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为什么那么痛恨雍齿?雍齿为何还能得到封赏?

刘邦为什么那么痛恨雍齿?雍齿为何还能得到封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16 更新时间:2023/12/29 10:50:53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雍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也要分清一个地理知识,以便让后面的剧情能够顺利推进。众所周知,刘邦起兵时号称沛公,而且在沛县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很多人误认为他是沛县人。其实,严格来说,刘邦是丰邑人,他后来到沛县担任亭长,并于沛县起义。丰邑和沛县相距不过百里,在秦朝时同属于沛国(郡),历来也有“丰沛不分家”之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刘邦是沛县人,也说得过去。比如很多史书在介绍沛县世族子弟雍齿时,都说他是刘邦的同乡。只不过,刘邦对于这个同乡,实在是恨得牙痒痒。

刘邦对于雍齿的恨,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遍华夏时,被秦朝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百姓和六国遗留的贵族们云集响应。刘邦就是在这个时候,看准了时机,与萧何等人里应外合,杀死沛县县令,就此举起了反秦的大旗。

沛县首义后,刘邦自然顺势拿下了故乡丰邑,再攻取湖陵、方与两县。看起来实力大增,但刘邦深知,天下大乱之时,也就是看谁手脚更麻利,看谁抢占的地盘更多。如果说安于享乐,就占着一亩三分地,过了几年等别的豪强打到这里该怎么办?

于是,刘邦主力东征,要去拿下薛城,丰邑就暂时交给雍齿打理。应该说,雍齿在此时应该是得到了刘邦无条件的信任,毕竟这是他的根据地,也是刘邦以及起义将领家小所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邦是将后院全部托付给了雍齿。

然而,刘邦刚走没多久,就来了一个狠角色,他是陈胜的部将周市。当时陈胜起义后,六国就按捺不住复国的雄心,纷纷恢复旧国。周市拥立魏咎为魏王,并到处攻城掠地。他趁刘邦出征来到丰邑,赤裸裸地威胁雍齿说:要么投降,你可以封侯继续守丰邑;要么等我攻下丰邑后,我要屠城。

也不知道雍齿是贪念爵位,或是畏惧周市,还是怕百姓免受刀兵之苦,他毫不犹豫答应投降。听到这个消息,刘邦如丧考妣,他再也顾不了东征,赶紧回来兴师问罪。

如果雍齿只是假意降魏,实行缓兵之计,等刘邦回来自然要开门谢罪,说个清楚。但雍齿是真心实意不与刘邦为敌,就是不放刘邦进城。这下刘邦恼火,下令攻打丰邑。

令人震惊的局面出现了,前面畏敌如虎的雍齿,竟然连克刘邦两次。直到刘邦向项梁借兵之后,才攻下丰邑。然而此时,雍齿已经逃之夭夭,投奔魏国。

在项羽极盛时期,刘邦是项羽的诸侯,而雍齿也归属项羽。在楚汉相争时,雍齿一直都是背叛刘邦,帮着项羽的。但是项羽自以为是,即便范增季布、钟离昧、龙且这些亲信都不能重用,何况是雍齿?直到后来战局对汉军越来越有利时,雍齿竟然厚着脸皮又投奔了刘邦。

此时的刘邦,自然是对他咬牙切齿,但为了笼络天下人心,也只能摆出既往不咎的样子。可是没想到,他当上皇帝后,第一个封侯的竟然还是这个曾经的逆臣。

那是在有一次,刘邦突然发现很多将领在指指点点,便问张良这是在干什么。张良直言不讳地回答:他们在商量谋反!因为担心土地不够分,又怕您借口找他们的过失。刘邦忙问怎么办?张良告诉刘邦:你平日最恨谁,就首先封谁,这样他们就不担心了。

在众将之中,刘邦自然是最恨雍齿,下令封他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后,其他将领自然是安心了。这也是民间流传的“汉高祖咬牙封雍齿”故事。

刘邦对于雍齿的背叛始终是介怀的,他晚年平定英布的叛乱后,回到沛县,与当地百姓一同唱《大风歌》,并宣布免去沛县的赋税。众百姓觉得不对劲,忙问刘邦为什么不免去故乡丰邑的赋税。刘邦这才咬牙切齿地说:当年家乡父老跟随雍齿一起背叛我,此事实在难以忘怀!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刘邦在建国后,诛杀了很多功臣,哪怕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没有幸免,萧何被迫以自污才保全性命,而雍齿却好端端一直活到了汉惠帝三年。

很多人认为是雍齿有才能,在战场上两次以少胜多打败刘邦足见他的军事才能,治理什邡有功,甚至让此城改名为雍城。但是,能文能武的太多了,雍齿并不算太突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小珏认为,雍齿在占据丰邑时,应该还是善待了刘邦及将领的家小,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不然即使刘邦能够忍,其余将领如何能忍?雍齿不愿意跟随刘邦,只是因为看不起他,认为没有前途,并没有将事情做绝。所以,即使我们做一些迫不得已的事情时,最好也要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另外,雍齿在第二次归属汉军时,已经没有实权,更没有什么威望,对刘邦造成不了任何威胁。韩信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尚且还能放过让自己蒙受胯下之辱的屠夫,何况堂堂天子。刘邦清除的功臣,无一不是构成威胁的,对于已经毫无威胁的雍齿,完全可以作为自己宽容大度的见证。

标签: 雍齿秦朝

更多文章

  • 汉武帝的外婆臧儿 没有她就没有后来的汉武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臧儿,汉武帝,汉朝

    汉文帝在位时,长安城某个不起眼的地方,一个叫金王孙的人家发生了一场风波。原来金王孙娶了一个名叫王娡的漂亮姑娘为妻,两人生了一个女儿,本来好好过着日子。他的岳母臧儿突然上门,非要把女儿接回家。王娡回去之后,她就不放王娡回来了。金王孙一打听,原来是岳母臧儿让人算了一卦,算卦人说,臧儿的两个女儿都是贵人命

  • 汉朝科技:张衡制造出第一台地动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科技

    造纸术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天文、医学东汉张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候风地动仪。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张仲景因《伤寒杂病论》而被尊为中华“医圣”、中医之祖

  • 未解之谜: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衡

    对于地动仪,大家第一个想起应该就是张衡了,他的大名入选中小学历史课本,被中国地震局当作标志沿用几十年,但是有没有质疑过,张衡地动仪是真的吗?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开始惊讶了呢?现代人对张衡地动仪的复原研究开始于早期1875年的日本人服部一三、1883年的英国人米尔恩和中国的王振铎。网络配图其中,王振铎所复

  • 揭秘南阳五圣之一的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阳五圣之一的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

    提起张衡,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张衡殚精竭虑,耗时数年所发明的地动仪,浑天仪构思之巧妙,设计之超前,让人瞠目结舌。尤其是地动仪,曾经无数次的出现在各种科普读物和科技馆中。不过若是要问起张衡是哪个朝代的人,相信很多人会一头雾水。张衡雕像据史料《后汉书,张衡列传》记载,张衡生于公元78年。公元78年是戊寅虎

  • 揭秘科学家张衡制作的地动仪上面有几条龙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科学家张衡

    众所周知,张衡制作的浑天仪,是一个演示星球运行轨迹的表演仪具。外形如同球形,因张衡主张浑天之说,所以称为浑天仪。从古时的记载中可得知,张衡做的浑天仪跟现在的天球仪一样。浑天仪赤道黄道皆印上二十四节气。浑天仪包含浑仪和浑象,浑象是由镶赤道,黄道,星宿,恒稳圈,恒显圈的大圆球组成的。浑天仪里面有望管可以

  •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对后人有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衡

    张衡从小就对大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叶子,中午炽热的太阳,晚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张衡每天晚上跟着母亲去打谷场。打谷场上别家的孩子们嬉笑打闹,你追我赶,充满了一片欢声笑语。唯独张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满未知数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动着,嘴里还边说着:“一颗,两颗,三颗.

  • 大学者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对后人有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学者张衡

    张衡从小就对大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叶子,中午炽热的太阳,晚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张衡每天晚上跟着母亲去打谷场。打谷场上别家的孩子们嬉笑打闹,你追我赶,充满了一片欢声笑语。唯独张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满未知数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动着,嘴里还边说着:“一颗,两颗,三颗.

  • 张奂立下赫赫战功却拒绝加官封侯,最后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奂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父亲曾做过太守。刚刚为官时,张奂还是个文官,不过他最突出的成就,却是在军事方面。自从51岁击退匈奴和羌人的联手反叛,小试牛刀后,张奂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屡败匈奴和羌人,成为这两大凶悍民族

  • 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对张奂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名将荟萃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而汉末名将张奂便是这样一员易被忽略的名将,处乱不惊智降匈奴,大败羌敌安定三辅,赫赫战功足以让张奂跻身名将之列。张奂,“凉州三明”之一,所谓“凉

  • 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凉州三明”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张奂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名将荟萃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而汉末名将张奂便是这样一员易被忽略的名将,处乱不惊智降匈奴,大败羌敌安定三辅,赫赫战功足以让张奂跻身名将之列。张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