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科学家张衡制作的地动仪上面有几条龙

揭秘科学家张衡制作的地动仪上面有几条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59 更新时间:2023/12/27 9:19:29

众所周知,张衡制作的浑天仪,是一个演示星球运行轨迹的表演仪具。外形如同球形,因张衡主张浑天之说,所以称为浑天仪。从古时的记载中可得知,张衡做的浑天仪跟现在的天球仪一样。浑天仪赤道黄道皆印上二十四节气。浑天仪包含浑仪和浑象,浑象是由镶赤道,黄道,星宿,恒稳圈,恒显圈的大圆球组成的。浑天仪里面有望管可以测旦,定昏,天体赤道和夜半中星。

浑天仪复原图

浑天仪的北极南极有根可以转的极轴。球形外围中间有一条水平环代表地平。有夹着北极轴南极轴并水平的双环,而双环中间就是子午线,可观测地面。转动星球的时候,高于地平环的星体即是星出,刚好到子午线的就是星中,而未达到地平环下的就是星没。天球中一些星星是在地平环上转动不会落下,这部分以一个北极做为圆心,小圆的半径为纬度,古时候称为内规。同时又以南极做为中心,把小圆半径的纬度做为外规。在外规内的天区永不会高升到地平以上。

浑天仪上共有太阳,月亮,五星七个天体,和球体同时升起降落终日运转。要复制这么多复杂的运动当然不是古代的水平技术能达到的,所以一般就是依附在球体上并且可以用手移动的附加物。这些移动可以让太阳,月亮,五个星星和真正天空中的运行一样。

写到这里,我不禁在想,浑天仪构思如此巧妙精密,不知道耗费了张衡当年多少心血。

张衡的地动仪有几条龙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天学家、哲学家,精通天文、历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

地动仪图

张衡是浑天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他杰出的改进了浑天仪,利用了齿轮的系统把浑象与计时漏壶之间很好的把握了起来,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在以我们从室内的角度去有效测看和计量恒星的位置。

张衡创造出来的的地动仪,发明于元嘉元年,也就是在公元132年,相传这是他在太史令任上所作的的一件撼动的大贡献,如图可以看出,这个地动仪是用铜铸造而成的,从外观上来看非像一个酒樽,它的中间是有一个都柱,也就是所说的震摆,在都柱的周围,排列着八个方的机械,而外面则铸造了八条铜龙。

这个地动仪外面的八条铜龙,是有着系统科学的排列的,它是按照了八个方向来进行排列,我们从顺时针方向来看,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并且是与地动仪内部相衔接而成的,并不是独立得,在每一条龙嘴里都衔着一枚铜球,而铜球币则是根据所在方向来动,会落在它下面排列的铜蟾嘴中,凭声音就可以去判断地震的方向。就是说,在地震时,“都柱”在拨动着小球,而小球去碰撞控制龙口的那些机关,这样使得龙口张开。

由此看来,张衡发明创造的地动仪是有八条龙的,这八条龙不仅让内部与外部构造上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衔接,而且可以比较准确的预测地震。张衡的这项创造震动了古今,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张衡地动仪原理

张衡生在东汉时期,据记载当时竟然出现连续20年无年不震,地震灾害十分猖獗。可想当时的朝堂和民众受此影响之大,严重的年份可谓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张衡更是深受其扰,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探究,经过年复一年的努力,于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创造了地动仪。世界其他国家类似地震测量类仪器的发明均是1800年以后的事情了。

地动仪复原图

张衡地动仪全身精铜打造,直径有2.7米,外形神似酒樽,中有都柱。八龙八蟾馀,精准对应。地震发生前或者说地震发生时,总有异于平时的波动,而不同的声波传播的时间不同。张衡地动仪可以先于人类其他感知提前接受到这样的波动,从而触动内悬都柱,引发铜球掉进蟾馀的口中,发出声音引起人们的警觉。

张衡地动仪最著名的检查成效为——监测陇西地震。虽然京师的人们还未感知到,但是张衡地动仪的铜珠已落。仪器测量第一次在自然灾害监测中起到了作用,这一刻不仅是张衡的辉煌,也是全人类的辉煌。从张衡的诗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这一辉煌时刻的骄傲以及对时事变化的无可奈

张衡地动仪因为多种因素并没有实物留存。而史料能够追溯到的相关记载也就200多字,学者们对这200多字进行全方位抽丝剥茧,模拟还原出张衡地动仪。历史虽无法彻底还原,但人类追求科学真相的脚步从不会停止。

标签: 科学家张衡

更多文章

  • 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对后人有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衡

    张衡从小就对大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叶子,中午炽热的太阳,晚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张衡每天晚上跟着母亲去打谷场。打谷场上别家的孩子们嬉笑打闹,你追我赶,充满了一片欢声笑语。唯独张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满未知数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动着,嘴里还边说着:“一颗,两颗,三颗.

  • 大学者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对后人有什么启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学者张衡

    张衡从小就对大自然万物充满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叶子,中午炽热的太阳,晚上闪闪发光的星星都让他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张衡每天晚上跟着母亲去打谷场。打谷场上别家的孩子们嬉笑打闹,你追我赶,充满了一片欢声笑语。唯独张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满未知数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动着,嘴里还边说着:“一颗,两颗,三颗.

  • 张奂立下赫赫战功却拒绝加官封侯,最后得到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张奂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奂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父亲曾做过太守。刚刚为官时,张奂还是个文官,不过他最突出的成就,却是在军事方面。自从51岁击退匈奴和羌人的联手反叛,小试牛刀后,张奂便一发不可收拾,此后屡败匈奴和羌人,成为这两大凶悍民族

  • 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他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对张奂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名将荟萃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而汉末名将张奂便是这样一员易被忽略的名将,处乱不惊智降匈奴,大败羌敌安定三辅,赫赫战功足以让张奂跻身名将之列。张奂,“凉州三明”之一,所谓“凉

  • 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凉州三明”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张奂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名将荟萃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而汉末名将张奂便是这样一员易被忽略的名将,处乱不惊智降匈奴,大败羌敌安定三辅,赫赫战功足以让张奂跻身名将之列。张奂,“

  • 张释之,因为汉文帝的圣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张释之的故事。张释之在汉代是非常有名的司法长官,他秉公执法,为人刚正不阿,树立一种“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在当时天下人无不称赞,连唐代的狄仁杰也推崇备至。为此张释之与明代的况钟、宋代的

  • 张释之: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说到张释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张释之是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 张释之:秉公执法的西汉法官,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释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有句常叫老百姓提气的老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放在诸如《包公案》之类的野史清官剧里,这句提气老话,也常变成各种给力剧情,不但贪官驸马们犯了法要被铡,就连皇帝犯了错,龙袍也要挂起来啪啪打。叫千百年来的热心观众们看得

  • 刘去的小妾王昭信设计害死十余人,最后她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王昭信

    广川王刘去是汉景帝的曾孙,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其变态行径令人发指。刘去姬妾成群。最初,他最宠爱的是王昭平和王地余,还一度许诺要立二人为后。二女正做着刘去为她们举行册封大典的美梦,不料刘去的一场病却使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在刘去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心机颇深的昭信抓住侍奉刘去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刘

  • 刘去的妃子昭信是个怎样的人?比吕后更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昭信,刘去,汉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昭信的故事。身处皇家,虽然可以享受寻常人家难以享受的荣华富贵,但利益面前,难免人情淡薄。为争夺九五至尊的位置,皇室内部倾轧不断,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更是数见不鲜。其实,不仅皇室中的男人多心狠手辣,有些女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