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性格有什么特点?司马懿的弱点在哪里

司马懿性格有什么特点?司马懿的弱点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61 更新时间:2024/1/22 18:29:04

司马懿作为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后人对于他的评价处于两个极端,有人说他天赋异禀。功勋卓著。有人说他狡猾奸诈,处事圆滑,最后背叛君主,不仁不义,没有尽到一位臣子的本分。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这两种评价都不为过,都是属于司马懿性格中的一部分。每个人的都是多元化的,何况是作为那个时代的处于政治中心的重要人物,司马懿拥有多面性格,面对不同的事,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是不可避免的。

司马懿在前期采取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体现了其性格中聪明,也善于识人的一部分。曹操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所以曹操一开始请他任职时,他并不愿意,并以病为托辞,拒绝了曹操。然而奈何曹操并不放弃,数次威胁才使得他不得不任职。在曹操去世之后,司马懿开始在政治上大展才华,顺势而为,深得皇帝信任,并且屡立战功。这体现了他性格中懂得审时度势,从善如流的一面。

司马懿洞察先机,决断果敢的一面在他的军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与诸葛亮的数次决战中更是将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瞬间决断的能力都充分体现出来。而他对待不同的君主采取不同的方法,面对不同的敌人运用不同的战术并且屡次取得成功都体现了他的圆滑和知人识人的能力。当然最后他选择了起兵叛乱,虽然在别人眼中是不仁不义的行为,但这也是构成他性格的很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他的凶狠和果敢,毫不犹豫,不会浪费每一个机会。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一次次改朝换代中笑到最后。

司马懿的性格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为人所称赞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历史中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司马懿为什么杀静姝

静姝,司马懿的侍妾,这个女人名为侍妾,实际上是曹丕放在司马懿身边的卧底,属于明摆着的间谍,就是监视司马懿的。

静姝死的时候很惨,肚子里有个孩子,自己的药被司马懿换成毒药,就那样死了。不过在司马懿这边看来,他则是做了自己必须做的事情。

首先,这个女人一开始就是以间谍身份到他身边的,是曹丕不相信他,他肯定是心里很不舒服的。其次,这个女人一定跟曹丕那一方面报告了很多关于司马懿的小道消息,这样司马懿要活得更加小心翼翼。再有就是,司马懿当时又要进入装病的状态,骗过曹爽,这个女人毕竟不是善茬,万一她去跟曹魏那边透露了消息,那司马懿的命就悬了,他努力了一辈子,就为了一统天下,不要到最后毁在一个小女子手上,所以他不可能放任这件事不管,只有死人才能闭嘴,于是静姝就变成牺牲品了。

司马懿对静姝估计也有一些感情,毕竟还有自己的孩子在她肚子里,不过,既然他要杀静姝,孩子也不会留下,留下将来也会对司马家恨之入骨,不如一次性全都解决。

静姝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是男人抱负的牺牲品,终其一生,大约只是在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卑微的活着,一旦价值消失,她也就香消玉殒了。没有人会在意她,曹家的人不会记得静姝为他们提供过消息,司马懿也不会记得静姝给他怀了孩子,她的结局肯定是死,无论对于哪一方,她必须死,所以司马懿肯定会动手。这也符合司马懿做事风格,要么忍,要么狠。他忍到了不需要忍的地方就狠了。

司马懿评价

司马懿,字仲达,汉族,河内温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者。司马懿家族从高祖父开始就担任官职,到司马懿这一代,司马懿算家族中最为显赫的人,足智多谋,位高权重,先后辅佐魏国几代帝王,担任托孤重任,拥有显著功绩,历史上多人都对司马懿进行评价。

司马懿年少时就已经开始显露自己的才华,从那时起就受到了各种褒奖和赞扬。哥哥司马朗和尚书崔琰交好,崔琰就曾对司马朗说:“你弟弟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即《晋书•列传一》中崔琰所说:“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司马懿辅佐过几代皇帝,均为曹家天下,因此从曹操开始,经司马懿辅佐过得帝王对其评价也很高。曹操一开始对于司马懿是不信任的,但是后来司马懿的种种表现都深得曹操心思,所以曹操才开始慢慢对司马懿给予信任。因此在此之前,曹操曾对儿子曹丕说过:“司马懿非人臣也,必欲汝家事。”在曹操去世之后,司马懿又先后辅佐了曹丕、曹叡、曹芳。辅佐齐王曹芳时,曹芳才年仅八岁。司马懿频频在战争中为帝王出谋划策,帮助其取得胜利。因此曹叡曾评价司马懿:“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吾得司马懿二人,复何忧哉!”曹芳评价:“太尉体道正直,尽忠三世,南擒孟达,西坡蜀虏,东灭公孙渊,功盖海内。”更是道尽了司马懿功绩之多,谋略之强。

同时代的人对司马懿便称赞不已,后人对于司马懿的评价则更进一步。毛泽东曾把司马懿和诸葛亮放在一起比较,说:“司马懿敌孔明之智。”

历史虽已远去,但评价却从未停止。

标签: 司马懿

更多文章

  • 刘备多次抛妻弃女,是形势所迫,还是薄情寡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

    刘备一向以仁义著称,然而曾四次抛妻弃子,对此众说纷纭,批评他的人说他是假仁假义薄情寡义,赞扬他的人说他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到底如何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说法,还是先陈述一下刘备四次抛弃妻子的经过,留给各位读者自己判断吧。网络配图第一次抛弃妻子,是在建安元年。当时,徐

  • 白手起家的刘邦,为何一生都不肯原谅自己的父亲?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

    汉高祖刘邦一生对父亲有介蒂,是有原因的。网络配图首先,具有先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体现在刘家穷,刘父是老实巴结的农民,而且除了刘邦,还生了三个儿子,儿子众多,家里又穷,排三老三的刘邦从小没少受苦。 也正是因为这样,少年时的刘邦便只身闯江湖,过着刀口舔血的生活。这段苦难的记忆,在刘邦的人生记忆里是挥之不

  • 项羽为何不肯渡乌江?乌江亭长是刘邦派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不听人言、独断专行,导致最后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不得不自刎于乌江边。那么,项羽为什么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众说纷纭。第一种观点:项羽羞愧而死。一些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乐,是因为他最心爱的女人虞姬死了。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以至于心灰意冷、心生羞

  • 慈禧太后与包饭的故事:慈禧一生的最爱啊!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太后

    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很爱吃包饭,有一次她吃包饭,一高兴便赏给一名太监一包,那太监谢过恩吃了。慈禧问他好吃不好吃?太监忙恭恭敬敬地跪奏:“回老佛爷,好吃!”慈禧又赏他一包,太监忙又吃了。太后又问好不好吃?太监忙又回话说好吃,太后再赏一包,太监早已吃饱,可太后赏饭,又不敢不吃,如果不吃,就是抗旨不尊了。网

  • 明朝著名太监王振如何一步步走入专政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著名太监王振

    明朝有数不清的太监,凡有些名气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著名太监王振就是这样。他本是河北一个县城的小混混,年轻时候读过一些书,考了几次科举都没考中,娶妻生子后,在县里当教官,后来犯了罪要被发配充军。这时,正赶上朝廷要挑选一批地方上的学官进宫培训女官,这本是个好工作,但是,前提是要净身做太监。若碰上这样的事

  • 女皇武则天一生中的四位男宠 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

    武则天,名武曌,祖籍并州文水县,生于长安,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

  • 李世民少有的识人不明:没有看透墙头草徐茂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能成事的帝王身边总围着一大批的能臣良将,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霸王之气,振臂一呼天下云集,虎躯一震天下咸服吗?非也,之所以帝王身边能者云集,是因为他们善用帝王心术,会拉拢各种人才。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靠着在外征战拉拢的各路豪杰,成功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取了皇位

  • 真实的蒋干:赤壁之战后被冤枉千年的三国名士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蒋干

    历史上的蒋干虽有负曹操之托,但未失名士之风。《三国演义》诬蒋干盗书,且将其刻划为一被人捉弄的小丑形象,虽增加了文学效果,却使其斯文扫地,实在是一起影响千年的大冤案。网络配图蒋干,在《三国演义》里,是曹操帐下幕宾。人物不大,在赤壁之战中却举足轻重。战前两次自告奋勇过江去游说周瑜和打探虚实,两次被周瑜巧

  • 历史上三位患糖尿病的皇帝 其结果都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

    古代的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我国古代对消渴症的最早记载,出自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其对消渴症的描述:“消渴病者慎者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由此可见,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病。根据史料推测,汉高祖、汉武

  • 出身平民的刘邦为何能够建立大一统的汉室大业?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

    出身平民的刘邦能够在与楚国贵族的项羽的争斗中取得胜利,从而建立起大一统的汉室大业,善于用人是很关键的一点。韩信就曾指出自己可以领很多的兵马,刘邦最多只能统领十万,但是刘邦却可以包括自己在内的很多将领。刘邦拥有一套现在很多管理者都值得学习的用人之道,能让有才之人发挥所长。第一,刘邦识人善用,唯才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