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宋光宗赵惇?宋光宗为何被逼成太上皇?

如何客观评价宋光宗赵惇?宋光宗为何被逼成太上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65 更新时间:2023/12/8 11:03:12

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一共涌现了将近500位皇帝,这些皇帝有的非常有作为,不仅将国家发展壮大,还对中国历史发展甚至世界历史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五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来的窝囊皇帝也不少,而且每个朝代都不少。

今天介绍的窝囊皇帝来自宋朝,虽然宋朝窝囊皇帝蛮多的,但至少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被女人欺负太狠的几乎没有。这样看来,这位宋朝光宗皇帝赵惇可谓是相当窝囊,天天被老婆欺负就罢了,还因为怕老婆搞得父子近乎老死不相往来,最终丢了皇位,然而废掉他的人又是他奶奶……

一、窝囊皇帝

宋光宗赵惇是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父亲是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宋孝宗赵昚。宋孝宗在其父宋高宗赵构去世两年之后,对朝政大事感到心灰意冷,于是便将皇位交给太子赵惇。

赵惇是宋孝宗的第三子,出生于孝宗的藩邸。宋孝宗即位后,赵惇拜镇洮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恭王。宋孝宗对这个儿子还是比较上心的,在他的长子庄文太子去世之后,孝宗认为赵惇的英武才能跟自己很像,便想立赵惇为太子。但赵惇是第三子,按照长幼次序轮不上他,所以太子这位置就一直闲置着。后来允文为相,请求孝宗趁早确立皇太子,乾道七年(1171),赵惇被立为皇太子。

赵惇在继位之初,确有革故鼎新,成就一番大业的气象,他能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佞臣。但另一方面,他“宫闱妒悍”,惧内心理极其严重,到后面甚至连朝政大权都落到了皇后手里,偏偏皇后又是个蛮不讲理的悍妇。光宗的懦弱可谓是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整个南宋。

二、凶悍皇后

宋光宗的皇后叫李凤娘,其父李道曾在岳家军中为将,后担任庆远军节度使。李道一共有三位女儿,李凤娘是二女,据说李凤娘出生的时候,军营前飞来一群黑色的凤凰,“凤娘”以此得名。当年宋高宗非常信任的一位道士受李道邀请给李家三姐妹看相时,说李凤娘“当母仪天下”,这话传到宋高宗耳朵里,便有了赵惇与李凤娘的婚事。

然而史书记载李凤娘此人“性妒悍,尝诉太子左右于高、孝二宫”。意思就是李凤娘性格泼辣且非常善妒,还经常在光宗面前说他父亲和爷爷的不是。

作为儿媳妇、孙媳妇到背后挑拨父子、爷孙关系让宋高宗和宋孝宗两位皇帝很是不满。宋高宗开始后悔当初促成赵惇与李凤娘的婚事,对自己的皇后说:“是妇将种,吾为皇甫坦所误”;宋孝宗也多次训诫李凤娘,让她“宜以皇太后为法,不然,行当废汝。”但李凤娘不仅没有丝毫改过自新,甚至恨上了孝宗和高宗。

光宗即位后,李凤娘当上了皇后,也越发的狠毒。有一次,宋光宗见给他端水的宫女的手生得嫩白,随口说了一声“好”。第二天李凤娘便给光宗送来了一个点心盒,揭开盖子一看,里面装的正是那位宫女的两只手,吓得光宗心脏病发作。后来李凤娘还趁着光宗外出祭祀,害死了他的一个宠妃,使得赵惇“疾由是益增剧,不视朝,政事多决于后矣”。

掌握了朝政大权的李凤娘也越来越胆大,她的不仅越来越泼辣狠毒,对权力的强烈欲望也逐渐显露了出来,她对娘家人“封三代为王,家庙逾制,卫兵多于太庙”,连家里的门客都能当官,家庙超越制限,庙里的卫兵比皇家宗庙都多,这目的可谓是司马昭之心了。

除了这些,李凤娘还挑拨赵惇和他父亲孝宗的关系。宋孝宗听说儿子在宠妃死后病情加重,便派人送了药来,这本是正常的父子之情,谁知李凤娘居然说孝宗送来的是毒药,慢慢离间了孝宗和光宗的父子关系。孝宗死的时候,想再见见儿子,但懦弱的宋高宗得不到李凤娘的允许竟不敢去看父亲最后一眼。到孝宗大殓之日两人也同样不理不闻,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三、没有流血的政变

光宗与李凤娘不仁不孝的行为激起朝野公愤。

赵汝愚等人看着朝政大权落在一个悍妇皇后手里,皇帝又极其懦弱,在取得了宋高宗的皇后吴氏,也就是宋光宗的奶奶的支持之后,发起了一场没有血腥的政变。他们拥立宋光宗的儿子赵扩为皇帝,尊宋光宗和李凤娘为太上皇和皇太后。当了五年皇帝的宋光宗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离开了皇位,退位六年后离开人世。

放眼整个宋朝的皇后,能够影响朝政的其实并不少,但像李凤娘这样以一个女人之身征服三代皇帝的皇后,在两宋历史上可谓是绝无仅有。其实,李凤娘似乎并无过人之处,当初高宗纳她为恭王妃,只是凭一个治好了自己母亲疾病的江湖术士的一面之词。不过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李凤娘碰到的三代皇帝最后都成为了太上皇。这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诡异现象,虽然与李凤娘有关,但是,绝不能说是李凤娘一个女人造成的。

标签: 宋光宗赵惇

更多文章

  • 隋朝皇泰主杨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侗

    很多人都以为,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其实不然,秦朝理论上是三世(子婴)而亡,而隋朝理论上是五世(杨侗)而亡,另一种说法是四世而亡(即排除宇文化及所立的杨浩)。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宇文化及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为帝,但由于当时混乱割据,隋朝几乎同时又后先后由两位杨广的孙子杨

  • 五代后唐唐庄宗李存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存勗

    唐庄宗李存勗xù(885年12月2日-926年5月15日),山西应县人,沙陀族,本姓朱邪,因其父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受唐懿宗赐以李姓,而改姓李,讳存勗[注 1],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山西应县,五代时期后唐开国皇帝。小名“亚子”,艺名“李

  • 五代后唐唐明宗李嗣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明宗

    唐明宗李亶(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初名嗣源,小名邈佶烈[1]。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在位8年。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养子,生父为李霓[2]。生平李嗣源初以骑射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效命,李克用则

  • 五代后唐唐闵帝李从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从厚

    后唐闵帝李从厚(914年-934年4月),小字菩萨奴,五代时期后唐皇帝,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母昭懿皇后夏氏,有一胞兄李从荣。李嗣源因李从厚与自己相像,特别喜欢他。生平李从厚于李嗣源在位时,原被封为宋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本为继承人的秦王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死,为确保能够继位,遂

  • 五代后唐唐末帝李从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生平李从珂十余岁时,其母魏氏被当时仍是将领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掳,李从珂不久就被李嗣源改名并收为养子。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

  • 五代后梁梁太祖朱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温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时期后梁开国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乱,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强奸儿媳。后为三子朱友珪所杀,终年59岁。生平朱全忠出生于大中六

  • 五代后梁梁废帝朱友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友珪

    朱友珪(885年-913年3月27日),小字遥喜,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弑父自立。登基后不得民心,为袁象先所杀。生平朱友珪之母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885年-888年),朱温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使之怀孕,朱温离去后,其母差人告以生男,朱温大喜,遂名遥喜,

  • 五代后梁梁末帝朱友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友贞

    朱友贞(888年-923年11月18日),后改名朱瑱、朱锽,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全忠之第四子,也是朱全忠的嫡子,母亲张夫人。朱友珪异母弟。亡国后,被后唐追废为庶人。朱友贞在位10年,在五代诸帝中在位年期最长。生平朱友贞在朱全忠篡唐后,被封为均王。后梁开平四年(910年)被任命为东京马步军

  • 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衷真的是白痴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衷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最终结束了曹魏的历史,建立了西晋王朝。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西晋的存在时间不是太长,远远比不上西汉、东汉、唐朝、明朝、清朝等。究其原因,来自西晋宗室的八王之乱,成为西晋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而就八王之乱来说,之所以能够愈演愈烈,显然和西晋第二位皇帝司

  • 五代后晋晋高祖石敬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敬瑭

    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1][2]),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在位: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并向辽太宗自称儿皇帝。早期《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出身西夷,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