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朱元璋杀尽了大明开国将军,却偏偏不舍得杀他

为什么朱元璋杀尽了大明开国将军,却偏偏不舍得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66 更新时间:2024/2/15 15:44:56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开始对当年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人、武将论功行赏,封6人为公爵: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等;封28位大将军为侯爵: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并赏赐免死铁卷一宗,但是这免死铁卷到头来却成了最大的笑话。

德庆侯廖永忠的免死铁卷,第一个成为空头支票。1375年,朱元璋将其杀死,理由是他私自穿着绣有龙凤图案的衣服。穿皇族才能穿的衣服属于逾制,等同于有篡国夺权的野心。曹国公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南征北战,立下不朽功勋。他最后被毒死,理由是“礼贤下士”——周围知识分子太多,难道你想搞小动作不成?开国第一功臣、魏国公徐达忠厚老实,和朱元璋从小玩到大,胆子很小。就是这个老实人,后来背上长恶性肿瘤,据说最怕吃鹅肉,朱元璋却偏偏赏赐蒸鹅给他吃,不吃就是违抗皇命的死罪。徐达在使者的监督下,一边老泪纵横,一边硬着头皮吃下了这只致命的蒸鹅,几天后一命呜呼。1394年,朱元璋威逼颍国公傅友德自杀。1395年,朱元璋又找借口杀宋国公冯胜,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这其中原因何在?那是因为他做人懂得八个字:老实做人,谨慎做事。

汤和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是老朱的“发小”。童年时和朱元璋一起放牛,青年时正是他的一封信把窝在破庙里讨生活的朱元璋拉上了造反之路,朱元璋濠州投军时,汤和还是朱元璋的上司,可从那时候开始,老汤就对朱元璋必恭必敬,成为朱皇帝最早的铁杆亲信。汤和武艺更是高强,跟随朱元璋横扫天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以前的汤和有一个爱喝酒的坏毛病。他逢宴必喝,每喝必醉。最要命的是,汤和每次喝醉酒都会一改本性大吵大闹,胡言乱语。有一次,他酒后竟然把矛头指向了朱元璋。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汤和一路进军,斩敌无数。常州被攻破以后,朱元璋便命令汤和固守常州,迟迟不肯下达继续进攻的指令。好战的汤和当然不愿意闲下来,多次上书,请求朱元璋让他出战。可是,朱元璋出于战略考虑一直没有答复,敌我双方都无所事事。

一闲下来,汤和酒瘾就上来了。这次,他喝醉后,一个人爬到常州知府衙门大殿的屋脊上,大喊大叫,众人怎么劝也劝不下来。不仅如此,他还坐在屋脊上口出狂言:“我镇守此城就如同坐在这屋脊上,左右为难。”搞得整个常州城的人都知道不进攻敌人不是他汤和的责任,而是朱元璋的责任。

朱元璋得知汤和的胡闹自然很不舒服。等平定中原后,朱元璋论功封赏。按理说,汤和打的胜仗最多,立下的功劳最大,可是,朱元璋什么也没有奖赏汤和,反而抓住汤和的一个瑕疵,说汤和的某场战斗没有斩草除根,使其余党事后继续作乱。不仅如此,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汤和无论立下再大的功劳,朱元璋总会给汤和穿“小鞋”,让汤和对官场心灰意冷。

在冷静下来之后,汤和终于想明白了:这一切都是自己嗜酒如命的坏习惯造成的,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汤和真的把酒戒了。一开始,朱元璋不相信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能把酒戒掉,于是邀请当年一同打天下的老兄老弟聚会,特意拿出了20年的陈酿好酒招待众人。可是,汤和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美酒所动,一滴酒也没有喝。

汤和后来不仅把酒戒了,人也变得谦恭起来,见了谁都笑脸相迎,这与他之前争强好斗、妄自尊大的性情完全不一样了。这之后,汤和一直保持着这个好作风,直到年老。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倭寇进犯江浙沿海一带,当时汤和已经62岁了。他接受朱元璋的派遣,挂帅打击倭寇。不仅如此,他还把监狱的犯人放出来,在江浙沿海地带建设卫所,让倭寇完全失去了海上侵犯的机会。朱元璋对此大为赞赏,汤和却谦虚地说:“这都是皇上的洪福,臣子只是跑跑腿而已。”

有一次朱元璋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岔子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但汤和却能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而且后来他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

后来汤和又很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汤和传》记“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了,汤和就投其所好,与其等他“杯酒释兵权”,不如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和以间从容曰:‘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洪武二十八年,汤和因病而终,终年70岁。在汤和后半生中,朱元璋给予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誉,并亲自去探望卧病在床的他,见他形容枯槁的情形,泪流不已,后来追封汤和为东瓯王,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中唯一能够获此荣誉并且善终的人。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汤和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缺点且赢了自己的结果。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8首奇葩古诗词,全部出自名家,看完的人都哭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诗词,奇葩,

    逗呢,就这也叫诗?!太奇葩了。然鹅,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这不仅是诗,而且还有学名——逆挽诗!又叫逆转诗、抑扬诗、陡转诗、雅俗诗。逆挽诗的最大特点是开头平淡无奇、甚至是大失所望,可到诗后却以出人意料的飞来之笔和逆转成奇蜂之势,把读者引入一个崭新的诗歌境界。鸡叫 宋 赵匡胤鸡叫

  • 此人被袁天罡说是短命之相,但是做到一件事就能长命百岁,后字字应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袁天罡,李峤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宰相,他不仅是众人仰慕的宰相,更是一位颇有才华的诗人,他就是李峤。可以说,李峤少有才名,十五岁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他初授安定县尉,因在制举考试中以甲等擢第,调任长安县尉,在畿尉中与骆宾王、刘光业齐名,皆以文章著称。后来,李峤又调任三原县尉。传说,李峤共有五位弟兄,但是,他们

  •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的“状元之争”,竟然是因为名字上的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状元,朱汝珍,刘春霖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我国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终极目标,就是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等,最优秀的一等叫“进士及第”,有三个名额:“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个名次表面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得到的权益却要差别很多,因此,很多人都为了“状元”拼的头破血流。1904年的7月,也就是光绪三

  •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大明皇族的最后时刻怎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自成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八日,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率领着起义军策马扬鞭,几无波澜地攻占了紫禁城。史载,东直门城门破时,城墙上的大明守军如同秋风落叶般纷纷坠落。负责把守东直门的河南道御史王章战死杀场,负责把守安定门的兵部尚书王家彦跳城自杀,后又被手下人救活藏匿在市民家里,最终他却趁人不备,解下

  • 史上最牛道士!三朝皇帝崇拜他,成吉思汗尊称其为神仙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

    在中国古代,信息闭塞,但却并不妨碍“超级偶像”的产生!如在南宋末年时期,有一位道士堪称史上最牛,他在当时拥有无数“粉丝”,而且这种崇拜已经超越国界,就连金国、宋朝、蒙古三朝皇帝都是他的“铁杆粉丝”,甚至成吉思汗也尊称他为“神仙”。此人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传奇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 此人自称满清皇族后裔,全家只喝矿泉水,年俸比总督的还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

    众所周知,秦始皇建立封建帝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中央集权在这个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为了能够延续这样的局面,秦始皇希望以自己千千万子孙后代去保卫他所建立的王朝,正所谓相传千世百世,代代相传。因此,西周的分封制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废除,郡县制成为秦朝的重要制度。然而,秦不过二世而亡,接过大旗的汉高祖

  • 细数历史上最短命的4位皇帝,最短的不足2小时死前还被人坑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光宗

    自打秦始皇称帝以来,中国大大小小的皇帝前后出现的了数百位之多。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达到60多年,而有些则短的离谱。皇帝这个职业一直都是最为危险的职业,因为不清楚那一天就会被人给咔嚓了,又或者被迫下岗,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出现过短命皇帝。明光宗:29天明光宗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他是宫女所生,从小不久受待

  • 为什么康熙一上位就杀了鳌拜,孝庄太后到底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康熙

    在很多清朝的历史剧中,对于鳌拜这个人的评价是极为糟糕的,而且,在官方发布的史书中,更是把这个人描绘成专权结党营私,横行霸道,对于当时的康熙皇帝也是从不放在眼里。可以说,这就是为臣者的大忌,任何一个上位者都不可能容忍自己的下属眼中没有自己,而且,还时刻心中想着怎么推翻自己的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史书在

  • 朱熹的另一面, 其实他是一位科学家,隐藏的够深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朱熹,沈括,举子仓

    朱熹,当我们提起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时,联想到的人物形象大概就是一名严肃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许多人未必知道,朱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会建设引导者,他们参与创建书院,创立农村小额扶贫贷款银行——社仓,建立贫困家庭育儿基金——举子仓。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重建运动,都有理学家热诚参与,

  • 中国古代四大知识分子皇帝,不过个个都是王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煜,陈叔宝,杨广,

    自古以来,中国都以礼仪之邦自居,但是崇礼的同时却忘记了尚武精神。难怪,1964年3月24日,一位伟人曾在一次谈话中评点知识分子型皇帝说:“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识分子是比较最没有出息的。历史上当皇帝,有许多是知识分子,是没有出息的,隋炀帝就是一个会做文章、诗词的人。陈后主、李后主都是能诗能赋的人。宋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