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史上鲧治水失败付出生命代价才成就了大禹

史上鲧治水失败付出生命代价才成就了大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862 更新时间:2024/1/20 2:06:38

说起大禹治水我们可能都知道,大禹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洪水引进大海,为人民谋得了福利。他也因为治水的功劳继承了舜的位置,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大家知道这个人吗?他是大禹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臣,但他没有成功,反而因此付出了性命的代价。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故事吧。

网络配图

鲧治水

或许有些人不认识这个字,不知道鲧的读音。鲧字读作“gǔn”。它的一个意思是一种大鱼,另一个意思是专指大禹的父亲。我们知道在大禹之前天下都是禅让制的,他父亲鲧是手下的大臣。有一年黄河流域发大水了,当时可以想象没有堤坝,没有水利设施,自然发生大水就会淹没流域内的庄稼和房屋,因此这边地区的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尧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就像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么可以用土来挡住洪水。于是他就采用以土来筑造堤坝的方法,前后一共花了九年时间,才将堤坝筑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一发大水就再次把堤坝冲毁了,水灾反而加剧了,当地百姓被洪水淹的更惨了,鲧治水也是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舜继位之后,舜认为鲧没有尽力治水,责备他办事不力,于是便把他杀死了。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大禹用了清理河道,开挖河渠的方法才治水成功。当然有种说法是鲧消极治水,不能用好治水的员工,才导致了治水失败,因此在神话人物中,他成了少数被嘲笑的对象。当然鲧治水还是对大禹治水有借鉴作用。

鲧治水的方法

从古至今,水利都是统治者重视也必须重视的问题,都会派人治理或者修建水利工程,说到水利工程,我们就会想到今天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比如长江三峡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等等。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社会治水仍然时间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在古代呢?在遥远的三皇五帝时期,人们是怎么治水的呢?在当时只能派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去治理水患,鲧禹两父子治水就是一个例子。那么鲧治水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网络配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

首先让我们来看鲧这个人,相传鲧是黄帝的曾孙,禹的父亲,被人们称作鲧伯。在尧统治部落的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人们深受其害,很多人被洪水吞噬,房屋被冲走,农田被淹没,于是尧派鲧去治水了。那么鲧用什么方法去治水呢?治水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

在当时由于没有科学技术,所以只能采取人工治理的办法。鲧到了灾区查看了情况后,想到了那句谚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于是他就采取了土掩的方法,用土来堵,动员大家取土筑起河堤来解决洪水。所以鲧治水的方法就是堵水,修筑堤坝。结果当然也可想而知,自然是堵不住的。鲧总共花费了九年时间来筑起这些堤坝,但一遇到大水,就有被冲毁了,这样就会使得受灾的人更多,受灾的程度也大大加深。一旦决堤的洪水更加凶猛,一霎那就能吞噬一切,所以鲧治水以失败而告终了。

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在上古神话中大禹是治水的功臣,解决了影响人们多年的洪水灾害,禹也受到人民的爱戴和舜的赏识,于是继承了舜的帝位。非但如此,禹的父亲鲧也是善于治水的,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有疑问了,鲧治水不是失败了吗?怎么能说他善于治水呢。我们可能忽视了一点,在尧问大臣谁去治理洪水最好的时候,大家都举荐了鲧,这就说明鲧是当时的治水能臣。至于鲧治水失败是由于他采取的治水方式不正确,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鲧治水的方法以及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网络配图

鲧伯治水

上面说到了鲧被推荐去治水,虽然当时尧认为他名声不好且不听号令,不愿意让他去,但不能找到更好的人选,所以最终还是派他去了。鲧去了水灾发生的黄河地区,查看了具体情况之后便开始行动了,那么他采用了什么办法呢?他采用的是用土来堵洪水的方法,俗话说水来土掩,他取土筑起堤坝,想让水在堤坝的范围内流淌,所以才有了“鲧伯取土”的故事。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黄河中泥沙非常多,致使河床比较高,所以堤坝中的水几乎在地面上流淌了,形成了地上河。这是很容易出决堤的。另一方面,用土筑起的提拔不如现在混凝土那么结实,且和流多弯曲的地方,也容易造成决堤。

当然结果也正像我们分析的那样,鲧经过九年时间才筑起的堤坝,却禁不起考验,再次遇到大水时就垮塌了,流域内的灾情也更加严重了,鲧治水以失败而告终。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鲧采取的治水方法是:堵,筑造河堤。当然这也就是他治水失败的原因,我们也不难看出鲧之所以失败,是他对地理情况分析的不正确,采取的方法不恰当,失败当然也是必然的了。

标签: 大禹

更多文章

  • 堂堂一国皇后却非要嫁给一个大臣她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皇后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子的婚嫁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任何女子都无法逃脱的命运安排,即使是生于官宦人家,女子的婚嫁也逃不出这样的宿命,而生于官宦之后,还容易沦为政治牺牲品。网络配图萧绰也就是后来的辽国太后就是这样,她本来在进宫之前有一个心爱的未婚夫韩德让,本来萧绰一直都在心中描绘着将来和丈夫的美好婚

  • 高卢战争的结果:恺撒顺利当上罗马独裁者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高卢战争的结果

    高卢战争是罗马的独裁者恺撒对高卢地区进行得到八次远征战役,通过高卢战争恺撒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从一个负债累累的政客成为了一个腰包鼓鼓的财阀,而且还使得自己的军团从区区四个壮大成为了十余个,可以说是高卢战争使得恺撒完成了自己的华丽蜕变,成为了一个雄霸一方的地方大员。下面做一下高卢战争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

  • 揭秘越王勾践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谋臣文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王勾践

    勾践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助下,灭掉了吴国,一雪前耻,自己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其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幸福,所以,在帮助勾践复国之后,范蠡和文种等人也经历了“兔死狗烹”的结局。索性,范蠡深知勾践为人,所以自己先溜走了。而文种,选择留在勾践身边,最后却被勾践杀掉。那么,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

  • 民间为何说汉高祖刘邦杀三王致三国亡汉?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

    汉朝末年,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国家局势的控制力,群雄并起,相互征战不断,一时天下大乱。经过多年的分分合合,杀伐争斗,随着大多数诸侯的消亡,天下终于形成了三分局面,史称三国。曹操建立的魏国占有半壁江山,手中有个傀儡皇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传到他的儿子曹丕时,终于将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刘协废掉

  • 后宫生育子女排行:独孤皇后生10个只排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独孤皇后

    在古代的皇宫,只有皇帝一个男人是中心,在其身边的所有女人都只是其附属,所以有很多影视剧都将表现后宫女人争斗和后宫女人渴望皇帝宠幸作为题材演义。但由于皇帝身边的女人实在太多,真正能得到其关爱和宠幸的只有极少数,能为其生儿育女的就更少了。下面根据一些史料记载,笔者盘点一下古代皇宫中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后或皇

  • 武惠妃:她本是李隆基宠妃机关算尽却早早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惠妃

    武惠妃,武则天侄儿武攸止的女儿,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举手投足之间也都有武则天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她像武则天一样很有野心。网络配图 因为是武家后人的缘故,她生前没有得到皇后的封号。但是她积极为自己的儿子奔走,以谋求太子之位。只可惜因病早逝,让儿子当上太子的梦想也没有实现。武则天得

  • 揭秘:西晋极品丑女贾南风为何能够权倾朝野?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贾南风

    纵观中国历史,那些能够征服皇帝的女人,不论其出身贵贱,无不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正所谓爱江山更爱美人。不过,贾南风,西晋皇帝的皇后,相貌“丑而短黑”,竟然在勾心斗角的西晋皇宫中,运用政治铁腕与超人的权谋,逐渐把西晋王朝的权力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无疑是令人深思的。贾南风虽然长得难乍,但是其父贾充却是西晋

  • 揭秘古代一个可以和秦始皇平起平坐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坚

    杨坚本该与秦始皇这种bug级帝王平起平坐的,但是因为唐朝光辉实在灿烂,掩盖住了杨坚对于中国历史的意义。杨坚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将大量胡化汉人强行转回汉人认同的君主,这一点甚至朱元璋都没做到。他也可能是真正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年一帝,可惜他儿子节奏没玩好,否则大隋必将与汉齐名。网络配图杨坚类似的是齐

  • 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由校

    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称奇,被后人起了个外号——“木匠皇帝”。这位性格独特的皇帝,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这个与帝王身份不太符合的爱好,加上他忙于做木匠活,不怎么理会朝政,朱由校在后人眼

  • 纪晓岚八十岁还雄风不减 每日吃肉数十斤!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纪晓岚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人们饮食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从饮食来讲,清代饮食主要有三个差异:民族差异,地区差异,贫富差异。就其主要情形而言,主要包括主食、副食和饮料三大类。这里,来说说清人饮食的趣闻。书上说纪晓岚一生米不入口,面食偶尔食之,三餐以精肉为主,配以茗茶一壶,一顿能吃上两三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