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周皇帝后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评价 柴荣政绩

后周皇帝后周世宗柴荣生平介绍及评价 柴荣政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57 更新时间:2024/1/23 21:25:47

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本姓柴,后改姓郭,后世仍以柴荣习称。邢州山县(今河北隆尧)人。五代时期政治家,后周第二位皇帝(954年2月26日-959年7月27日在位)。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略通书史及黄老之术,且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早年曾随商人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在后汉时期,随郭威赴邺都就镇,任天雄牙内指挥使。广顺元年(951年),后周建立,郭威委任柴荣治理澶州。他为政清肃,使盗不犯境。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进封晋王。

显德元年(954年),郭威驾崩,柴荣登基为帝。柴荣励精图治,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在位期间,对内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修订礼乐、制度、刑法,使得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复苏。对外南征北战,西败后蜀,收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辽国,连克三关三州。史家称赞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在商议攻取幽州时突发疾病,不久去世,年仅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葬于庆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柴荣于后梁贞明七年九月二十四日(921年10月27日)生于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柴家庄。他的祖父柴翁(其名佚失)、父亲柴守礼都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荣前去投奔嫁给同乡人郭威的姑母柴氏(即圣穆皇后)。

柴荣生性谨厚,帮助姑父郭威处理各种事务,深受郭威喜爱,而柴氏无子,便收养柴荣为子,当时郭威家境并不富裕,柴荣为资助家用,外出与邺都富商颉跌氏做茶货生意,往返江陵等地。其间学习骑射,略通史书和黄老学说的著作。及至成年后,弃商随郭威从戎。

入承帝位

天福十二年(947年),后汉政权建立,郭威以佐命功授为枢密副使,柴荣则被任命为左监门卫大将军。乾祐三年(950年)郭威任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时,授柴荣为天雄牙内指挥使,兼领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

乾祐三年(950年)冬,后汉隐帝猜忌郭威,将其和柴荣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部诛杀,并企图派人杀死郭威。郭威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杀向开封,柴荣受命留守邺都,主持邺都事务。次年,后周建立,柴荣旋即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封太原郡侯。柴荣在澶州任内,“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深受官民倚信。

广顺二年(952年)正月,泰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叛乱,柴荣屡请率军征讨,得到郭威嘉许。在战事不利之际,郭威一度对宰臣说:“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指柴荣)击贼,方办吾事。”但因权臣王峻阻扰,此事作罢。十二月,柴荣被加授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广顺三年(953年)正月,柴荣入朝觐见,但因王峻进谗,旋即返回镇所。不久后,王峻获罪被贬,柴荣于同年三月被加封为晋王,并入朝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荣被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同月十七日,郭威驾崩,朝臣秘不发丧。二十一日(2月26日),柴荣按照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决战高平

显德元年(954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趁后周国丧之际,自率三万兵力,并招引辽国骑兵万余人,南犯潞州。

柴荣闻讯后,力排众议,决心亲征。他率军兼程速进,在泽州高平之南的巴公原(今山西晋城巴公镇)与北汉军遭遇。大战展开时,右军樊爱能、何徽部不战遁溃。在危险时刻,柴荣不畏矢石,冒死督战,大败北汉,斩杀其骁将张元徽。观望的辽军见状撤退。日暮时分,河阳节度使刘词领后军抵达,柴荣与之合力,再破北汉,追击至高平,刘崇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

高平之战,巩固了柴荣的地位。战后,他为整饬军纪,斩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名临阵脱逃的将士,同时对作战有功的李重进张永德、赵匡胤等人给予重赏。五月,柴荣又乘胜追击,包围北汉都城太原,但由于粮饷不继,又加连日霖雨,士卒病疲,未能将其攻克。而在忻口阻击辽军的部队又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士气大挫。六月,柴荣下诏班师。

励精图治

柴荣即位之初,年富力强,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精究术数的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王朴答道:“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显德元年(954年)十月,柴荣吸取高平之战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命赵匡胤广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将禁军整顿为一支威震邻国的军队。显德二年(955年)三月,先派士兵及民夫疏浚深州和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又夹胡卢河而建城垒于李晏口,派重兵戍守。四月,令近臣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柴荣亲览之。并采纳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

标签: 柴荣

更多文章

  • 辽朝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耶律隆绪

    辽圣宗耶律隆绪(公元972年1月16日~1031年6月25日),契丹名耶律文殊奴,辽朝第六位皇帝(983年1031年)。辽景宗耶律贤长子。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亨四年(982年)嗣位为皇帝,改元统和,改国号契丹。母承天皇太后萧绰奉遗诏摄政。室昉、韩德让及耶律斜轸、耶律休

  • 如何评价汉元帝刘奭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元帝

    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怪现象。大多数的君王,特别是亡国之君或者由盛转衰的节点上,这个时候的皇帝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多才多艺但治国不行。李后主、宋徽宗都是如此。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运气没那么差,不是亡国之君。但同样让人惋惜,因为在他手上,西汉王朝正式由全盛转向衰弱。他便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汉元帝刘奭。

  • 汉景帝为什么会被称为薄凉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景帝

    西汉的皇帝有十二位,但是能够在汉书上留下光辉一页的唯有汉文帝、汉武帝和汉宣帝三位。汉文帝在位期间实施黄老无为政策,与民休养生息,让脱离秦末战火的中华大地再次呈现富庶景象,这种璀璨的文治为所有的汉人所尊崇。有文治就有武功,汉武帝就是这样一位建立赫赫武功的一代君主,通过大有为的政策扫平了北方匈奴的边患,

  • 如何评价明孝宗朱佑樘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孝宗

    印象流中,明朝奇葩皇帝特别多。但凡事总有例外,有这么一位皇帝,在位18年时间里,真正做到“勤政爱民,恭俭仁厚”。他缔造的大明王朝,一度被冠以“弘治中兴”的美誉。明朝名臣朱国祯说过:“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rdq

  • 如何评价后唐明宗李嗣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嗣源

    在河东集团的早期人员构成中,李嗣源并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角色。当时的一线人物有周德威、李存孝、李嗣昭、李存信、史建瑭、安金全等人。虽然李嗣源出道较早,但李嗣源在当时不显山露水,谁都没有想到,把赫赫“唐光武”李存勖挤下历史舞台的,就是这个看上去平淡无奇的李嗣源。李嗣源在五代十国的

  • 唐宣宗李忱凭什么能被称为“小太宗”?唐宣宗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宣宗

    说到历史上的“腹黑”皇帝,肯定很多人都会想到汉高祖刘邦和明成祖朱棣这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帝王。然而,今天我要说的这位,除了腹黑外,还兼具“装傻”特色,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首先皇位的继承无外乎父死子继或父死侄继,再不济也是传给兄弟。而他却是在&ldq

  • 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裕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皇帝(420年422年在位)。自幼家贫,初为北府军将领。自隆安三年(399年)后,对

  • 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都有哪些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柴荣

    泱泱五千年中华历史,涌现出太多的英雄人物,每次读到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总会为他们的命运扼腕叹息。如楚霸王项羽,武力值在秦末当属天下第一,可惜兵败,自刎于乌江河畔,若当年楚霸王度过乌江,东山再起,再次逐鹿中原与刘邦争夺天下,或许大汉天下就该改成大楚天下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人物

  • 唐敬宗李湛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敬宗

    刘克明弑君的理由大致两点:其一、李湛喜怒无常的性格让刘克明害怕客观讲,李湛不是合格的皇帝,但也不是坏人,他就是个没长大的顽主。李湛对政治毫不关心,醉心于各种玩乐。这种人当个逍遥王爷,也许是最好的归宿,可惜阴差阳错当了皇帝。李湛心智很不成熟,有点喜怒无常,下面的人有点过失,他就发脾气,要么降职处分,要

  • 明朝皇帝之明熹宗朱由校生平介绍及评价 明熹宗落水死亡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第15位皇帝,但他身为皇帝却厌烦政务,喜好木匠,酷爱建筑,所以后人也称他为“木匠皇帝”,这应该也是很多人对明熹宗的第一印象。不过明熹宗英年早逝,年仅22岁便去世,这究竟是为何呢?有关明熹宗的真正死因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当时熹宗是因落水生病,此后一直没有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