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连弟

杨连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66 更新时间:2024/1/10 9:45:08

连弟(1919~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9月,杨连弟当选为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代表归国观礼,并应邀列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

基本资料

名:杨连弟

国籍:中国

出生地:天津市北仓镇

出生日期:1919

逝世日期:1952

职业:战斗英雄

人物生平

杨连弟,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他家境贫穷,14岁时学鞋匠,以后又当过电工、架子工,给资本家卖了十几年苦力,也练就了一身登高技能。

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杨连弟告别家人,与干过架子工的同伴一起,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铁道兵纵队。1949年春,杨连弟在修复石门(今石家庄)到北戴河铁路沿线桥梁的过程中初显身手,为连队解决了不少施工难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师傅”。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杨连弟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在朝鲜战场上,杨连弟多次出色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的战斗。1951年7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杨连弟带领一个排12次搭设浮桥,并创造出“钢轨架浮桥”的方法,保证了正施工,使几次中断的大桥顺利通车。1951年8月,杨连弟出席了志愿军铁道兵首届庆功大会;9月,杨连弟当选为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代表归国观礼,并应邀列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1952年5月15日,杨连弟在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时年33岁。

人物荣誉

1949年成为闻名铁道兵的“登高英雄”。1951年3月,杨连弟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杨连弟被提拔为副排长,回到朝鲜前线后,杨连弟升为副连长。

1952年6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其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8号桥为“杨连弟桥”,在桥头建立杨连弟纪念碑。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后世纪念

为纪念杨连弟,铁道部命名陇海铁路八号桥为"杨连弟桥",并建立纪念碑。天津市北辰区建有杨连弟纪念馆。

人物事件

杨连弟,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他家境贫穷,14岁时学鞋匠,以后又当过电工、架子工,给资本家卖了十几年苦力,也练就了一身登高技能。1949年初,天津解放后,杨连弟告别家人,与干过架子工的同伴一起,报名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铁道兵纵队。1949年春,杨连弟在修复石门(今石家庄)到北戴河铁路沿线桥梁的过程中初显身手,为连队解决了不少施工难题,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师傅”。

1949年夏,铁道兵部队开往豫西,担负了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的任务。这座桥是当时全国第一高桥,桥墩高达45米,上指蓝天,下临深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它几次被炸毁。为了保障进军大西北,需要尽快修复此桥,首要任务是上到高耸的桥墩上,把它们铲平后重新架梁。由于缺乏施工机械,如爬上桥墩成了难题。团首长把全团同志拉到大桥下,动员大家想办法。杨连弟经仔细观察,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三米就有一根修桥时留下的铁夹板,虽然只有几寸宽,却勉强能站一个人,便大胆提出一个方案:用一根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手杆绑在铁夹板上,以此方法搭成单面云梯。团领导批准后,杨连弟在全团注视下,手持长杆第一个攀登,冒着随时坠落的危险,经数小时奋战,终于登上桥墩。当时在陇海铁路上工作多年的桥梁专家不禁赞叹:“战士中真有能人啊!”

1950年9月,他被部队选派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接见,并在天安门参加了国庆一周年观礼。作为一个旧社会受尽欺凌的穷苦工人出身的战士,杨连弟当时无比激动,决心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并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1950年11月,杨连弟随铁道兵入朝参战。在抢修沸流江大桥的战斗中,他根据敌机轰炸的规律,大胆提出利用敌人轰炸间隙白天施工的建议,大大加快了抢修进度。此经验在铁道兵各部队得到推广。1951年3月,杨连弟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7月,杨连弟被提拔为副排长,不久随部队来到清川江大桥。当时,恰逢朝鲜北部发生特大洪水。为修复江心桥墩,杨连弟提出搭钢轨浮桥,并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1951年9月,杨连弟被选为志愿军国庆观礼代表团代表回到北京,并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此后,他又随志愿军代表团在华北各地巡回报告英雄事迹。回到朝鲜前线后,杨连弟升为副连长。1952年5月15日,他在清川江大桥下,被一颗突然爆炸的定时炸弹击中头部,不幸牺牲,年仅33岁。随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杨连弟“一级英雄”称号,并追记特等功,命名他生前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他还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杨连弟桥位于陕县观音堂镇和硖石乡之间,桥高48米,长172.5米,是陇海铁路线上最高的桥梁,也是陇海铁路贯通东西的关键工程。1921年由法、英、比利时三国工程师共同设计,用了4年时间建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将桥炸毁,只剩下5个桥墩。1949年,为解放大西北,铁道兵奉命抢修,由于技术落后,只得靠人力在半空中作业,而且随时都可能粉身碎骨。当地农民说"八号顶,八号顶,失手掉成饼;八号端,八号端,上桥如上天。"铁道兵某支队战士杨连弟以大无畏精神创造了单面云梯,带头攀上了40多米高的桥墩,为大桥修复争取了时间。为此,杨连弟荣获"登高英雄"称号。1953年5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英雄称号,命名他所在连队为"杨连弟连"。他同时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获金星奖章有一级国旗勋章。我国铁道部将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该桥西北侧建立了杨连弟纪念碑。碑高14.5米,碑身上窄下宽,正面为梯形,碑面上铭刻"杨连弟烈士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其纪念碑在杨连弟公园。

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战争中,当年的口号是:“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美军发言人在“绞杀战”失败后不得不公开宣称:“坦率地说,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顽强的修筑铁路的人”。杨连弟入伍前经历过不少磨难,背上还留有工头皮鞭抽打的伤痕。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剥削有着深仇大恨,对共产党的领导有着朴素的阶级感情。在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他的思想觉悟得到了升华。他作为当时难得的技术骨干,发扬忘我的拼命精神,在后勤运输战线上创造出了奇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如同彭德怀所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全体指战员的功劳算一半,后勤算一半。”当年响亮的口号是:“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承担此任务的骨干力量是铁道兵部队。当时,运输线上斗争的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前线作战。铁道兵部队几乎夜夜都要进行抢修。寒冬腊月里,战士们往往要跳到冰河里摸黑施工,其紧张与艰苦常人难以想象。在美军的“绞杀战”中,铁路上有些地段平均每两米即中弹一枚。然而,志愿军有无数像杨连弟这样的英雄,不怕流血牺牲,还群策群力创造出一整套抢运、抢修的办法,终于建成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运输线。杨连弟为了工作常常置生死于度外,有一次掉到洪水中,竟舍不得扔掉手中的铁钳,修复清川江大桥时,特大洪水冲毁了清川江所有便桥,江心的桥墩被滔滔洪水包围。为了搭一座通往江心桥墩的施工浮桥,杨连弟带领大家连续干了七天七夜,几次搭好的桥都被洪水冲毁。杨连弟凭着丰富的经验提出搭钢轨桥,并冒着危险在最前面绑钢轨。由于极度疲劳,他在转身接钢轨时两手扑空,掉进江心的洪水中,幸亏战友们及时把他从下游救上岸。这时人们才发现,差点被淹死的杨连弟,竟然还牢牢握着沉重的钳子。他回答说:“扔了钳子还怎么工作啊?”1952年5月,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光荣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中国铁道部将八号桥命名为“杨连弟桥”,并在该桥西北侧建立了杨连弟纪念碑。碑高14.5米,碑身上窄下宽,正面为梯形,碑面上铭刻“杨连弟烈士纪念碑”几个红色大字。碑面朝着铁道,以便过往旅客瞻仰。

标签: 杨连弟

更多文章

  • 鲍先志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鲍先志

    鲍先志(1911.3.6—1988.12.30),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土城寨村鲍家湾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代主任、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八路军团政委、解放军军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长征

  • 赵渭滨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渭滨

    赵渭滨(1893—1938),字象贤,1893年生于四川成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国民政府追赠其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文名:赵渭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新都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

  • 汉斯·米勒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斯·米勒

    汉斯·米勒,内科专家。生于德国。1939年7月来中国。曾任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流动手术队队长兼129师医务顾问。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历任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沈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北京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 筱翠花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筱翠花

    筱翠花(1900年-1967年),本名于连泉,名桂森,字绍卿,1900年生于北京,卒于1967年。原籍山东登州。京剧筱派艺术的创始人。名于桂森,一名绍卿,入富连成科班后改名于连泉。北京人,原籍山东登州。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出科后,演出于北京吉祥、天乐等剧场。1911

  • 杨光远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光远

    杨光远,1930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城武,中国内地导演、摄影,平原军区文化部摄影记者,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1979年,杨光远应导演李俊之邀,担任了战争片《归心似箭》的导演,该片是他个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1980年,执导战争片《花枝俏》,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凭借剧情片《再生之地》

  • 史原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原

    史原,男,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原名张士原,原籍天津,生于1919年5月31日,死于1999年2月23日。中文名:史原别名:张士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9年5月31日逝世日期:1999年2月23日代表作品:《城南旧事》《姑娘今年二十八》性别:男1939年毕业于晓光中学。40年代初开始从

  • 孙明经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明经

    孙明经,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11年在南京出生,儿时令他可在同龄玩伴中引为自豪的便是家中有很多照片。父母也经常带回许多有趣的照片给他看,不仅使孙明经通过照片大开眼界,而且激发他对照片和照相产生很大兴趣。中文名:孙明经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11年10月31日逝世日期:1992年毕

  • 江燮元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江燮元

    江燮元,1914年11月生,江西永新人。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少将军衔。中文名:江燮元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江西永新出生日期:1914年11月逝世日期:1990年5月6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解放军军事学院1932年

  • 高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高克

    高克(1923-2005.01.21),男,山东省齐东县魏桥镇文家村(现今为邹平县魏桥镇文家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文名:高克外文名:GaoKe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齐东县出生日期:1923年逝世日期:2005年1月21日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

  • 周维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维

    周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70年逝世,终年64岁。中文名:周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南昌出生日期:1906年逝世日期:1970年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员、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