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秦朝历史上三次刺杀秦始皇的幕后主谋是谁

揭秘:秦朝历史上三次刺杀秦始皇的幕后主谋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853 更新时间:2024/3/19 8:42:25

荆轲“刺秦”案,在刺杀秦始皇的三案之中影响最大。此案发生在秦王政二十年( 前 227 年) 。《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一条,对荆轲的这次刺杀行动给予重彩浓墨的描述;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荆轲更是充满了推崇之意;还有古小说《燕丹子》一书刻意渲染其事。以下笔者以《史记·刺客列传》为主要取材范围,梳理其事。司马迁对荆轲充满着敬重痛惜之情。一首易水送行的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流传千古。荆轲在行刺时和失手之后均被塑造为视死如归的英雄。司马迁强调,荆轲行刺对秦王嬴政的巨大心理影响。秦王嬴政的应对反应是:除了肢解荆轲之外,立即调集精兵强将,对燕国发起连年进攻,直到把幕后策划者燕太子丹诛杀为止。“二十年……使王翦、辛胜攻燕。……二十一年,王贲攻蓟。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

王翦、王贲父子是当时秦军中的一流名将,秦王嬴政把他们集中投入到攻伐燕国的战场,就是要显示对于荆轲刺杀行为的雷霆回击。直到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还以诏书的形式表达当年下定灭燕的决心,就是要严惩荆轲行刺的幕后主使,“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显然,荆轲刺杀之举,对于秦始皇造成的心理阴影,在历经六年之后依然无法消除。

后世论史者特别是其中之文人骚客对荆轲的“失手”颇多遗憾,其实是在表达憎恨秦始皇的情绪。如《汉书·艺文志》的“杂家”之中列有《荆轲论》五篇,其文有“轲为燕刺秦王,不成而死,司马相如等论之”。司马相如等人的所论文字,其立意可知。东汉思想家王充曾借用“天下之士”的名义来表达对于荆轲的敬意,“人之举事,或意至而功不成,事不立而势贯山……当荆轲之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既而天下名轲为烈士 …… 天下之士不以荆轲功不成不称其义”。最为“极端”的场景描述要首推《燕丹子》,其甚至描述荆轲已经得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出。轲左手把秦王袖,右手揕其胸,数之曰”云云,只是又被秦王嬴政狡猾逃脱了。在唐诗中,也有许多遗憾刺杀失败的情感。例如,“一旦秦皇马角生,燕丹归北送荆卿。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出于对秦始皇的极度痛恨,唐代诗人还曾经对荆轲表示不满和批判:“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荆卿不了真闲事,辜负田光一片心。”

高渐离“筑击”行刺案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份,即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秦王政二十六年( 前221 年)。此案与荆轲“刺秦”有着内在的关联性,甚至称之为“余波”亦无不可。高渐离是荆轲的密友,参加了“易水壮别”,是荆轲入秦行刺的积极支持者。“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汉代人对此津津乐道,“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莫不瞋目裂眦”。在“秦并天下”之后,秦始皇下令逐捕燕太子丹、荆轲之客,迫使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其后因为显露击筑技艺而被人所知。“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在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司马迁所说的( 秦始皇) “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的记载对于分析此案对秦始皇心态与行为的影响极富价值。高渐离的冒死行刺,对秦始皇心理上的影响之大似乎还在荆轲行刺之上。秦始皇承受的心理震撼之大有可以探索的路径: 荆轲行刺之时,天下依然是战国分裂之局,荆轲受命于燕太子丹,可以说是“各为其主”;而高渐离行刺则是发生在六国已经被灭、秦始皇已经是天下独尊的唯一君主之后,在秦始皇的心目中,他正在努力地把自己想象为“天下之主”,在经历着由“征服者”向“统治者”的心路变化。恰在此时,高渐离的拼死一击,让秦始皇真切地感受到———六国之人是绝不会接受他的统治的! 所以,他“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针对秦始皇的第三次刺杀,就是张良所组织的“博浪沙狙击”。

此案发生在秦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 年) 。史称: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此次刺杀行为,引发了秦始皇的剧烈报复,“大索天下,求贼甚急”。这种大规模缉捕,充分说明秦始皇大为震怒。其内心世界最不能承受的是: 在统一天下两年之后,还会有六国的贵族子弟继续在为了“故国之仇”而与当今天子生死相搏。以上三次失败的刺杀行为在时间跨度上长达八年,横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而主谋者、刺杀者都是山东六国人士,并对秦始皇的人身安全形成极大威胁。

标签: 秦朝刺杀秦始皇主谋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在制度上犯的四大错误:过于迷恋制度创新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扶苏,胡亥,

    在中国历史上,皇?的更迭方式千奇百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按照合理合法的程序登上皇帝宝座,另一类则是采取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手段君临天下。前者一般被称作“顺取”,后者被称为“逆取”。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其不幸。套用托尔斯泰的话说,顺取天下的帝王

  • 秦初秦始皇和李斯的争论:分权制好还是集权制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斯,秦始皇,郡县制,

    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在秦王赵政的领导下,秦国终于完成了几代秦人的目标——统一六国。纷乱的战国时代就此结束,历史开始了新的篇章。赵政自然要为统一的帝国制定一系列的统治政策。御前会议上,除了自封皇帝名号让赵政感到愉悦外,丞相(国务院总理)王绾等人的提议也引起了他的极度重视。他们认为,六国刚刚被灭,燕

  •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旅游开发的第一大功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历史,旅游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他最伟大的历史贡献是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的历史贡献非常之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本文只阐述这位“千古一帝”很少有人提及的另一面----史上旅游开发

  • 古代假冒"大师"卢生:骗秦始皇最终引发焚书坑儒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师,焚书坑儒,秦始皇,

    “焚书坑儒”也是因卢生而起。这个骗子担心秦始皇醒悟后他会死得很惨,于是逃走了,逃走前还嘲讽了秦始皇一番。秦始皇知道后,大怒,在群儒中审问同党。审问下来,有463个读书人服罪,“皆坑之”。秦朝两世而亡,也被后人认为跟卢生这个大骗子有很大关系。“大师”是很有诱惑力的。能掐会算,还能发功治病让您延年益寿

  • 22次战役斩首181万: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的代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朝,秦始皇

    秦国自孝公时,在法家思想指导下,从农战两个方面革新内政,争霸中国,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终于以武力统一中国。在兼并过程中,普遍存在斩首现象,秦汉之际一致认为秦国是崇尚诈力的虎狼之国,鲁仲连更明确提出秦是弃礼义尚首功之国。对于秦国的斩首现象,清代史家梁玉绳作过一定研究,统计出秦国有记载的斩首数量是166

  • 揭秘千年谜底:秦始皇身世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华帝国统一的大英雄,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也需要放在历史的现实环境下去评价。他的雄才大略,无法掩盖和抹杀。作为推翻他的汉朝臣子们,出于媚上的文人习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点让后人喷饭的污点。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

  • 秦始皇被称为古今第一皇帝原来是空有虚名罢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559位帝王,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名不符实的帝王了。李挚评他“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但是人们都只记住了前一句,于是将他视为古今第一皇帝,太荒谬了。事实上以当时的秦国国力,统一只是时间问题。秦国地势易守难攻,商

  • 秦宣太后芈月为什么能够长眠于秦始皇祖陵?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芈月,秦宣太后,芈月传

    近日,电视剧《芈月传》正在热播,相信不少人对历史中芈月的原型很感兴趣。芈月是以秦宣太后为原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也是秦始皇曾祖父的母亲。而芈月墓,位于芷阳骊山的秦始皇祖坟秦东陵。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1302米,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烽火台、老母

  • 中国最能忽悠的四张嘴:把秦始皇忽悠地团团转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秦始皇

    一、端木赐端木赐,即子贡,春秋人士,老夫子的得意门生。时齐国内乱,为转移国民注意力,欲兴兵伐鲁。孔子遣端木赐前去游说,望息战。于是,此君闪亮登场了。端木赐先游说齐人,欲霸国之地位,攻打鲁国未免大材小用,不如打亦有称霸野心的吴国。齐人心动。后入吴国,言齐觊觎华夏,必拿吴开刀,不如先发制人。吴王想想,也

  • 揭秘: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战略秘诀及治国策略!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战略秘诀,治国策略

    核心提示:战国初期,秦国原本是一个挨揍的主,阴晋之战,50万秦军败在了一代名将吴起5万人的手下(这也是白起咬牙切齿的地方),结果丢了河西之地,成为了一个二流国家。百年强国魏国这个称霸近百年的强国,它靠英明的君主和卓越的文武支撑着。它的北面是赵,南面是楚,东面是齐,西面是秦,中间是韩,这样的地理位置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