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徐秉汉

徐秉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25 更新时间:2024/1/18 14:19:59

秉汉(1933年8月21日-2007年6月14日),男,浙江宁波人,船舶结构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副所长。徐秉汉于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61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获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6月14日因病逝世。徐秉汉长期从事舰艇结构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徐秉汉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33年8月21日

逝世日期:2007年6月14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3年8月21日,徐秉汉出生于上海。

1954年6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5年7月,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获学士学位。

1956年,被国家选送至前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攻读船舶力学副博士学位。

1961年3月,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1961年7月,任海军第七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工程师。

1965年1月,任海军司令部703办公室中队长兼七院七0二所研究室副主任。

1968年4月,任七O二所船舶结构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70年9月,任海军司令部703办公室中队长。

1980年6月,任七O二所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1984年6月,任七O二所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3年7月,任七O一所科技委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6月14日,因病逝世。

主要成就

徐秉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初,徐秉汉成功解决了船舶结构弹塑性解的收敛问题,获得了苏联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部“潜艇结构设计计算规则”驱逐舰及快艇等结构设计规则。在壳体结构开孔强度和稳定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创造性在中国内外独树一帜的成果。主持研究了中国舰艇在强爆炸下的破坏规律及其防护,并建立了理论分析方法和各种测量装置。开创性地主持完成了中国潜艇首次大深度试验中艇体结构的安全监测,并系统地建立了深潜试验的理论方法和测量体系。在“七五”、“八五”期间主持新一代的舰艇等结构研究项目。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4月,徐秉汉的专著有《壳体开孔的理论与实践》《船舶结构力学手册》《现代潜艇结构强度的理论与试验》。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07年12月,徐秉汉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部委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7项。

科研项目

徐秉汉科研项目为深海壳体结构承载能力研究。

徐秉汉人才培养

学生培养

截至2001年9月8日,徐秉汉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8名。

建立实验室

徐秉汉主持建立中国最大的船舶结构试验室群体,发展船舶结构的模型与实艇试验。

徐秉汉荣誉表彰

获奖时间

奖项/荣誉

颁奖单位

1986年

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

优秀导师

中国舰船研究院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职务

2001年9月8日

江苏科技大学华东船院教授

第十一届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会议主席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几十年来,徐秉汉一直奋战在造船工业战线和国防科研上,为中国核武器效应试验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技术上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科技大学评)

徐秉汉是中国国内外著名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专家。(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评)

徐秉汉的专著《壳体开孔的理论与实践》达到当代国际水平,在中国潜艇结构史上若干次重大试验中作出开创性贡献。(西安交通大学评)

徐秉汉院士是中国国内外著名的船舶结构力学专家,国际船舶和海洋工程界的著名学者。他毕生致力于祖国海军装备建设和船舶及海洋工程的科研事业,为国防科技和中国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长期作为中国船舶结构力学的著名专家,活跃在国际学术技术舞台,为推动中国造船界的国际学术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徐秉汉院土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的首批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为中国培养了多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无锡日报评)

后世纪念

2020年,4月2日,一场主题为“山河无恙思念甬在”的清明云共祭仪式在鄞州同泰嘉陵举行。仪式现场,特别安排了致敬甬籍院士环节,徐祖耀、徐秉汉、陈创天三位院士陵墓敬献鲜花。

标签: 徐秉汉

更多文章

  • 林鹏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林鹏

    林鹏(1931年12月18日—2007年5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原籍福建省龙岩县,植物生态学、红树林湿地生态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鹏于1955年从厦门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助教;1961年担任厦门大学生物学系讲师;1981年担任厦

  • 张高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高勇

    张高勇(1942年4月13日—2007年3月16日),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市,表面活性剂与日用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轻工集团总工程师、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高勇于1961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6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工作,先后担任高级工

  • 汤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汤德全

    汤德全(1915年12月14日—2006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镇海县,动力机械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汤德全于1942年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毕业,并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1942年至1946年担任瑞士卜郎

  • 徐端夫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端夫

    徐端夫(1934年4月10日—2006年4月5日),浙江省杭州市人,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端夫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实习员;1962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78年1月担任

  • 夏德全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德全

    夏德全(1938年12月27日—2005年9月8日),上海市人,鱼类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夏德全于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同年7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课题组长;1983年5月担任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室主任;1

  • 童铠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童铠

    童铠(1931年9月12日—2005年8月10日),江苏省泰州市人,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部五院503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副主任,北斗一号卫星应用系统总设计师。童铠于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59年获前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

  • 朱之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之悌

    朱之悌(1929年10月1日—2005年1月2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林木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之悌于1954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1961年获原苏联莫斯科林学院博士学位;1985年2月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1月22日逝世。

  • 马福邦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马福邦

    马福邦(1934年7月26日—2004年5月30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籍贯广东顺德,核反应堆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生前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马福邦1955年9月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1980年10月—1983年6月任二机部原子能所堆工部副主任;1984年7月—1986年6月任核工业部科技

  • 侯德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侯德原

    侯德原(1912年4月24日—2003年10月17日),江苏省泰州市人,邮电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高级工程师。侯德原于1935年从交通大学电机学院电信系毕业,之后考入交通部工作,先在上海国际电台从事无线电话工作,担任值机员;1937年调到武汉台,改作长话电话工作,筹建第一区

  • 王三一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王三一

    王三一(1929年1月1日—2003年8月5日),浙江省桐庐县人,水工结构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三一于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8年担任水电部长沙勘测设计院设计组组长;1970年担任水电部第八工程局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1983年担任能源部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