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出生在哪里?生于中国非胡人

李白出生在哪里?生于中国非胡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667 更新时间:2024/1/14 6:21:30

李白到底出生在哪里?是江油还是碎叶城?关于李白出生地的问题,先后曾有四川江油、中亚碎叶、陕西长安、甘肃天水……等多种不同争议。其中争议最大,影响最广有两处,分别是绵州昌隆(今中国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和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城)。

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安抚大使裴行俭平定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别帅李遮匐的叛乱后,以碎叶水旁的碎叶镇代焉耆。同时,裴行俭还命令他的副手肃州刺史、检校安西都护王方翼修筑碎叶城垣加以驻守。从此,碎叶便成为了唐王朝在西域地区的一个军事、政治重镇,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唐代安西四镇”。它不仅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域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军事要塞,也是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商业城镇。它在隋唐时期与中原的交流十分紧密,唐代碎叶城的城市建设格局就是仿照长安城而建的。唐玄宗开元七年(719年),安西四镇经略节度使汤嘉惠建议朝廷以焉耆镇代替了碎叶镇,“碎叶”一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现托克马克城境内已修建了李白衣冠冢等一批具有唐代风格的仿古建筑。

李白到底出生在哪里?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安西都护府碎叶镇地区详图

江油,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以北的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北魏宣武帝拓跋元恪正始二年(505年)设郡,隋朝初年分为阴平、昌隆两县。历来是四川北部地区的一个军事、政治重镇。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隶属于绵州府管辖,是由陕入川的金牛道上一座重要交通枢纽。在唐代隶属于剑南道绵州府管辖。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的庙讳改“昌隆县”为“昌明县”,“昌隆县”一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南宋年间分为江油、彰明两县,1958年两县合并为江彰县,1959年改称江油县,1988年撤销江油县设立江油市(县级市)。江油市南部的青莲镇境内现存有许多与李白有关的历史遗迹和古迹。

我们在分析和看待历史问题时,必须要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之所以很多人误认为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是因为中苏关系发展道路上一段极不平凡的历史所造成的。

中苏两国两党的关系大致经历了蜜月、分歧、恶化、破裂、冲突、缓和、正常化等几个阶段。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苏两国建交,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苏关系出现分歧。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宣布撤走1390名援华专家,撕毁专家合同343个,技术合同257个,中苏关系恶化。1965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莫斯科三月会议》,中苏关系破裂。1969年3月,中苏边界珍宝岛事件爆发,双方开始武装冲突。1969年6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阐明了苏联政府对于中苏边界问题的意见。1969年8月,中苏边界铁列克提事件爆发,武装冲突进一步升级。1969年10月,中国外交部发表文件《驳苏联政府6月13日声明》,表明了我国政府对于中苏边界问题的看法。1982年3月,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涉华内容的讲话,中苏关系出现解冻迹象。1989年2月,中苏签订《两国外长关于柬埔寨问题的声明》,中苏关系缓和。1989年5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1990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宣布独立。1991年12月,苏联解体。199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关于中吉边界的协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斯凯克签订。

在中苏关系最为紧张的1969年,苏联政府发表了《6月13日声明》。在《声明》中,苏联政府宣称:“满洲人在一七五八年侵占准噶尔以后,开始对哈萨克人和吉尔吉斯人游牧区不时进行掠夺性的袭击。无论是在哈萨克斯坦,还是在现今中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其他地方,都没有清帝国的任何军事和民事的政权机关,更不用说这里从来也没有任何满洲居民或中国居民这一点了。所以,历史事实证明,在西部,中国边界没有超出甘肃省和四川省,更从来没有到过巴尔喀什湖。”(见《人民日报》1969年10月9日第3版专栏)

为了反驳苏联的这个《声明》,表明我国的严正立场。1969年秋,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副部长余湛等同志根据周总理指示就苏联政府的《声明》中涉及到的历史问题专程登门请教了中科院院长、历史学家郭沫若同志,郭沫若告诉了他们关于李白出生于碎叶的考证(见《郭沫若学术论辩》,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年6月第2版,208页,王锦厚著)。

1969年10月8日,外交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外交部文件──驳苏联政府1969年6月13日声明》。在《文件》中说:“新疆地区同中国其他部分发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至少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中国汉朝就在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设有行政机构。八世纪,中国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巴尔喀什湖南的碎叶河上的碎叶。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的准噶尔部是中国厄鲁特蒙古人的游牧部落。清朝平定准噶尔部,是中国的内部问题,和中俄边界毫不相干。”(见《人民日报》1969年10月9日第2版专栏)

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几何公理要是触犯了人们的利益,也会遭到批判的。”(见《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很明显,两国政府在官方文件中引经据典,唇枪舌剑。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边界利益。所以此时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运用已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而完全成为了双方外交斗争的工具,都不约而同的贯彻执行了“学术研究绝对服从于政治需要”的原则。因此,双方的外交文件中都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学术谬误。比如:苏联政府的声明中错误的说:“在西部,中国边界没有超出甘肃省和四川省,更从来没有到过巴尔喀什湖。”中国外交部的文件中则错误的说:“八世纪,中国唐朝的大诗人李白就出生在巴尔喀什湖南的碎叶河上的碎叶。”

按常理说,两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外交文件,除了个别从事外交、历史和地理研究工作的同志而外,很少有人会去仔细阅读。作为普通老百姓来说,即使读了也不会多想,更不会去详细论证。那为什么“李白生于碎叶”这个错误的学术成果又会流毒如此之广呢?

这是因为,为了配合我国政府的外交斗争和领土勘界谈判,我国各级教育、出版部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把所有教科书、诗文集、著名网站中涉及李白生平尤其是出生地的内容统一修改为“中亚碎叶”。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常化之后,才有学者公开呼吁改正。导致很多人都误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而江油反倒成了鸠占鹊巢。

实际上,李白出生在江油。之所以说李白出生在江油,决不是我在这里信口开河,想当然耳,更不是因为自己的中国人而故意歪曲历史,硬把李白说成是出生在江油。而是因为我有比较过硬的历史文献依据作为佐证。

第一:魏颢的记载;

魏颢说:“李白祖上本源出自陇西,可是遭到流放的刑罚。相就家族趋赴于绵州。身体不久出生蜀地(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

有同志也许会问:“你为什么要引用魏颢的记载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魏颢本身是唐代人,曾多次和李白见面。他不仅是李白的崇拜者而且还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曾把自己的孩子明月奴托付给魏颢照顾,可见李白和魏颢的关系很密切。而且魏颢的这段文字出自《李翰林集序》,也就是说这是为李白的诗集写的序言。如果魏颢在给李白诗集的序言里都把李白的出生地写错了的话,李白肯定也不会答应。

第二:李阳冰的记载;

李阳冰说:“(家族)逃回四川,还原李姓而生李白。出生那天,梦见长庚星,所以就取名为白,用太白作为字。(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看到这里,又有同志会问了:“你为什么要引用李阳冰的记载呢?”这个问题也问得好,因为李阳冰不仅本身是唐代著名小篆书法家,而且还是李白的族叔。宝应元年(762),李阳冰在安徽省当涂县担任县令,李白临终前曾投奔于他。在病榻前把自己的全部诗稿交予李阳冰整理出版,最后李白还逝世在李阳冰府中,可见李白和李阳冰的关系很密切。而且李阳冰的这段文字出自《草堂集序》,《草堂集》是李阳冰根据李白遗稿整理出版的第一本李白诗集(现已失传)。既然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又是李白的临终监护人,绝对不会把李白的出生地搞错。

另外,还有唐宪宗元和年间的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依据李白儿子李伯禽手疏而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等文献资料也认为李白出生于四川。但是由于范传正晚于李白四十多年,没和李白见过面,所以本文不予采纳。

因此,李白生于江油,生于四川,生于中国!

标签: 李白

更多文章

  • 慈禧不可告人的恶习,宫女们都苦不堪言!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

    慈禧作为晚清实际统治者,她对权力的迷恋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为了稳定自己的权利以及奢华的生活,不惜将国家利益出卖给洋人,哪怕自己背上千古骂名。慈禧日常生活中的奢华更是让人无法想象,比如她有个爱喝人奶的习惯就非常歹毒。慈禧日常生活中为何要喝人奶呢?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为了驻颜,毕竟慈禧年纪大了,也想保持

  • 此人为达目的,杀兄弟姐妹二十余人,最终下场惨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亥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即秦二世。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长兄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

  • 究竟是什么报应,让千百年来贞顺皇后敬陵都鸡犬不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贞顺皇后

    贞顺皇后是怎么死的贞顺皇后是玄宗的宠妃,世人俗称称她为武惠妃。这是因为“贞顺皇后”之名是玄宗宠爱她,在她死后追赠给的谥号。贞顺皇后的死因可谓是扑朔迷离,在今天看来算得上是唐朝的一桩奇案。相传她的死因是被三只“厉鬼”所困,活活吓死的。那么三只“厉鬼”是谁?贞顺皇后是怎么死的?也许是沿袭了其姑祖母武则天

  • 只因长相太美,姐弟双双入后宫,弟弟还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慕容冲,苻坚

    太和五年(370年),苻坚灭前燕,慕容冲的姐姐清河公主,十四岁,有美色,苻坚便纳她为妃,在后宫中最受宠爱。慕容冲十二岁,亦有龙阳一样的姿貌,苻坚又宠幸他。姐弟独占宠爱,其他的宫女全都失宠。长安儿歌唱道:“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慕容冲(359年-386年),小字凤皇,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

  • 大名鼎鼎的困龙之地,细数有哪几位君王跌倒在这里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纣王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许多不同时代的人,往往经历着相同的命运。就像这座普通的小城,有三位伟略的君王在这里走完了人生的征程。这座小城就是沙丘,其遗址在现在的河北省广宗县境内,《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全境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名沙丘”。汉代以前,沙丘是帝王家的离宫别院,建有宫殿,可这座

  • 历史上的恭愍王同性恋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吗?和鲁国公主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恭愍王

    恭愍王是同性恋所谓的同性恋一般指那些喜欢跟同性在一起,找寻快感,而对异性缺乏性冲动的一些人,虽然如今的同性恋越来越多,在古代也有很多这样的同性恋,例如汉代有个皇帝就喜欢同性恋,后宫佳丽对他来说都是浮云。而有人说恭愍王是一个不称职的王,肯定有人应和,但是说他是同性恋,保证那些韩国人第一个站出来唱反调。

  • 为什么朱元璋杀尽了大明开国将军,却偏偏不舍得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汤和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开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等;封28位大将军为侯爵: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并赏赐免死铁卷一宗,但是这免死铁卷到头来却成了最大的笑话。德庆侯廖永忠

  • 8首奇葩古诗词,全部出自名家,看完的人都哭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诗词,奇葩,

    逗呢,就这也叫诗?!太奇葩了。然鹅,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不仅是诗,而且还有学名——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开头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可到诗后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鸡叫 宋 赵匡胤鸡叫

  • 此人被袁天罡说是短命之相,但是做到一件事就能长命百岁,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天罡,李峤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宰相,他不仅是众人仰慕的宰相,更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他就是李峤。可以说,李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初授安定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后来,李峤又调任三原县尉。传说,李峤共有五位弟兄,但是,他们

  •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的“状元之争”,竟然是因为名字上的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状元,朱汝珍,刘春霖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我国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终极目标,就是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等,最优秀的一等叫“进士及第”,有三个名额:“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个名次表面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得到的权益却要差别很多,因此,很多人都为了“状元”拼的头破血流。1904年的7月,也就是光绪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