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妙华

陈妙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4/1/7 15:29:48

陈妙华(1939-2010)秦腔小生表演艺术家。1939年7月生于陕西西安,1950年2月进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李可易、宋上华、贺孝民、叶盛兰、苏育民等名家。她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秦腔小生代表性流派-“陈派”创始人。代表剧目《三滴血》、《火焰驹》、《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妙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西安

出生日期:1939年7月

逝世日期:2010年2月1日凌晨3点

职业:秦腔小生表演艺术家

毕业院校:易俗社

代表作品:《三滴血》、《火焰驹》、《夺锦楼》、《紫金冠》等

主要成就:秦腔“小生泰斗”

履历

1949年进入易俗社学艺,师承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上华等名家。

20世纪50年代初以饰《白蛇传》之许仙而一炮走红。

1956年荣获陕西省戏曲观摩大赛演员二等奖。

1958年随陕西省电影艺术团赴长春拍摄秦腔艺术片《火焰驹》。

1960年又参加电影《三滴血》的拍摄,均担任主演,以其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闻名西北,蜚声全国。

七十年代后,陈妙华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遂而退出戏曲舞台。

1988年,易俗社在礼泉剧院里演出秦腔《虎口缘》,精神状况好转后的陈妙华作为主演登台亮相,剧院里人山人海,戏迷们慕名前来看戏,为自己心仪的名家捧场。

90年代,陈妙华再次出演新编古典戏《节妇吟》,并且连演20余场,轰动西安。但之后,陈妙华再次走出人们的视野。

2004年3月陈妙华又出现在舞台上,参加陕西本土戏曲节目《秦之声》特别节目《咱们的陈妙华》的录制,与她一起被人们称为秦腔四姐妹肖玉玲、全巧民、李爱琴一一上台,和陈妙华“戏说”人生。她门下的陈派弟子们也纷纷亮相,唱起了陈派艺术的经典唱段,现场观众更和台上艺术家们同声合唱秦腔中最具号召力的唱段——“祖籍陕西韩城县”。

2010年2月1日凌晨3时,这位深受喜爱的秦腔名家由于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病逝于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享年70岁。

早年经历

陈妙华,女,秦腔文武小生。1940年出生于西安市。父亲庄正中是易俗社著名的小生演员。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父亲就抛弃了身怀六甲的母亲。母亲生下陈妙华以后,为生计所迫,改嫁到礼泉。1949年,陈妙华9岁时母亲送她到当时西安的一个京剧社班正荫社学戏,一年后又考入易俗社改学秦腔。她原名叫陈韵琴(随母姓),到易俗社后改名妙华。在易俗社学员班,陈妙华得到了名师凌光民、杨令俗、封至模、宋尚华的悉心指教。13岁时,陈妙华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出,在《白蛇传》中扮演许仙。这个戏一连演出了一百多场,轰动了整个古城。陈妙华俊丽可亲的扮相,稚嫩天真而又微显老成的表演,使观众欢欣而又惊异。此后她又相继扮演了《别窑》中的薛平贵、《貂蝉》中的吕布、《绿绮记》中的马相如、《京兆画眉》中的张敝、《天仙配》中的牛郎、《卧薪尝胆》中的勾践、《扫窗会》中的高文举、《三回头》中的许升、《二度梅》中的梅良玉和《夺锦楼》中的柳子俊等。对于这些境遇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她都能演得各有特色,声情并茂。特别是在担纲主演的两部电影艺术片《三滴血》和《火焰驹》中,她的卓越表现完全可以作为后辈秦腔小生的教科书。

演艺经历

上世纪70年代,正当陈妙华的事业如日中天,艺术生命最旺盛的时期,“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古典戏剧作为四害之一被禁演了,她也作为“三名三高”分子被下放到郊县接受劳动改造。虽然后来回到了剧团,但因为在现代戏中没有适合她演的角色而一直赋闲着。陈妙华对日常生活并不在行,她不会做家务,不会做饭。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婚姻是因为对方的崇拜开始的,两人的婚姻也是因为陈妙华被禁演后心情压抑导致家庭矛盾不断激化而结束的。她一生痴迷秦腔,自小视艺术为生命;她演了那么多爱情题材的剧目,自然向往忠贞不渝的爱情,渴望有一个温暖稳定的家庭,然而这一切都离她而去了,她同时失去了事业和家庭,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陈妙华的精神崩溃了。由于陈妙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她过早地离开了秦腔舞台。

1958年《火焰驹》(与肖玉玲、刘毓中、孟遏云、肖若兰、李应贞、樊新民、周辅国、苏育民等合作)

1960年《三滴血》(与刘毓中、樊新民、肖若兰、孟遏云、全巧民、雷震中、伍敏中等合作)

新中国成立前,秦腔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舞台上不允许女演员饰演小生,新中国成立后,陈妙华成为第一批小生女演员。秦腔本是地方戏曲,但通过秦腔电影《火焰驹》和《三滴血》,以及陈妙华英俊的扮相和高亢圆润的唱腔,全国人民感受到秦腔的魅力。剧作家冀福记说是陈妙华让秦腔走向了全国;秦腔老艺术家郝振易回忆说,当年他陪同陈妙华前往长春,拍摄秦腔电影《火焰驹》时,其中有一场卖水的戏,需要演员挑担子,为了表演上的真实,她每天用担子挑上两桶水,在排练厅里苦练。

自从家庭破裂后,陈妙华经历了长达十几年求医治病的生活。虽然恢复演传统戏以后,她仍然演出了本戏《三滴血》、《夺锦楼》、《节妇吟》和折子戏《三回头》等,但由于病情时好时坏,她逐渐淡出了舞台,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培养学生身上。陈妙华的几个弟子:张保卫、陈超武、张全会、吕秋娟、李东锋等,提及老师对自己的培养和指导,个个都感激万分。

昔日舞台上那个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陈妙华,如今已经是一个染尽沧桑的老人了。可是无论时间怎样流转,在热爱秦腔的戏迷心中,永远不会忘记陈妙华。时常有一些戏迷结伴去看望她。或许,在热爱陈妙华的戏迷心中,她永远都是那个光彩照人的英俊小生。

在一些老戏迷脑海里,陈妙华就是那个英姿飒爽的舞台形象,少有人知道这位艺术家晚年的生活。2009年7月,陈妙华突然昏迷,经查确诊为脑梗。虽然经抢救出院回家疗养,但老人的身体非常不好。2010年1月中旬,因为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老人被转入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上世纪70年代,由于陈妙华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急转直下,她过早地离开了秦腔舞台。尽管有退休金,但她的生活并不宽裕。2004年参加陕西本土戏曲电视栏目《秦之声》后,当时不少来自社会各界以及文艺团体的人慷慨解囊,为陈妙华基金捐款。这笔基金,一部分用于改善陈妙华的生活,一部分用来弘扬陈派秦腔艺术。当陈妙华因罹患脑梗、高血压、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再次住院时,她的家人还在为每天数千元的医药费发愁。为了帮助这位秦腔老前辈,西安许多戏曲界人士、戏迷和热心市民,自发为陈妙华捐款。短短10多天,募集了医疗费10多万元。

“陈派”唱腔风格

陈妙华嗓音条件优越,高、厚、宽、亮兼而有之。唱腔精雕细琢,跌宕别致;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文武皆能,功底全面;音色既宽广嘹亮,又纯净圆润,特别是共鸣腔的运用令人叹服。她很讲究声腔的润饰,能从人物内心活动出发,自然地把刚劲与轻柔、婉转与流畅、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使唱腔显得精雕细琢,跌宕别致,变化多姿,耐人寻味。《三滴血》的“虎口缘”一折中,“你二老霎时无去向”这一段唱,是表现孤儿幼女同病相怜,但又心境各异的情景,陈妙华对这段唱腔的处理颇为细致,在“相依傍”的“傍”字和“心惊慌”的“惊”字上加进了一个婉转的拖腔,既露出光彩,又显得深沉,很准确地表达了周天佑当时惋惜、同情而又不知所措的心情。

在参加两部电影的拍摄和巡回十三省的观摩演出过程中,她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从秦腔前辈和外省的许多著名艺术家身上吸取了很多宝贵的艺术营养。例如她吸取了川剧中小生的台步、气质和扇子功等技艺;她酷爱京剧,在她的唱腔道白中,吸取了京剧韵白中的一些特点。

陈妙华的表演朴实自然,真实贴切,大方得体,潇洒利落,文武皆能,功底全面。在电影《三滴血》中,陈妙华同时扮演一文一武两个孪生兄弟,由于她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世界,注意区别他们精神气质,因而使人感到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还有属于武生行当的吕布,也被她演得潇洒英武、骄横恣意。在"小宴"这场戏中,她紧紧把握住剧中人的年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自己唱腔高亢挺拔的特色,一字字一句句如火焰般喷口而出,同时展示出自己高超的翎子功,把吕布得意忘形,狂妄之极的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秦腔“小生泰斗”,影响颇广。

《火焰驹》、《三滴血》、《夺锦楼》、《紫金冠》、《白蛇传》、《京兆画眉》、《扫窗会》等。

张宝炜、张涛、吕秋娟、李东锋、陈超武、张锦屏等。

评价

如果说在华人电影圈里没有人不知道成龙,那么在年龄稍大的陕西人眼里,也没有人不知道陈妙华。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以《白蛇传》中许仙一角一炮走红,主演的秦腔电影艺术片《火焰驹》、《三滴血》在全国的火爆放映,被誉为秦腔的“一代宗师”。

秦腔知名演员李梅特意前来,向陈妙华做最后道别。她说:“我是看着她的电影走上秦腔艺术道路的,她生前开创的独特流派,她对艺术的认真与执着,永远值得秦腔后辈学习。”

年过七旬的西安市民在儿子的搀扶下从郊区赶到位于西安市中心的演出现场。他说:“在我们这一代老戏迷心中,陈妙华就是‘巨星’,她演的秦腔电影,我看过几十遍。”

在易俗社音像店,工作人员将陈妙华的戏曲电影《三滴血》和《火焰驹》摆在显眼处,店内电视屏幕上播放陈妙华的经典唱段。工作人员说,这几天,有许多老戏迷专程赶到这里购买陈妙华的秦腔电影DVD。

她的徒弟张锦屏说,师傅一直希望将秦腔艺术的精华留传下去。她虽然走了,作为她的徒弟,自己将尽所能,弘扬和传承秦腔艺术。

标签: 陈妙华

更多文章

  • 齐啸云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齐啸云

    齐啸云(1932~2003),女,京剧净角演员。原名齐润霖,祖籍浙江杭州,生于天津。1953年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专学对外贸易。中文名:齐啸云国籍:中国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32逝世日期:2003年3月31日职业:京剧净角演员毕业院校:北京燕京大学主要成就:用英语演唱京剧的“第一人”代表作品:《

  • 余光文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余光文

    余光文,(1902—1985),又名余效书,化名吾必成,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人。1925年加入湖南平江县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参加农民运动。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曾任军事科学院副秘书长。1962年1月3日,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中文名:余光文别

  • 顾景洲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顾景洲

    顾景舟(1915年10月18日-1996年6月3日)原名景洲,早年曾用艺名“曼唏、武陵逸人、荆南山樵、瘦萍”晚年爱用“壶叟、老萍”。少年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18岁时,遂承祖业,随祖母邵氏习陶从艺,并博览古今紫砂制陶名著,吸取前人精华,练就一手扎实的制壶技艺,跻身于壶艺名家之列。中文名:顾景舟别名:曼

  • 李惠仙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李惠仙

    李惠仙(1913年—1973年3月27日),女,川剧旦角。原名李蜀翘,四川珙县人,出生于重庆三升店街。自幼家境贫寒,因不堪继母虐待,1929年逃到成都拜名丑唐广体为师,后随入“三庆会”潜心研习,并得萧楷成指教。1930年即随师在成、渝等地演出。中文名:李惠仙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73年3

  • 汪锦元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汪锦元

    汪锦元(1909—1992),江苏苏州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0年打入汪伪政府内部卧底,担任汪精卫秘书,搜集汪伪政府和日本“交易”的各种情报,及时上报党组织。中文名:汪锦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92年3月26日职业:特工信仰:共产主义祖籍

  • 马耀南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马耀南

    马耀南(1902-1939),名方晟,字耀南。1902年生,山东省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今淄博市经济开发区北旺村)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2014年9月,马耀南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文名:马耀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长山县三区北旺庄出生日期:1902逝世日

  • 马思忠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马思忠

    马思忠出生在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43年冬参加陇东边区回民骑兵团,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至9月,随回民骑兵团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参加了解放镇原、隆德、静宁和西吉县的战斗,为宁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中文名:马思忠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宁夏西吉县沙沟乡沙沟村出生日期:1931

  • 林放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林放

    林放即著名报人赵超构(1910—1992),原名景熹,林放是其笔名,出生于浙江省文成县龙川乡下村。青年时期在温州艺文中学、瓯海公学、温州一中就读时开始接触进步书报,参加学生爱国运动,高中未毕业被迫退学。1929年秋去日本,游学东京、京都等地。1930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政经系。1934年毕业,受

  • 卢声亮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卢声亮

    卢声亮,原籍苍南县金乡镇灵峰村,1983年出任温州市长,五年市长任满,1988年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任满后受聘市人大顾问两年,1995年离休。1947年参加浙南游击根据地工作。1955年中国人民大学计统专修科毕业。温州市原市长卢声亮同志于2016年5月13日晚因病去世,享年88岁。中文

  • 徐盈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盈

    徐盈(1912~1996年),著名新闻记者。原名绪桓。山东德州人。中文名:徐盈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德州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96年12月11日职业:新闻记者毕业院校:金陵大学主要成就: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代表作品:抗战中的西北、战时边疆故事、北平围城两月记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