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穆宗李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穆宗李恒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820 更新时间:2024/1/31 23:18:59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是唐宪宗的第三子。他并不为父亲所喜,本来没有机会当皇帝。不过他有势力强大的母亲,其母乃郭子仪的孙女,郭氏在朝野上下广结党羽,便是宪宗也奈何不得。

唐宪宗起初趋向于长子李宁,可人家当了两年太子而亡,次子李恽除了这个皇帝老爹外,再没有其他任何家庭背景,宫廷内外几乎一致建议立李宥为太子。宪宗有意倾向于次子,但却得不到支持,只好于812年立李宥为太子。

事后吐突承璀揣度到了皇帝对新太子有所不满,便积极为李恽经营。为此李恒很是紧张,遂问计于舅舅司农卿郭钊,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事情。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亡。820年正月,宪宗“暴死”,梁守谦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二)无所顾忌,游耍无度

唐穆宗在储君期间成天惶恐不安,一登基就再也无所顾忌。他当时刚满26岁,若想展示一番作为,绝对精力旺盛。但他喜欢的是纵情享乐,那自然也无可比拟。

还在朝廷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显示出了对游乐的极大兴趣。于5月埋葬完父亲后,他越发没有节制,常常带着亲信出去狩猎。

到了6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里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都大加颁赐。之后他每三天就要来一次神策左右军,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节目表演。

7月6日过生这天,他居然异想天开制订出一套庆祝仪式,不过这次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说自古以来就没有这种做法,唐穆宗才不得不作罢。

庆祝仪式破产后,穆宗决定在宫里大兴土木,先后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殿,在修建时曾发生过假山倒塌事件,一次性压死七位工人。但当永安殿落成后,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取乐,连他的嫔妃都要参加。此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到了8月,穆宗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把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费时一个月才将池水开通,他立马在鱼藻宫里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那个时候刚好临近重阳节,他就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连忙上疏劝谏,说:“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而且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

唐穆宗当面表示接受,但他压根就没有听进去。到了重阳节这天,他特意把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所有亲戚都召集到了宣和殿饮酒高会。

到了11月,穆宗突然下诏:“朕明日暂往华清宫,至日落时分才回来。”

那个时候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觉得此事滋大,便劝他不要去。可穆宗不听,梁守谦只好率神策军四千人及八镇兵前往保护,造成上下形势十分紧张。

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人见梁守谦没能劝住皇上,反而任由皇上所为,连忙跪倒在延英殿门外请谏。穆宗说:“朕都已经决定了,你们就不要再来烦我!”

谏官便再三劝谏,穆宗最终拗不过大家,表示不去。谁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从大明宫的复道内出城前往华清宫,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只得跟随,一行人一直等到天色很晚才回宫。

(三)接受错误,态度诚恳

大臣们见穆宗实在“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便不停地上书劝谏,谏议大夫郑覃等人还连袂劝谏说:“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我们得请陛下定夺。但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那如何是好呢?而且您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行赏,这些钱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他们没有功劳怎能得到这些赏赐呢!”

穆宗对这样的凑章一下子来了兴趣,就问宰相:“他们提这样的谏议,都是些什么人?”

宰相说:“他们是谏官,职责就是向陛下提意见。”

穆宗于是就对郑覃等人加以慰劳,说:“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就依你们的,希望今后还多提谏议。”

穆宗忽然态度大转弯,众大臣都非常高兴。谁知穆宗并没有要改的意思,他觉得只有高兴时才会举行宴会,反过来说,举行宴会就说明有值得高兴的地方,他对给事中丁公著说:“朕听说百官公卿也经常在外面欢宴,这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到很欣慰。”

丁公著正色说:“凡事都有个度,一过了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本朝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

穆宗觉得丁公著说得也有道理,于是表示虚心接受。

(四)我行我素,纵“欲”过度成了短命鬼

一直到了822年,他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人打马球。这时有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般。由于事发紧急,穆宗也感到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里休息。谁知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忙去叫来御医,结果诊断为中风。穆宗从此卧病在床。

穆宗中风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此时他还年不满三十,过早地不能享受人生。依他这种个性,自然心有不甘,他于是让术士为他炼丹,以期长生不老。

处士张皋连忙上疏说:“长生不老的事实不可信,历代帝位没有哪位能够长生不老的。而且丹药有毒,搞不好反而对身体有害。”

穆宗也觉得张皋说的是事实,表示愿意接受。可是他一想到自己今后可能一辈子都要在床上度过,若是服了丹药说不定还能够下床,便又继续命人炼丹。正是由于他贪生之心“太甚”,穆宗于824正月驾崩,死时年仅30岁。穆宗相对之前的唐朝其他皇帝,最为短寿。

想当初,他若肯虚心纳谏,断不会乐极生悲,引发中风之症。正是由于他听不进忠言,才过早死亡。现在有些人,若也一味只认错而不改错,其官/龄必将短矣。

标签: 唐穆宗

更多文章

  • 五代十国吴国吴睿帝杨溥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吴睿帝,杨溥

    吴睿帝杨溥(900年-938年),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杨行密四子,母王氏。杨渥、杨隆演之弟,南吴唯一正式称帝的君主(先前仅称王)。杨隆演称吴国王时,封杨溥为丹阳郡公。吴武义二年(920年)杨隆演去世,因其三弟杨濛年长且不为权臣徐温所喜,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国王位,明年(921年),改元顺义。顺义七年(

  • 五代十国南唐唐烈祖李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昪

    唐烈祖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开国皇帝,徐州人,原称“徐知诰”,是南吴大臣徐温养子。关于李昪的身世,历史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就收录了四种不同的说法[1]。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李昪是唐朝皇族后裔,

  • 五代十国南唐唐元宗李璟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璟

    唐元宗李璟(916年-961年9月12日),字伯玉,原称徐景通、徐瑶,南唐建立后,复本姓李,改名璟,徐州人。对后周称臣后,又为避后周信祖讳,而改名景。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君主,因此也被称为中主、嗣主。李璟的书法颇佳,词亦有名,与其子李煜并称“南唐二主”。

  • 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煜

    李煜(937年5月5日-978年8月15日),又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徐州人。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锺山隐士、锺锋隠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史书描述其政治上毫无建树,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获誉为“千古词帝”,作品千古流名

  • 如何客观评价宋光宗赵惇?宋光宗为何被逼成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光宗,赵惇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一共涌现了将近500位皇帝,这些皇帝有的非常有作为,不仅将国家发展壮大,还对中国历史发展甚至世界历史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来的窝囊皇帝也不少,而且每个朝代都不少。今天介绍的窝囊皇帝来自宋朝,虽然宋朝窝囊皇帝蛮多的,但至少在男

  • 隋朝皇泰主杨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侗

    很多人都以为,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其实不然,秦朝理论上是三世(子婴)而亡,而隋朝理论上是五世(杨侗)而亡,另一种说法是四世而亡(即排除宇文化及所立的杨浩)。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宇文化及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帝,但由于当时混乱割据,隋朝几乎同时又后先后由两位杨广的孙子杨

  • 五代后唐唐庄宗李存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存勗

    唐庄宗李存勗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赐以李姓,而改姓李,讳存勗[注 1],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山西应县,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小名“亚子”,艺名“李

  • 五代后唐唐明宗李嗣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明宗

    唐明宗李亶(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初名嗣源,小名邈佶烈[1]。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在位8年。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养子,生父为李霓[2]。生平李嗣源初以骑射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效命,李克用则

  • 五代后唐唐闵帝李从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从厚

    后唐闵帝李从厚(914年-934年4月),小字菩萨奴,五代时期后唐皇帝,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母昭懿皇后夏氏,有一胞兄李从荣。李嗣源因李从厚与自己相像,特别喜欢他。生平李从厚于李嗣源在位时,原被封为宋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本为继承人的秦王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死,为确保能够继位,遂

  • 五代后唐唐末帝李从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生平李从珂十余岁时,其母魏氏被当时仍是将领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掳,李从珂不久就被李嗣源改名并收为养子。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