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初将领郭英简介:一生大小五百余战,身被七十余伤

明初将领郭英简介:一生大小五百余战,身被七十余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02 更新时间:2024/1/17 17:23:57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郭英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郭英 (1335-1403年),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 从朱元璋 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 称郭英为“郭四”。先后跟随朱元璋 、徐达常遇春 攻打陈友谅张士诚 ,平定中原、云南等地,身经百战。1384年(洪武 17年)封武定侯。身历大小百余战,伤痕遍体,未尝以疾辞。又因宁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死于永乐元年(1403年)卒,追赠营国公,谥威襄。

《三世家典》载郭英一生大小五百余战,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身被七十余伤。

人物生平

投奔元璋

郭英 是郭兴 的弟弟,兄弟二人一同投奔朱元璋 ,成为朱元璋 的卫士。《三世家典》载郭英身长七尺,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有勇有谋,擅长骑射。

南征北战

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郭英跟随朱元璋攻克滁州、和县等地,参加了鄱阳湖大战,多有战功。《三世家典》载郭英于鄱阳湖大战时身负重伤,但仍不退却,于泾江口大败陈友谅 。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率军攻打武昌,陈友谅部将陈同佥突袭朱元璋军,郭英前往将其斩杀。而后又跟随徐达 、常遇春 南征北战,因功先后获封骁骑卫千户、指挥佥事、本卫指挥副使、河南都指挥使。《三世家典》载攻打通州时,郭英用诈败之计,引元军出城,设伏兵将其击败。斩首几千余级,生擒元孛罗梁王。 攻打太原时,郭英建议常遇春 夜袭王保保。郭英率领十几个骑兵潜入王保保营帐,以火炮为信号,常遇春 引伏兵大败王保保。

平定云南

洪武 十四年(1381年),郭英跟随傅友德攻打云南,与宋焱章、胡海分军进攻赤水河。当时大雨下了很长时间,河水涨的很高。郭英于是砍伐树木做成竹筏,乘着夜色,一举将元军击溃,并生擒元军首领。后又率军攻取曲靖等地,将各山寨悉数平定

洪武十六年(1383年),又随傅友德平定蒙化、邓川、丽江等地,前后杀敌一万三千人,生擒二千人,缴获铠甲好几万副,船只一千多。洪武十七年(1384年),以功绩封武定侯,食禄二千五百石。

后期经历

洪武十八年(1385年),郭英被任命为靖海将军,镇守辽东。

洪武二十年(1387年),跟随大将军冯胜 出兵金山,打降纳哈出,进封征虏右副将军。回京后,朱元璋让郭英掌管宫廷禁兵。

洪武三十年(1397年),郭英被任命为征西将军耿炳文的副将守备陕西,平定沔县贼寇高福兴。回京后,郭英遭到御史裴承祖弹劾。朱元璋于是命诸戚里大臣议论郭英的罪名,最后郭英得到赦免。

建文年间,郭英从耿炳文、李景隆 讨伐燕王朱棣 ,无功而返。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 登基为帝,郭英被罢官回家。

永乐元年(1403年),郭英死于家中,死年六十七岁。获赠营国公,谥威襄,葬于巨野城北郭家茔地。

历史评价

朱元璋:①唐之尉迟敬德 不汝过也。②廷臣若某之忠诚朴实,诸人不及也。

郭勋:郭英开国重臣,其功业之隆、子孙之盛、富贵寿考、始终令节世为罕俪,人以比之郭汾阳云。

张廷玉 :至若华云龙、张赫、吴复、胡海之属,或威著边疆,或功存海运,搴旗陷阵,所向皆摧。揆之前代功臣,何多让焉。而又皆能保守禄位,以恩礼令终,斯其尤足嘉美者欤!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秦武王掌政后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武王,战国,风云人物

    我们前一次讲张仪的时候,讲到由于秦惠王在节骨眼儿上逝世,秦武王即位,导致张仪的连横之策失败。而张仪也出走魏国,并且在一年多以后死在了魏国。秦武王不喜欢张仪这样的说客,那他喜欢什么呢?秦武王如其谥号,喜欢霸权主义,喜欢推行武力,喜欢大力士!他即位以来,主要干了这么几件事。第一件事,杀蜀相陈庄。大家可能

  • 邓世昌为什么要开船撞向敌舰?他是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邓世昌,清朝,风云人物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特别是在八年抗日战争期间,而这些英雄更是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用自己的牺牲,来维护国家的利益。其中就包括手拿炸药包的董存瑞,以身躯抵挡敌人炮弹的黄继光等等。而我们如今所生活的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当年的他们替我们负重前行得到的成果。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人物,就是在甲午中日

  • 中法战争「法国不胜而胜」这种说法是错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法,战争,法国

    问:请谈一谈中法战争的不胜而胜和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是关于清末中法战争(1883-1885)结局的一种极常见说法。它的基本情节是:“老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大败法军,导致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清廷却在此时与法国签订了屈

  • 3800万人伤亡,换回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3800万人,伤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时,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说:“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有生之年不会看到它们再次被点亮。”1918年,一战以德国及其盟国战败收场。欧洲人目睹这一忧伤的预言变成了悲凉的事实。一战期间,全世界动员的军队共约有6200万人,死亡人数

  • 宁远之战:宁远大捷后世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宁远之战,大捷,后世

    公元1662年,后金兵大举南侵,直逼山海关。明朝广宁巡抚王化贞率领的14万大军,与金兵一触即溃,只好往关内节节败退。消息传到京城,朝廷大为震惊。少数人主张在关外抗击金兵,大多数人却主张放弃关外的大片土地,退守山海关。朝野上下笼罩着一片失败的阴影。就在满朝文武拿不定主张的时候,兵部主事袁崇焕,单身匹马

  • 转战千里中原突围,这支部队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转战千里,中原,突围

    皮旅前身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团以上干部合影(后排右六为支队司令员皮定均)。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在完成战争准备后,悍然撕毁停战协定,调集重兵将中原解放区团团围住,企图一举歼灭,全面内战就此爆发。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中原军区只能设法突围。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承担起为主力部队提供掩护、牵制敌军的任务一个预

  • 1962年中印战争,解放军打得印军片甲不留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1962年,中印,战争

    1962年中印边界爆发的那场速决战,至今仍是世界军事教科书中经常研究讨论的经典战例。58年过去了,如今中印边境又是麻烦不断。那场战争的意义,有必要再看一看。从纯军事角度探讨那场战争,解放军之胜,有这么几方面原因:一、战略指导方面我军高出一筹自古战争,庙算胜是最终决胜的前提。中印双方对这场战争的战略指

  • 日本关东军如何将“七七事变”扩大成全面侵华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日本,关东军

    83年前,七七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夜,日本“支那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少佐大队长一木清直麾下的500余名日本兵携带6门步兵炮,气势汹汹地由丰台大营向卢沟桥进发,事态颇为严重。日军向中方提出交涉时,说明了他们这次行动的理由:有一名参与演习的日本

  • 二战最强魔术师,用魔术“搬走”亚历山大港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最强,魔术师

    梁启超 在《李鸿章传》中写道:“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乱世之中,英雄辈出,人才遍地,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奇谋诡计常常比小说情节还要精彩魔幻。在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便是一个难度系数颇大,用好了却会效果卓著的计策。在二战中,

  • 二战时期匈牙利为何上了德国纳粹的贼船?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二战,匈牙利

    在世人的印象中,第三帝国的失败起码有一小部分要归罪于猪队友。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呆萌的意大利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连带着所有纳粹德国的盟友形象都变成了拖油瓶,战场上要拖德国人后腿,见势不妙就要背后捅刀。演讲第一名,打仗不太行(图片:wikipedia)▼但其实,并非所有德国盟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