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坤友

王坤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417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1:17

坤友(1948.11~2012.08.21),男,1965年10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安徽省无为县坤友特种水产养殖协会原会长,坤友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原董事长,曾先后担任原黄姑乡新安村党支部书记、泊山洞管理处主任,蜀山镇原建成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生前,王坤友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即使是在家人去世、自己身患癌症的时候,仍然牵挂着村里的发展,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树立了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基本资料

名:王坤友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无为县蜀山镇

出生日期:1948.11

逝世日期:2012.08.21

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性别:男

人物生平

1965年参加工作起,王坤友一直工作在农村基层。

1992年冬,安徽省无为县蜀山镇黄姑乡采石工人意外发现了一个天然溶洞。随后8年,王坤友把荒凉偏僻的天然溶洞建成“江北第一洞”,成为国家3A级风景区。

2001年,泊山洞开发成为国家3A级景区。此时,蜀山镇党委又找到王坤友,让他到建成村去当村支书。

2007年,加固加高村里2.1公里防洪险段;2008年,疏浚300米的内河淤泥、推广沼气;

2009年,各村民组全部修通砂石路……2011年,新安村人均收入从5年前的3700元增加到7500元,逐渐走上富裕路。

2009年,王坤友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手术后病情刚稳定,他就回到岗位。2011年,因年龄和身体原因,他离开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

2011年,为了给农民多增加收入,王坤友通过多方调研,牵头成立坤友特种水产养殖协会,把自己被评为劳动模范等各项奖励25000元无偿投入协会。为解决养殖户的动资金,王坤友帮助会员争取金融支持。

2011年,王坤友为21户会员办理县财政贴息贷款84万元、县邮储银行信用贷款50万元。

2012年又为24户会员争取了创业富民政府贴息贷款150万元。参加协会的养殖户由几十户增加到102户,养殖规模也扩大至2046亩。

2012年7月下旬,王坤友病情恶化,做了食道支架手术。8月21日,64岁的他不幸病逝。

获得荣誉

2011年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人物事迹

自来水厂改制,自己的锅虽被人砸了,但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

王坤友刚到新安村时,村民喝的自来水浑浊、杂质多,甚至经常停水,水费还一分不少的缴。因此,村民叫苦不迭。不少村民打井饮用地下水,但是地下水碱性较强,影响身体健康。经过调查走访,黄姑自来水厂水质非常好,王坤友找到黄姑自来水厂厂长许永发,请教如来治理新安自来水厂水质问题,王坤友认真听取,用本子全部记下,为以后水厂备用。

水厂技术、设备都不落后,为何出现这样的状况?经过调查,王坤友找到了“病根”——水厂是集体所有,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王坤友和村两委班子决定在经营机制上“动刀”。首先对水厂重新“洗牌”,竞争承租。转租后的水厂,自负盈亏,水不干净、不正常,村民拒绝缴费。

决定一出,好声一片。

好是好,但少数人的利益受到了冲击。原水厂厂长怕竞争不上,找到王坤友,要求继续担任厂长并且承包水厂。王坤友对他说:“你有权利继续担任,但必须通过竞争。符合条件的才有资格承包。”这个厂长看王坤友动真格了,嘀咕着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厂长却带着自己的几个亲戚来到村部旁边的王坤友“家”。找到王坤友,首先是软求,表示要承包水厂。王坤友态度很明确,必须通过竞争。看到王坤友没有商量地,其中一人走到王坤友的屋里拎起灶台上唯一的一口铁锅就扔到了门外,铁锅被砸得粉碎。

锅是碎了,但原则把住了。那时,一贯笑容可掬的王坤友,依旧笑呵呵的。他想,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的。而砸锅的事,短时内在全村传的沸沸扬扬,认为那个厂长没有好果子吃了。

两天后,水厂新一轮机制改革正式拉开。

参加竞争的人很多,其中也包括原水厂厂长。结果令所有人都没料到,最终那个厂长以技术娴熟、业务精湛,获得了承包经营权。这个,令厂长自己都不敢相信。办完相关手续后,王坤友给他三个“必须”:必须转变工作作风;必须保证村民日常供水;流到村民家中的水,必须是通过净化后的干净、卫生的水。同时,王坤友还诚恳地对他说,如果干的好,下一轮优先承租。那一刻,他被王书记不计前嫌的大度折服了。

机制转换增活力。新水厂投产后,水源、水质都得到了保证。看到那清澈的自来水流到村民的灶前,王坤友笑了。

“只要让群众能喝上安全水,个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谈及当初“砸锅”一事,王坤友坦然一笑,“虽然村官不大,但是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群众做一点事,这是人生最高兴的事了。”

一口气建了8口当家塘,十几年来的第一次水利工程让建成村受益至今

王坤友另一件高兴事是在建成村建了8口当家塘。现在,只要旱情不太严重,8口塘完全可以满足村中600多亩田所需。

建成村虽位于圩区,但是仍属丘陵地带,不少农田地势较高,这为农田用水带来了不少困难。“只要十几天不下雨,农田就会缺水。每年农忙季节,用水问题总是困扰着村民。”王坤友说。

挖当家塘、建水渠,雨天存水、干旱放水。王坤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村委们都表示同意。建成村两委班子开始了建成村十几年来的第一次水利工程。挖塘修渠虽是好事,可是不少村民们不怎么愿意。

首先就是资金问题。无论是挖当家塘,还是修建水渠都需要资金。建成村村委决定,村集体拿出一部分资金,村民自筹一部分资金。可是当筹集资金时,许多村民都不愿意缴纳。王坤友和同事一家家地家访做工作,经过艰苦努力,村委会筹集了一部分资金。但是这些资金根本就不够,王坤友又通过多种渠道无为县扶贫办申请了一批资金。

池塘放在什么位置?水渠经过哪些田?挖塘过程中,一个个问题再次考验着王坤友。那时天气比较热,王坤友头戴一顶草帽,肩搭一条巾,穿梭在池塘和村民家中。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建成村挖了5口大塘和3口小塘。

现在,这8口塘不仅满足了附近600多亩农田抗旱时的需要,也方便了村民生活,甚至塘泥都被村民们挖取作为肥料。

“上一次我去建成村,村民们还在说当家塘的好处,听说最近不少村民主动提出再挖几口大塘。”王坤友说,“田是农民的衣食来源,在我的努力下,建成村农田用水不再像以前那么难了,这是一件多高兴的事!”

当了几十年赤脚医生,没出现过误诊;开山放炮,没出现过安全事故

当谈及人生经历时,王坤友说:“在我工作的这几十年中,当过赤脚医生,给病人治过病,但是没有因为我的原因耽误了病人的病情。开过山、炸过炮,我负责了一次次危险作业,但是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这让我很欣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推行合作医疗,王坤友经过培训成为了一名赤脚医生。“每次看到病人的痛苦,我都像被敲了一次警钟。我一次次地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不能出差错,不能给病人增加痛苦。”王坤友说。从那时起,他明白了责任一词的沉重。在当乡村医生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医疗书籍,每次帮人看病,他都会细细的推敲,绝不让自己出现误诊。“所幸的是,当了20多年的赤脚医生,没有因为我的误诊而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痛苦。”王坤友说。

让王坤友至今心有余悸的是在开发泊山洞期间。“开发泊山洞时,要经常放炮。炮一炸,碎石横飞,一不小心就会将工人给炸到。”王坤友说。开山放炮,一不能让碎石炸坏泊山洞内自然景观,二不能让人受伤。在开发泊山洞时,王坤友经常夜不能眠,每次放炮前,他都要仔细检查,杜绝任何细小问题出现。“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用装满潮湿稻草的麻袋覆盖在所要炸的区域,防止碎石乱飞。”王坤友笑着说。

在开发泊山洞的半年内,王坤友和工友们共用了5吨炸药,没有出现一例人员受伤。“人的生命安全最重要,现在我每次回忆起那时放炮的经历,都心有余悸,所幸的是,没有一人受伤。”王坤友说。

足迹

——他的身影深深地烙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7月1日,烈日当空,地上的沙石被炽热的阳光烤得滚烫。

我们一行三人沿着王坤友曾经的足迹去寻找那些属于王坤友的故事,从新安到泊山洞再到白湖村,走访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聆听并记录着王坤友的点滴。

清晨的王坤友,依旧起的那么早,吃完早餐刚刚到5点,穿起那身朴素的衣服再次沿着沥青路去村民家中看看,路上一个个熟悉的村民见到他都会向他打招呼。

虽然已是癌症晚期,但是看看村民家中的养殖情况、沼气运用的情况依旧是王坤友必做的事情。修上路灯、通上沼气、贯通水利……新安村村民们见到我们的到来,不停的对我们说着王坤友做过的这些事,我们知道王坤友的身影在这里早已被深深的烙了下来,新安村有自己的印记,那便是他们的村书记王坤友。

告别了新安村,我们来到了泊山洞。曾经和王坤友一起奋斗的人早已不在泊山洞任职了。不过说起王坤友,附近的居民至今记得他。一位村民说:“他是哪里有事,就顶到哪里去工作,记得有个村子问题很严重他就去了那里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是当地人对王坤友最深刻的记忆。

建成村和白湖村合并后,叫白湖村。现任村主任伍秀中接待了我们,随即拉着我们来到了一片树林前,高达10多米的成片的杨树映入我们的眼帘,“这里足足有120亩的杨树,这些都是当初王书记带头搞的退耕还林时种下的,也是他给我们留下的非常宝贵的一笔财富。”伍秀中说,“即使刚上任时他的被子被人扔了,但是他没有记恨这里任何人,而是兢兢业业,努力地做一些事。在他工作期间,荒地被利用起来了,当家塘挖了,抛荒田被人承包了,他办的一件件事到现在还给村民带来方便和利益。”

白湖村张业艮前几天和几个老朋友一起去看望王坤友。他告诉我们,当他准备出发时,不少曾经和王坤友产生矛盾的人也加入进来一同去看望。

离开白湖村时,我们再次路过那片杨树林。我们想起了中学时的一篇课文《白杨》。“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语录

1;他忠诚于党。面对组织,他的微笑是对信仰的执著。他说:“我是个党员,组织上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2;他牢记宗旨。面对群众,他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他说:“老百姓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满足。”

3;他乐观人生。面对不幸,他的微笑是百折不挠的品质。他说:“人活一天就要珍惜一天,干好一天事。”

标签: 王坤友

更多文章

  • 王凤朝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凤朝

    王凤朝,国家京剧院一级鼓师,1930年出生于天津,他出生于梨园世家,其父王歧山是天津著名鼓师,长期在天津劝业场天华景戏院稽古社科班司鼓。中文名:王凤朝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30年逝世日期:2009年职业:鼓师主要成就:1971年调入中央五七艺术学校任教代表作品:为名红生李洪春伴奏《古城会》、《千里

  • 马格里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格里

    马格里(MacartneyHalliday1833-1906),英国人,后加入中国籍,字清臣,以示对清廷之忠贞。马格里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医科毕业。咸丰八年(1858年)随英国侵略军来华,任第99联队军医。在英军服役期间,他与当时的英国军官戈登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友谊。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马格里辞去

  • 应尚能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应尚能

    应尚能(1902.2.25—1973.11.22),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浙江宁波,声乐家、作曲家,《浙江大学校歌》的曲作者。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工学院读机械工程,后转该校音乐学院。1929年毕业,次年回国,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中文名:应尚能国籍:中国民族

  • 秋里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秋里

    秋里(1926.11--2008.5.11),中国音协理事、中国音协社委会副主任、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合唱协会指挥委员会主任、中央乐团常任指挥。担任指挥的曲目有《白毛女》、《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二十多部。合唱有《黄河大合唱》、《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等。已面

  • 亚马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亚马

    亚马(1919~1999)原名李汝山。山西平定县下盘石村人。民国24年(1935)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亚马别名:李汝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平定县下盘石村出生日期:1919逝世日期:1999职业:共产党员毕业院校:太原国民师范大学信仰:共产主义代表作品:《愠家庄》、《千古恨》、《交城山

  • 曾宪池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曾宪池

    曾宪池,中国著名开国少将,金寨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虽体弱多病,仍于1969年底被强迫“疏散”到河南新乡等地流落8年。1977年回北京,并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88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中文名:曾宪池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

  • 丁荣昌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丁荣昌

    丁荣昌,新中国开国少将。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参加了多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白晋战役、渡江作战和阳江、钦州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

  • 桂绍彬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桂绍彬

    桂绍彬(1916年1月26日—2014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1931年参加红四方面军,历任独立第15团营部书记,红25军第73师第218团营部书记,第271团政治处秘书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秘书长等,并参加长征。抗战中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第771团司令部政治指导员,第

  • 张笃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笃伦

    张笃伦(1894—1958),号伯常,湖北安陆县三陂港人。自幼入塾就读。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考入湖北陆军小学。1909年(宣统元年)升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加入共进会。2年后被保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辛亥武昌首义时,由保定南归路经上海,被沪军都督陈其美委充上海警卫军司令官。10月29日,

  • 张大昌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大昌

    张大昌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家中藏书万卷,上起轩岐仲景,下至宋清,诸家医籍无所不有。先生自幼天资敏悟,好学深思,家藏诸书无不遍览。尤其对《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等古经方背诵纯熟,运用自如。先生临床四十余年,应用仲景、弘景之方,得心应手,疗效卓著。对疑难杂症,如再障、乳腺癌、胃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