庐县人,水工结构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三一于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8年担任水电部长沙勘测设计院设计组组长;1970年担任水电部第八工程局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1983年担任能源部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

  • 梁春广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春广

    梁春广(1939.02.01—2003.05.27),广东梅县人,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入读梅县高级中学;1957年考入中山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被分配到电子部第十三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第十三所第一研究室技术员、课题组长,第一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