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尹升山

尹升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8 更新时间:2023/12/24 12:42:16

尹升山,1925年出生山东。自幼酷爱音乐,15岁开始学习音乐,接触了大量西欧古典音乐,演奏过提琴、双簧管和钢琴,转而喜习指挥。后参加哈尔滨市l交响乐队。1947年到东影任音乐教师兼乐队队员。1948年任乐团指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乐团的骨干力量,并担任了该团的乐队指挥。

基本资料

中文名:尹升山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莱州

出生日期:1925

逝世日期:2011

职业:指挥家

毕业院校:宫内府音乐学校

信仰:中共党员

代表作品:《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白毛女》

简介

尹升山(1925—2011),指挥家。山东掖县(今莱州)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东北电影制片厂乐团指挥,长春电影制片厂乐团一级指挥、副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五届理事,此外还担任吉林省音乐家协会理事、省文联理事。1993年,吉林省政府授予他“吉林英才奖章”;1996年,长影建厂50周年,他被授予“新中国电影摇篮杯”奖;2001年1月被中共长春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长春知名文学艺术家”,2005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庆典中被授予“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2005年11月,他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尹升山至今已完成700余部故事片、纪录片、戏曲片的音乐演奏和配制。其中许多由他指挥演奏的电影插曲脍炙人口,成为经典之作。

人物生平

尹升山6岁时(1931年),家乡被日本人侵占。尹升山在宫内府音乐学校学习时,他的父亲就一再告诫他:时时刻刻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尹升山走出了宫内府音乐学校。这一年,他正好20岁。

抗战胜利后,东北许多地方都需要像尹升山这样懂音乐的艺术人才。如何选择未来的生活道路呢?这期间,尹升山认真阅读了毛泽东的著作后,决定投奔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1947年,他参加革命,到了当时东北革命根据地——兴山,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乐队工作。1949年初,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尹升山为创建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乐团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涯。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桥》的音乐开始,共录制有400余部影片音乐,其中《中华儿女》、《赵一曼》、《钢铁战士》、《白毛女》、《人民战士》获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奖;《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优秀影片奖;《刘三姐》获全国第二届百花奖音乐奖;《董存瑞》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一等奖;《火焰山》获文化部最佳戏曲片奖;《冰山上的来客》、《小字辈》获长影小百花奖最佳音乐奖等。尹升山的指挥动作准确,风格细腻,感情真挚、饱满,乐感敏捷。在他指挥的四百多部电影音乐作品中,题材广泛,体裁各异,风格色彩多种多样。由他指挥演奏的许多电影歌曲如《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五朵金花》等,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仍广为传唱,历久不衰。

在他半个世纪的指挥生涯中,还指挥排练并演出了舒伯特、柴可夫斯基、格林卡、贝多芬、德沃夏克、肖斯塔柯维奇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乐、序曲等。

尹升山在电影音乐的指挥工作上,兢兢业业。在指挥台上,他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时而刚劲雄浑,时而轻柔细腻。在指挥台下,他和乐队队员说说笑笑,十分随和。在录音中,他总是努力挖掘作品内容,调动和发挥演奏、演唱人员的潜力,把鲜明的音乐形象和个性融汇到影片人物性格和环境刻画中去。每到实录时,他都等到导演、作曲和乐队队员都比较满意时才通过。他的指挥风格是:严谨、朴素、浑厚、深沉,从不搞华而不实和追求形式上的东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尹升山不顾高龄仍随团演出,到过20几个省会城市和80多个地市级城市,三个品牌节目《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中外电影音乐精品视听音乐会、《中华春常在》综合音乐会、《世纪回眸》中外电影音乐精品音乐会上,都有尹升山指挥的身影。

1940年1月,尹升山被选入宫内府音乐学校。

所谓宫内府音乐学校,其实就是伪满洲国溥仪的“皇宫乐团(队)”。一共只招了三批学员大约70人。

学校音乐方面的老师几乎都由日本人担任。在许多老师中,给尹升山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担任学校顾问的大冢醇。

大冢醇曾留学德国,学习小提琴、钢琴和指挥。尹升山告诉记者,大冢醇每星期五才到校授课,他尊重学生,待人很客气。但授课时很严肃。尹升山十分欣赏这名老师“神经性”的耳朵。他说,老师的耳朵能分辨出乐团内任何一名演员演奏的哪怕是一点儿不和谐的音符。

尹升山在宫内府音乐学校学习期间,除了吹、拉、弹、唱外什么都学,还学习中文、英文和日文。他说,在乐团几年里,他心里一直默默地记着:“我是中国人!”“我不做二鬼子,我恨二鬼子!”

尹升山6岁时(1931年),家乡被日本人侵占。他清楚记得日本侵略者骑马列队走进他的视野……

尹升山在宫内府音乐学校学习时,他的父亲也一再告诫他,时时刻刻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浴血抗战八年,终于赢得了胜利。尹升山终于走出了宫内府音乐学校。

抗战胜利后的东北,各方势力角逐。各方势力都需要像尹升山这样的艺术人才。何去何从?尹升山说,他是认认真真地拜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名著作后,决定投奔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

从此,尹升山成为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厂乐团的一名指挥。他从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至今已完成700余部故事片、纪录片、戏曲片的音乐演奏和配制。其中有许多电影插曲是脍炙人口的,并已成为经典之作:如《冰山上的来客》、《刘三姐》、《五朵金花》……他获得的国内、国际大奖更是数不胜数。

“文革”期间,尹升山与故事片《创业》的导演张天民等,并肩战斗,凭着艺术家的良知和对电影艺术的执着追求,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拍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为一片萧条的文艺百花园增添花红草绿。

从业经历

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桥》开始,直到的故事片《吉鸿昌》、《北斗》等,他共指挥了二百多部电影音乐。可以说,尹升山是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出较大贡献的著名电影音乐指挥家之一。

尹升山192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里,从小喜爱音乐。由于家庭困难,学习音乐是没有条件的。他的父亲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尹升山十五岁时,就把他送进伪满洲国的宫内府乐队。在乐队,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欧古典音乐,学习了音乐基础知识和理论。他拉过提琴,吹过双簧管,弹过钢琴。此外,他留心和观察指挥艺术。随着他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开始学习指挥这项工作,并经常组织一些合奏,摸索学习指挥的业务。

解放后,他加入了哈尔滨市交响乐团和哈尔滨市府乐队。这些,为他以后从事指挥工作奠定了基础。

1947年,他参加了革命,到了当时东北革命根据地——兴山,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乐队工作。1949年初,他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尹升山为创建新中国的第一个电影乐团,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涯。当时乐团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程度参差不齐,有的根本没有什么基本功训练,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这对指挥来说,困难很大。此后,组织上多次派尹升山到北京、上海等地,向外国指挥专家学习,吸收借鉴一些名指挥家的艺术经验和指挥技巧,开阔艺术视野,不断提高自己的指挥能力。

经过辛勤劳动,在大量的合奏录音实践中,乐队在演奏能力和技巧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到五十年代中期,长影乐团已经成为初具规模、有一定水平的新中国第一个电影乐团了。

艺术造诣

电影是综合性艺术。电影里的音乐不同于其他交响乐。电影画面是视觉艺术,音乐是与画面同时出现的听觉艺术,要使这两者高度统一综合起来,就必须使音乐紧紧围绕着影片内容,为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情节的发展而服务。尹升山在他所指挥的二百多部电影音乐中,风格、体裁、题材是多种多样的,而他总是能迅速地组织乐队,抓住影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特点,很快地捕捉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让音乐在每一组镜头和画面中发挥它的特长,丰富、烘托、突出影片的内容。

他所指挥的电影音乐作品,可分这样几类:一类是军事主题,如:《白毛女》、《钢铁战士》、《平原游击队》、《战火中的青春》、《兵临城下》、《党的女儿》、《吉鸿昌》等等。指挥这类作品的主题音乐,多是比较严肃的、壮烈浑厚、挺拔有力的,在那些充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岁月里,有着强烈的战斗气息;第二类是民族风格较浓的影片,如:《画中人》、《五朵金花》、《刘三姐》、《达吉和他的父亲》、《冰山上的来客》、《北斗》等等,指挥这类作品的主题音乐多是比较轻松愉快的,带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这些影片的音乐,往往在片头的序曲中,就把人们带进故事发生的地域、环境;第三类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如:《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青松岭》、《艳阳天》、《金光大道》,以及工业题材的《创业》等等,指挥这类作品的主题音乐,多是很质朴、亲切的。另外,还有一些惊险侦探片,如:《徐秋影案件》、《羊城暗哨》、《国庆十点钟》等等,指挥这类影片的音乐,就必须紧紧扣住影片的情节,并和观众的心理发生共鸣。

帮助后学

由于指挥工作的需要,尹升山接触了许多作曲者。为了深入揭示作品的内容,了解作曲的创作意图,他和他们密切合作。在指挥乐队录音的艺术实践中,在一些音乐处理上,他们共同研究,进行再创作。他曾和一些名作曲家马可、郑律成、瞿维、黄准、刘炽、张棣昌、雷振邦、秦咏诚、施万春等人合作过。对一些不熟悉电影音乐规律和特点的新作曲者,尹升山主动地帮助他们开阔创作思路,甚至同他们一起重新结构,突出音乐主题,从而使一些年轻的作曲者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在电影音乐创作实践中,得以提高。

为了提高长影乐团管弦乐队的演奏水平和技巧,尹升山坚持乐队的合奏训练。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里,利用影片生产录音的空隙,他先后指挥排练过交响乐:《诗人与农夫》、《露丝兰与留德米拉》、《睡美人》、《命》、《田园》、《未完成的交响乐》、《悲怆》等西欧古典作品;我国的《穆桂英挂帅》、《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交响诗》等,也先后进行排练。这些作品,经常由尹升山指挥,在舞台上和观众见面,受到观众的欢迎。

1966年,十年动乱期间,长影乐团也受到了很大损失和削弱。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乐队处于再生阶段,吸收了一批新生力量,但他们缺乏演奏和录音经验;陆续归队的老同志,也因多年下放农村,业务荒疏了。在恢复生产的头一、二年内,在组织乐队和排练录音中,尹升山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较迅速地把乐队重新组织了起来。为了迅速提高演奏水平,适应电影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他又重排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乐》和过去演出的一些管弦乐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又排练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从而逐步提高管弦乐队的演奏技巧和水平。

人物荣誉

在60多年的指挥生涯中,还指挥排练并演出了舒伯特《未完成交响乐》和柴柯夫斯基《悲怆交响乐》、《睡美人组曲》、《天鹅湖组曲》及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五交响乐》、《第六交响乐》、《第七交响乐》,德沃夏克《新大陆交响乐》、《攻克柏林》、《牛虻组曲》、《洛可可大提琴协奏曲》以及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等。1992年国务院发给其政府特别津贴;1993年吉林省政府授予其“吉林英才奖章奖”;1997年荣获吉林省“长白山特别成就奖”;2005年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颁奖会上荣获“特别贡献奖”;2005年金钟奖颁奖会上荣获最高奖项“终身成就奖”。1945年毕业于宫内府音乐学校。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吉林分会理事。获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个人成就奖。

从新中国的第一部电影《桥》开始,指挥了400多部影片的音乐,如《中华女儿》、《赵一曼》、《白毛女》、《董存瑞》、《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火焰山》、《小字辈》、《人到中年》、《谭嗣同》等。还指挥排练演出了《诗人与农夫》、《睡美人》、《命运》、《田园》、《悲怆》、《胡桃夹子》等西欧古典作品,《穆桂英挂帅》、《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交响诗》等中国作品。并曾指挥过中外著名管弦乐作品的演出。指挥特点严谨朴素,深沉含蓄,忠实原著。

标签: 尹升山

更多文章

  • 孟立国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孟立国

    孟立国(1936-2008)辽宁新宾人,满族。青年时已以棋艺在沈阳享名。中文名:孟立国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辽宁新宾出生日期:1936年(丙子年)逝世日期:2008年8月13日职业:象棋大师17岁开始业余下棋。对布局颇有创新,如半途列炮与顺手炮上正马等,均别具一格。擅长中局搏斗,有“杀象能手”

  • 干毅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干毅

    干毅(1913.09—2010.10),乳名干正春,祖籍浙江省青田县六上都洪庵村人(父干廉甫,字焕云,晚清廪生,以教师为业。干卓少将之胞弟)。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获得剑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系教授,是被周恩来誉为“文武全才”的抗日将领。中文名:干

  • 裘盛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裘盛荣

    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父亲为名净裘桂仙,是清末民初京城闻名,讲究唱法、吐字饱满有力、发音一丝不苟的铜锤花脸,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中文名:裘盛戎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

  • 林河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河

    林河(1927-2010),本名李鸣高,侗族,湖南通道人,1927年6月生;民盟成员、九三学社成员。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7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10年10月4日凌晨3时许在湖南长沙逝世。中文名:林河外文名:LinHe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通道出生日期:1927年

  • 于一凡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于一凡

    于一凡(1898.1.4—1965.3.5),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汉族,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1947.2),军事统帅。中文名:于一凡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8.1.4逝世日期:1965.3.5职业:军事统帅字:辞修乳名:德馨

  • 杨朔模式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朔模式

    杨朔(1913--1968)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当代著名作家。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文革"开始后,扬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7月底杨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绝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

  • 俞菊笙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俞菊笙

    俞菊笙(1839~1914),中国京剧演员,工武生。原籍江苏苏州,生于北京。因性格直爽,绰号“俞毛包”。幼年投张二奎门下,从杨二喜习武旦,后改武生。姓名:俞菊笙外文名:光耀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苏州出生日期:1838年逝世日期:1914年职业:京剧武生主要成就:开创“俞派”风格形成勾脸武生的独特风格

  • 白云禅师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白云禅师

    白云禅师(1915~2011),号梦殊,字宽一,原籍北京,寄籍湖南益阳。七岁出家,少年入志成学堂及天岳山沙弥园受教育,一九三五年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中文系。二十一岁受比丘戒后,常行脚大江南北,以至塞外边远地区,遍参潜隐善德,并曾朝礼印度、尼泊尔等佛教圣地,当时行脚僧皆称其为“梦头陀”。一九四九年迁移台

  • 孙轶青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孙轶青

    孙轶青(1922—2009),山东乐陵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1922年3月14日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市,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沧县县委书记、冀鲁边区地委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东光县县委书记、共青团清河地委书记。中文名:孙轶青别名:红霞寓公国籍:山东乐陵民族:汉

  • 张华山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华山

    张华山(1907-1940),福建省周墩(今周宁)县七步乡梧柏洋村人。1907年10月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中文名:张华山外文名:Hua-ShanZhang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期:1940性别:男1933年参加革命斗争,193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德(福安、宁德)县工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