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秦始皇为何要放弃北伐匈奴而修长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760 更新时间:2024/1/16 15:23:07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

网络配图

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

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网络配图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

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

依托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得以降低,又因为士兵原本就是农民,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

说句实话,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网络配图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标签: 秦始皇修长城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兵马俑之谜:兵马俑中女兵马俑存在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中,重男轻女这种思想一直存在着,即使现在国家提倡要男女平等,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一时半会儿还真的就没办法全部改过来。不论男女,人们在潜意识中只要想到士兵,就一定是想到一群大老爷们在战场上厮杀的画面,绝对不会或者很少有人会浮现出女兵在战场上迎敌的场景。这就是一直以来大家发现不了

  • 秦始皇陵有人进去吗?阿房女木乃伊不翼而飞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阿房女木乃伊不翼而飞

    关于秦始皇陵有着诸多传说,史书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深达九层,地宫内布满防腐用的水银,据传说,秦始皇死后仍然想长生,梦想着后人能够将他复活,因此,在防腐和防盗上,秦始皇下足了功夫。据悉,秦始皇陵里曾有一具神秘女尸,现已下落不明。野史记载,秦始皇在建造阿房宫时,为了自己死后也能享用富丽堂皇的阿房宫以及诸多美

  • 揭秘秦始皇修建长城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修建长城

    秦始皇修建长城背后的秘密,中国古老传说饕餮竟是真。秦始皇当地修建长城,世人都以为是为了防御匈奴,不过事实上确是另有隐秘,而且秦始皇还亲自在长城下驻扎秦朝最精锐大军,为的就是……下面小编带你看秦始皇修长城的秘密。网络配图饕鬄羊身虎齿龙爪,眼睛长在腋下,恐怖至极,并且嘴大如牛,连巨石都咬得碎,从山下至山

  • 秦始皇陵未解之谜:秦始皇真的还活着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陵

    我们都十分的好奇为何秦始皇陵发现40多年至今都没有开挖,有小道消息称是因为秦始皇自己不准挖,秦始皇在临死前的那一刻找到了长生不老药,秦始皇还活着,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据说,秦始皇当年获得外太空落到长安的陨石之后。利用其神秘成分实现了长生不老,目前他还活着,而且通过一些渠道继续影响着局势。 197

  • 解密:秦始皇为何不立后的背后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导读:秦始皇为何不立后?针对此,历史学家们提出了种种说法,有说是对母亲的厌恶继而痛恨所有的女性,有说是迷恋长生认为立后没有必要。但是!历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可能是秦代根本还没有立后制度!因而后人对此少有记载。网络配图在封建体制之中,古代帝王的正妻被称作皇后,妾被称作妃嫔。皇后只能有

  • 当了那么多年皇帝秦始皇为何就是不立皇后其中有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帝秦始皇

    自古帝王都有后宫佳丽三千,妻妾成群,秦始皇也不例外,他有很多老婆,其中有两个最著名的,一个是公子扶苏的母亲——郑妃,一个是胡亥的母亲——胡姬。网络配图 不过虽说他老婆众多,但是他却没有皇后。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在位三十七年始终未立皇后,这在古代来说,确实是一个怪事!关于他为何不立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

  •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陵中兵马俑为何没有主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陵中兵马俑

    兵马俑以陶俑和陶马为主,制作细腻精致,形神兼备。陶俑个个个性鲜明,表情、神态、姿势、衣着千差万别,反映出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兵种、不同职位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陶马比例非常匀称、和谐,匹匹劲健有力,双耳前竖,两眼注视前方,形象逼真生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兵马俑陪葬在秦始

  • 揭秘:秦始皇陵中的跪射俑为何千年无损的机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陵

    春秋时期,一个木匠带着几个徒弟到齐国去。师徒一行走到山路的一个拐弯处,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树荫可以容纳几千头牛在树下休息,树干又粗又直,在几丈高之后才能见到分枝,而这些树枝粗到可以用来做造船材料的就有好几十枝。许多路人都在围观,连声称奇,只有这个木匠瞄了一眼

  • 秦始皇兵马俑怪异发型:竟暗藏惊天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兵马俑怪异发型

    秦兵马俑中的一部分武士俑,头上盘有一种罕见的发髻,它偏向头顶一侧,与历代汉人的装束习惯大相径庭。通过对比历史文献和考古记录,本书作者大胆推测:梳“歪髻”的兵马俑与我国南方的楚文化有着微妙的联系,秦始皇曾祖父秦昭王之母芈氏(秦宣太后)恰恰是楚人,兵马俑可能是后者主政时期的产物。“歪髻”武士不似汉人作为

  • 秦始皇陵十大未解之谜 解开尚需时日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陵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这么漫长的历史中,很多统治者在生前都会选择为自己修建帝陵,以便在自己死后能够继续享受帝王的待遇,特别是对于那些颇有建树的帝王来说,修建的陵墓也勿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这类陵墓也大多配有十分严密的防盗措施,这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就属于秦始皇陵了,时至今日,秦始皇陵仍未发掘,也为我们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