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的韩安国为什么被称为“有缺点的战士”?韩安国是个怎么样的人?

西汉的韩安国为什么被称为“有缺点的战士”?韩安国是个怎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532 更新时间:2024/1/8 20:21:4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西汉名臣韩安国的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汉,梁国,蒙城狱。监狱长田甲趾高气扬羞辱新囚犯:“狗贪官!上半年,你才领受皇家赏赐的千金,这一回梁国,你又狗改不了吃屎受贿索贿,来田爷这一亩三分地吃牢饭来了!你这叫‘杂耍艺人吞宝剑----要钱不要命!’你想要少受罪,麻溜儿通知家人送......送啥你懂的!”

囚犯冷笑:“我上敬天子和朝廷,举荐贤才。中助梁王平定叛乱,劳苦功高。我大节无亏,在下面顺手牵羊捞几个小钱儿,罪不至死!你才该想想,死灰难道不会复燃?!”

田甲大笑:“你复燃?我一泡尿浇灭了你!”

不久,囚犯被汉廷授予梁国内史(梁王助手)职务。田甲吓破了胆,先弃官逃走,走投无路才光着上身自首请罪。内史笑道:“死灰已复燃,您可以撒尿了!”田甲魂飞魄散,跪地求饶。内史和颜悦色表示绝不会挟私报复,让其官复原职。

这个创造死灰复燃成语的囚犯、宽容待人的内史,正是治国安邦之才韩安国。

(一)巧释嫌疑

公元前154年,七王之乱爆发。叛军气势汹汹直扑长安途中,遭到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的顽强抵抗。中大夫韩安国临危受命,出任将军,配合名将张羽作战。张羽作战英武勇猛,韩安国防守严密稳固,珠联璧合,死死遏住叛军进攻长安的咽喉之地。七国之乱平定后,韩安国与张羽由籍籍无名的郡国大臣,变成蜚声汉廷的梁国文武双雄。

战后,韩安国被梁孝王任命为使者,率使团入觐汉景帝。汉景帝正对梁孝王一肚子火,拒绝接见使团。窦太后也对梁王的有些行为不满,让使团吃了闭门羹后,还派人到使团调查询问梁王的所作所为。

遭遇朝廷冷遇的原因,韩安国心知肚明:梁孝王因为是窦太后的小儿子而受宠爱,先被窦太后赋予在郡国自选国相和提拔二千石级高官的特权,源源不断获得赏赐,因平定七国之乱功劳又受封天下最肥沃之地。梁孝王由此自我膨胀,把国都建得与京师一般富丽堂皇,出入宫廷排场摆得与汉景帝不相上下,明显超越人臣本分。汉景帝得知后心情极为不爽,才拒绝接见梁国使团。窦太后被夹在中间,不便表态,因此拒不接见。

面见圣上无望,求见太后无果,韩安国决定迂回包抄。他买通门人,跪倒在长公主刘嫖膝下,泪如雨下为梁孝王解释:“七王之乱时,梁王时刻为太后和皇上的安全夜不能寐,忠孝之心,感人肺腑。如今,太后仅仅因梁王某些礼节不妥就责怪他,实在冤枉啊!梁王出入,是讲究排场,但所有车马和器物,全是皇上赏赐。梁王炫耀这些东西,只是想让天下人知道太后与皇上如何疼爱他而已。梁王听说使团未获接待,反而被太后查问责备,吓得日夜以泪洗面,手足无措。梁王作为儿子足够孝顺,作为臣子无比忠心。太后为何不能体恤梁王的赤诚之心啊!”

这番花言巧语被刘嫖原封不动转告窦太后,窦太后立刻对汉景帝复述,汉景帝摘帽子向母亲谢罪后,召见梁国使团,给予优厚赏赐。韩安国巧言令色为梁王辩解,使皇上兄弟冰释前嫌,给汉景帝留下深刻印象。窦太后和长公主也因此赏赐“安国可直千余金。”韩安国名利双收,笑纳赏赐的同时,也直接与皇家建立了直线联系,可谓收获满满。

因此,韩安国回国后不久,开始肆无忌惮圈钱。在因贪腐罪入狱期间,韩安国始终坚信朝廷会让自己死灰复燃。果然,梁王内史职务空缺时,梁王奏请朝廷,拟安排心腹公孙诡补缺。窦太后得知后,诏令梁王任命韩安国出任内史。

(二)力谏梁王

汉景帝未立太子前,曾在款待梁孝王的家宴上喝得披头散发,醉醺醺搂着弟弟说:“朕千秋万岁后,把帝位传给你!”窦太后见两个儿子亲密无间,心情无比欢畅。

梁孝王却把哥哥酒后的棒槌当了针(真),对皇位是“十二月的白菜----开始有心了。”汉宣帝废除太子刘荣改立胶东王刘彻为太子后,梁孝王如同“猫咬尿泡----空欢喜一场。”他恼羞成怒,迁怒拥立太子的袁盎等大臣,与心腹谋士公孙诡和羊胜密谋策划,暗遣刺客“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余人。”

汉景帝查知幕后主使是公孙诡和羊胜,诏令特使前往梁国缉捕。朝廷使者先后十批络绎不绝来到梁国,对梁国国相以下官员家展开大搜查月余,依然一无所获。原来,公孙诡和羊胜一直被梁孝王藏匿在后宫里。

韩安国见梁孝王引火烧身,心急如焚,入宫觐见梁孝王,涕泗交流劝谏梁孝王,以先朝太上皇无权过问政事的往事,和当今原太子因母亲失宠而被废黜自杀的现例,苦谏他遵纪守法,维护皇上和朝廷尊严,体恤太后与皇上的苦心。

这番声泪俱下的谏言精辟入里,犹如醍醐灌顶惊醒梁孝王。梁孝王泪如泉涌,满口答应立刻交出嫌犯。他为图自保,勒令公孙诡和羊胜自杀,把尸体交给朝廷使者。

汉景帝大张旗鼓缉拿嫌犯月余,最终只落得两具把秘密带进棺材的尸体,对梁孝王极为不满。梁孝王唯恐东窗事发,放低身段恳请韩安国缓颊。韩安国即可入京,为梁孝王编造一份天衣无缝的说辞,通过长公主向窦太后谢罪。窦太后又做通了汉景帝的思想工作,汉景帝终于宽恕了梁孝王。

韩安国彻底摆平梁国之事,再次通过长公主和窦太后,与汉景帝巩固了联系,使得“景帝、太后益重安国”,铺平了日后进入朝廷的道路。

梁孝王去世,韩安国故态复萌,趁乱大捞特捞,捞得钵满盆满。事情败露后,被新即位的梁王毫不客气地开除官职,回家养老。

韩安国在经济上严重贪腐,政治上却高瞻远瞩,善于荐举比自己高明的廉洁贤才。在他的大力举荐下,壶遂、臧固、郅他等天下名士都得以入仕,在政坛上大放异彩。韩安国因此被天下士人视为伯乐,连新任皇帝汉武帝都认可他是治国安邦之才。

(二)入朝进谏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在家闲得发腻的韩安国终于盼到武安侯田蚡出任朝廷太尉(相当于今国防部长)良机。他拿出五百金贿赂田蚡,田蚡在窦太后和皇帝面前力荐韩安国。皇帝“素闻其贤”,窦太后心怀感恩,韩安国顺风顺水入朝为官。田蚡出任丞相后,韩安国水涨船高,担任御史大夫(相当于今国监委主任兼副宰相)职务。

汉武帝即位后,匈奴主动“来请和亲。”汉武帝令朝臣讨论是否可行。外交官王恢多年与匈奴打交道,熟悉匈奴翻云覆雨本性,建议置之不理且出兵攻打匈奴。

韩安国则颇具前瞻性地建言:“我朝夺取其土地不算开疆拓土,控制其百姓显示不出我朝强大。我军跋涉千里攻击匈奴,恰似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强风吹尽时刮不起雁毛,反而会被匈奴以逸待劳制服。故不如因势利导,答应和亲。”因大多数朝臣赞同,汉武帝批准匈奴和亲请求。

(四)首鼠两端

田蚡因与灌夫不和,被灌夫在酒席上借酒撒风的攻击。田蚡怒其不逊,将其逮捕下狱,判处死刑。魏其侯窦婴全力搭救好友灌夫,奉诏与田蚡在东宫展开唇枪舌剑的辩论。汉武帝见是非难以定夺,便征询群臣意见。

韩安国刀切豆腐----两面光:“陛下,魏其侯说,灌夫之父为国战死,灌夫在平叛中率先冲锋陷阵,受伤数十处,名冠三军。臣以为,像灌夫这样天下闻名的壮士,如非罪大恶极,仅仅因为酒后失言就援引其他罪状判处死刑,的确难以服众;田丞相揭发灌夫与大奸巨猾结交,鱼肉百姓,家财万贯,横行乡里,凌侵皇族,好比‘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最后不是折断、便是分裂!’臣以为,田丞相同样言之有理。孰是孰非,臣等仰仗圣明天子圣意裁决!”

田蚡对韩安国的模棱两可极为不满,退朝后责备他:“我和您同心协力对付魏其侯,您却为何如此首鼠两端?”

韩安国沉默良久,待田蚡消气后才缓缓开口:“魏其侯毁谤您时,您就该摘官帽、解印绶,归还皇上,同时谢罪说:‘臣因是陛下的心腹,才侥幸高居相位。臣本来就不称职,魏其侯说的话都对!’这样儿,皇上必然赞赏您的谦让美德,不会罢免您。魏其侯也一定会羞愧难禁,闭门咬舌自杀。而您怎么做的?别人诋毁您,您也以牙还牙,和他对骂,把自己降低到商人和女人的吵架水平,实在是不识大体!一点儿都不自爱自重!”田蚡恍然大悟,诚心认错。

在这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宫斗中,两宫皇太后插手干预、相关朝臣被迫参与、汉武帝不露声色主动过问。在如此凶险的节点上,韩安国稍有不慎便会惹火烧身。所以,韩安国的首鼠两端貌似两面讨好,实则充满政治智慧。

果然,此事最终迫于王太后压力,灌夫被执行死刑并遭灭族,窦婴以“伪造诏书罪”遭弹劾被处死,田蚡与韩安国安然无恙。

(五)渐行渐远

田蚡去世后,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他唾手可得的相位变成了煮熟的鸭子。韩安国被免职居家养伤数月间,被甩下仕途直通车。

伤愈回朝后,韩安国开始走背字。

他先从原副丞相职位上跌落,担任中尉(相当于今京师警备司令员兼首都公安局长)。一年后,降为皇宫宫门最高守卫官卫尉。卫青攻打匈奴时,韩安国以“材官将军(逢战事则率郡国步兵出战的临时性官名)”身份驻守(今北京密云区一带)。

韩安国误判形势,以为匈奴不会卷土重来,奏请汉武帝暂停屯军、抓紧农耕。不料,月余后,匈奴大举入侵。韩安国硬着头皮,率留守的七百多军士迎敌,不胜回营。匈奴趁机大捞一把,掠抢千余人及无数牲畜财物扬长而去。汉武帝闻讯震怒,派特使训斥韩安国,并把他调往匈奴入侵必经之地驻防。

韩安国伤愈复出后,官越做越小,离朝廷越来越远,距匈奴越打越近,内心深感失意郁闷。又因到达新驻地后,防区屡遭匈奴欺侮,损兵折将伤亡惨重,驻地百姓朝不保夕受尽掠抢,他心理无比愧疚,抑郁成疾,数月后吐血而亡。

鲁迅先生曾在《战士和苍蝇》一文中感慨:“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韩安国是个优缺点分明的人:作为臣子,他高风亮节荐举贤才,公正无私评判人物。晚年,他虽命交华盖被贬职远调,却能忧国忧民,为不能造福和保护一方百姓而“甚自愧”,以至悲愤交集染病身亡,堪称贤臣;作为贪官,他利欲熏心索贿受贿,又以金钱开道贿赂依附田蚡,遭世人鄙薄。但是,人无完人,瑕不掩瑜,韩安国堪称具备人臣应有素质和气节的“有缺点的战士!”

标签: 汉朝韩安国

更多文章

  • 韩安国:西汉名臣、将领,提倡与匈奴的和亲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安国,西汉

    大家好,说起韩安国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汉初功臣成员日渐凋零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文能长袖善舞、武能上马作战,如周亚夫长于军事而短于政治,窦婴文武双全也得靠着窦太后,只有韩安国靠自己做到了这点。韩安国没有什么大背景,他的职业生涯分为两段,前半段在梁国主要协助梁王解决其惹下的烂摊子,后半段则是在

  • 主张与匈奴和亲的西汉大臣:韩安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安国,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安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派使者来汉朝请求和亲。西汉自高祖白登山被围之后,文、景两帝,包括女汉子吕后,都奉行“无为而治”的国策:一边给匈奴送女人——所谓的“和亲”,一边窝在家里老老实实搞生产。这次请求和亲,到底是

  •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后 为什么还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昭君,呼韩邪单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昭君嫁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王昭君,中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古典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字,在历史的星河中,极其璀璨。王昭君,本来是汉元帝的后宫中人,因品行清高,没有向画师毛延寿贿赂,因此她的画像很丑以至于美貌被埋没,汉元帝就无缘见到这个绝世美人。等到

  • 呼韩邪单于一直处于弱势,为什么后面成了草原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呼韩邪单于,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靠着汉朝的帮扶,这位处于弱势的部落首领,终于成了草原之主,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汉朝自建立以来,历经几代帝王,他们共同烦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击败匈奴。匈奴也并非长盛不衰,在汉武帝时期因为与汉军连年打仗,国力已经十分空虚。后来在老单于虚闾权渠单于

  • 霍去病的妻子是谁 霍嬗是不是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霍去病,霍嬗

    霍去病是中国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民族英雄。霍去病的儿子、孙子史书上都有详细记载,但是霍去病的妻子史书上却没记载,所以关于霍去病的妻子有着种种的传说。网络配图关于霍去病的妻子传说一: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前110年)字子侯,西汉名将霍去病之子,生年不详,生母未见史书。霍去病死后,霍嬗袭冠军侯爵

  • 霍去病之子霍嬗到底是怎么死的 为何一趟泰山回来不久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霍嬗,汉武帝

    霍去病之子霍嬗到底是怎么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名将霍去病曾有一子名曰霍嬗,据说在霍去病死后,霍嬗被汉武帝带去泰山封禅,结果刚从泰山回来没几天,霍嬗便去世了。为此人们对霍嬗的死大加猜测,认为是汉武帝做的手脚。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您想知道,就

  • 汲黯多次让汉武帝下不来台,为什么还能被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汲黯,汉朝

    汲黯多次让汉武帝下不来台,为什么还能被重用?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国历史上,历来都是臣子怕皇帝,而很少出现皇帝怕大臣的情形。但也不是没有例外,最出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怕魏征,而最典型、最微妙的就是武帝刘彻怕汲黯。他多次上汉武帝尴尬不已,丢了面子,为何却能一直荣华富贵?根

  • 历史上的汲黯是隔什么样的人?假传圣旨贩济灾民,不给提干公然对汉武帝大发牢骚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汲黯,汉朝

    汲黯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汲黯(?一前112),字长孺,汲黯在汉景帝时凭父亲官职的荫庇被任为太子洗马;武帝时出为东海太守,因治绩突出,召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后,召拜淮阳太守,卒于任上。此公为官特立直行,不阿上,不趋时,常有非常之举。汲

  • 汲黯曾因犯法而被判罪,为何后来能位列九卿呢?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汲黯

    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字长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矫制之罪,便以皇帝使臣的

  • 皇帝很看好汲黯,为何他的官却一直很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汲黯

    汲黯是西汉有名的直臣,被汉武帝誉为可以和古代的社稷之臣相媲美。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社稷之臣”,在多年以后却仍然官居九卿。当年的下属,大多已成为他的同列,有的还成为他的上司,更让他心里难以平衡的是公孙弘和张汤,似乎转眼之间就由一个小吏一跃而成为丞相和御史大夫,可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