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后唐唐明宗李嗣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五代后唐唐明宗李嗣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46 更新时间:2024/2/21 15:53:20

唐明宗李亶(867年10月10日-933年12月15日),初名嗣源,小名邈佶烈[1]。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人,沙陀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926年6月3日-933年12月15日在位),在位8年。唐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养子,生父为李霓[2]

生平

李嗣源初以骑射为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效命,李克用则以李嗣源为养子,宠爱有加。克用死后,923年克用之子李存勗在魏博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庄宗。同光元年二月,后唐潞州(今山西长治)、卫州(今河南汲县)情势危殆,李嗣源以奇兵夜袭后梁东部重镇郓州(今山东东平),攻克。因功就任天平节度使。十月,李嗣源作为前锋进击大梁(今河南开封)。随即攻克。[3]

926年魏博军士兵皇甫晖乘人心不安聚众作乱于贝州(今河北清河),斩杀主帅杨仁晸,立偏将赵在礼为帅,攻破邺都(今河北临漳),庄宗虽忌李嗣源,却因乏人,只好命嗣源前往讨伐,嗣源到魏博(今河北邯郸)时,发生兵变,拥嗣源入城与叛军会合,嗣源女婿石敬瑭劝告,庄宗不可能不追究此事,只好决心谋反。嗣源南下据汴京(今河南开封),西攻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邺都之变。[4][5]此时伶人出身的禁军将领郭从谦为了报仇,在洛邑乘机发动兴教门之变,率兵攻入皇城,庄宗中流箭而死。群臣拥戴李嗣源为监国。李嗣源杀死宫中所有伶人,接着于926年四月丙午日称帝,年号“天成”。927年1月改名

李嗣源即位后,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诛灭宦官,关心百姓疾苦,并撤销不少有名无实的机关,后唐趋于强盛。

明宗是文盲,完全不识字,全国的上奏都得交由安重诲读给他听。天成三年,义武节度使王都叛乱,明宗削去其官爵,命王晏球讨伐。契丹遣兵救援王都,为后唐另一将领符彦卿大败,回到本国境内的不过数十人,自此不敢轻易寇边[6]。长兴元年(930年),明宗养子李从珂被安重诲陷害,但明宗本人没有听信谗言,亦没有追责安重诲。八月,明宗诛杀了朝中制造混乱,诬陷大臣的李行德、张俭等[7]。他在位八年,兵革粗定,连年丰收,多次率领军队打败契丹。放观整个五代只有他与后周世宗两位君王堪称是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大事,是董璋、孟知祥割据两川。此时安重诲逐渐失宠,明宗派女婿石敬瑭等讨伐两川时责令安重诲督运粮食去两川前线,安重诲未至前线即被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弹劾意欲夺取石敬瑭军权,于是又被召回,明宗又在途中突然改任安重诲为护国军节度使,后又将其杀死。石敬瑭讨伐两川最终无果,孟知祥又在董璋来伐时先败后胜消灭了董璋的东川势力,最终在明宗死后建立后蜀。

长兴四年,李嗣源因听闻定难节度使李彝超欲叛变,贸然任命李彝超为彰武留后,令安从进为定难节度使,李彝超抗命,明宗派兵进攻,竟久攻不下;李彝超上表谢罪,明宗只好授李彝超为检校司徒,定难军节度使,既而定难军朝贡如初。明宗久年未出兵,一朝用兵却无功而返,无论是两川(今四川)或是夏州(今陕西榆林),军中就有了对明宗不利的谣言,明宗惧,下令赏赐军士,这个赏赐无任何理由,士卒于是日益骄纵。

933年明宗病危,数日不见臣下,原本被内定为继承人的秦王李从荣担心有变,引兵入宫。枢密使朱弘昭、冯赟以讨逆为名,派兵抵抗,将李从荣诛杀,后更杀死养在李嗣源身边的李从荣之子。李嗣源得知消息,悲痛过度,病重去世,庙号明宗,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葬于徽陵。由宋王李从厚继位。

评价

后唐明宗为人纯质,宽仁爱人,在位时力除庄宗时的弊病、广纳建言、关心民生、严惩贪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鲜少发生战事,百姓得以喘息[8];是五代十国数十位帝王中少数称得上明主的,可是他也有许多不明智的地方:无法解决任圜与安重诲的矛盾,使得任圜被冤杀;无法解决两川问题,使孟知祥反叛建立后蜀;听信他人谗言,使安重诲夫妇于自宅被处死;久不立太子,使李从荣生疑并最终被杀。其后续位的后唐闵帝昏庸无能,周遭又是一些无用之辈,后唐很快也跟着灭亡了。

家庭

妻妾

皇后

  • 皇后曹氏

  • 皇后魏氏

  • 皇后夏氏

  • 妃嫔

  • 淑妃王氏,生许王李从益、永安公主

  • 昭仪王氏,封齐国夫人,长兴三年(932年)九月敕。

  • 昭容葛氏,封周国夫人

  • 昭媛刘氏,封赵国夫人

  • 孙氏,封楚国夫人

  • 御正张氏,封曹国夫人

  • 司宝郭氏,封魏国夫人

  • 司赞于氏,封郑国夫人

  • 尚服王氏,封卫国夫人

  • 司记崔氏,封蔡国夫人

  • 司膳翟氏,封滕国夫人

  • 司醖吴氏,封莒国夫人

  • 婕妤高氏,封渤海郡夫人

  • 美人沈氏,封太原郡夫人

  • 顺御朱氏,封吴郡夫人

  • 司饰聊氏,封颍川郡夫人

  • 司衣刘氏,封彭城郡夫人

  • 司药孟氏,封咸阳郡夫人

  • 梳篦张氏,封清河郡夫人

  • 司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

  • 栉篦傅氏,封颍川郡夫人

  • 知客张氏,赐号尚书

  • 江氏,追封济阳郡夫人

  • 内人李氏,封陇西县君,长兴四年二月敕

  • 崔氏,封清河县君

  • 李氏,封成纪县君

  • 田氏,封咸阳县君

  • 白氏,封南阳县君

  • 子女

    1. 李从审,926年被庄宗收为养子改名李继璟,同年被李绍荣所杀,追改名为李从璟

    2. 秦王李从荣,母昭懿皇后夏氏

    3. 李从璨

    4. 宋王李从厚,母昭懿皇后夏氏,继位,是为后唐闵帝

    5. 许王李从益

    6. 洋王李从瑾,娶京兆郡夫人田氏,生李俊,李俊先后娶陆氏和张氏,张氏为某州节度使张温

    义子

    1. 潞王李从珂

  • 永宁公主,第三女,母曹皇后,后封晋国长公主,嫁后晋高祖石敬瑭。

  • 兴平公主,第十三女,降赵延寿,天成三年四月封,至长兴四年九月改封齐国公主,至清泰三年二月进封燕国长公主。

  • 寿安公主,第十四女,长兴四年六月封。

  • 永乐公主,第十五女,长兴四年六月封。

  • 永安公主,母王淑妃,为赵延寿继室。

  • 女婿

    1. 石敬瑭

    女官

  • 孙氏,封楚国夫人

  • 御正张氏,封曹国夫人

  • 司宝郭氏,封魏国夫人

  • 司赞于氏,封郑国夫人

  • 尚服王氏,封卫国夫人

  • 司记崔氏,封蔡国夫人

  • 司膳翟氏,封滕国夫人

  • 司醖吴氏,封莒国夫人

  • 司饰聊氏,封颍川郡夫人

  • 司衣刘氏,封彭城郡夫人

  • 司药孟氏,封咸阳郡夫人

  • 梳篦张氏,封清河郡夫人

  • 司服王氏,封太原郡夫人

  • 栉篦傅氏,封颍川郡夫人

  • 知客张氏,赐号尚书

  • 江氏,追封济阳郡夫人

  • 内人李氏,封陇西县君,长兴四年二月敕

  • 崔氏,封清河县君

  • 李氏,封成纪县君

  • 田氏,封咸阳县君

  • 白氏,封南阳县君

  • 标签: 唐明宗

    更多文章

    • 五代后唐唐闵帝李从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从厚

      后唐闵帝李从厚(914年-934年4月),小字菩萨奴,五代时期后唐皇帝,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母昭懿皇后夏氏,有一胞兄李从荣。李嗣源因李从厚与自己相像,特别喜欢他。生平李从厚于李嗣源在位时,原被封为宋王。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病重,本为继承人的秦王李从荣误以为李嗣源已死,为确保能够继位,遂

    • 五代后唐唐末帝李从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史称后唐末帝或后唐废帝,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因此又被叫做阿三。生平李从珂十余岁时,其母魏氏被当时仍是将领的后唐明宗李嗣源所掳,李从珂不久就被李嗣源改名并收为养子。长大后身形雄伟健壮,又骁勇善战,常随李嗣源南征

    • 五代后梁梁太祖朱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温

      梁太祖朱温(852年12月5日-912年7月18日),五代时期后梁开国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乱,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强奸儿媳。后为三子朱友珪所杀,终年59岁。生平朱全忠出生于大中六

    • 五代后梁梁废帝朱友珪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友珪

      朱友珪(885年-913年3月27日),小字遥喜,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全忠之第三子,弑父自立。登基后不得民心,为袁象先所杀。生平朱友珪之母为亳州营妓,唐僖宗光启年间(885年-888年),朱温有一次率军经过亳州,召其母陪侍,并且使之怀孕,朱温离去后,其母差人告以生男,朱温大喜,遂名遥喜,

    • 五代后梁梁末帝朱友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友贞

      朱友贞(888年-923年11月18日),后改名朱瑱、朱锽,五代时期后梁皇帝,为后梁太祖朱全忠之第四子,也是朱全忠的嫡子,母亲张夫人。朱友珪异母弟。亡国后,被后唐追废为庶人。朱友贞在位10年,在五代诸帝中在位年期最长。生平朱友贞在朱全忠篡唐后,被封为均王。后梁开平四年(910年)被任命为东京马步军

    • 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司马衷真的是白痴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衷

      公元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最终结束了曹魏的历史,建立了西晋王朝。众所周知,在古代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中,西晋的存在时间不是太长,远远比不上西汉、东汉、唐朝、明朝、清朝等。究其原因,来自西晋宗室的八王之乱,成为西晋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而就八王之乱来说,之所以能够愈演愈烈,显然和西晋第二位皇帝司

    • 五代后晋晋高祖石敬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石敬瑭

      晋高祖石敬瑭(892年3月30日-942年7月28日[1][2]),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在位:936年11月28日-942年7月28日)。庙号高祖,谥号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并向辽太宗自称儿皇帝。早期《新五代史》指石敬瑭的祖先出身西夷,为沙

    • 五代后晋晋出帝石重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石重贵

      晋出帝石重贵(914年-974年),又称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七年(942年),后晋高祖石敬瑭死,重贵继位,沿用高祖天福年号,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开运。石重贵不肯向契丹称臣,契丹攻后晋,开运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亡。早期石重贵出生于太原,是石敬瑭的侄

    • 五代后汉汉高祖刘知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知远

      汉高祖刘知远(895年-948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五代时期后汉开国皇帝,沙陀族,即帝位后改名刘暠,947年948年在位,死后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在太原出生,祖先是沙陀人,父名琠,冒姓刘氏[1]:222。生平刘知远最初是李嗣源(后来的后唐明宗)的部下,邺城之变,李嗣源登基后,刘知远在

    • 五代后汉汉隐帝刘承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承祐

      汉隐帝刘承祐(931年-951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汉第二个皇帝,948年951年在位。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正月,刘知远死后,承祐即位,年十八岁。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堂侄刘继文墓志载其为“少帝承翰”。族灭群臣致郭威代汉当时国事完全取决于重臣杨邠、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