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朗静山

朗静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1/17 22:42:53

郎静山(1892-1995)浙江兰溪人。十四岁就爱好摄影。1928-1937年担任上海时报摄影记者,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位摄影记者。郎静山一生致力推动摄影活动与教育,曾发起组织许多艺术团体。其后曾任教于北一女子中学、台湾国立艺术学院及台北文化大学。他曾入选参展世界各国摄影展览的作品达千余件,他更被二十余个世界各大摄影学会和团体推举为名誉会员和研究员。著作有个人摄影集和中国摄影史。郎静山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与传统美学融入现代摄影技术,创造出“集锦摄影”。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郎静山

国籍:中国

民族:畲族

出生地:浙江兰溪

出生日期:1892年

逝世日期:1995年

职业:摄影

毕业院校:台湾国立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集锦摄影

代表作品:《苏州园林》、《乡村落日》

郎静山人物生平

郎静山,1892年生于江苏淮安,浙江兰溪游埠镇里郎村人。他的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使他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1911年始入申报馆工作,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处学会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于是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5年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1926年入时报工作16,后来,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与《时报》,成为中国最早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可是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人们的好评。

1928年上海时报首任摄影记者,在上海发起“华社”。1927年郎静山胡伯翔等共同发起成立摄影团体——光社。1927年在时报大厦办个人展览。1928年11月,周瘦鹃在参观华社2届影展之后写道年。

1930年郎静山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之先河。1931年开设“静山摄影室”,《柳丝下的摇船女》入选日本沙龙。

1933年郎静山摄影世界一卷。1934年,其的第一幅集锦摄影作品《春树奇峰》在英国摄影沙龙入选。从此,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中独树一帜。

1939年在震旦大学和大新公司展厅举办个展,从此将中国绘画艺术理念溶入摄影,使集锦照相艺术臻于完美,出版《郎静山摄影专刊》。

1940年去昆明,筹办昆明摄影学会。出版《集锦照相概要》。1940年获英皇家摄影学会初级会(ARPS)。1942年获美国摄影学会高级会士(FPSA)。1943年郎静山摄影世界二卷。1946年在上海恢复美社。1948年《郎静山集锦摄影》出版;加入上海中国摄影学会。1949年定居台湾,从事摄影创作。1951年发表《烟波摇艇》。1953年在台湾办“文艺学会”摄影学习班。

20世纪60年代起,郎静山转而创作带人物风景,模特儿主要为国画大师张大千。其将道家装束的张大千,为集锦山水中主角,创作了《松荫高士》和《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这一些作品,有一些是模仿古代著名画家之作,如《松荫高士》和南宋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十分相似。

1962年获台湾当局“教育部文艺奖”。1966年撰写“中国摄影史”,发起亚洲影艺联合会。1968年赴美访柯达公司。1971年出版《六十年摄影选辑》。1972年获“中山文艺奖”。

1981年在法国举办展览,并举行纪念活动。1983年在法国吐鲁斯举办个人回顾展。1984年在香港展出《湖山揽胜》。1984年访美,获公刊竞赛编辑奖第一名,获艾顿新闻摄影奖。

1991年“郎静山百龄百幅作品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1995年在台北逝世,享年104岁。

2017年11月25日至2018年1月3日,于厦门举行的第三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藏家故事”版块展出“缘—黄建鹏藏摄影大师郎静山、薛子江、蓝志贵作品展”。

2018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主题展“黄建鹏藏摄影大师郎静山作品文献展”在淮安国际摄影展览馆展出。

郎静山主要作品

及山水风光、亭台楼阁。后来,其以鹤、鹿为题材,创作了《翠竹仙禽》和《绿荫双侣》、《松鹤延龄》与《鹿苑长春》《湖山揽胜》、《松荫高士》、《松荫静坐》、《飞泉幽涧》等作品。

《静山摄影集·自序》1929年在上海出版。

《克立摄影集·序》及《桂林胜迹·序》1931年出版。

《郎钟山摄影专刊》1939年出版。

《集锦照相概要》1940年出版。

《静山集锦》1948年出版。

《静山集锦作法》1958年出版。

郎静山作品理论

一、画面上的结构与层次有艺术性;二、相片本身具有深刻意义,余意无穷。而中国画以笔墨,摄影则用相机,两者的工具虽然不同,但同样都是要营造出美好的画面,所以二者间道理相同,只是运用之法各有殊异。

郎静山用中国画里的“定景”,其实就是摄影里所说的“构图”来摄影。中国画的绘事六法里,有所谓的“经营位置”与“传模移写”,在用笔的时候可以取舍万疏,去芜存菁,而摄影则限于机械与环境对象,唯有采取“集锦摄影法”才能不受限制。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郎静山人物成就

1931年起到1939年,郎氏作品在265次国际摄影沙龙中入选,数量为755幅,至1948年底,累计入选国际沙龙为300余处,数量为千幅以上。其中以集锦摄影作品占据多数。

为了反映时空中各种不同的“气”,郎静山发明了复杂的“集锦摄影”,并赢得了“影中有画,画中有影”的赞誉。展出中的一幅《晓汲清江》即源发自庄子所追求的虚静之处生“气”的表现。而展出中的《芦岸归舟》呈现出来的黄昏景色,是郎静山于一天中不同时间捕捉不同氛围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大师于一九五七年所作的《春到》,则以斜生的枯枝配上带有光泽的花瓶,应用打光技术做出完全无影的静物画面,展现出春光明媚之感。画面中,枝干向上弯曲,使下方空白产生“气动”,这正符合中国文化“虚实相生”的道理。

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和《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的“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了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俊秀的风格。这些作品,受到了人们的好评。三十四岁﹝民国十五年﹞,他转任时报,成为中国第一位摄影记者。两年以后,又与黄伯惠先生等人于,时报大楼成立了“华社”,这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恰与北方的“光社”相互辉映。成立“华社”的同年三月,郎静山也举办了第一次作品展览,首开摄影展的风气。又过了两年,他开始担任松江女子中学摄影班讲师,这很可能是中国学校正式有摄影课程的开始。

郎静山一生有不少创举,譬如他于民国三十七年在上海创办“中国摄影学会”,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摄影社团,并且他也是国人中第一位摄影作品得以在国际性展览中出现的人等等,但他最为人所称道的当然,还是“集锦摄影法”,这是他在四十七岁那年所创造的。

郎静山艺术评价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仿国画、重意境、师古法,在形式上模仿传统国画,题材和主题意趣,多取自古画、古诗词,是中国绘画风格和摄影技法的统一,既具有个人的艺术风格,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正如美国摄影学会会长甘乃第(Kennedy)所指出的年郎先生为中国人,并且又研究中国绘画,所以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的第一个人。

郎静山的艺术之路和际遇与张大千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曾努力地希望被世界所接受。只是郎静山缺少张氏和西方顶尖艺术大师会晤这一节,但却比张幸运得多的拿到许多国际奖牌。张大千一直在冥思苦想怎样将中国的笔墨与世界接轨,从而达到自我人生的顶峰。而郎静山是用照相机与感光材料,千方百计地弄出中国画的味来。

郎静山的艺术一直在西方主流语门外徘徊,接纳他的只有崇尚古典优美一流的沙龙摄影圈。后来所获的殊荣,也因是暗合了开放的西方后现代主义崛起的大环境和西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崇尚中国老庄哲学及孔儒之学的时尚。

也有人认为郎静山一味模仿、拼凑古人的意象,没有艺术创造的意义。郎大师一生酷爱摄影,精研摄影艺术创作无数,并将集锦照相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

《湖山揽胜》是郎静山先生的得意之作。此摄影是山水集锦巨构,可说是郎大师运用国画山水构图方式,巧妙地运用在集锦作品中,从画面最右边凉亭老翁远眺层峦云雾,到近景奇石丛树,左边孤舟,远处村落及湖边倒影,这幅美丽国画山水景像,恰如如同大师一生胸襟开朗,宁静和世无争。此一幅大师一生最后遗作及集锦摄影精华的完结篇,甚具历史和摄影艺术史上双重意义。

郎静山社会活动

“八八救灾义展——郎静山摄影展”2009年10月12日下午在台北开幕。曾获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世界十大摄影家”的郎静山摄影作品此番将进行首次义卖,所得的半数将捐助给在“八八水灾”中受灾的弱势家庭儿童。莫拉克台风带来的“八八水灾”,重创南台湾与台东,造成严重伤亡,重建工作仍在进行中。

郎静山的女儿郎毓文与学学文化创意基金会董事长徐莉玲挑选了三十三件郎静山的珍贵摄影作品进行义展,不仅将捐助“八八水灾”灾区弱势家庭儿童课后陪读计划,还将另外半数义卖所得捐赠给郎静山艺术文化发展学会,以此帮助重新整理大师作品,资助其到国际上进行展出。

祖父郎锦堂在担任清朝武官时,曾立下治水之功。家族有感于台湾“八八水灾”的后续重建工程浩大,决定首度于展览中义卖作品,展览时间将至2009年12月6日止。

标签: 朗静山

更多文章

  • 杨家洛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家洛

    杨嘉诺(1962年-2005年12月30日)香港著名甘草艺员,于1980年代初开始拍剧,曾于多部剧集中饰演多个不同角色,亦于亚洲电视演出过。其中包括《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海瑞斗严嵩》等,近作有《我的野蛮奶奶》、《人生马戏团》。多年前罹患癌症,至2005年12月30日终因并发肺出血逝世,享年43岁;

  • 陈月芳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月芳

    陈月芳,回族,1963年出生,宁夏银川人。身高2.08米,中国女篮主力中锋,运动健将。1977年选入兰州军区篮球队,随后进入“八一”女篮,1980年入选国家女篮。作为主力中锋代表国家队多次参加国际重大比赛,1982年获亚运会冠军,1983年获世界女篮锦标赛第三名,1984年获第23届奥运会第三名。陈

  • 艾霞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艾霞

    艾霞(1912年11月29日-1934年2月15日),原名严以南,出生于福建厦门,她聪慧伶俐,尤好读书,除了阅读不少古典文学作品外,还通过进步书籍接受了民主思想的熏陶。1928年,16岁的艾霞因逃避封建包办婚姻,只身出走到上海谋生。加入当时由田汉等人组织的进步文艺团体南国社,从事话剧演出活动,并学习

  • 张云鹏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云鹏

    张云鹏,1913年9月出生,湖南省津市新洲镇人。家境殷实,幼时生活衣食无忧,曾于私塾粗读旧书,略通诗文。中文名:张云鹏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津市新洲镇出生日期:1913年9月逝世日期:1986年张云鹏,1913年9月出生,湖南省津市新洲镇人。1929年10月经胞兄张仁山介绍,赴汉口投入国

  • 陈箴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陈箴

    陈箴(1955-2000上海)是中国最早的装置艺术家之一,先后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和上海戏剧学院。1986年赴法国留学,曾先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巴黎造型艺术高级研究院学习并任教。从1989年起,他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参加了上百个个展和各种重要的主题性艺术展,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坛上的地位作出了

  • 李鸣盛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鸣盛

    说到宁夏京剧,有一个人不能不提——李鸣盛,作为宁夏京剧团的副团长,他带领着全团人让京剧在宁夏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教育家、戏剧史家张庚曾这样评价他:京剧杨派艺术成功的实践者,忠诚的传播者,后起之秀的严师,戏迷的良师益友。作为老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演绎了一段绚丽人生

  • 奥立弗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奥立弗

    奥立弗(Olivier.SirLaurence,1907年5月22日-1989年7月12日)是英国电影演员,导演。生于多金,卒于伦敦。1922年首次登台演出话剧,1930年已是伦敦和纽约话剧演员,同时开始演电影。1939年在好莱坞先后主演了《呼啸山庄》、《蝴蝶梦》、《汉密尔顿夫人》等优秀影片。第二次

  • 戴麟经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戴麟经

    戴麟经,原是解放军八一队足球总教练、国家足球队主教练。1957年6月2日,他率领中国队第一次冲击足球世界杯,以4比3的成绩战胜印度尼西亚队,取得建国后的第一场国际比赛的胜利,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中文名:戴麟经国籍:中国浙江民族:汉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06年9月逝世日期:1968年身高:1.70米

  • 孙文明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文明

    孙文明(1928~1962):民间音乐家。出生于浙江上虞。孙文明四岁时因患天花而双目失明。十二岁时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曾学算命,到处流浪,后学二胡为谋生手段。他学习时先是模仿着拉奏,善于吸收民歌小调,各类戏曲曲艺无所不学,后来就自编自演。解放初,孙文明在南京曾创作了《送听》和《弹六》两曲,《弹六》一

  • 马森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森

    马森(1919年—2017年8月27日),原名马登升,山西孝义人。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曾参加组织领导修筑中巴友谊公路。在新疆工作和生活50年,建国后在新疆和西藏阿里卫国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