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贺因为什么事情被骂了两千年?

刘贺因为什么事情被骂了两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4/1/17 5:56:19

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第五子,汉昭帝驾崩后,刘贺稀里糊涂的被霍光从封地领到长安皇宫中,登基成了天子。可惜,这突如其来的天子之位刘贺还没坐稳,就因为一些事惹到了霍光,直接被废。在历史资料中,刘贺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庸皇帝。

《汉书》里详细列举了刘贺在当皇帝的这二十多天里犯下的一千一百条罪状,包括强抢民女、生活奢侈等。平均来算,这个家伙在坐上龙椅之后每天都要犯四十多种罪,堪称昏君中的典范。后来,刘贺被霍光赶出皇宫,被贬为海昏侯,余生都在南昌度过。刘贺被废后,大将军霍光尊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就这样,皇帝中的“反面典型”刘贺被钉在耻辱柱上两千多年,让后人嗤之以鼻。

直到他的坟墓重见天日,人们才发现刘贺被当作昏君这件事里有猫腻。2013年3月,媒体报道已发掘两年、位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观西村墎墩山的墎墩墓可能是昌邑王刘贺墓。2015年,我国考古学界有了重大发现,海昏侯墓被开掘出来,直接颠覆了人们对刘贺的传统认识。

在研究了刘贺墓葬中的随葬品后,专家们觉得是时候给这位昏君平反了。刘贺的身份极为复杂,既当过王,又当过皇帝和列侯,在历史上比较少见,所以墓葬有可能是按照皇帝级别的规格下葬的。

开掘工作初期,专家们在海昏侯墓中取出了一副绘有先代圣贤图的屏风,文物价值极高。按照史籍中霍光的说法,刘贺本来是不敬重先贤的,也不喜欢念书,每天热衷于声色玩乐、骑马游猎。我们单从刘贺墓中开掘出的屏风来看,刘贺并非霍光口中那个不尊先贤的家伙。

毕竟,随葬品通常是墓主人生前喜好之物,一个不尊圣贤的家伙又怎会允许一面绘着一众先贤的屏风摆在自己的墓室中呢?

除了这面屏风外,在刘贺的墓中专家们还找出许多典籍,这些典籍全都是儒学经典,甚至,还有一部早就失传了的《齐论语》。一个不尊重先贤、讨厌看书的人,为什么会在死后将这些经典带入墓中呢?汉朝人历来有“事死如生”的说法,所以,刘贺生前一定是个喜欢看书的家伙。

除了书籍屏风外,专家们还在刘贺墓中找到了一个做工精美的杯子,上面篆写着“李具”两个字。专家们在结合史籍进行考察后,认定,这个杯子的主人是刘贺的奶奶,也就是刘彻皇妃李夫人的遗物。之所以刘贺墓中会出现奶奶的杯子,恐怕刘贺是个孝顺的人,十分思念祖母所以才将祖母遗物随葬。

在霍光罗列的罪状中,刘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跟行走的畜生没什么区别。我们仅看这个杯子,刘贺的忠仁义暂且不谈,他起码是很孝顺的。随着更多刘贺生前的随葬品出土,专家们对刘贺的印象大为改观,觉得海昏侯根本不是个昏君,所以,我们应该挖掘真相还他清白。同时,我们可以看到,霍光废立刘贺并没有得到内外朝的一切认可,反而是他个人的独断行为,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政变。

其实,汉朝人也有人曾发掘刘贺成为“昏君”的真相,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刘贺年轻气盛,想在登基后做出一番大事业。霍光在朝中独揽大权,他希望刘贺能够成为乖顺的木偶,由自己一手掌握。刘贺是个胸怀大志的皇帝,他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刚到长安就提拔了自己封地的二百多个官吏,这种做法对霍光等权臣而言简直如鲠在喉。

这里,我们以皇帝的标准来看,想要集中权力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如果说有错的话,只能说他低估了霍光对权力的渴求和反击的力度。

根据霍光的做法,我们不妨大胆猜测,刘贺在继位后极有可能改革了某种政策,让权倾朝野的霍光及其党羽伤筋动骨,这才不得不密谋将皇帝拉下马。其实,霍光可不是个安分的家伙,他不会坐视刘贺站稳脚跟,到时候自己轻则失去权力,重则性命难保。之后,在一场惊天阴谋中,霍光笼络满朝文武,来了场政变“以正朝纲”,将刘贺拉下龙椅赶去南昌,还斩杀了刘贺的二百多个亲信。

我们仅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霍光这种恼羞成怒的做法根本就是包藏祸心的表现,刘贺的“昏庸”不过是霍光面向舆论的挡箭牌。刘贺当皇帝不到三十天,就做了一千一百余件坏事,这不过是个笑话罢了,试问,哪有人会每个小时都干两三件坏事呢?这个“海昏侯”的骂名对刘贺来说简直是无妄之灾。

现代人研究的历史信息大部分是从史书中提取的,所以,史书所载是否详实直接影响到后人的历史观点。刘贺的罪状原本就是霍光一手导演的“欲加之罪”,作为胜利者的霍光自然有权力进一步篡改史籍,让刘贺就此遗臭万年。说霍光没有篡位之心我信,但是,说他不擅权不独断那是个笑话,实际上,他对权力拥有异乎寻常的欲望,不容任何人与之分享。

标签: 刘贺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姚崇作为唐朝名相,在文学与政治方面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

  • 揭秘:古代大臣上朝时是说普通话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古代,清朝,风云人物

    古代大臣上朝时,皇帝听不懂方言怎么办?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事实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都有某种通行的共同语言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周公周公制礼作乐时官话就是周礼的一部分,称为中原雅音。“雅”训为“正”,“雅”和“夏”两字古音相通,雅言就是夏言,西周王都一带是夏地,王都之音被认为是正音,所以,夏

  • 朱棣用7字挑衅侄子,朱允炆却用7字化解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允炆,明朝,风云人物

    说起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他从小就被父亲朱元璋视为掌上明珠,朱元璋聘请当时著名的大学士宋濂作为他的老师,可见朱元璋对朱标的用心良苦。但是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是,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却忽然得了重病,并且很快去世了,此时的朱元璋掩饰不住心中的悲痛痛哭不已,并且不顾众

  • 历史上的将领司马楚有多传奇?凭驴耳料敌时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楚,南北朝,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在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宋后,对司马氏一族进行了大肆屠杀。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分裂时期,它不像春秋战国或是东汉末年那样诸侯割据,而是大体维持着南北对峙的局面。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因为乱世征伐不断,有才华的人更容易施展能力、出人头地。诚如此言,南北朝时期涌现出

  • 历史上李慎是什么人?武则天称帝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中国古代有权利的女人,每个朝代都有唯独武则天一个人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中唯一的女皇,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在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李治这个懦弱无能的皇帝,最终导致皇帝之位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大唐江山差点因此而覆灭。因此很多人便会有所疑问,为何李世民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难道是因为他

  • 黄忠作为五虎上将,他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会碌碌无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黄忠,汉朝,风云人物

    熟读三国,我们会发现有许多老当益壮的人,他们虽然年龄很大了,但却依旧战斗在最前沿。就拿最为出名的赵云赵子龙来说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已经年过六旬了,依然当作先锋,杀敌无数。还有蜀将廖化,年过七旬,依然被当作先锋来使用,上战场杀敌。但这些将领往往是年轻时代就成名,到老了依然有自己的地位。然而我们

  • 明朝政治家郭正域简介:初任詹事,曾为太子朱常洛讲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面对赵云和张苞去世的消息,诸葛亮的表现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蜀汉丞相之诸葛亮对我们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说是非常潇洒。但是,在夷陵之战,尤其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对于诸葛亮来说,

  • 后世如何评价姚崇?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聂友简介:常与诸葛恪等人交往、辩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聂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聂友(?-253年),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树市)人,汉族江右民系,三国东吴名将。聂友少为县吏,至京城常与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