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玄宗错用了两个人毁了盛唐:由奢入俭致衰弱!

唐玄宗错用了两个人毁了盛唐:由奢入俭致衰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4/1/25 12:31:56

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唐玄宗正是由俭入奢而导致失败。他在登基初年,看到当时的风俗奢靡,曾下令销毁宫中的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将珠玉、锦绣焚于殿前。可是到了晚年却穷奢极欲,任人唯亲,使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诗》云:靡不有始,鲜克有终,可不慎哉!”唐玄宗有始无终的经验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它提醒每个有志于成大事的人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用好人,用准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事业蒸蒸日上。

网络配图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个悲剧色彩的人物,他既创造了国力强大、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最辉煌的一页,但同时由于自己在用人方面的严重错误,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此后一百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中。宰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掌握国家军政大权,一个国家的治乱、强弱和兴亡,关键就在宰相是否德才兼备。

玄宗在登基之初,深明国家治乱系于丞相的道理,不顾权臣反对,于打猎时召见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要用他出任宰相一职。姚崇吏事明敏,在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时期曾屡次出任宰相,他针对时弊,提出十条意见,问唐玄宗是否同意,能否做到,如不同意,不能做到,他就不接受任命。唐玄宗接纳了他的意见,当场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之品。此后唐玄宗励精图治,“每事访于元之(即姚崇),元之应答如响,同僚皆唯诺而已,故上专委任之”。

起用姚宋天下大治

姚崇曾因家有丧事请假十多天,这十多天积压了一大堆文件,同时担任宰相的卢怀慎没有办法裁决,他诚惶诚恐地向唐玄宗表示歉意。唐玄宗说:“这不怪你,我把天下大事都交给姚崇去办,你的作用主要是坐镇邪雅俗罢了。”姚崇请假回来,不用多长时间,就把所有文件“裁决俱尽”。卢怀慎为人清谨俭素,他知道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远不及姚崇,所以把所有事情都推给姚崇处理,当时大家称他为“伴食宰相”。姚崇退位后,推荐广州都督宋璟为宰相。宋璟为人“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担任宰相期间,“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直谏。”姚崇、宋璟任宰相各有所长,姚崇善于应变成务,宋璟善于守法持正,他们虽然志操不同,但都尽心尽力辅佐唐玄宗治理国家,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

网络配图

在唐玄宗执政的前二十多年,他一直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在姚宋之后,又相继任用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源乾曜宇文融韩休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张嘉贞吏事强敏;张说有才智、重文雅;李元纮以清俭着名;源乾曜以清谨自守;宇文融善治财赋;韩休和张九龄敢直言,处事守正不阿。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乐或后苑游猎,小有过失,都会问一问左右的人:“韩休知不知道?”每次话音刚落,韩休的谏疏就到了。唐玄宗“尝临镜默然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于旧,何不逐之!上(唐玄宗)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蒿奏事常顺指,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不听张九龄忠言

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在任宰相期间,极力反对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宰相,他对唐玄宗说:“宰相关系国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又认为应按军法处置不听指挥打败仗的安禄山,而且还对唐玄宗说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可惜唐玄宗不仅听不进张九龄的意见,还听信谗言,免去张九龄的宰相职务。张九龄被贬后,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

网络配图

晚年的唐玄宗见天下太平无事,以为再也不用操心了,于是深居宫中,专以声色自娱,将政事全部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李林甫“媚事左右,迎合上意,以固其宠;杜绝言路,掩蔽聪明,以成其奸;妒贤嫉能,排抑胜己,以保其位;屡起大狱,诛逐贵臣,以张其势,自皇太子以下,畏之侧足,凡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

史称李林甫柔佞多狡数,他和宦官以及宫中妃嫔的家属混得很熟,对唐玄宗的一举一动、兴趣爱好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每次奏对都深得唐玄宗的旨意。他为人城府深密,人莫测其际,“好以甘言啖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当时人们已说他“口有蜜,腹有剑”。朝中大臣凡是被唐玄宗看中的,李林甫开始都和他套近乎,到了这个人已威胁到他的地位时,就千方百计把他赶出朝廷,“虽老奸巨猾,无能逃其术者”。唐玄宗任用杨国忠为宰相也是一大失策。杨国忠为人“强辨而轻躁”,他倚仗杨贵妃得宠之势一身兼领四十余使,军国机务,“决于私家”。并且大肆收受贿赂,积缣达三千万匹,相当于国家一年半的庸调。除此之外,他还有意激怒安禄山,使“安史之乱”提前爆发。

标签:

更多文章

  • 赵光义对太原恨之入骨 下令将其从地图上抹掉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光义

    开宝九年,赵光义继承了宋朝皇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是太祖之弟,他的这个皇位的继承可以说是名不正言不顺。这就使他非常想用建功立业来证明自己强过太祖。但是当时的宋朝已经平定了南方,留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不多了,好在北方还有一个北汉还没有消灭,这个北汉是周世宗和宋太祖都打过但是没有灭掉的一个国家,它所依靠的

  • 揭秘:万历帝为何28年不上朝?专家开棺揭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万历

    对于历史上明朝的灭亡,有着多种看法,但是不论是何种看法,明朝的灭亡都得从万历时期开始说起的,而其中最受争议的,便是万历皇帝(明神宗)了,有人说明神宗是历史上出名的懒惰皇帝,其在位数十年,根本不上朝,而不上朝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网络配图以致许多大

  • 南齐皇帝萧道成的篡位政变:天上掉下来的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萧道成的最初判断就觉得这极可能是刘昱对自己的考验或者是另一场恶作剧,因此下令家人紧闭大门,不要放人进来。王敬则无奈,急中生智,将小皇帝刘昱的人头从门上抛了进去。萧道成忙命人将脑袋上的污血洗去,亲自查看,果然是刘昱的首级。他大吁了一口气,这才下令大开府门。网络配图 一477年7月7日,七夕节。刘昱在这

  • 一直杀伐果断的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妇人之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

    《鸿门宴》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相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了。读过鸿门宴之后,脑海中一定会有这样的印象。项羽是个大大的庸才,范增与张良则是聪明人,刘邦则是奸人,那提议放走刘邦的项伯自然就是个小人。今天咱们就来看看鸿门宴前后的大事件。首先就是反秦主力军项梁死后,在项羽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兵权竟然回到了义

  • 光武帝刘秀也创业艰辛 曾被围追冒险踩冰过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光武帝

    公元23年是汉光武帝刘秀人生跌宕起伏的一年。当年五月,他率援兵大破王莽的围兵,取得举世震撼的“昆阳大捷”;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传来令人心碎的消息,哥哥刘縯被更始帝刘玄所杀,而刘秀却不敢表现出相应的悲痛,只能憋着,忍着。他的低调换来了新的事业开创机会,当年十月,刘玄委派他去河北开创新的天地。

  • 解密历史上的纪晓岚:做官场上的“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纪晓岚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的这句词道出的是传统中国人心底的英雄梦:帮助君王一统天下,留下美名世代传扬。到了清代中期,情况出现了变化——乾隆皇帝要一统天下思想文化,于是疆场厮杀转为文化清理,风云际会,纪晓岚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成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 明太祖朱元璋治贪最残忍的招数活剥人皮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

    红潮导语:朱元璋治贪最残忍的要数活剥人皮。把贪官的头先砍下来,剥下人皮,再在人皮里放草,像稻草人一样竖起来,放在衙门边上,给继任的官员看,前任贪污是怎样的结局。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

  • 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如何废王皇后立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废立皇后之谜:高宗永徽六年,李治废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不久,朝廷的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均因为反对废后遭到贬逐或诛戮。对于这一史实,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武则天,认为是她一手策划和导演的,这也恰与武则天一贯毒辣强硬的做法相符合。但是历史往往有着出其不意的地方,那么在这件史事的背

  • 朱棣向户部尚书要军饷被拒 一怒之下竟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棣

    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夏尚书作官,荫盖湖南、江西两省。”这句话里的夏尚书指的是在明朝掌握户部长达27年的户部尚书夏元吉。夏元吉(1366—1430),字维哲,岳阳市湘阴县城夏家桥人明洪武时入太学,后擢为户部侍郎、户部主事、户部尚书。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是一位

  • 解密:诸葛亮为何不愿称帝?背后有啥顾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导读:诸葛亮不愿称帝的真相一直都是我们探索的谜题。当今网络上很多人拍砖诸葛亮、也有很多的人拿事实上他最终的却并未称帝来争辩,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诸葛亮不称帝的真相吧……一、文人是造不了反的:网络配图 中国自春秋战国以来,一般的开国皇帝或者起义军的领袖,大多是军人武夫,或者甚至是流氓无赖,读书人造反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