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最终只得了小人之称

向项羽告密的曹无伤最终只得了小人之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99 更新时间:2024/2/13 10:14:14

楚汉争霸,楚霸王项羽发展比汉王刘邦早,下属武将能力也比刘邦多,唯一缺憾的是项羽谋臣虽没有刘邦多,但却也是忠心耿耿的,尤其是其亚父范增,更是一条心辅佐于他,盼望他能够早日完成统一大业。

那为何楚汉相争,最终却是楚国灭,汉王兴呢?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结果的逆转,又是怎么导致结果的逆转的呢?

这里我们引入一个人,曹无伤,曹无伤对楚汉局面的逆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是曹无伤,刘邦不会懂得谨慎小心,收敛锋芒,养精蓄锐以图大业。而项羽却是错事了千古的机会,放掉了刘邦,给自己的一生都留下了深深无法弥补的遗憾。那你,可能又要问,曹无伤为何能有这么重要的影响,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曹无伤,为了保命,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冒着风险私下搭线向项羽献言,劝说项羽切不可放过刘邦,刘邦有异心,并不像是他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你那么恭顺,他其实也是图谋大业的人,只是一直在蛰伏,在寻找合适的机会去谋得那至高无上的权位,项羽听过后告诉范增,范增将自己的忧虑统统告诉了项羽,觉得刘邦并非是爱好美色的庸碌之臣,反而是治军严明者,显然是有大志者,所以项羽切记不能让刘邦或者回去,一定要将他在设好的宴席上杀死。

我们假设,如果项羽听从了曹无伤的谏言,并且严格按照范增的安排执行了刺杀刘邦之大事,那么称霸天下的怎会是刘邦,曹无伤又怎会横死。

曹无伤为什么告密

曹无伤为何告密,他为什么一定要选在那个时候告密,告密对于他来说,又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刘邦与项羽,曾经的生死兄弟,携手抗秦的联盟军。曹无伤,事刘邦,官拜左司马,虽谈不上无上尊荣,但荣华富贵也还是有的,至少不用同普通百姓一样,为生计发愁,为米粮发愁,为今日不知明日饭,为妻儿父母发愁。

既然如此,相信大家也同我一样,不明白为何曹无伤一定要将给予他这一切地位的刘邦置于死地,放着好生生的日子不过,偏要倒腾一下,非要向楚霸王项羽告密,让项羽杀掉刘邦才好呢?这是不是一个失心疯的举动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曹无伤虽谈不上机智无双,但小聪明也还是有的,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无非是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在刘邦的手下,论他武力不算强悍,甚至是排不上名号的,而论智谋,哪里比得上刘邦身边的韩信等人呢?既然在刘邦手下,曹无伤已无再晋升或者出头之日了,那么他想要获得更进一步的爵位,只能另图他谋了。

恰好当时能与刘邦争夺天下者,非楚霸王项羽了,而项羽正好此时就在附近,曹无伤心想若能在项羽面前立上一大功,那日后的好日子也就指日可待的,到时候我也算是开国功臣,论功行赏必定比现在的日子要更好。出于这种心理状态,曹无伤义无反顾的去向项羽告密了,但结果却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项羽的不信让他匆匆赴死。

曹无伤小人

小人,何谓小人,有何特征。为什么历史上对曹无伤的评价是小人二字。

小人,古代的意思是指个子不高,身材矮小的人,在现今意思是指还未长大成人的孩童,但它深层次的寓意却是指的是品格低劣,行为卑鄙,常损人利己,为追究成果常不择手段,其反义词为君子。

曹无伤能得小人之称号,一则,是因为他身材矮小,从外表上是符合小人之称号的,二则是他做出的事情绝非正人君子之行为,体现出了他的人格之低劣,心口之不一,那到底是何事呢?正是鸿门宴中的表现,让小人之称号名副其实的冠以在曹无伤的头上,无法洗脱,很难洗脱。

曹无伤之主乃刘邦,汉王。曹无伤少时便追随刘邦,随同一起对抗秦国,虽无功劳但苦劳可以说是大大的有的,但刘邦也给予他相应的回报了,在刘邦小有所成时,便让曹无伤担任了左司马一职,并让他父母妻儿能过上不用颠沛流离的生活,从这点上来说,曹无伤并没有选错主公,刘邦待他也算是仁义。但曹无伤本人却贪得无厌,妄想得到更好的回报,为了他的前程另外有所密谋,私下背主,当曹无伤背着刘邦,私下向项羽告发他,意在让项羽杀死刘邦时,这个人便没有了仁义二字,没有了忠义二字,他的所作作为实在不是君子之行为,真真乃小人之行径,卑鄙可恶龌龊至极。

标签: 曹无伤

更多文章

  • 秦末著名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楚霸王项羽

    项羽母亲在历史上没有资料记载,在那个时期女人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存在,没有什么地位,所以项羽母亲没有记载。但是项羽的身份是西楚霸王,自己的父亲身份不低,所以项羽母亲必然是楚国的贵族。相较于项羽自己的大名声,他的父亲母亲倒是没有什么故事。但是项羽的父母陪在他身边的时间还没有一个项伯多,虽然在刘邦的鸿门宴

  • 一代悲剧英雄项羽死后为何被敌军五马分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项羽是武将世家,祖上是楚国大将项燕,他身长八尺有余,力能举鼎,天赋过人。少时书剑都没学成,他叔父项梁责备他,他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体现项羽英勇的主要是巨鹿,彭城,垓下三战,前两战体现了项羽卓越的军事天才和英勇气概,而垓下一战

  • 刘邦和项羽有和不同之处?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西楚霸王项羽年仅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有着这样的威风了,可是刘邦不同,刘邦四十多岁也才只是秦朝沛县泗水的亭长,和村长差不多,据说这个亭长还是刘邦买来当的。刘邦四十好几了,还整天游手好闲,喜欢喝酒但是没钱,除了美酒之外他还尤其贪念美色。这样的人放到现代就是一个

  • 项羽为何不愿杀刘邦?其实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妄想秦朝能够千秋万世没想到二世而亡。当时各路义军拥楚怀王为首,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项羽军队实力最强,本来对咸阳势在必得,没想到在函谷关遭遇狙击,让刘邦捡了漏,率先攻破了咸阳。项羽大怒,即令当阳君拿下函谷关,率四十万大军驻于鸿门。因为疑心刘邦有不轨之心,设下宴会邀请刘邦参加,就是后来

  • 刘邦打败项羽赢得了天下,为何后人却更喜欢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楚汉之争虽然胜利者是刘邦,但胜利者刘邦一直被大家贬低为小人。失败者项羽被大家歌颂成为大英雄,人们都喜欢项羽的英雄气节。而说刘邦是剽窃别人的小人,刘邦剽窃什么了呢?导致大家这么痛恨他?他剽窃了本该属于项羽的推翻秦朝的胜利果实。网络配图诚然,推翻秦朝大部分的功劳都是项羽,很多硬仗都是项羽带兵打下来的。而

  • 揭秘:项羽自刎后惨遭分尸 尸首被带走领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本文转载人民网,摘自:《人民文摘》(2014年第10期),作者:王文剑,原题为:《项羽的最后时刻》汉四年(公元前200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

  • 秦始皇陵的千古之谜:疑是项羽火烧兵马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人类最重要的考古遗存之一,陕西西安秦始皇陵的考古进程一直为世人所瞩目。2009年6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三年的艰苦发掘出土了大量陶俑、珍贵器物以及遗迹。同时,在对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被严重毁坏的痕迹。而破碎的陶俑和陶马更说明这里曾经遭受过一场劫难。那么,

  • 揭秘:项羽为何败于刘邦这个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秦始皇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可惜秦朝在秦始皇死后不久就开始走向了灭亡。一时间天下豪杰并起,其中最著名的就项羽和刘邦。项羽与刘邦开展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后项羽兵败,在乌江自刎而死,以刘邦的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项羽本来是可以轻而易举就杀死刘邦的,从而避免了这场战争的,但是由于错信了项伯父子

  • 揭秘项羽一心求死不过乌江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

    鸿沟议和后,项羽准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但是刘邦却单方面撕毁合约,联合其他诸侯向项羽发起了全力一击,在刘邦的围剿下,项羽兵败垓下,逃至乌江,他本来可以渡过乌江,伺机东山再起,然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项羽最终却选择了自刎,纵览项羽辉煌而短暂的一生,他身上那种战无不胜,勇往直前,永不服输的精神给后人留下

  • 揭秘:其实项羽并非不愿过江东 而是过不去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

    千百年来所谓的“乌江自刎”让后世英雄为项羽无穷可惜。然而项羽毕竟是“不愿过江东”照旧无法过江东?假如说项羽是因为“厚黑学”没学到位,为了体面与名声而不愿渡江,那么其实是小瞧了项羽。据记录,鸿门宴后,项羽仅因秦人发了几句怨言就要了人家的命,“,之后又违反当初的誓言,废黜了先前拥立的“义帝”,大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