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关于西汉刘向的简介 刘向作品介绍 如何评价刘向

关于西汉刘向的简介 刘向作品介绍 如何评价刘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3/12/19 15:17:04

关于西汉刘向的简介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原名更生,字子政,是汉室的宗亲,为官历经了三代皇帝。

刘向画像

汉宣帝时,刘向十二岁就受父荫而为官,成年后担任谏大夫。之后因为擅长文章,而被皇帝选拔,升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等到元帝继位,刘向受人推荐而任散骑、宗正给事中。因为不满宦官外戚乱政,刘向多次上书弹劾,两次被皇帝责罚下狱,第一次不久就被释放,可是第二次就被罢官贬为庶民,之后十几年都没再任用。

等到宣帝去世成帝即位,刘向再次被用,他也把名字从“更生”改为“向”,拜中郎,后为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期间,刘向又多次上书议论朝政,虽然没有被皇帝采纳,但也得到了嘉奖。最后,刘向在七十二岁时去世。

比起政治上的作为,刘向在著书和文学方面更有成就。刘向是一个经学家,他重新研究和整理了诸子百家书籍,比如《管子》、《韩非子》等。他认为这些书籍和学说也都有符合儒家的地方,所以提倡诸子百家,而不独尊儒术。像《战国策》,出自战国时期,刘向把这些作者不详的文章编定为三十三篇。他撰写的《别录》,被称为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此外,刘向的文学造诣也不低,以辞赋和散文见长,大多已经失传,不过从仅剩的一些文章也可以看出他清晰的叙事和论理逻辑。

刘向列女传讲了什么

《列女传》是西汉刘向所撰写的一部给中国古代妇女立传的史书,也有认为它不是刘向所写,而现在流传的版本也被有些人认为是在刘向的版本又增加了一些。不过根据《汉书》等史书的记载,该书还是刘向所作。

《列女传》

据说,刘向作《列女传》的起因和赵飞燕有关。当时,赵飞燕是汉成帝的皇后,可惜后来皇帝宠信妹妹赵合德而使她失宠。于是,赵飞燕就从宫外招了许多美男作为男宠,整天荒淫无度。刘向见此忍无可忍,就搜集了许多古代的妇女,为她们列传,然后把《列女传》献给了成帝以希望他有所醒悟。可惜,成帝虽然很感动,嘉奖了刘向,可还是没有对赵飞燕有所惩处。

《列女传》分为七卷,总共记载了105名妇女。七卷各有名字作为分类,其中前六卷所列的都是古代或明理是非、或品德高尚、或聪明有才、或忠贞守节的妇女,而最后一卷名为《孽嬖传》。所谓“孽嬖”就是宠妾,因此这一卷中的妇女全是或淫乱或善妒或无德是,她们大多曾经祸乱国家,前三位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红颜祸水”,妺喜、妲己和褒姒

可惜,因为刘向在编著该书时,赵飞燕赵合德姐妹都还位居皇后或贵妃,他虽然不满她们,但也不能真的为她们立传,并列入最后一卷中。还好,后世有人为《列女传》补了个续,增加的20人里,就有赵飞燕姐妹。

战国策是刘向写的么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历史著作。“策”就是策略,既是指战国时期游说各国的那些策士即纵横家,也是指他们的主张,该书记载的就是这些。该书非一人所作,文章的作者也大多不详,但可知的是西汉刘向把它编定为33篇,并定下这一书名。

《战国策》

《战国策》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的大约240年的历史,文章很多,编辑的人的名字也不详,甚至连文章的名称都有不少,比如《国策》、《国事》、《长书》等。西汉刘向,曾经和儿子刘歆奉皇帝之命校对皇家的藏书,他在其中找到不少关于纵横家的文章和书籍,发现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就自己编订成了这部《战国策》。后来被北宋文学家曾巩进行了校对和补充。

《战国策》按国别而分,共33卷,包括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国。虽然是历史著作,不过书中有许多记载并不可信,不如说是故事。此外,因为纵横家的思想与儒家有很大的不同,甚至相悖,所以该书常被古代许多学者贬低和批判。

该书共有497篇文章,其中不乏名篇,比如《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等。《邹忌》一篇讲的战国时齐国的大臣邹忌通过问妻子、小妾和客人同样一个问题“吾与徐公孰美?”,知道了他们是偏爱、畏惧和有求于自己,并以此为证据向大王建议,使其虚心纳谏的故事。

刘向是哪个朝代的人

刘向是西汉人,是皇室的宗亲在朝为官几十年,虽然官位不大但历经了汉宣帝、元帝、成帝三代皇帝,此外他也是一个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著书繁多。

刘向画像

刘向的祖先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刘交是汉高祖刘邦同父异母的弟弟,所以刘向的祖籍也是沛县,不过后来世代住在都城长安。因为是宗亲的关系,刘向与皇帝关系十分亲近,仕途也比较顺利。

他一生所担任的官职,虽然官位不大,但大多是在皇帝身边,足见皇帝对他的亲近和宠信。比如,刘向十二岁时就靠父荫获得的辇郎一职,就是给皇帝乘坐的御辇引路;而他后来担任的散骑,就是皇帝的侍从,而所谓的给事中是一个加官,需要时常在皇帝身边辅佐并每日上朝拜见,做的是为其拾遗补阙的工作;此外,他和儿子刘歆曾经奉命校对秘书,所谓秘书就是皇家的藏书,这也是一个与皇帝离得非常近的职位。

元帝在位时,刘向曾经多次上书弹劾乱政的外戚和宦官,因此他两次被元帝打入牢狱,最后被贬为庶人,十几年得不到任用。等到成帝继位,刘向还是不改本性,又几次弹劾外戚,还批评皇帝为修建陵墓消费太大,他的这几次上书虽然都没有被采纳,不过他也都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皇帝的嘉奖。

最后成帝看了刘向的奏章,封他为中垒校尉。所谓中垒校尉,手下有七百士兵,负责的是京城里的巡查工作。可见皇帝是不想再看到他上书,但方式是给他升了官不是惩罚他,可见刘向所受的宠信。

刘向的作品有哪些

刘向除了西汉的宗亲大臣外,更重要的身份还是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著了许多之前的历史和故事以春秋战国为主,所以著作繁多,此外他也擅长辞赋和散文,可惜大多已经失传。

《说苑》

比如刘向编撰的《说苑》,它又名为《新苑》,是一部杂史小说集,记载的是春秋战国到刘向所处时代的许多历史轶事。刘向编撰时,全书共有20卷,共784章,可惜大多失传,后来被宋朝的曾巩搜集重新编成二十篇。一卷为一类,每卷各有标目,比如君道、臣术、政理、杂言等,书中记载的轶事都按照这些标目分类。

《说苑》主要记述的是诸子百家的言行,为的是体现儒家的思想。书中记载的历史轶事有些可以和现存的典籍相互印证,有些却有所冲突。不过因为有些书籍已经失传或者残缺,所以这部书就有了更高的历史价值,显得十分珍贵。

此外,刘向留世不多的散文里,有一篇《谏营昌陵疏》,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一篇奏章。汉成帝在陈汤等人的提议下修建昌陵,可是说好的三年可成过了五年都没造好,而且劳民伤财,国库空虚。见此,当时是光禄大夫的刘向上书《谏营昌陵疏》一文,劝谏成帝停建昌陵。

全文共一千五百多字,刘向从周易说起,讲述了孔子秦始皇、汉文帝等人的故事,旨在说明越是有德行有智慧的人葬礼越是俭朴,而奢侈如秦始皇换来的只能是灭国。从该文可以看出刘向叙事简约、逻辑清晰,可谓有理有据。

刘向刘歆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伋,官至郡守;次子名赐,英年早逝;三子名歆,是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在儒学、史学、天文历法等众多方面颇有造诣,被认为是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标签: 刘向

更多文章

  • 唐朝尚书令魏征简介 魏征怎么死的?历史上的魏征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征

    魏征怎么死的公元643年,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一切都发生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魏征在死之前曾经向唐太宗秘密推荐当时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说他们有当宰相才能。可是在魏征死后,杜正伦因为负罪被罢免,候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李世民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程咬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程咬金

    程咬金(593-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唐朝大将,封卢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二岁。隋末,程知节入瓦岗军,投王世充,后降唐,成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员。贞观十七年(643),唐太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张公谨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开始在王世充手下为官。高祖李渊建唐,张公瑾归国,後为尉迟敬德等人荐於李世民,引入幕府。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让占卜的人烧龟甲卜吉凶,张公瑾恰巧从外而入,拿起龟甲扔在地上,进言道:「凡行卜签,是以决嫌疑,定犹豫,现在举事不疑,用得著卜卦吗?如果卜不吉,势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亮

    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今河南郑州),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亮早年以务农为业,后投靠瓦岗,隶属于徐世绩部下,随徐世绩降唐。在房玄龄的推荐下,担任秦王府车骑将军。在洛阳招募私党时,被告发下狱,拒不招供,因而有功,后封长平郡公,授怀州总管。贞观年间,张亮历任御史大夫、光禄卿、豳夏鄜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 后谋反被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侯君集

    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侯君集自幼“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旧唐书·侯君集列传》)很早就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随军出征,历任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此后渐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孙顺德

    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他为逃避辽东的战役,从军中偷跑出来,躲到太原,受到李渊、李世民的热情接待。当时国内群雄并起,盗匪丛生,各地郡县纷纷招募兵员,加强防卫。李世民恢以讨贼为名,令顺德与刘弘基等招募兵员,一月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柴绍

    生平简介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祖父柴烈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出身于将门,自幼便“趫捷有勇力”(《旧唐书·柴绍列传》),以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殷开山

    殷开山(?622年)[唐]名峤,以字行,京兆鄠(今陕西户(鄠)县)人。为隋太谷长。唐高祖召补大将军掾,历迁吏部尚书。涉书,工为尺牍。《唐书本传》其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殷开山年青时以学行知名,尤善尽牍写作。李唐起兵后,秦王李世民召之为长史,常常四处招慰关中流民、群盗,并与刘弘基一起首入京城,赐爵陈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屈突通

    屈突通(557628),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少数民族,屈突氏,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屈突通的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徙居昌黎(今辽宁朝阳),后家长安。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治临邛,今四川邛崃)刺史。屈突通“性刚毅,志尚忠悫,检身清正,好武略,善骑射。&r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弘基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其父刘升,是隋河中刺史。刘弘基少时落拓不羁,好侠仗义,不事家产。隋炀帝大业末年,已经沦落到一贫如洗,连随军征辽东的盘缠都凑不够,只能装疯卖傻私宰耕牛,故意被县令关进监狱来躲兵役。后来趁乱盗马,一路边卖边吃,竟撞巧来到太原,因其豪壮,结交了当时正在太原做官的李渊父子。大概此辈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