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他有哪些成就?

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他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86 更新时间:2023/12/25 14:18:20

张奂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名将荟萃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而汉末名将张奂便是这样一员易被忽略的名将,处乱不惊智降匈奴,大败羌敌安定三辅,赫赫战功足以让张奂跻身名将之列。

张奂,“凉州三明”之一,所谓“凉州三明”,便是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名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因为这三人的表字都有个“明”字,而且又都几乎同时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被称为‘凉州三明’。少年时的张奂曾经游学三辅,并自行删改了书籍《牟氏章句》。后来因才能被举为贤良,测试后得了第一名,被擢拜为议郎,张奂正式步入东汉政坛。

公元155年,张奂被调任安定属国都尉。张奂到职后不久,南匈奴与且渠伯德等七千余人起兵反汉,进攻南匈奴,东羌也出兵响应,进攻张奂的驻地。在这里张奂第一次以区区二百多兵马外加临时招募的精壮,成功招降东羌诸豪,之后同汉军连败南匈奴叛军,并以武力迫降且渠伯德,此战固然有运气的成分(因当时汉军占领龟兹,断绝了南匈奴与东羌的交通),但也证明了张奂统兵之能。

处乱不惊,智降匈奴

公元158年,张奂担任护匈奴中郎将,进驻南单于庭美稷,代表东汉中央政府负责匈奴事务。岂料同年,南匈奴诸部起兵反汉,会同乌桓、鲜卑部攻掠沿边九郡,与张奂率领的汉军,烟火相望,汉军感到惊恐。这时张奂处乱不惊安坐帐中,之后张奂采用和平手段,诱降乌桓,而对南匈奴诸部叛军,采用袭击战略,一举大败南匈奴叛军,紧接着又率南匈奴单于袭破鲜卑,安定东汉北部沿边地区。后来张奂调任度辽将军,处理鲜卑、乌桓事务,在任上数年间幽、并二州,清静无事。

仰仗威名,平息叛乱

张奂震边数年时间里,一直为鲜卑、乌桓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以致使后来张奂调任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时,张奂前脚刚走后脚鲜卑听到张奂的调离消息,便勾结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攻掠沿边九郡。最后东汉朝廷不得已再次任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结果出人意料的是,等到张奂领兵赶到前线时,南匈奴和乌桓首领率众二十万投降了,唯独鲜卑率众退走出塞,可见当时张奂在南匈奴鲜卑间的威名。

大败羌敌,安定三辅

张奂的赫赫战功不仅仅限于北方击破匈奴,平息叛乱,在与羌人作战中也战功卓著,在公元167年,东羌与先零羌五六千骑攻掠关中,同年冬,东羌再次抄掠三辅地区。这时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二人率兵进击,大败羌人,斩其首领,俘羌人万余人,安定三辅。

得罪宦官,罢官著书

中国历史上东汉时期是宦官最为猖獗的时期之一,宦官专权擅政,排除异己,败坏朝政,陷害忠良,张奂也未能幸免,公元169年,因得罪宦官曹节张奂等人自囚数日于廷荐举,并罚三个月俸赎罪。后因得罪宦官党羽司隶校尉王寓,被诬陷结党营私被灵帝免官。从此,张奂便结束了他的仕宦生涯,回到弘农,闭门不出,与弟子千人讲诵儒经,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字。

标签: 张奂东汉

更多文章

  • 张奂:东汉末年被忽略的名将,“凉州三明”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奂,东汉

    在历史长河中,张奂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东汉末年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名将荟萃的时代,有的被铭记,有的被不经意间忽略,而汉末名将张奂便是这样一员易被忽略的名将,处乱不惊智降匈奴,大败羌敌安定三辅,赫赫战功足以让张奂跻身名将之列。张奂,“

  • 张释之,因为汉文帝的圣明大度才成就了他的良臣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张释之的故事。张释之在汉代是非常有名的司法长官,他秉公执法,为人刚正不阿,树立一种“执法如山,为民做主”的清官形象,在当时天下人无不称赞,连唐代的狄仁杰也推崇备至。为此张释之与明代的况钟、宋代的

  • 张释之: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说到张释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通过读史,我们能明白一件事情的兴与亡;通过品读历史中人,我们可以清楚一个人的成与败。历史是一部人性的回忆录,让我们通过读史来尽大可能地纠正我们的缺点,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张释之是唯一一个因执法公平被司马迁单独列传的汉朝官员,

  • 张释之:秉公执法的西汉法官,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释之,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释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有句常叫老百姓提气的老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放在诸如《包公案》之类的野史清官剧里,这句提气老话,也常变成各种给力剧情,不但贪官驸马们犯了法要被铡,就连皇帝犯了错,龙袍也要挂起来啪啪打。叫千百年来的热心观众们看得

  • 刘去的小妾王昭信设计害死十余人,最后她的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王昭信

    广川王刘去是汉景帝的曾孙,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其变态行径令人发指。刘去姬妾成群。最初,他最宠爱的是王昭平和王地余,还一度许诺要立二人为后。二女正做着刘去为她们举行册封大典的美梦,不料刘去的一场病却使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在刘去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心机颇深的昭信抓住侍奉刘去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把刘

  • 刘去的妃子昭信是个怎样的人?比吕后更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昭信,刘去,汉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昭信的故事。身处皇家,虽然可以享受寻常人家难以享受的荣华富贵,但利益面前,难免人情淡薄。为争夺九五至尊的位置,皇室内部倾轧不断,父子相残,兄弟相杀更是数见不鲜。其实,不仅皇室中的男人多心狠手辣,有些女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

  • 阳成昭信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她比吕后还要恶毒?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阳成昭信,西汉

    对阳成昭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善良和出身、地位、教育无关,历史上就有不少“恶人”,虽出生高贵但待人手段却极其残忍,当然,自己的下场也不好。这里就有一位皇家子弟,出身绝对高贵,是汉景帝的曾孙刘去。他早早被封为广川王,管着如今的河北地界,受过良好的教育,《论语

  • 郑当时是什么样的人?老好人的结局,引人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当时,汉朝

    西汉名臣郑当时,“老好人”的结局,引人深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项羽手下有一名将领名字叫郑荣,家是陈县人,一直追随项梁项羽二人,是项氏的故旧部下。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而死,郑荣不得已率部归顺汉朝。汉高祖亲自接见了所有归顺的将领。会见伊始,汉高祖要求:所有项羽

  • 郅都:虽是酷吏,但执法严明,一生不畏强权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郅都,西汉

    郅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汉景帝时期,地方豪强卖弄权势,不遵守朝廷的规章,皇亲贵族依仗着身份高贵,在京城违法犯纪,普通官员懦弱无能,无力制止这些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开始启用一些酷吏,打击了一大批的豪强和皇亲贵族。郅都是汉朝时期的第一个酷吏,也是汉朝最

  • 郅都的生平如何?他死后匈奴才敢入侵雁门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郅都

    郅都为官忠于职守,公正清廉,对内不畏强暴,敢于捶扑家强权贵;对外积极抵御外侮,使匈奴闻名丧胆。后人对他评价皆很高,并把他与战国赵国的廉颇、赵奢等名将并列,誉为“战克之将,国之爪牙”。郅都,西汉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汉景帝时期,是西汉最早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