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冯国佩

冯国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45 更新时间:2024/1/16 13:28:36

冯国佩(1914年-2012年),舞蹈家,花鼓灯一代宗师,冯派花鼓灯创始人,中国花鼓灯十大老艺人,国家级非遗传人,中国舞蹈艺术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曾将安徽花鼓灯跳进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被沿淮群众誉为花鼓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玛琳娜·葛贝伊女士曾称赞他是“了不起的艺术大师”。

基本资料

中文名:冯国佩

别名:小金莲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

出生日期:1914

逝世日期:2012

职业:舞蹈演员舞蹈教育家

经纪公司: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

代表作品:《游春》、《摸花轿》

主要成就:创立冯派花鼓灯

人物生平

花鼓灯是分布于淮河流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其主要角色有女角“兰花”和男角“鼓架子”,冯国佩就是“兰花”的代表性人物。

冯国佩,艺名小金莲,著名花鼓灯艺术大师,花鼓灯冯派创始人一代宗师。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冯嘴子村,1930年从师学艺,擅长扮演花鼓灯中的“兰花”。1934年后曾在安徽农村演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蚌埠文工团指导员,蚌埠市歌舞团副团长、艺术顾问、艺委会名誉主席,中国舞协第三至五届理事。2010年3月14日,第二届中国舞蹈艺术“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冯国佩等八位舞蹈艺术大师获奖。

冯国佩1914年出生于蚌埠禹会区冯嘴子村一户贫农家庭,父母在地主家打长工、做佃户,生活极端穷苦。他自小参加放牛、割草、种地、拾柴等劳动。有远见的母亲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认字。1930年淮河洪水成灾,迫于生计,冯国佩开始玩灯。他不顾地主“玩灯的不给地种”的威胁,晚上和几个灯友在牛棚里拜师学艺。冯国佩十八岁正式“下场子”,得到了老艺人陈华美、蒋石玉、冯如尚等人的真传,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有一次,他的灯班遇到了另一灯班的恶意竞争——冯班演什么,他们也同时演什么。直到那天深夜,冯国佩表演的《卖线子》一下打动了现场观众,很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下对手才彻底服气,与冯班合作同台演出。冯国佩的灯班自此成为当地灯班学习的榜样,众人赠给他艺名“小金莲”。

冯国佩在继承前辈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将“兰花”的动作创新改造,

使舞蹈动作洒脱妩媚,表演细腻俏皮。他重视观察生活,揣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提炼成舞蹈动作。他独创的“野鸡溜”“斜塔”“拐弯”等舞蹈动作,潇洒大方、热烈奔放、表现力强。他那优美的“扭”姿,就是观察、模仿进而美化大嫂子大姑娘们的走步而成;“老鹰展翅”,则是他长期观察雄鹰翱翔天空的结果;“野鸡溜”,是他惟妙惟肖地把野鸡受惊时扑腾翅膀的情形表现出来。

他化妆登台后,举手投足活脱脱像“女人”,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李大钊之子,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李葆华一次看望演员,当发现卸妆后的冯国佩竟是位男演员时,异常惊讶道:“你是位男同志,不得了,演得好。”

此外,冯国佩还善于汲取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民间舞蹈的精华,如古典舞的“云步”、河北山东等地秧歌的“丢扇”、西班牙的“斗牛舞”等,吸收其精华,转为花鼓灯所用。他的弟子娄楼坦言:“经冯老的制作,再‘洋’的调都会变,都成了咱花鼓灯的腔调,而且跳出来绝对是他的漂亮!”

新中国成立后,冯国佩的艺术生命绽放异彩。他倡导由女演员演“兰花”,甩掉了旧时代小脚女人走路的衬子,摸索出平足步、双环步、筛子步、搓步等新步法,塑造出“新兰花”秀美健康的新形象。

1952年他随队首次进京演出花鼓灯,翌年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汇演,那是冯国佩终生难忘的时刻。他回忆说,当年演出时,还没开演呢,礼堂里就坐上了一多半的观众。舞蹈家戴爱莲将一朵鲜花插在冯国佩头上,并将他领到了台角,于是,他瞪大眼睛向台下望,只见第一排坐着朱德、张澜、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激动地小腿肚打颤,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演完。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冯国佩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毛泽东主席是穿着一件米色中山装接见他的。周总理还连声称赞:“安徽花鼓灯是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是‘东方芭蕾’”。

1958年,蚌埠市文工团成立,冯国佩走上专业文艺工作岗位,并担任该团副团长。上世纪60年代后,他先后指导创作、演出了《送货下乡》、《接模范》、《月夜练兵》、《送伞》、《柳岸情长》等一批花鼓灯舞蹈,并担任大型花鼓灯歌舞剧《摸花轿》、《淮河风情》、《玩灯人的婚礼》等剧艺术指导。冯国佩与人合作编导的第一部大型花鼓灯歌舞剧《摸花轿》,成功地融歌、舞、剧于一体,轰动国内舞坛。他还创造出独舞、双人舞、群舞、小舞剧、表演唱、歌舞表演、歌舞剧等多种形式,使花鼓灯表演从过去的班子表演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1982年,冯国佩应邀参加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北京举办的亚洲地区保护与发展民间和传统舞蹈讨论会,在会上发表论文《花鼓灯的保护与发展》,并即席表演,打动了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当时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玛琳娜·葛贝伊女士称赞冯老是“了不起的艺术大师”。冯国佩的艺术成就已收入《中国艺术家辞典》。

人物纪念

2005年4月9日,在冯老的家乡冯嘴子村,“中国花鼓灯第一村”正式挂牌。老艺人起居室、艺术品陈列室、灯场、谷堆、古庙等原生态场所得到恢复。很多年轻人在他影响下,正加入到花鼓灯表演艺术的行列中来,恢复“千班锣鼓百班灯”的旧时景象有了新希望。

标签: 冯国佩

更多文章

  • 赵挺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挺

    赵挺,男,(1919.4—1995.1),原名赵国廷,生于太湖县晋熙镇河口街(今西正街)。中文名:赵挺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9.4逝世日期:1995.1性别:男学历:大学学历赵挺(1919.4—1995.1),原名赵国廷,生于太湖县晋熙镇河口街(今西正街)。民国13年(1924),赵挺发蒙读私塾

  • 张化龙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化龙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入陕,官府加重了对百姓的榨取,官盐价格骤增五倍;加上连续三年灾荒,人民苦不堪言。张于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与李化虎等率领扶风县民抗官派销盐,遭到县府镇压。另一义项中,张化龙也是评剧小生创始人之一。中文名:张化龙外文名:hualon

  • 王理仙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理仙

    王理仙,全真派高道,北京白云观第二十二代方丈,传戒律师。11岁时入私塾习儒业,读书六年。一兄一妹,父母劳累早逝,其长兄早已自立另居,王理仙靠劳动谋生并抚养幼妹。24岁时,妹嫁,王理仙无意随俗浮沉,投奔怀德县杨大城子无量宫出家修道。师爷为王明露道长,师父赵至善道长。入道出家八年后(1943年),适逢沈

  • 余品轩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余品轩

    余品轩(1906—1981),1906年生,安徽省六安市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余品轩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省六安县出生日期:1906年逝世日期:1981年9月20日主要成就: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兵役局局长安葬日期:2

  • 萧传玖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萧传玖

    萧传玖(1914~1968),中国现代雕塑家。1914年1月19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68年5月12日卒于浙江省杭州市。萧传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等职。中文名:萧传玖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市出生日期:1914年1月19日逝世日期:1968年5月12日逝世地:浙江省杭州市

  • 罗明榜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罗明榜

    罗明榜(1910-2015),男,从小家境贫寒。1930年参加红军,三次过草地、爬雪山,走完长征;他三次被国民党抓丁,最后都成功逃脱;相继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大小战斗几百场,五次中弹七处负伤,1955年退伍,回到家乡信阳新县。(注:概述图:2013年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罗明

  • 梁瀚嵩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瀚嵩

    梁瀚嵩(1886——1949)爱国将领。字浩川,广西宾阳人,壮族。清末就读于宾阳简局师范、广西省立初级师范。辛亥广西独立后,参加广西学生军北伐援鄂。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讲武堂。在桂军中历任营长、团长、副师长、代理师长,广西民团中将副总指挥,南宁区、武鸣区民团指挥官等职,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

  • 崔戊龙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崔戊龙

    崔戊龙是在六七十年代的韩国具有高人气的演员和导演,1952年中央大学法学专业毕业,1954年出道进入电影界,曾担任国电影人协会演技部门委员长和电影演员协会委员长等职务,1988年还曾被选为第13届韩国国会议员。中文名:崔戊龙外文名:최무룡国籍:韩国出生地:京畿道坡州出生日期:1928-2-25逝世日

  • 宝森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宝森

    宝森,(1900—1965年),字善林,通称宝三或宝三爷,北京人,摔跤代表人物,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后,宝三成为国家中国式摔跤一级裁判、名誉总裁判长、老宣武区第一届政协委

  • 张可山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可山

    张可山(1942年——2010年),河南省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人先后担任巴沟村革委会、党支部负责人,社办厂厂长等。2010年1月24日,在安排文化大院工作途中,张可山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1月27日凌晨病逝,享年68岁。中文名:张可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省巩义市出生日期:1942年逝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