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妙湛法师

妙湛法师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63 更新时间:2023/12/23 18:57:16

妙湛法师,俗名褚永康,辽宁丹东人。1939年于凤城双泉寺依进修老和尚出家,同年10月于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1940年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深造,1942年到扬州高旻寺亲近来果禅师,1957年飞锡厦门南普陀寺,直至1995年示寂,时年86岁,僧腊56夏。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闽南佛学院和福建佛学院院长,南普陀寺、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方丈。

基本资料

名:妙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

逝世日期:1995年

妙湛生平

妙湛法师,法名续林,俗姓褚,名永康。辽宁省东港市(原东沟县)人。出生于公元1910年12月13日(农历十一月十二日)。1933年结业于安康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员、教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日本侵略者认为有反满抗曰的嫌疑而逮捕。出狱后看破红尘,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和[五戒]。1939年,到辽宁省凤城县通远堡双泉寺,依进修剃度后,旋赴北京拈花寺,在全朗座下受具足戒。得戒后,即往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依倓虚学习天台教观。1942年春,往江苏扬州高旻寺,在禅门宗匠来果座下参参禅多年,其教宗天台、行在禅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957年,到厦门南普陀寺。因其深谙佛理、戒行庄严,翌年便受僧众推为监院。在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普陀寺一度停止宗教活动,妙湛被安排为小卖部主任。直至1979年,才恢复监院职务。

成就及荣誉

法师一生爱国爱教,致力于佛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弘扬佛教文化、兴办佛教教育、培养爱国爱教僧才,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对外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闽南佛学院和福建佛学院院长,南普陀寺、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方丈,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誉。

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全国各大名山古刹逐步得到重建和开放,南普陀寺亦不例外。从1980年开始,妙湛法师积极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维修寺院。在厦门市政府和市宗教事务局的关心支持下,厦门的佛教寺院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如普光寺、鸿山寺、虎溪岩寺、万石莲寺、天界寺等道场,特别是南普陀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南普陀寺是一座破旧不堪的道场,东边是一个五金电器厂,西边是一所演武小学和一片瓜田。可是在妙老的主持下,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五金厂变成了普照楼,演武小学变成了闽南佛学院教学楼和太虚大师图书馆,瓜地变成了慈善楼,般若池变成了全国著名的禅堂……。经过15年的辛苦创业,南普陀寺面貌一新,雄伟壮观,远远超过从前的规模,为厦门特区建设和佛教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妙湛法师不仅致力于修复厦门的佛教寺院,而且还为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宁德支提寺、西安净业寺等修复重建都作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1993年为支提

寺集资30多万元人民币,兴建支提山公路,全长6公里,使闽东人民盼望已久的夙愿得以实现,为天冠菩萨的道场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妙湛兴教育才

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妙湛法师一方面维修寺院,一方面努力培养佛教接班人。1981年春,复办了由弘一律师和瑞今法师创办的佛教养正院,聘请了四川、安徽、上海、浙江等地的法师和居士来任教。由于当时的办学条件有限,学僧分别在功德楼和法堂上课。刚开始时,学僧比较少,白天劳动,晚上上课。后来学僧多了,才改为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学僧经常为常住砍柴、运煤,帮助基建搬砖运瓦,拉渣土、挑砂子水泥等等。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妙老每天亲自带头和学僧一起出坡劳动,无论是扫地或其他作务,都跟学僧在一起,每次干活都是汗流浃背,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有时学僧都回去了,他一个人还在干活。在“文革”期间,每天早晨他一个人扫地,从东山门一直扫到西山门,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还被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妙老的一言一行,使学僧养成了一种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

1983年夏,妙老陪同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率领的佛教代表团到北京,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当时这两位大德都动员妙老一定要把闽南佛学院复办起来。他回厦门后,非常高兴,信心百倍,发愿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复办闽院。他经常告诉养正院的学僧:“闽院不复办,我死不瞑目。过去我在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时,倓虚老法师交代我,将来有条件、有能力,一定要办佛学院,为佛教培养人才。”因此,到了1984年底,经福建省宗教事务局和厦门市政府、市宗教事务局的审批,同意复办闽南佛学院。通过正式考试招生,录取了预科男女众各40名,于1985年5月17日举行复办闽南佛学院开学典礼。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设在万石莲寺。闽院复办后,要求入学的学僧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为满足学僧的求学愿望,妙老发大慈悲心,尽量创造办学条件,从二个班增加到四个班、六个班,1992年发展到八个班(包括养正院),另外还设研究班,男女学僧共20多人。当时养正院乙班只好借住在虎溪岩寺上课,女众预科乙班借住在南普陀寺禅堂地下室上课,学僧人数达350多人。这是闽院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

为了解决女众部学僧的校舍问题,妙老花了不少心血。为了此事,他经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最后选定厦门金榜山董内岩紫竹林寺作为闽院女众部的修学道场。在妙老悲心宏愿的感召下,终于得到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悟因法师和新加坡、香港钟氏家族的慷慨捐资。经过妙老3年的亲自监造,于1996年春季,闽院女众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好道场。

妙湛法师对佛教事业极为重视,不仅为办好闽南佛学院,而且还为中国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岭东佛学院、依兰尼众佛学院、泉州佛学苑等,在经济、师资以及学员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1991年,他发表《全国佛教徒都来支持中国佛学院》一文,倡议全国各大寺院的诸山长老从经济上要给予大力支持。1993年,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和1995年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妙老坚决支持中国佛协的办学方针,贯彻执行赵朴老提倡的“三培养”和“五建设”的精神,并且提出“佛教大国一定要有佛教大学”的口号。他说:“造就佛教僧才,是关系到我国佛教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不仅要在中国弘法,还要世界弘法,为世界各国培养高级佛教人才,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纪念太虚大师诞辰百年时,他在《僧教育的新构思》中说:“佛学院必须由过去单一培养教理知识的僧才,转变为培养多层次多专业知识的僧才,才能适应当前我国佛教的实际需要。”他提倡佛学院将来要设教理、禅观、教仪、管理、艺术、医护六个系统。在《再谈僧教育》中,他说:“未来佛教需要的僧才,像印光法师那样,专一净土宗,巍然不动;像弘一法师那样,高举戒学的旗帜,令正法久住;像虚云、来果和尚那样,坐穿蒲团,发明心地,参究本来面目,弘扬禅宗;像太虚法师那样,整顿僧制,创办教育,提倡人间佛教……。”由此可见,妙老有着远大的眼光、超人的智慧,继承了弘一律师和太虚法师的办学道路,重视学修并重、悲智双运,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佛教事业的需要,努力培养弘法人才。

妙湛法师的办学特点,一是坚持丛林办学院的方针。院长须由方丈兼任,经费由常住负担,这样的佛学院才有生命力。二是学修并重。学院学僧要参加上殿过堂、诵戒坐禅。三是坐地参学,不放寒暑假,把国内外有佛学造诣的法师、居士请进学院,为学僧讲经讲学。四是让学僧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要学僧有信心学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尽量满足他们的求学愿望。他常说:不知哪一块云有雨。他说自己当时在青岛湛山寺读佛学院时,倓虚老法师只要求写一篇文章。可见妙老对培养人才是多么的重视。

妙湛学修并重

妙湛法师一贯重视修持,严持毗尼。他出家前曾驻锡扬州高旻寺,跟随来果禅师参禅数年,领悟到心地法门的重要性。当他于1957年来南普陀寺时,每天还坚持参禅打坐。当时南普陀寺没有禅堂,他发愿将来兴建一座禅堂供养大众师父用功。由于时节因缘的关系,没有如愿以偿。闽院复办后,他常对学僧说:“出家人光学教理是不够的,必须到禅堂用功,把所学的东西进行消化,才能受用,否则只是画饼充饥。”所以兴建禅堂又成了妙老的一大心愿。时至1990年秋天,南怀瑾先生香港的学生素美和其女儿郭姮妟来南普陀寺拜访妙老,在谈话中问及寺院需要做什么功德。妙老语重心长地回答:“还需要建一座禅堂!”当时,李素美母女俩就立即答应下来,并打电话报告南先生。南先生说:“好啊!法师要建禅堂,我们一定要发心。”因此,南普陀寺禅堂从1991年春天开始动工奠基,经过三年的建造,于1993年春落成,并聘请南先生举行为期7天的禅学讲座,参加禅修的有来自加拿大、美国、菲律宾、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的佛教四众弟子共一千多人。同时,妙老规定闽院学僧要走学修一体化的道路,每天晚上最少要坐一支香。他在禅堂开示中强调:“禅堂是寺院里最重要的一个修行地方,佛学院的学僧应白天学教,晚上坐禅,如此才可以使戒定慧并进。单单学一点文字般若是不够的,一定要坐禅。要想成佛作祖,必须住禅堂!古人住禅堂以开悟为期,不悟不出禅堂。当打生死七时,宁死在禅堂,不愿死在外寮。禅宗一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禅堂又叫选佛场。”妙老继承了高旻寺来果禅师的宗风,勉励后学多住禅堂,学修并进。他自己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打坐或读诵《金刚经》、《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等,然后等到一开静,就亲自喊学僧起来上早殿,经常拿着手杖察看学僧寮房。如有不听话,随时用“棒喝”来教育。法师的严格管教,令学僧肃然起敬。

创办慈善机构

行愿无尽,为善最乐。妙老经常告诉大家:“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人,我们佛教徒应多做一些社会慈善福利事业。”他老人家多年的愿望终于在佛菩萨慈光加佑下实现,1994年11月14日,大陆第一所佛教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了。

基金会在妙老的领导下,本着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宗旨,广集大众的力量和善心,以出世的无私精神,做入世的利生事业,在赈灾救灾、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助

学助教、放生护生、印经结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他经常亲自慰问厦门社会福利院、孤儿院、养老院、聋哑学校,甚至冒着大雨送款到市民政局捐献给灾区人民。

法师一生省吃省用、惜福修福,对生活从不计较。他到83岁高龄的时候,外出远门也不带侍者,把节省的路费都用来做慈善事业。

基金会的慈善工作立足于本省,面向全国。最初从“六个一百”开始做起,逐步发展到赈灾建校等大型的慈善活动。如1995年,为福建三明洪涝灾区捐赈灾款6.5万元,为江西赣州水灾捐款6.5万元及衣物6千多件。同年,为重庆佛教希望工程捐款16万元等等。总之,妙老创办的慈善基金会,把救援之手伸向那些遭受地震、洪涝灾害,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他们中有求知若渴,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有打工在外,陷入困境的民工;有身患绝症无力治疗的病人,乃至经不住社会和生活压力而想自杀的年轻人等。总之,妙老的悲愿,不知利益了多少的苦难人。他常常说:只要大家献上一份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变成更加美好的家园。他虽80多岁的高龄,还念念不忘他人的痛苦,在临终之际留下“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训。

妙湛爱国爱教

妙湛法师一生热爱国家、热爱社会,出家前曾受社会高等教育,担任过辽宁丹东市第一小学校长。当时,正值日寇侵华,许多爱国人士都被逮捕,妙老也是其中的一个,备受种种折磨痛苦。他每当给学僧上爱国教育课时,就告诉大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只有祖国富强、国家兴盛,人民才不会受欺辱。作为新时代的僧青年,要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象历代爱国高僧那样,维护国家利益,拥护党的领导。

妙湛法师在爱国爱教、管理寺院的同时,还做好海内外联谊工作。他曾经多次应邀到香港、新加坡、美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弘法,如1987年去美国加州参加万佛城的水陆盛会,1990年去新加坡参加宏船老法师的追悼法会,1994年参加中国佛协访问团护送佛牙舍利到泰国巡礼等等,并先后接待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南斯拉夫、希腊和英、美、日、德、意等国家的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在出访和接待的同时,协助政府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介绍祖国改革开放后佛教发展情况。妙老平常待人热忱,和蔼慈祥,无论方客人,都是一视同仁。历年来,在妙老的道德感化下,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台湾、香港等地的高僧大德和护法居士,纷纷慷慨解囊,为厦门的佛教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妙湛法师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佛教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有如弥勒菩萨的肚量、普贤菩萨的愿力、观音菩萨的慈悲,以“任劳任怨、委曲求全”八个字作为座右铭。虽然法师圆寂已有5年的时间,但他的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态度和慈悲精神都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我们应该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荷担如来家业,为21世纪的佛教事业,为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而努力。

标签: 妙湛法师

更多文章

  • 高冠吾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高冠吾

    高冠吾(1892-1953)江苏省太仓州崇明县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曾参加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历任伪绥靖部次长、伪南京市政督办。伪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伪江苏省政府主席、伪江西省省长,兼任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驻伪九江绥靖公署主任。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伪国民政府委员。中文名:高冠吾国籍:

  • 沈凤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沈凤

    沈凤(1685~1755)男,字凡民,号补萝,又有飘溟、樊溟、凡翁、谦斋、补萝散人、补萝外史、桐君等别号。清代江苏江阴人。官南河同知。虬髯古貌,广颊方颐,世人称为古君子。受书法于王虚舟(澍)、淹通博鉴,工铁笔,善山水。自言生平篆刻第一,画次之,字又次之。画多乾笔,尝临倪瓒小幅,鉴者莫辨。袁枚极重之,

  • 慧持大师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慧持大师

    慧持(337—412)俗姓贾,东晋名僧,山西雁门楼烦人。“释慧持者,慧远之弟也。冲默有远量。”中文名:慧持大师别名:慧持国籍:中国东晋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雁门出生日期:公元337年逝世日期:公元412年职业:一代佛教名僧信仰:佛教主要成就:峨眉山佛教贡献最大者峨眉山普贤崇拜的肇始兄长:慧远大师姑母

  • 陈仁鉴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陈仁鉴

    陈仁鉴先生(1913--1995)我国著名剧作家,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1945年毕业于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曾任中学教员。建国后,历任仙游县编剧小组编剧,福建省戏曲研究所编剧、副所长,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合著莆仙戏《春草闯堂》。创作的莆仙戏《团圆之后》已拍成戏曲片。著有《陈仁鉴戏

  • 李芝卿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芝卿

    李芝卿,现代工艺家,髹漆专家,脱胎漆器艺术家。福建福州人。出生于金银首饰匠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和工艺美术,9岁随父学艺,15岁进入福建工艺传习所漆工科学习。1924年赴日本长崎美术工艺学校漆艺科深造。建国后,历任福州市工艺美术学校教员、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受

  • 齐中堂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齐中堂

    齐中堂(1926.10~2012.08),男,河北武安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央纪委驻原对外经济贸易部纪检组组长(副部长级、部长级医疗待遇)。第十三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姓名:齐中堂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武安出生日期:1926.10逝世日期:201

  • 高维廉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维廉

    高维廉,京剧小生。原系梅兰芳、余叔岩等创办的“国剧学会”传习所培育出的维字辈人才,后来成为金仲仁大弟子,得其真传,颇有金的儒雅风范,先后曾佐李少春、程砚秋、言慧珠、张君秋等演出,与荀慧生演《红娘》时首创小生矮子步,之后演张生都是按他的路子走。解放时曾任中南联谊京剧团长,成员有马连良、张君秋等。剧团北

  • 陈天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天赐

    陈天赐(1924.11—2010.02),男,重庆市江北县人。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重庆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原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名誉副主任委员,副市级退休干部。中文名:陈天赐国籍:中国出生地:

  • 赵炳啸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炳啸

    赵炳啸,1917年4月1日出生。京剧净角。汉族,祖籍江苏淮安。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已离休),工金派花脸。中文名:赵炳啸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917年4月1日逝世日期:2017年1月24日职业:戏剧演员毕业院校:金少山关门弟子主要成就:国家第一届戏曲演出大会获得表演三等奖

  • 马玉清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玉清

    马玉清(1946.3—1974.12.20)山东阳信人,中共党员,1974年12月20日在扑救哈尔滨第五制粉厂火灾中牺牲。另有同名人物见词条。中文名:马玉清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1946年3月逝世日期:1974年12月20日职业:消防队员毕业院校:大专主要成就:革命烈士马玉清,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