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大骂女婿张敖,背后原因是什么?

刘邦大骂女婿张敖,背后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1/1 14:40:24

刘邦大骂女婿张敖,背后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封分诸侯王是刘邦的一种暂时性妥协

刘邦在建汉过程中封分、改封或接收了“八大异姓”诸侯王,即齐王韩信(后改楚王、淮阴侯)、赵王张耳(死后传位于儿子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韩王信、长沙王吴芮、闽越王无诸。不过,闽越王地处东南沿海一带,没有进入汉朝统治的中心地带,所以经常被人忽视,以致于后人通常熟知的异姓诸侯王只有七个。另外,原项羽封吴芮为衡山王、英布为九江王、臧荼为燕王,刘邦称帝后改封吴芮为长沙王、英布为淮南王,臧荼封国不变。余下如齐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耳及韩王信均为刘邦所封。

之所以要强调“异姓”二字,因为并未刘邦心甘情愿,而是为兑现一个“共天下”的诺言。早在刘邦彭城兵败后,为了消灭项羽,他痛定思痛提出“将关东之地”全部让出的策略。于是许多如彭越一样的割据势力纷纷为“饼”而来。如此一来,项羽被硬生生困在荥阳一带被刘邦纠缠了近四年时间。垓下之围前夕,刘邦又将大片土地划给了英布、彭越、韩信等人,于是几位大咖出兵相助,刘邦得以采用狼群战术将项羽集团肢解于垓下。

显然,如果没有诸侯王的出力,刘邦打败项羽就成了镜花水月,更谈不上统一天下了。但是这些异姓诸侯王于刘邦来说,如同贴在身上的几块膏药,病好了再不揭下去就浑身难受。刘邦的梦想是成为如秦始皇一样的皇帝,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但从目前形势来看,天下如同战国翻版,所不同的是原“战国七雄”已经改头换面,变成了如今的七大诸侯王。如果说刘邦是龙,那么诸侯王就是老虎,如何从虎口夺食,是一件高超的技术活儿。不过,凡事都有突破。刘邦的突破口在那里?韩信。刘邦要用韩信点燃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导火索。

韩信被贬事件是消灭异姓诸侯王的导火索与突破口

早在称帝之前,刘邦就先夺了韩信的齐王之位,称帝后改封其为楚王。而就在韩信准备于故乡楚地大展宏图之时,刘邦则幽灵般出现在距下邳城不远的云梦泽附近。领导到家门口游玩,那有不去一见的道理,虽然预料刘邦暗怀鬼胎,但韩信找不到回避的理由,于是硬着头皮去见刘邦。结果,刘邦摆下“鸿门宴”,韩信被直接装上囚车,运到洛阳。就这样,“汉初三杰”、“国士无双”的韩信如同猴子一般被戏弄遍了大江南北。

当然,韩信的悲催日子还没有结束,回到洛阳后,刘邦又宣布韩信为淮阴侯,并且让他成为了屋子里的猴子,一举一动都被监视。韩信的故事告诉其他诸侯王一个道理,即千万不要理会刘邦的邀请与谈话,万不得已之下宁可兴兵造反,就算鱼死网破,也不能落个如“猴子”被抓一样的下场强。因此,其余几个异姓诸侯王杯弓蛇影,惶惶不可终日,稍有风吹草动,便做起了两手准备。而刘邦要的就是这个种人人自危的效果,因为人越精神高度紧张,越容易出乱,如此正好被他找到把柄。

张敖封国被除,与韩王信有关联

韩王信的封地原在距离洛阳不远的颍川郡,刘邦称帝不久,便觉得韩王信在眼皮底下晃悠实属不妥,因为如果韩王信将来有不轨行为,如近水楼台先得月般容易得手。所以刘邦及时将韩王信调离“心脏”地带,命其驻守太原,同时于边境安全又多了一道保障。

韩王信显然明白刘邦的意图,于是干脆跑到马邑建都,因为马邑距为汉、匈边境,万不得已也方便跑路。由此可见,刘邦与韩王信互不信任,各打各的算盘,而韩王信又是异姓诸侯王的代表。不久匈奴来犯,意料之中,韩王信被打的晕头转向,无奈之下,一边向匈奴求和,一边向刘邦写信求救。刘邦回信,首先大骂韩王信饭桶,韩王信觉得这次要“吃不了兜着走”,弄不好下场还不如韩信,于是赶忙倒向匈奴。

公元前200年秋,刘邦征调全国兵马,亲自北伐,一来收拾韩王信;二来如秦将蒙恬一样重创匈奴;三可以震慑其他诸侯王,表明自己宝刀未老。结果,刘邦中了匈奴冒顿单于“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部),度过了饥寒交迫、胆战心惊的七个昼夜。脱险后,刘邦命大将樊哙继续与匈奴周旋,自己率部分人马南归。

刘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仅三个愿望全部落空,而且灰头土脸,颜面扫地,心情失落可想而知。幸好,途经赵国都城邯郸时,受到女婿张敖的热情招待。特别是张敖如同饭店服务人员一样,亲自为刘邦端水递饭,片刻不离左右。

然而,刘邦非但不领情,反而喋喋不休地将张敖骂了个狗血淋头。不过面对骂不绝口的老丈人,张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快,依旧笑脸相迎。但是张敖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却激怒了相国贯高。贯高认为刘邦故意让张敖卑躬屈膝、尊严扫地,于是打算伙同手下人刺杀刘邦。张敖竭力阻拦,贯高作罢。

第二年(前199年),刘邦于东垣(今石家庄一带)围剿韩王信残余再次途经赵国柏人县,张敖照例俯首招待,而且还将自己美人送给岳父消遣。结果刘邦快活过后,忽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起身走人,连夜赶路。事后才知道,原来贯高等人已经在刘邦的住宿地埋伏了刀斧手,只等半夜行刺。当然,这一消息是经人告密才被刘邦获知。

刘邦大怒,命人将张敖及贯高等人抓到京城审讯。最终,贯高承担所有罪责,声称与张敖没有任何关系,全是他一人所为,经百般拷打,虽体无完肤,也未屈服。最终,刘邦敬贯高是一条汉子,将其赦免,并打算重用这位对主人忠贞不二的贤臣。然而,贯高认为既然为主人洗脱了罪状,自己苟活的意义不大,于是在狱中自杀。而贯高的主人张敖则被免去赵王之位,贬为宣平侯,赵王之位则被刘邦给了三子刘如意。

那么,到此我们应该提出疑问,刘邦为何要大骂张敖?张敖封国被除是不是刘邦蓄谋已久?而刺杀事件真的是贯高一人所为吗?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错综复杂,实际上是刘邦与张敖对决的一场攻守大戏。刘邦导演兼演员,张敖入戏配合。

刘邦为什么大骂张敖?

一、骂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选择。

张敖的父亲张耳与刘邦是至交。秦末大起义时,做为赵地义军头领的张耳被王离率领的秦军围困于钜鹿城内,险些被灭。幸亏项羽率军北上打退王离,张耳才得以脱险。项羽入关分封诸侯王时,封张耳为常山王。但是,当项羽在山东忙于与田氏兄弟交战、刘邦趁机率军杀出汉中后,张耳却死心塌地追随了刘邦。因此,当韩信打下赵国之后,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并将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了张耳之子张敖。而张耳受封赵王一年后便去世,因此王位传给了儿子张敖。

在刘邦看来,张敖虽为自己女婿,但终归是个异姓诸侯王。刘邦能让张敖及其后代永远占据赵国吗?显然不可能。但是,介于张敖既是自己的女婿,又是好友之后的身份,让刘邦感到很是为难,因为他不能用武力解决张敖。既然打不得,那只能骂了,或许张敖承受不住,会主动与自己翻脸,或者干脆“辞职走人”。所以刘邦见面就对张敖发雷霆之火,希望骂醒、骂怒张敖,让他主动将“封国”让出、或是起兵造反。

张敖能领会刘邦的意图吗?当然能,但是他会装傻,会托下去,因为谁都不想将到嘴的肥肉吐出去,再说谁能保证汉朝不是成为下一个秦朝。所以等刘邦去世,张敖岂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前途一片光明!每想到此,估计张敖都能从梦中乐醒。

二、时间紧迫,来日无多

实际上,刘邦在北伐匈奴的五年后便去世,想必当时他也能觉察到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紧迫感。但是距完全铲除异姓诸侯王还任重道远,所以他必须争分夺秒,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而他出征匈奴南归正好途经赵国,所以他便产生了顺路“摘除”张敖的想法。可是无论刘邦怎样的辱骂,张敖总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这样一来,刘邦也备感无奈,只好暂时作罢。但刘邦绝不会放弃罢黜张敖的想法,反而在等待时机。不久,张敖便主动送上门来,因为有人告密张敖的相国贯高曾经谋划行刺刘邦。幕后主使是谁?刘邦认定是张敖。

刺杀刘邦,是不是贯高一人所为?

肯定不是,没有张敖首肯,贯高不敢擅作主张。刺杀一国的皇帝意味着不仅仅是谋反,如此重要的事情张敖能被手下蒙蔽吗?显然不可能。刺杀刘邦分两个阶段:

一准备不足、有心无力阶段。于张敖来说,他更知道自己的实力。所以,如果在邯郸城纵容手下行刺刘邦,无异于自投罗网、以卵击石。不仅一败涂地,而且刘邦正好名正言顺地将自己拿下,所以张敖才及时制止贯高等人的冒险行为。

二、充分准备,或可一试阶段。刘邦第二次途经赵国,夜宿柏人城,给了张敖是“今时不同往日”的机会,因为张敖完全可以事先去做充足的准备,就连侍寝的小妾都给刘邦备上了。种种迹象表明,张敖有趁刘邦沉迷寻欢作乐时动手的预谋。但是,当刘邦与赵美人滚完床单后,便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匆匆起身离去,张敖计划落空。

事后,刘邦肯定会派人暗中调查,或是根本不就不用调查,因为刘邦出行时,随从、贴身侍卫等众多耳目早已将张敖、贯高的一举一动摸得一清二楚。如此一来,张敖、贯高等人如同一直在其眼皮底下裸奔一般。但刘邦需要一个等待真相水落石出的过程,于是不久便有人出来“告密”。据说,举报者还是贯高的仇人。

既然抓到把柄,刘邦开始大作文章,遂将只要与张敖有关联的人员全部抓到京城审讯,就连与刘邦有过一夜情缘的赵美人也被关进了监狱。赵美人当时已经怀上了刘邦的龙种,于是几次三番向刘邦提出改善待遇的请求,结果都被拒绝。后来,赵美人在狱中生下孩子后便上吊自杀了。这个孩子便是日后在汉文帝面前表现叛逆的淮南王刘长。而张敖有丈母娘吕后的袒护,虽没有受牢狱之苦,但行动也被刘邦限制。

经一番严刑拷打,贯高始终是“一人做事一个当”的态度。既然刘邦找不到突破口,那只能承认刺杀事件与张敖无关。但是他可以趁机夺了张敖的赵王之位,而刘邦的最终目的也不过如此。因为他不可能杀女婿,让自己的女儿守寡。而被贬为宣平侯的张敖如拔掉牙齿的老虎,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等将来再将其迁往京城居住,张敖不过另一个版本的韩信。所以刘邦适可而止,不再深究,将此事翻篇。

总结:面对刘邦清除异姓诸侯王的意图,张敖心知肚明,但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身分打了一个擦边球,结果被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刘邦成功拦网。尽管张敖“不动声色”般的抗争是徒劳的,但是他不会放弃可能存在的一线机会。所以,表面上看,张敖是个最默默无闻的异姓诸侯王,而实际瞬间产生过对刘邦最大的威胁。

而于刘邦来说,清除其他几个异姓诸侯王均可采用武力及其他粗暴而有效的手段,唯独对女婿张敖不能,因为他要顾及全天下人的感受。但是刘邦可以用老丈人的身份对张敖施“辱骂大法”。如果张敖逆来顺受,不作反应,倒成了刘邦的不是,形同自讨没趣。而如果张敖一旦“有所行动”,刘邦必“一招制敌”。所以刘邦骂张敖是有目的的骂,是在导演一场夺张敖封国的戏,并不是无缘无故、没头没尾的宣泄,而张敖只能陪着入戏。

标签: 刘邦西汉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北宋状元程宿简介:科举因其实施锁院、糊名、誉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程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程宿(971—1000),字莘十,衢州(今浙江衢州开化县)人。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戌子科状元,时年仅

  • 历史上秦国极少出昏君,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秦朝,风云人物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不一样,他起源于西北边陲,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土壤不比其他诸侯国那般肥沃。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其自身条件自然比不上齐楚那般富庶,甚至连韩魏都比不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最终一统中原。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 唐玄宗为什么要重用李林甫长达18年之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玄宗,唐朝,风云人物

    如果我们承认唐玄宗在位44年中,前期文功武治,后期乱七八糟的话,这就有一个时间点,从哪里变化,因为什么变化。开元二十年(732年),宋璟被罢相以后,他就开始奔向了糊涂状态。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宋璟病逝后,唐玄宗开始变糊涂了。(1)开元二十五年后,唐玄宗由明君走向昏君,昏君的标志之一就是将治国的

  • 高阳公主深受李世民疼爱,为什么会与父亲发生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高阳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生母不明,深受李世民的疼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长大后的高阳公主嫁于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但是后来高阳公主却和她的父皇李世民出现了矛盾,连李世民驾崩时,她都没有太难过的样子。高阳公主之所以被李世民宠爱,一长相漂亮可爱,二性格像爹,三生母地位高。

  • 褒姒是什么结局?她到底是什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褒姒,周朝,风云人物

    《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身世太史公讲的很玄。西周厉王年间,后宫之中,一个五十多岁的宫女忽然产下一女婴,自述八百余年前,夏桀在朝,有两条神龙来到皇宫,口流涎水,自称“褒城二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活动呢?占卜的结果算是吉利的,夏王便拿着金盆接住两条龙的口水

  • 程子华的子女后代现状如何?现在在哪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程子华,近代,风云人物

    在我们中国的近代史中相信大家很多的人都是知道,日军不断的侵犯着我们国家的领土,而且给我们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摧残最主要的就是,将我们同胞们的亲人都杀害了,这是就踊跃出来过很多的志愿军,开始了和日军的争斗,之后的战争让日军没有占到一点点的好处。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的就是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他的

  • 三国时期姜维发动了多少次北伐?有哪三个阶段?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姜维,三国,风云人物

    姜维北伐,是指蜀汉对曹魏的进攻,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

  • 张郃被赵云击败,却能大战张飞五十个回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郃,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无论是乱世奸雄曹操,还是心怀天下的刘备,亦或者是占据江表三代的继承者孙权,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不得不让人承认,他们都是三国人才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刘备麾下的五虎上将与曹魏麾下大将张郃之间的事。众所周知,张飞、赵云、马超三人都是蜀汉之主刘备的得力干将,而这三人的武力值也是众人都有目

  • 赵之谦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着怎样的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之谦,画家,风云人物

    在晚清的艺坛上,出了一个书画篆刻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全能大师,那就是众所周知的赵之谦。在书法上,赵之谦不仅精于隶书、楷书,并且对于篆书和行书也极擅胜场。有意思的是,他在《与梦醒书》中却对自己的各体书法作出了这样的自评:“于书仅能作正书,篆则多率,隶则多懈,草本不擅长,行书亦未学过,仅能稿书而已。然平

  • 荀子是古代儒家代表,那他都有哪些比较出名的弟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荀子,战国,风云人物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老师非常神奇,比孔子还要厉害,教出的弟子分外独特,第一个是鬼谷子,教出孙膑、庞涓等奇才,第二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