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秦国极少出昏君,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历史上秦国极少出昏君,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1/1 14:01:50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不一样,他起源于西北边陲,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土壤不比其他诸侯国那般肥沃。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其自身条件自然比不上齐楚那般富庶,甚至连韩魏都比不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最终一统中原。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便是:秦国极少出昏君。

《过秦论》中有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六世指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既然能够继承六世先祖留下来的功业,并完成祖上的遗愿,不仅说明他自身能力出众,也让人看到了他祖上六世也绝非等闲之人。毕竟春秋战国数百年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光靠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世世代代的积累。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为何秦国能够六世不出昏君呢?

一、生于忧患

处在忧患环境下的人往往能够更加励精图治,毕竟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一直处于低谷任自己自生自灭,人都想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共性。

春秋时期,秦被夹在晋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西边还有一个义渠国对他虎视眈眈,随时都有被灭国的风险。而后战国时期魏国崛起,与秦国的又一次战争夺走了秦国河西之地百年不说,还差点让秦国灭国。为此秦国其实派出过很多质子以求暂时和平,像秦昭襄王,秦始皇都曾当过质子。

秦国起源于西北边陲,本就被其他国家当作蛮夷看待,外界压力极大,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位置;加之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真正弱肉强食的时期,但凡弱小的国家最终都会被吞并;秦国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比较差。这种内外环境都不好的现状迫使秦国国君不得不励精图治。

二、立贤不立嫡长

《公羊传》中提到过“嫡子生,不以名,令于四境,择勇猛者立”。中原各国基本都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纠纷,但,万一嫡长子不贤呢?这就会出现很多事端。

秦国并非如此,不仅传子时不传长只传贤,甚至还有将位置传给兄弟的现象,像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便是亲兄弟。而且,秦国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兄弟继位,其他兄弟基本上都要承担辅佐的职能,从没出现夺权的现象,就像公子虔辅佐秦孝公,樗里疾辅佐秦惠文王这些。其实有的时候臣子有些问题不方便说的换做兄弟去说效果可能就不一样,毕竟血缘关系摆在那,兄弟去说服可能达到的效果更好。

三、任用贤才

贤臣是君王的左右双臂,贤臣不单单有着协助君王治理国家的任务,其实也是君王的镜子。唐太宗有一句话:“以人为镜,可知得失”,臣子是君王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是贤臣,你渴望遇到明君;你是明君,你渴望得到贤臣,这是君臣之间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

秦国几代国君都是重视人才的。秦孝公时期的商鞅,秦惠文王时期的张仪,秦昭襄王时期的范雎,秦庄襄王时期的吕不韦,这些都非本国人,却能得到重用,后来这些人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有法律体制保障

《大秦帝国》中有一幕:秦孝公问商鞅:”大秦可否一统天下?“商鞅回答:“可以,但是,难。”毕竟不是需要你这一代人的努力就够了,需要代代出明君,即使不是明君也不能是昏君,这才是最难的地方。确实,你可以保证你自己励精图治,为国鞠躬尽瘁,但不能保证你的儿子和你一样,更不能保证你的孙子和你一样。这个时候商鞅提到了变法,使万事皆有法可依,相当于给子孙留下了一个治国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他们做事不逾矩。

后来商鞅虽遭车裂酷刑,但其依法治国的思想却得到了肯定,一直影响到后世。

五、质子的恨

我们可以发现,秦昭襄王,秦昭襄王甚至秦始皇自己都当过质子。何为质子?两国关系恶化被派去缓和关系的王公贵族之子。毫无疑问,质子在别国的处境自然是很卑微,他们的所见所感会使他们憎恨那个国家,就像燕太子丹回国之后派荆轲刺杀秦始皇。当然,这种遗恨会使他们坚定自己的抱负,尤其是像秦国这种野心勃勃的国家派出的质子,自然希望能够灭掉其他国家。

纵观秦国发展史会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充满斗争的历史,恶劣的环境与强大的中原列国终究没能挡住秦国吞并天下的步伐。生于忧患迫使君王励精图治;选继承人时立贤不立嫡;任用贤才,君臣相辅相成;变法使得秦国拥有一套约束君王的体系;质子回国之后坚定抱负。这些原因让这个国家的六代君王虽不能称之为明君,但绝不是昏君,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秦王扫六合。秦国实现一统天下这个野心的过程确实让人敬佩。

标签: 秦始皇秦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唐玄宗为什么要重用李林甫长达18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唐朝,风云人物

    如果我们承认唐玄宗在位44年中,前期文功武治,后期乱七八糟的话,这就有一个时间点,从哪里变化,因为什么变化。开元二十年(732年),宋璟被罢相以后,他就开始奔向了糊涂状态。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病逝后,唐玄宗开始变糊涂了。(1)开元二十五年后,唐玄宗由明君走向昏君,昏君的标志之一就是将治国的

  • 高阳公主深受李世民疼爱,为什么会与父亲发生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阳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生母不明,深受李世民的疼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长大后的高阳公主嫁于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但是后来高阳公主却和她的父皇李世民出现了矛盾,连李世民驾崩时,她都没有太难过的样子。高阳公主之所以被李世民宠爱,一长相漂亮可爱,二性格像爹,三生母地位高。

  • 褒姒是什么结局?她到底是什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褒姒,周朝,风云人物

    《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身世太史公讲的很玄。西周厉王年间,后宫之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宫女忽然产下一女婴,自述八百余年前,夏桀在朝,有两条神龙来到皇宫,口流涎水,自称“褒城二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活动呢?占卜的结果算是吉利的,夏王便拿着金盆接住两条龙的口水

  • 程子华的子女后代现状如何?现在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程子华,近代,风云人物

    在我们中国的近代史中相信大家很多的人都是知道,日军不断的侵犯着我们国家的领土,而且给我们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摧残最主要的就是,将我们同胞们的亲人都杀害了,这是就踊跃出来过很多的志愿军,开始了和日军的争斗,之后的战争让日军没有占到一点点的好处。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的就是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他的

  • 三国时期姜维发动了多少次北伐?有哪三个阶段?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三国,风云人物

    姜维北伐,是指蜀汉对曹魏的进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

  • 张郃被赵云击败,却能大战张飞五十个回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郃,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无论是乱世奸雄曹操,还是心怀天下的刘备,亦或者是占据江表三代的继承者孙权,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得不让人承认,他们都是三国人才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与曹魏麾下大将张郃之间的事。众所周知,张飞、赵云、马超三人都是蜀汉之主刘备的得力干将,而这三人的武力值也是众人都有目

  • 赵之谦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之谦,画家,风云人物

    在晚清的艺坛上,出了一个书画篆刻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全能大师,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赵之谦。在书法上,赵之谦不仅精于隶书、楷书,并且对于篆书和行书也极擅胜场。有意思的是,他在《与梦醒书》中却对自己的各体书法作出了这样的自评:“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然平

  • 荀子是古代儒家代表,那他都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弟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荀子,战国,风云人物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老师非常神奇,比孔子还要厉害,教出的弟子分外独特,第一个是鬼谷子,教出孙膑、庞涓等奇才,第二个是

  • 珍妃有什么爱好让光绪喜爱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珍妃,清朝,风云人物

    终其清朝一代,后宫妃子都长得比较寒碜,慈禧太后已经是其中的翘楚了。轮到光绪当皇帝的时候也不例外,后宫皆是丑八怪,比如正牌皇后隆裕就是霸王级别的丑八怪。要论颜值担当,只有珍妃了。怪不得光绪皇帝喜欢的不要不要的。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颜值担当的珍妃,让很多人看着不顺眼,比如隆裕。隆裕虽然贵为皇后,但

  • 朱棣为什仫不效仿李世民逼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明朝,风云人物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发动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在此过程中杀兄屠弟逼父退位,自己即皇帝位,成为了唐王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他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并稳定发展,对外武功显赫,史称“贞观之治”。日转星移,岁月如梭,历史在不断的前进,也在不断的重演着。七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