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文成

李文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967 更新时间:2024/1/13 10:20:42

成(?~1813),河南滑县东北五里谢家庄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农民出身,因排行第四,人称李四木匠。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文

别名:李四木匠,盐霜十八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滑县东北五里谢家庄

逝世日期:1813年

职业:木匠

毕业院校:私塾

信仰:八卦教

主要成就:组织天理教起义

出身年代

约生于乾隆中期,他生活的时代,“康乾盛世”已近尾声。川、陕、楚白莲教大起义虽然失败,但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依然未得到任缓和。嘉庆时期,直、鲁、豫三省官吏几乎是无官不贪,无吏不暴,占有数百、上千、成万亩土地的地主到处皆有,这些地主利用种种特权,拖欠钱粮,地方官吏就伺机将亏空加在广大农民的头上,敲诈勒索,中饱私囊。所以天理教发展教民时,“所言皆系地方文武贪酷不仁等弊”。

相关事迹

李文成幼年曾入私塾,喜算术、天文。及长,因不甘于受官府欺压,遂加入反清秘密组织“八卦教”。不久被推为“震卦”卦首,“震卦为八卦之首”,李文成乃成为统管八卦的主要教首,旋改教名为天理教。利用传教,发展教徒数万人。又假托“天意”,广造舆论,当时民间流传着“盐霜十八子”。他们并与在北京地区传教的八卦教中之坎卦首领林清(直隶大兴县人)约定,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在直隶、河南、山东同时起事,起义之名号为“奉天开道”,暗号“得胜”,旗帜为白色,起义军一律以白布裹头,白布系腰。届时,将由滑县义军中挑选精兵1000人,扮作商贩,先期陆续赴京助战。此后,天理教群众紧张地行动起来,纷纷打造兵器,操练武艺。正当起义的日期即将临近时,不料消息走漏,九月五日,李文成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受尽酷刑,足胫被夹断,但威武不屈,坚不吐实。李文成的被捕,迫使起义日期提前,天理教其他首领当机立断,决定立即行动,提出“杀官府,救文成,砸官库,救百姓”的战斗口号,发布了提前起义的命令。

九月七日拂晓,天理教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克滑县城,救出李文成,占领县署,控制全城,城头上树起“大明天顺李真主”的大旗。滑县知县强克捷缒城逃至封丘,畏罪自缢。与此同时,长垣、东明、曹县、定陶、金乡等地的教徒纷起响应,并陆续会合于滑县。继而占领道口,围攻浚县。由于起义临时提前而又未及时取得联系,北京地区的天理教农民起义军仍按原定日期起事,他们分两路东华门和西华门发起进攻,皇宫内外杀声震天,公大臣惊慌失措,乱作一团。义军在隆宗门外与赶来增援的清兵搏斗,因孤军作战,势单力薄,义军将士大部战死,这支队伍很快就失败了。首领林清也被捕遇害。

天理教起义使清廷十分震惊,嘉庆皇帝急忙从热河赶回北京,调陕甘总督那彦成任钦差大臣,节制直隶、河南、山东三省军队,统率精兵驰赴河南镇压,又调东北的“满洲劲旅”日夜兼程,前来“协剿”。清军首先向道口重镇扑来,十月二十七日,那彦成指挥清军分兵七路,在大炮的掩护下,向道口发起凶猛的攻击,义军顽强抵抗,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从滑城、桃源赶来救援的义军在途中被阻。道口终于失陷,徐安国率余部拼死突出重围,退入义军的大本营滑县城。清军又立即进逼滑县城。在这危急时刻,义军将领商议决定,由牛亮臣、宋元成、徐元成、徐安国、李文成妻张氏坚守滑县城,李文成、刘国明率4000人向西转移太行山区。

清军闻讯,派总兵杨芳追击。义军行抵辉县西北的侯兆川,以司寨据守之。十一月十九日,清军在司寨北面的白虎岗设伏,诱义军出战,清军佯败,义军追杀,伏兵突起,义军3000多人除少部分突围退回司寨外,大部牺牲。清军乃向司寨猛攻,李文成指挥寨内800多名战士,迎头痛击之,杀得清兵尸如山积。当清军突击寨内时,义军据险掷石,枪炮齐发,使敌人前进不得。杨芳改用火攻,司寨顿时烟焰蔽天,一片火海。清兵围住李文成所在的炮楼,拼命往上冲杀。刘国明大叫一声,持刀跃出,连砍数人,英勇战死。义军在弹药打光、砖石用完的情况下,李文成下令举火自焚,英雄的义军将士数十人拥抱而死。

清军在破道口、司寨后,集中全部兵力加强了对滑县城的攻势。滑县城墙坚固厚实,军民协力守城,奋勇抗敌,清军攻打40余日不下。嘉庆皇帝责令那彦成限期破城。清军在城外连掘地道10余条,均被义军或以水灌之,或用巨石砸坏。那彦成并不甘心,一面指挥人马每日攻城,以转移义军注意力,一面佯筑地栅,暗中却在离城百步外挖掘地道,度至城下,填装火药千斤。十二月十日,地道火药引爆,城墙西南角被轰塌20余丈,清兵蜂拥而入,城中了激烈的巷战。每条街巷,每座房屋,都在进行着残酷的争夺。滑县城初破时,义军将领劝李文成妻张氏化装为难民出城,张氏说:“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她挥刀与清兵格斗,击杀数十人,乃阖门自缢。义军经过三昼夜的血战,滑县城于十二月十二日落入敌手。大元帅宋元成以下2万多名义士全部壮烈牺牲。军师牛亮臣和将领徐安国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押送北京后,英勇就义。

天理教农民起义坚持90余日,波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威震朝廷,给予清朝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这次起义虽然仅仅坚持了三个多月,但却给清统治者造成极大的震惊。嘉庆帝为此下了“罪己诏”,惊呼这次起义“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

标签: 李文成

更多文章

  • 杨连弟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连弟

    杨连弟(1919~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19年出生于天津市北仓镇。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1950年9月,他光荣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0年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任副连长。9月,杨连弟当选为志愿军战

  • 鲍先志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鲍先志

    鲍先志(1911.3.6—1988.12.30),湖北省麻城市顺河镇土城寨村鲍家湾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代主任、军政治部总务处处长、八路军团政委、解放军军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四次反“围剿”、长征

  • 赵渭滨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渭滨

    赵渭滨(1893—1938),字象贤,1893年生于四川成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参谋长。国民政府追赠其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文名:赵渭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新都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

  • 汉斯·米勒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斯·米勒

    汉斯·米勒,内科专家。生于德国。1939年7月来中国。曾任延安和平医院门诊部主任、晋东南国际和平医院医生、第十八集团军卫生部流动手术队队长兼129师医务顾问。1950年加入中国国籍。历任长春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教授,沈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兼儿科系主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教授,北京医学院副院长、教授

  • 筱翠花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筱翠花

    筱翠花(1900年-1967年),本名于连泉,名桂森,字绍卿,1900年生于北京,卒于1967年。原籍山东登州。京剧筱派艺术的创始人。名于桂森,一名绍卿,入富连成科班后改名于连泉。北京人,原籍山东登州。九岁入老水仙花主办的鸣盛和科班学艺,演梆子、京剧花旦。出科后,演出于北京吉祥、天乐等剧场。1911

  • 杨光远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光远

    杨光远,1930年12月26日出生于山东城武,中国内地导演、摄影,平原军区文化部摄影记者,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1979年,杨光远应导演李俊之邀,担任了战争片《归心似箭》的导演,该片是他个人执导的第一部电影。1980年,执导战争片《花枝俏》,该片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凭借剧情片《再生之地》

  • 史原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史原

    史原,男,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原名张士原,原籍天津,生于1919年5月31日,死于1999年2月23日。中文名:史原别名:张士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19年5月31日逝世日期:1999年2月23日代表作品:《城南旧事》《姑娘今年二十八》性别:男1939年毕业于晓光中学。40年代初开始从

  • 孙明经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明经

    孙明经,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11年在南京出生,儿时令他可在同龄玩伴中引为自豪的便是家中有很多照片。父母也经常带回许多有趣的照片给他看,不仅使孙明经通过照片大开眼界,而且激发他对照片和照相产生很大兴趣。中文名:孙明经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南京出生日期:1911年10月31日逝世日期:1992年毕

  • 江燮元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江燮元

    江燮元,1914年11月生,江西永新人。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毕业,少将军衔。中文名:江燮元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江西永新出生日期:1914年11月逝世日期:1990年5月6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解放军军事学院1932年

  • 高克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高克

    高克(1923-2005.01.21),男,山东省齐东县魏桥镇文家村(现今为邹平县魏桥镇文家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文名:高克外文名:GaoKe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齐东县出生日期:1923年逝世日期:2005年1月21日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