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能查到资料的,这个地方死过两个帝王、一个诸侯,而且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帝王和诸侯,分别是纣王、秦始皇和赵武灵王。
由于死过的帝王太多,沙丘台就被人成为“困龙之地”,大不祥,之后就没有人在那里修建宫殿了,几千年后那里就成了一个荒芜的沙丘。
图:沙丘台遗址
这块沙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末年。相传,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便修建于此,商纣王自从修建了酒池肉林便不理朝政,在此夜夜笙歌,最终导致了周武王率兵伐纣,商纣王兵败最终在摘星楼焚火自杀。
在纣王死去750年后,这个地方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沙丘兵变,这次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赵武灵王。
说起这个赵武灵王,他可以算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诸侯,正是在赵武灵王的改革下,赵国才能在战国时期迅速崛起,并且成为在战国末期唯一可以抗衡秦国的强大诸侯国。
图:赵武灵王石像
赵武灵王最大的功绩便是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在改革之前中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是不会骑马的,大家打仗都用战车,君子六艺中的“御”,便是教人怎么驾驭马车的。正是由于赵武灵王的改革,马这种动物才逐渐被中原人所利用。
由于赵国地处中原北部,经常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接触。而且,北方少数民族彪悍异常,往往中原军队在和少数民族作战时,传统的步兵和兵车远远不及少数民族的骑兵灵活,所以赵武灵王通过胡服骑射的改革,迅速使赵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
图:胡服骑射
改革之后赵国的骑兵在作战上更加的灵活,而且,骑兵的机动能力强,应变速度快,有了骑兵之后,赵国迅速崛起为仅次于秦国的诸侯国,甚至有一段时期还隐隐超过了秦国。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英主,却在沙丘这样一个小地方被活活饿死。赵武灵王的死并不是突然的,早在他废长立幼传位给小儿子的时候就埋下了祸端。
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赵惠文王和大儿子赵章游沙丘,就趁着这个机会赵章趁机联合支持他的大臣发动了兵变。但是,消息传回邯郸,赵成、李兑立刻前往沙丘“勤王”,赵章寡不敌众,只身去求见赵武灵王,但是为时已晚,“勤王军”挟持了赵惠文王,并且围困赵武灵王于北宫,两个月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内乱,实力大不如前,再也不能和秦国分庭抗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了中国,为了巩固他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经常会出游巡视,但是在公元前210年的一次出巡,一向身体强壮的秦始皇却忽然在平原津患病,在返回途中,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宫。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赵高合谋,矫诏赐死始皇长子扶苏,并且密不发丧,掩盖秦始皇的死亡真相,史称“沙丘政变”。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暴政,宦官专权,不久后强盛的大秦帝国就此衰败,各地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三年之后,刘邦攻破咸阳城,秦朝灭亡。
沙丘因为先后死了三位帝王,所以被人称为“困龙之地”,再也没有人在此建立宫殿,数百年之后,曾经繁华的宫殿也化为了一片细沙,长满了凄凄荒草。