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皇十三子胤祥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皇十三子胤祥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1/22 2:31:33

他忠于太子胤礽,却也不像皇四子胤禛那样,心中另外有着夺嫡的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于太子面前,全了那份君臣和兄弟之间少见的情义。这份忠心却换回了被康熙皇帝“不分青红皂白”的短暂囚禁。

他忠于皇四子胤禛,不惜每次冲锋在前、顶罪当先,在胤禛确定了自己皇储身份的同时,也换回了他长达十年的圈禁;他忠于后来的雍正皇帝,擎天保驾、誓死效忠,在雍正皇帝稳固皇权、掌握大权以后,却等到了自己“昼夜叠加”的“九十二岁”寿终。

在《雍正朝》的演绎中,太子胤礽于康熙五十一年再度被废,皇十三子胤祥也因为“助太子暗杀郑春华”和“擅自派兵剿灭江夏镇”的罪名而被圈禁宗人府。从康熙五十一年到康熙六十一年,从皇四子胤禛的皇储身份被康熙皇帝默认到皇四子胤禛接过康熙皇帝手中的皇权,整整十年。从二十七岁的“侠肝义胆”到三十七岁的“半头白发”,他甚至在自己最亲最近的四哥登基为帝以后,也学会了“收敛锋芒”和“明哲保身”。

胤祥被圈禁十年的苦,该有多苦;他的痛,该有多痛。

这十年,对于胤祥而言,“不是这世界的人,没必要在乎的真相”;

这十年,对于胤祥而言,“即使死在路上,谁会在意”;

但是,十年以后,面对雍正皇帝“朕要你做朕的十三太保”的具体要求;面对雍正皇帝给予自己“敢说敢为、敢笑敢怒”的作用设定,胤祥硬生生的将“死了的拼命十三郎”还了阳!

他再次带上了自己的“卓玛刀”;恢复了十年圈禁“磨平的棱角”;主动请缨,前往青海,同罗布藏丹增兵车相会,誓要成为战场上“自由的鸟”。

他想要在自己最擅长的“舞台”,用力“呐喊”,尽情“发泄”,用一场战事的绝对胜利,为雍正皇帝“消掉百邪”,为自己曾经甘于平凡的十年,完成和弥补那些对于“青春的腐烂”。

胤祥没有听从邬思道给予自己“保命”的“善意劝告”,没有“辞掉铁帽子亲王的晋封”;没有“收敛锋芒”。在和雍正皇帝“棋局对决”以后,胤祥知道这个“一心为国”,将“革弊推新”、“改善民生”作为自己执政基本方针的雍正皇帝乃系康熙皇帝的正确选择,乃系天下苍生的幸运,自己十年的圈禁也没有白费,他决定“即使死在路上,即使挥别了青春,也要不甘于平凡的腐烂”,成为雍正皇帝的“十三太保”,成为为大清王朝“擎天保驾”的“鸟”。

对于皇十三子胤祥而言,他要面对的“家庭危机”,面对的类似十年圈禁之前的“陷害和攻击”还很多。

康熙皇帝临终,将大清皇位传给了自己考察了十几年的“孤臣”皇四子胤禛,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凭借自己强大的政治势力和自觉对步军统领衙门、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绝对掌握,和胤禛明确站在了对立面,公然违抗康熙皇帝遗言。

此时,如果没有皇十三子胤祥对丰台大营的兵权掌握,没有胤祥带兵包围畅春园,隆科多手中的那份《康熙皇帝传位遗诏》将永远不会出现;皇四子胤禛刚刚接过的皇位,或许会转手让人;而后被清算抄家、圈禁至死的就只能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了!

但在胤祥带兵包围畅春园的同时,也让皇八子胤禩等人彻底将视为了颠覆政权、夺取皇位的最大障碍。

在皇四子胤禛“江南募捐”的时候,其子弘时病重,皇八子胤禩“一千两银票”就赏赐给了为弘时诊病的太医凌国康,让其“买两只好鸟玩玩”。

在太医院太医为皇九子胤禟拔牙的时候,皇八子胤禩面对“康熙皇帝放出胤祥的汇报”时,都没忘了示意胤禟给太医两个银元宝的报酬。

皇八子胤禩对于太医拉拢的桥段演绎,仅仅是为了表现出胤禩对于自己身“贤明”形象的维护?

并不止!

皇十三子胤祥在患病以后,经过太医们的诊治,病情反而越来越重,直至重症不治,真的就只是因为胤祥的病情过重、阳寿已到?

皇九子胤禟在谈及皇十三子胤祥的病情时,说道:

“老十三,再过几个月。恐怕连床都下不来了!”

和胤祥站在直接对立面的皇九子胤禟,为对于胤祥的病情如此熟悉?甚至能够预测胤祥的病情发展?

因为这本身就是胤禩、胤禟等人的刻意安排!

胤禩等人联合四位旗主王爷共同发动“逼宫事件”的时候,他们真忘了皇十三子胤祥这个手中兵权,拥有绝对实力粉碎他们“篡政夺位”阴谋的擎天保驾之臣?

恐怕不会!

在他们的安排下,太医们给胤祥的“诊治”,已经足以将胤祥放倒,让胤祥无法为雍正皇帝“擎天保驾”,所以胤禩等人根本不用担心胤祥会出现,会重新掌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只是,他们没想到胤祥会找到贾士芳为其续命,才会落得一个失败的下场!

雍正皇帝继位之前的“十年圈禁”,是康熙皇帝对胤祥的性格磨炼和对于皇四子胤禛的保护;也是皇四子胤禛为赢得康熙皇帝的认可和摆脱自己结党嫌疑的运作结果;对此,胤祥非常清楚,但其“甘于平凡”,认为就算是被“圈禁十年”,也是对于康熙皇帝皇权统治和皇四子胤禛皇储地位稳固的支持和贡献。

雍正皇帝继位以后,自己成为了皇八子胤禩等亲兄弟的谋害对象,这和当初的政治斗争、朝堂角逐不同,这是实打实的肉体伤害乃至置于死地的“深仇大恨”!

对于胤祥这个“阿刁”而言,“ 狡猾的人有千百种笑”,他不得不“比格桑还顽强”,不得不“带上卓玛刀”,哪怕是请道士为自己续命,也要像秃鹫一样,啄瞎胤禩等人的眼。

但胤祥和“阿刁”不同的是,他没能成为“永远不枯的树”,在为雍正皇帝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大清王朝最后一次擎天保驾以后,轰然倒塌,死而后已!

邬思道对于皇十三子胤祥的两项劝告,虽然有着为了自保的考虑,也有雍正皇帝之前种种行为的考量,但胤祥的“光明磊落”和他对雍正皇帝之间“兄弟感情”的看重,加上十年圈禁以后的新赦懵懂,所以“王不王的,我已经无所谓了”。但是,“侠王”也有短板,也有自己必须顾虑的方面,那就是“这个铁帽子实在难得”,就是自己对于后代的前程安排和未来打算。

有了这层考虑,胤祥又不得不在雍正皇帝里面将自己“兄弟”的身份隐藏,而只能以“臣子”的角色“君臣分际,下不僭上”。

为什么?

从皇四子胤禛客观乃至主观上让胤祥被圈禁宗人府长达十年之久,就能看出为了权力的追逐,为了自己梦想的皇位,胤禛是什么事都能干出来的!

不管在紫禁城还是圆明园,雍正皇帝都将胤祥带在身边,真的只是因为“国之大事、朕之所有事”都离不开胤祥?真的只是因为胤祥才能为雍正皇帝擎天保驾?

皇八子胤禩让四位旗主王爷带来的参将共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军务时,丰台大营提督说道:

“没有皇上的圣旨和十三爷的手令,卑将恕难从命!”

啥意思?

胤祥对于驻防军队的掌握和雍正皇帝是一个水平的!

从街头巷议到地方官员的具体情况,从朝臣串联到旗人声音,胤祥都能详细掌握。虽然他都能及时的汇报给雍正皇帝,但这恐怖的控制力和势力分布,雍正皇帝难道就没有一点忌讳?

保证胤祥活着,能对雍正皇帝的反对力量们起到震慑作用,能对雍正皇帝擎天保驾;又保证胤祥能够持续病重,没有恃权篡政的动力;难道真的和雍正皇帝没有关系?

或许,胤祥最初阶段的“君君臣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胤祥才是最了解雍正皇帝的所在。

但胤祥还是没有放弃对雍正皇帝、对大清王朝的热忱,即使“挥别了青春”,即使“死在了路上”,也要成为“阿刁”,成为棱角分明、震慑一切邪恶的“顽强格桑”。

在挫败了皇八子胤禩等人必然会有的“逼宫事件”,胤祥一口鲜血吐在了朝堂;劝雍正皇帝,要为“替身”做好一切安排的建议后,“这棵树,枯了!”

标签: 胤祥清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明知道鳌拜忠诚,为何却仍然处心积虑地对付他?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不说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鳌拜死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是怎么对待鳌拜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鳌拜去世44年后,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这一年康熙六十寿辰,康熙觉得“自秦汉以降,称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绵长,无如朕之久者”,便在畅春园举办千叟宴,邀请全国6

  • 虎牢关之战经过是怎样的?虎牢关之战对唐朝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战史风云

    虎牢之战背景是什么?虎牢之战经过是怎样的?虎牢之战有哪些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虎牢之战简介虎牢关之战,发生在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

  • 项羽逃到垓下城,此战到底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垓下之战,汉朝,历史解密

    说到垓下之战,这是项羽和刘邦打的关键一战,这一战直接关乎了两个势力的胜负之争,结局如今我们也是知道的,项羽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说到项羽是怎么失败的,说到这场战役是怎么打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聊聊。实际上垓下之战的原因是刘邦在他的谋士陈平和张良的建议之下,他撕毁了刚刚签定的和平协议,刘邦他们背弃了

  • 明朝一清官穷得没有路费回家,朱元璋:阉了他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明朝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开国皇帝是穷苦出生,所以很能体会百姓们的疾苦,所以他登基之后,一心为了老百姓着想,大力整治贪污腐败的现象,那个时候官员的工资都很低,而且一旦被发现贪污的就格杀勿论。反腐是好事,但是却让其手下的一个叫曾秉正的人卖了女儿才筹集到了回乡的路费,也正因为这样的事情,让朱元

  • 姜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两个缺点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维,三国,风云人物

    姜维是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传说中诸葛亮的徒弟,继承武侯遗志,坚持北伐。姜维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十一次北伐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甚至打出来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可见姜维强大的军事才能,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具体指什么?后世对此有哪三种说法?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里的三户肯定不是指项羽、刘邦、陈胜,也不是指吴广!我们要弄懂这三户就要先看看这句话的意思,我在这里简单的翻译一下,大意是:“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也必定是楚国人!”这里的三户应该是个虚词,也可以指几户人家或者两三户人家,寓意是,楚国即使很弱小,灭亡秦国的人,必定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其战争背景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自12世纪80年代至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上分布着几个强大的游牧部落,为之后的大蒙古国向外扩张打下基础,史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战,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充分显示了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

  • 他曾多次救朱棣性命,最后下场却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高煦,明朝,历史解密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传位于孙子朱允文,在初步掌握权利后,为了帝位的稳固建文帝决心削蕃,但这却触及了包括朱棣在内藩王的利益,动乱随之而来。朱棣起兵反叛,以秋风扫落叶之姿,一举冲到了南京城下,将建文帝赶下台,自己登基称帝,史称明成祖。而在这次“清君侧”的军事行动中,又以二王子朱高煦出力最多。朱棣起兵时,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处死康熙的爱妃宜妃娘娘?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宜妃,清朝,野史秘闻

    说起古代皇帝,大多数都是有着后宫佳丽三千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妃子都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当初,康熙皇帝最喜欢的一个妃嫔就是宜妃娘娘了。每次出去打仗回来,都会带给宜妃娘娘一些当地特产,这自然是说明了宜妃娘娘在康熙帝心目当中的地位。康熙在位期间,宜妃娘娘倍受宠爱,在皇宫当中说话也是很有分量的。但没想到的是,

  • 雍正当上皇帝真的是靠改了遗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风云人物

    清朝是由满族人建立的,直到今天依旧有不少人对清朝的印象不好。倒不是他们到满族人印象差,而是对晚清时期的清政府感到耻辱。中国那么多王朝,哪一个王朝受过那么多屈辱呢?虽然清王朝的名声不怎么好,但是清朝也出了不少的明君。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康熙了,康熙当了六十多年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了。康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