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官清廉的韩延寿为何险些被诛九族?生前深受爱戴死后又为何被弃市

为官清廉的韩延寿为何险些被诛九族?生前深受爱戴死后又为何被弃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70 更新时间:2024/1/9 17:39:49

历史上对于西汉人物韩延寿的出生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他是在前57年的时候去世。他生前是汉宣帝时期非常著名的士大夫,是燕国人,而他的父亲因为反对燕刘旦谋反而遭到杀害。下面我们就具体了解一下西汉人物韩延寿。

韩延寿图像

据说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之后的那一段期间,儒家风气变得相对来说达到了高峰。虽然那时候“独尊儒术”已经出现,但初期也只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像一些普通的儒生,竟然担任宰相一职。而后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混进朝廷的儒生越来越多,并不限于做一般职位的官职。于是,汉宣帝准备关起门来,想要改变目前的状态,好让统治能够多一点教化色彩,也就是这个时候韩延寿开始登上舞台了。虽然韩延寿不是儒生,但是因为依靠自家老爹的福,一步登天,当上了朝廷上的谏大夫。

除此之外,韩延寿还做了很多地方的太守,每到一处任职办公的时候,都会以“教化”作为讲究。记得他在做颍川太守一职的时候,他的前任是赵广汉,在职的时候采用的是法家手段,鼓励人们互相告讦,谁知却使得当地打小报告成为一种风气,人人自危。于是韩延寿为了改变现状,找来了好几位当地有具有德望的老者,并以酒食进行款待,一起消除积怨之道。与此同时,他还这些老者介绍了一些儒家礼仪,并希望大家以后的婚丧嫁娶都遵照这些礼仪。另外还让郡中的儒生,戴着皮帽子下乡主持礼仪。经过这么折腾后,这里的风气有了极大的改观。

韩延寿之死

韩延寿为官一生,任职期间的他清廉,政绩卓著。只要是他治理的地方,以感化为主,还深得民众的拥戴。那么历史上的韩延寿又是怎么死的呢?

关于韩延寿,他虽然不是什么儒生,但是托自己父亲的福,一步登天当上了谏大夫,并且做了好多地方的太守,只要每到一处,讲究的就是两个字--教化。在他做太守的时候,采用的就是法家手段不仅改善了称权称霸的现象,还改善了民俗风气。

可是就是这么好的一个儒官,最终结局却是弃市,也就是被处以死然后陈列于市集上让百姓们羞辱他。面对这样的结局真是令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这件事还真不是因为碰上了昏君,而是他真的犯了事,还是一件大事。据说

还跟另一位名臣萧望之有关。

据说当时萧升担任御史大夫一职,而左冯翊太守一职则给了韩延寿。可是没想到的是,萧望之任御史大夫之后,手下的御史却查出韩延寿在东郡时,擅自花掉了将近有一千万多的官款。这件事被韩延寿闻之,马上就说萧望之在左冯翊任上也花掉了官款几百万,于是下令究治了几位萧望之时代的旧吏,并送进了监狱。

可是没等萧望之上奏弹劾他的奏章,韩延寿却将弹劾萧望之的奏章送到了皇帝那儿,并派人先把萧望之看了起来。幸好,皇帝通过调查,知道萧望之的事是子虚乌有的,而韩延寿的事则是真的。不仅是真的,这钱花得相当吓人。

那时候的法律就是,僭越和谋反,这两条中若是犯了一条,就该诛九族了。而皇帝看在他是烈士之后的分上,只处罚了他一个人,实施了弃市的酷刑,死去。

标签: 汉朝韩延寿汉宣帝

更多文章

  • 韩延寿是谁?西汉名臣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朝,西汉,韩延寿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霍光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调任颍川太守。颍川有许多豪强大户,非常难治理。在此以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当地风俗喜聚朋结党,因此交结官吏和百姓,使他们互相告发,颍川因此告发成风,百姓多结成仇怨。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依次召见被乡里所

  • 严光:刘秀三次要他做官,他却说:何苦为难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严光,汉朝

    你们知道此人曾经和刘秀同窗,刘秀三次要他做官,他却说:何苦为难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中国出了很多有名的隐士,他们归隐山林,不入仕途,却得到了后人的尊重,比如说庄子、陶渊明,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另一位著名的隐士,这个人就是严光,他的高风亮节受到了许多学者大夫的称颂,马天宇曾经就在《秀丽江山

  • 东汉的“最强大脑”应奉 一世天才却为时代所不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东汉,应奉

    应奉,字世叔,东汉后期汝南南顿人。应奉出身官宦家庭,他的曾祖父叫应顺,在汉和帝的时候曾经官拜河南尹、将作大匠等职。应顺为政廉洁,克己奋公,政绩非常不错。应顺生了十个儿子,个个都有才干。应顺生子应叠,官拜江夏太守。应叠生子应郴,官拜武陵太守。应郴生了应奉。应奉是个天才,记忆力超群,读书一目五行。应奉的

  • 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应奉,天才

    【释义】意思是指只见过一次面,形容交情很浅。现在也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出处】《后汉书·应奉传》:“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由来】“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汉代人,是有名的学问家。他小时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

  • 读书“五行并下”的汉朝天才应奉为何没有名气 应奉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应奉,天才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

  • 吴与弼是什么人?崇仁学派创始人吴与弼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吴与弼为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明同时也是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在明代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吴与弼最开始不叫吴与弼,叫吴梦祥、吴长弼,字子傅,号康斋,生于公元1391年,去世于公元1469年。吴家是官宦世家,先祖在唐朝之时就已经是朝议大夫。吴家后辈此后在各朝都有官位,亦或是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

  • 吴与弼生平简介,吴与弼的常山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吴与

  • 明朝大儒吴与弼的理学思想,崇仁学派位列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子傅(一作子传),号康斋,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

  • 李轶是谁?他为什么要谋杀刘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轶,东汉,刘秀

    李轶(?—25年),字季文,南阳郡宛城县人。原是宛城豪强李氏子弟,王莽末年,李轶与堂兄李通一起与刘縯、刘秀兄弟共同起兵,但部队与绿林军合军之后,背弃刘氏兄弟,转而投靠绿林军所立的更始皇帝刘玄,并极力主张杀掉能力、威望都很高的刘縯,以免威胁到刘玄的皇位。更始政权面临崩溃之时又想投降实力强大起来的刘秀,

  • 李轶是谁?他为什么要杀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轶,东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氏家族是南阳的豪强大姓,李轶的伯父李守是王莽的宗卿师,李轶的堂兄李通也担任过五威将军从事等官职。公元22年(地皇三年),绿林军大起义爆发,南阳为之骚动,李通因为当时流传的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便也有起兵的心思,因为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